名人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的父亲及母亲介绍 苏轼的弟弟是哪位名人 苏轼弟弟

  苏轼的父亲

  苏洵,苏东坡的父亲,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苏洵,字明允,祖籍为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历经了五十七个春夏秋冬,在他57岁之时因病离世。他的文学造诣水平虽不如苏轼,但在政治上的见解却是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儿子苏轼的,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之父 苏洵

  苏洵的成名源于科举制,这并不稀奇,但是却是与其子苏轼、苏辙一同出名的,这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苏洵的成名,用现代话说,可以归于四个字,大器晚成。古人有云,先成家后立业,苏洵的个人经历真是印证这句话。苏洵年轻时家境不好,娶妻后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苏洵只能整日在外赚钱,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直至苏洵二十七岁,才觉得自己还想学习,在与夫人程氏商量之后,程氏对苏洵的学习十分赞同,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着苏洵,从他的手中接过了家庭生计的重任。从这时起,苏洵才开始发愤读书,经常挑灯夜读。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倾其所有时间之后,苏洵在与儿子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中,被朝廷看中,任命为朝廷官员,从此展开了他的仕途生涯。苏洵比起苏轼成名时,年轻要大,为人处世的经验也更为全面,苏洵的志向也不是在于寄情于山水和诗词了,而是希望将自己的抱负在朝堂上施展开来,针对国家的形式,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为此,他写出了一本惊世之作《嘉祐集》。

  苏轼母亲

  苏轼的母亲为程氏,是四川眉山人。程氏出生在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是眉山有名的富豪程文应。程氏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苏洵为妻,后来相继育有苏八娘、苏轼和苏辙。程氏知书达理,温良贤淑,对“三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名人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的父亲及母亲介绍 苏轼的弟弟是哪位名人 苏轼弟弟

苏轼与母亲画像

  《三字经》中有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老泉就是苏洵,程氏嫁给苏洵后,鼓励苏洵读书考取功名。在妻子的鼓励下,苏洵在二十七岁时,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苏洵将心思扑在读书上后,程氏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程氏将家中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婆婆和丈夫的夸赞。

  苏洵29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随后,苏洵一直在外游历,照顾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程氏身上。程氏喜欢读书,并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程氏根据苏轼和苏辙的不同性格来因材施教。苏轼好动,苏辙喜静,程氏让苏轼抄写《史记》和《汉书》等经典作品,既能让苏轼从中领悟到知识,又能锻炼他的书法。程氏经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有端正的品德行为,苏轼10岁,苏辙7岁时,程氏给两兄弟读《范滂传》,以此教育两人要有端正正直的品格。苏轼进入官场之后,时常正直谏言,因此得罪可很多朝廷命官,但是苏轼行的端做得正,成为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三苏”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程氏身为他们背后的女人,更应该值得后人尊重。

  苏轼弟弟

  世人只道苏轼的伟大和坎坷,却很少提到苏轼的弟弟,可能是苏轼的光环太过于明显,可能是苏轼的成就太过于卓越,抑或者是苏轼的人生经历太过于坎坷,这些将人们的眼光积聚在他的身上,无暇顾及到其他人的成就,比如说是他的胞弟,今天撇开苏轼,来看看他这个弟弟苏辙。

苏辙

  苏辙,乃苏东坡一母同胞的胞弟,其父是苏洵。苏辙比起苏东坡的出生晚上了两年,自小他们兄弟俩便是好伙伴,一起玩耍,一起读书。他们的父亲在他们初成时开始刻苦发愤,这种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他们兄弟俩,加上母亲的大力支持,苏氏一门三个大男人当时的目标几乎是一致的,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被朝廷录用,将自己的一番热情尽付于朝廷。

  那年,苏氏一门三杰,同时上京赶考,放榜时均榜上有名,在那时可真是一代佳话,无上的荣誉啊。通过了科举,苏辙被朝廷录用了,成为了一名朝廷命官,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人生仕途之路,苏辙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无法与其兄苏轼比拟的,但作为一名政客,苏辙的作为也算是可圈可点的,他初入仕途时同其兄一样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当时新派势力在朝廷得势,所以苏辙的一生也曾被贬,后又因其兄苏轼身陷囹圄,苏辙愿意放弃所有的官位去解救苏轼,又再次被贬,当苏辙晚期的仕途却是无比光明的,新派势力土崩瓦解,朝廷赏识苏辙,将他拜为宰相。

  苏辙的一生,与苏轼唇齿相依,在文学上虽不如苏轼,但其散文政见却是不容小觑的。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

  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之为“三苏”

“三苏”石像

  苏洵苏轼、苏辙不仅是“三苏”,这三位还都是“唐宋八大家”,在八个人里就占了三位,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的有多么的厉害。都是姓“苏”那么这三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还是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呢?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就是一家子。

  “三苏”这个称呼是在宋朝开始的,有个名叫王辟之的人,写了一部《渑水燕谈录》。在这本书中的卷四里有个“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这就开始有了“三苏”。

  “三苏”中的苏洵的文章写的很有气势,他的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一个在多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些。苏轼还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他的散文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北宋文学一个巅峰的成就。苏辙是个散文家,有人这么称赞过苏澈的文章:“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苏澈的风格和苏轼是比较相近的。

  苏洵、苏轼、苏辙有了“三苏”这一个简洁明了的称呼,可以让更多人不费劲的记住了他们,还可以表明他们之间是有某种关系的。“三苏”中如果有一个人的名声出来了,那么其他两个也是受益的,还可以以此来激励自己进步。从后世来看,苏轼的成就是“三苏”中最大的。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苏轼石像

  苏轼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是取苏轼的姓氏“苏”和辛弃疾的姓氏“辛”和在一起的。这就有了“苏辛”,这个合称十分的好记。而且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苏辛”的两个人是谁。虽然“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不过说起在文学上名气大的,那自然就会马上想到苏轼这个人了。“辛”这个姓氏本身就不常见,如果对于文坛有些了解的人,看到“辛”就会马上联想到辛弃疾。

  苏轼和辛弃疾和称为“苏辛”,这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豪放派的词人,是豪放派词人中的领头人物。原先的词要婉约的,后来才有了豪放的词,苏轼和辛弃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两个人被合称“苏辛”,这是对双方的一种肯定,那么是谁提出了这个称号呢?是一个叫做高佑釲的人在他撰写的《陈其年湖海楼词序》中引用了顾咸三的一句话:“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这就使得“苏辛”这个称号被叫开了。

  其实苏轼和辛弃疾不能单单说是对于豪放派的词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说是对整个词的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北宋的“苏”,一个南宋的“辛”,虽然没有相遇却因为自身的文学造诣而“走”到了一起,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吧。

  李白和苏轼

  历数中国古代所有的诗人才子,小编我最喜欢的两个人就是李白和苏轼,而一直以来对于这两个人的比较也是不曾断绝,而这两个人在现代的人气也是非常的高,说起人气远超杜甫、欧阳修等人,也是因此双方的粉丝都争得非常激烈,这里小编我就简单说两句。

李白游览名山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文学这种东西不像是武功,不服打一架就行了,两人擅长的类型不同,读者的喜好不同,根本很难分出一个高下来。而有趣的是李白、苏轼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才子,他们的风格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也是因此,才经常被拿来比较。但是细细来看李白和苏轼又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从唐诗和宋词的风格来看,唐诗的气度更加豪放,而宋词则显得更加闲淡,这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分不开的,李白生在盛唐时期,他是空前绝后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就像是天马行空,常人很难想象,其中流露出的少许仙气就足以让常人仰望了,而且他的诗歌之中体现了他的自由、不羁的性格,所以被称为诗仙。而苏轼则是出生在宋朝,宋朝时期各种文体的形式都有着发展,诗这种形式已经不可能超越唐诗了,所以另辟蹊径,开发出了宋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苏东坡则是宋词的巅峰。

  两人虽然都是奇人,但是李白的奇在于他的诗歌的意向高远,不似凡间,色彩斑斓,缤纷壮丽,有着超越现实的气度,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潇洒自由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就像是烈酒一样。而苏轼最大的奇在于无论什么处境都能有着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能够用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态度来对待。所以说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高下之说,各有所爱罢了,但是这两个人又都是不可缺少的,少了谁,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失色不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2951/94608413090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美国智囊团对中国人的评价转发 转载与转发

原文地址:美国智囊团对中国人的评价转发作者:卢星辰该帖被浏览1,387次,回复5次 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先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继而又扩展到内外政策各方面,逐渐发展成

春天对生命的感悟 名人对生命的感悟

早晨到小园漫步,园中桃花正开得火红一片,灿如云霞。我用像机拍下了这万花争艳的盛景。古人有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人看到了繁华背后的衰败,由此引发对生命的凄惋感慨。眼前的桃花虽然艳丽,但花无百日红,只经短暂的灿

名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汉武帝时期的名人

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汉武帝本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秦皇汉武、元

外国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对鲁迅的评价

对鲁迅的评价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终生不曾见到过鲁迅,鲁迅也终生不曾见到过毛泽东。在这种互未谋面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心心相通,主要是在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理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度思想交融与人格景仰。

声明:《名人对苏轼的评价 苏轼的父亲及母亲介绍 苏轼的弟弟是哪位名人 苏轼弟弟》为网友别问我是誰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