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
中国最深的湖泊——长白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是松花江之源。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
长白山天池 是松花江之源。(有人误以为天池是鸭绿江之源,这是错误的。鸭绿江和图们江源头都在长白山南麓,而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以北。天池之水只与松花江相连。) 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
长白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走进长白山,就是走进雄浑和博大——雄姿跃出海面2691米。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吉尼斯世界之最。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每隔一年,都会有一个奇景,就是,水里会有火冒出,那是因为天池水里的物质与水面发生冲破,会产生火焰。
松花湖
松花湖在吉林市的东南,距市中心24公里。是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成湖形成的。它水域辽阔,湖叉繁多,状如蛟龙。湖形呈狭长形,如坐飞机俯瞰,松花湖像一串闪光的珍珠。这串“珍珠”长200公里,最宽的地方10公里,最深处是75米。湖区面积500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108亿立方米。1988年松花湖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风景区。面积达700平方公里。松花湖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松花湖的美,美在水旷:百里湖区碧波荡漾,白帆点点宽处洇波浩淼,万顷一碧;窄处两面巨石,倒影如黑。周围山环水绕,因而多数时候湖面风平浪静,山影浑沉,具有中国山水画般恬静的柔情。 松花湖的美,美在山幽。湖区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千米以上的峰有几十座;这里石壁挺拔、悬崖峻峭、千姿百态、形茂;群山抱绿水,碧波绕青山,深山幽谷,引人入胜;140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殖,为湖区增添了无限生机。 松花湖的美,美在林秀。湖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覆盖率达70%以上,形成了特有的秀丽景色:初春,林木吐翠、万物复苏;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幽谷;金秋,漫山红叶、层林尽染;隆冬,玉树琼花,银装素裹。百里湖区,到处是松韵惊涛、欢歌鸟语,引人入胜。 松花湖以其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着都市里的人们。国内外的许多摄影家到了松花湖,无不为这里的水之静、山之奇、林之秀、石之异而叹为观止。著名诗人贺敬之在游览松花湖后,感慨地写下了“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的诗句。1994年6月,江总书记来到这里,欣然题词:“青山绿水松花湖”。
松花湖风景区分十个相对独立的景区。以大坝分为东西两岸,建设了各种疗养院,称为疗景区;从松花湖丰满码头向湖区走,有骆驼峰、凤舞池、五虎岛、卧龙潭、石龙壁、摩天岭、额赫岛等旅游区。有的景区已经开发,有的正在开发,有的景区还保留着原始风貌。
镜泊湖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被评为5A级旅游景区。镜泊湖 距离牡丹江市区仅百余公里。“镜泊”意为“清平如镜”。红罗女的传说为这里的山水倍添灵性,许多伟人的行踪墨宝也给名湖增色不少。镜泊湖蜿蜒曲折,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而最著名的湖中八大景,犹如八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这条在万绿丛中的缎带上。镜泊湖原始天然,风韵奇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可谓春华含笑,夏水有情,秋叶似火,冬雪恬静,万种风情四季分明让人久久难忘,无限眷恋。
镜泊湖状似蝴蝶,其西北、东南两翼逐渐翘起,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湖主体呈NE~SW向带状延长,局部受次级构造影响有NW~SE向分支,在平面上呈“3”字型,最宽处4.85km,最窄0.55km,在350m高程水位时(平均水位)湖岸线长198km,湖面面积91.5km2,湖泊容积11.8亿立方米。41公里,平均宽2.33km,最宽处9公里;湖盆形态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底质为南部多为腐泥,北部多为砂岩,并有少量的砂、淤泥沉积;湖周围尚有30余入湖山间河流,较大者有大夹吉河、松乙河。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的典型熔岩堰塞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的群山中(宁安市城西南)。湖区周围有火山群、熔岩台地等。湖面南北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仅6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湖深南部仅几米,北部一般可达40~50米,鹿圈脖附近最深达62米。湖面平均海拔 350米。镜泊湖为新生代第三纪中期所形成的断陷谷地。第四纪晚期(大约一万年前),湖盆北部发生断裂,断块陷落部分奠定了今日湖盆基础。同时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这样形成的湖泊,称为堰塞湖。湖区有由离堆山及山岬形成的一些小岛。湖北端湖水从熔岩堤坝上下跌,形成25米高,40米宽的吊水楼瀑布;瀑布下的深潭达数十米,与镜泊湖合为镜泊湖风景区。
镜泊湖,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即宁安市西南50公里处,距牡丹江市区110公里,它是大约一万年前形成的。
兴凯湖
兴凯湖,为满语,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北部属中国,南部属俄罗斯。面积4,380平方公里。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混浊,透明度仅60公分。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富产鱼类。是国家(AAA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罕见的原生态湿地环境已成为摄影人心中的理想国及影视剧外景拍摄基地。
兴凯湖(亦作Hsing-k'ai hu或Xingkai Hu)史书记载,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为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 方公里 ,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40平方公 里 ,最深处4~5米。北纬45°20′东经132°40′。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
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大兴凯湖 和小兴凯湖虽然离得很近,景观却迥然不同。小兴凯湖温柔恬静,鱼跃鸟飞,帆影点点,湖水静悄悄的,水面平如明境,是我国内湖。大兴凯湖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气势磅礴,被称为“绿宝石”。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混浊,透明度仅60公分。两湖之间隔着一条长约90公里、宽约l公里的天然湖岗。湖岗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间铺着厚厚的松毯,兴凯湖松、橡树、白桦、柞树,马鹿、貂 、狐狸、山鸡、野猪、黄鼬等动物出没其中,沿着中国这一侧100公里绵延不断,上面长满了兴凯赤松,是当地特有的品种。沙冈土质主要是沙土。此地区的主导风是从俄罗斯吹过来的,在大兴凯湖这边,风吹得湖面波浪滔天。但是到了沙冈这里,风被挡住了。过了这一道冈是小兴凯湖,风吹不过去,就没有风了,小兴凯湖因此湖面平静。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注入乌苏里江。湖北部有小兴凯湖,两湖之间有宽约1公里的沙坝,涨水时相通。富产鱼类。湖水经松阿察河与乌苏里江相通。兴凯湖是一座集防洪蓄水排涝、灌溉及旅游等多功能的天然水体。
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就是第四纪火山活动给人类留下的一片珍贵遗产,这里山秀、水幽、泉奇、石怪、洞异,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保健康疗、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含量、多功能、综合型国际旅游胜地,不仅在生态科学和地理物理发展史方面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在自然美学和环境医学方面更具有独特的观赏和适用价值。
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按照1980版《辞海》缩印本第34页的“五大连池”条目解释:“一作五大莲池,在黑龙江省德都县西北部”为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19-1721)火山喷发时玄武岩流阻塞纳谟尔河支流白河所形成的堰塞湖。自南向北分为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衔接如串珠状,故名”。 《辞海》是我国编纂最严谨、考证最权威的工具书,明确指出了五大连池的地名由来是因为五个“衔接”如串珠的堰塞湖(池)而得名。此外还有黑龙江省地方志相佐证。
五大连池风景区暨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地处小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转换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0'—126°26'北纬48°34'—48°48'。地质公园与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孙吴县、嫩江县、讷河市毗邻,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00年,黑龙江省政府设立了五大连池管理委员会,赋予其独立的县级政府职能,行政隶属黑河市人民政府负责五大连池的资源保护与风景区开发工作。
地球在长达46亿年的复杂演化过程中,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 106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矗立着十四座新老期火山,喷发年代跳跃很大,由史前的200多万年到近代的280多年前,是世界顶级资源。这里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14座拔地而起的火山锥,山川辉映,景色优美;石龙、石海、熔岩瀑布、熔岩暗道、熔岩钟乳、熔岩旋涡、象鼻熔岩、翻花熔岩、喷气锥碟、火山砾和火山弹等微地貌景观,千姿百态,被科学家称之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个汐水相连的如串珠般湖泊,是最新期火山岩浆填塞了浩瀚的远古凹陷盆地湖乌德林池而形成,五大连池也因此而得名。它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池岸曲线变化复杂,有收有放,景观效应极佳。这里的铁硅质重碳酸钙镁型的矿泉水,是蜚声中外的 世界世界名泉,享有“神泉”、“圣水”的美誉,和法国的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在民间已有上千年的医用、饮疗和洗疗历史,对康复疗养和人类的健康长寿具有神奇的功效。
目前,五大连池已荣获两项世界级桂冠和十一项国家级荣誉。两项世界级桂冠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十一项国家级荣誉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矿泉水之乡、 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著名火山之乡、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现在我们已开发十二大观光区、八大奇观、四百多个景点。十二大旅游观光区包括:黑 龙 山—新期火山地质观光区、白 龙 湖—火山堰塞湖游览区、药泉—矿泉康体养生区、温泊—火山小九寨休闲观赏区、龙门石寨—古火山科考观光区、水晶宫、白龙洞—火山熔洞地质观光区、药 泉 山—火山宗教朝圣区、卧 虎 山—野生动物的观赏游乐区、龙 门 山—原始森林生态观光区、天池—古火山生态游览区、灰鹤湿地—远古湿地生态观光区、药泉古镇—旅游服务生活区。八大奇观有:雄峻陡峭的山巅火口;波澜壮阔的翻花石海;造型奇绝的喷气锥碟;霜花似玉的熔岩冰洞;碧水一泓的天池胜景;云雾蒸腾的石龙温泊;鬼斧神工的龙门石寨;景色如画的群山倒影。这里的四奇、四怪神秘而奇特,四奇是:水往西边走,车往上坡跑,三伏赏冰雪,数九长绿草;四怪是:喝水能治病,洗泉把疾消,熔岩赛火炕,石头水上漂。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为五大连池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六大自然环境:这里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天然氧吧;有世界上品位最高的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磁化矿化电荷离子水;有集保健、美容、医疗于一体的矿泉洗疗、泥疗区;有天然的火山熔岩台地——太阳热能理疗场;有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富有1000—3000伽玛峰值的火山地质全磁环境;有不受任何污染的纯绿色矿泉系列健康食品。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综合条件最完善的自然环境理疗基地。神奇的火山环境还孕育着神奇的火山民俗文化,药王济世、秃尾巴老李大战小白龙的故事流传大江南北。游中华胜地,饮天下名泉,观绝世奇景,听神话传说,真是“走遍千山万水,风景这边独好”。
与五大连池火山具有可比性的世界著名火山有美国夏威夷火山、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法国的中央 高地火山和东非裂谷乌干达境内的托罗—安科尔火山。相同的是这几座世界著名的火山与五大连池火山的岩浆都属基性,其火山活动方式均属于夏威夷式喷发,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景观也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这几座火山的规模虽然比五大连池火山规模大,但是,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更齐全、更集中、更典型。比如,在这几座世界著名的火山附近,均未形成火山堰塞湖,而且除法国中央高地火山区外,均未发现矿泉出露,喷气锥、喷气碟更是少见,仅在印度洋中的留尼旺火山区偶见个体矮小、发育形态不完整的喷气锥、喷气碟。相比之下,五大连池火山形成的山川辉映、水火相容的火山地貌景观更具特色,而翻花熔岩中发育完整、保存完好、多姿多态、数以千计的喷气锥,在世界上更是绝无仅有,可谓世界奇观。美丽、神奇的五大连池以其独特的火山风光著称于世,以矿泉神水闻名天下,这颗北国明珠,无论春夏秋冬都魅力无穷,让人迷醉。
呼伦湖
呼伦湖(英语:Hulun Lake),又名达赉湖(英语:Dalai Lake),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面积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湖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历史上曾数易其名: 《山海经》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楞湖,当地牧人称达赉诺尔(蒙古语,意为“像海一样的湖泊”)。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的蒙语大意为“水獭”,贝尔的蒙语大意为“雄水獭”,与贝尔湖一阴一阳,因为历史上两湖中有很多的水獭。
呼伦湖和贝尔湖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草原突然遭到了风妖和沙魔的侵袭。它们所到之处狂风大作,黄沙蔽日,草原危在旦夕。草原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去寻找绿色的土地。这时天国派来了分别化名为呼伦和贝尔的一对天鹅,她们与魔鬼展开殊死搏斗,战胜了恶魔。为了防止悲剧不再发生,她们决定永久地庇佑这里的草原。最后她们手拉着手变成了呼伦湖和贝尔湖。辽阔的湖水挡住了风沙,滋润了大草原,孕育了多民族的文化,草原从此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呼伦湖是中国北方数千里之内唯一的大泽,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湖中共有鱼类30多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鲇鱼等经济鱼类。此外,湖中还盛产白虾。呼伦湖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目41科24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1/5,主要有天鹅、雁、鸭、鹭等,其中不少属珍稀禽类。其中丹顶鹤、白鹤、黑鹳、大鸨、金雕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全世界有鹤类15种,而呼伦湖保护区就有5种,这些鹤类家族中的白鹤。丹顶鹤、白枕鹤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而这片湿地就成为他们的重要的避难所。 此外,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湖)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成为供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整体。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极其丰富,成为鲤鱼、鲫鱼的主要产卵地。
居延海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
居延海的湖面因额济纳河的改道而时有变动,自元代以后分为了亦集乃、哈班哈巴儿、塔剌失三个海子(湖泊),清代以来又分成了东部的苏泊诺尔(蒙古语,意思是母鹿湖)和西部的嘎顺诺尔(蒙古语,意思是苦湖)。两湖之间相距约35公里,平均水深1.5米,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绿洲上,碧水边,有过许多传说,也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相传,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进攻匈奴时都曾在居延泽饮马。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而唐代大诗人王维更是曾于湖畔驻足,并写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说起居延,现在很多人对它都非常陌生,但居延自汉代以来,直到清朝,都是一个极为有名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居延地区承载着中华民族色彩极为艳丽和浓重的文化。 我们现在热炒的楼兰与居延相比,尽管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楼兰对于居延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早在三千年以前,居延地区就是一个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游牧民族的“天堂”。 在居延地区有两个很大的湖泊,分别为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这也是横贯整个居延地区——黑河的终点。
说到西居延海,由于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得道成仙,从而使居延海的地位更为凸现。传说老子出关前留下五百字的《道德经》,让后人品味不已。最后化身入海,踪迹不见。 老子出函谷关以后,去了哪? 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但是在居延海得道成仙的传说确是有史可查的。那就是居延海,后人就称这个地方是“流沙仙踪”。 现在居延海已几尽干枯,后人连凭吊的地方都找不到,也许这正是老子化仙而去的初踪——踪迹全无。既然他已得道成仙了,当然也就不在乎有没有后人凭吊的问题了。
既然说到老子,那么还有两个大大有名的人需要在这提及一下,那就是周穆王和西王母。 传说中的周穆王架着他的八匹神骏马车,一路西行,来到昆仑山脚下,见到了一个披着虎皮的女王,那就是后来成为玉皇大帝夫人的西王母。 周穆王受到了西王母的隆重欢迎和款待,载歌载舞,美女如云,美酒如川,两个一见倾心,互赠情诗,最后依依惜别,西王母还送了周穆王一车价值连城的宝玉。这段佳话,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问题也恰恰就在这里,那就是西王母所在的昆仑山是在新疆的南部?还是现在的内蒙古西南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祁连山。 有很多的记载,都曾把祁连山视为昆仑山。也就是说,周穆王一路西行,也许并没有走那么远,而西王母和周穆王相会的地方就是在祁连山脚下。 如果按照当时的交通工具——马车,就算是日行八百里,那么周穆王从他的周王朝所在地陕西关中出发,到达祁连山脚下,也得有几天的时间。 因此,古人把祁连山视为昆仑还是有一定根据的,也就是说作为黑河的上游——祁连山,它的雪水成为了黑河的主要水源,祁连山的雪水是滋润着整个居延地区万物生长的源头。 如果这条河与史书中关于昆仑山的记载关系密切,那么周穆王和西王母也可以算做是居延地区早期的名人了。 一个居延流域源头的名人,一个居延流域终点的名人,把居延抬升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成为一代帝王后,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安得猛士守四方”。因为他的北部边境实在是太不安稳了,日渐强大的匈奴军队完全有能力从草原长驱直入,到达汉朝的国都——长安。 刘邦的这首诗,除了表示他的这份豪情之外,也许更多的是一份担忧。他曾经被匈奴围困得几乎丧了性命,这股强大的力量就来自居延地区。 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连年不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位置的汉王朝,直到汉武帝继位之后,这种局面才开始改观。可以想见,从刘邦到汉武帝一直都把出没于居延地区的匈奴军队视为心头大患。
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他尽管属于皇亲国戚,但是卫青却没有纨绔子弟的那些毛病,他多次领命征讨匈奴,建功甚伟,是汉武帝时期最为著名的大将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春天,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说到居延,与之联系最为密切的当属霍去病。霍去病是西汉名将,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于骑马射箭。 他17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他曾率领800精骑长驱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数千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 霍去病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奴,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奴11万多人,降服匈奴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后人对霍去病备极推崇, 李白《胡无人》诗云: 严风吹霜海草凋, 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 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 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 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6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同年夏,霍去病再率精骑数万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在祁连山麓与匈奴激战,歼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此需要提及的一件事就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剧中的妇女化妆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特别是贵妇口唇所涂的“一点红”,有人认为是模仿日剧的“哈日”。 其实古人用胭脂点唇,古已有之。 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然山后,匈奴人唱的:“失我焉然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是由于焉然山盛产胭脂,霍去病攻占此山以后,匈奴的女人就没法用胭脂来化妆了。由此可知,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妇女化妆有匈奴这首诗为证。 与卫青、霍去病同样有名的戍边征讨将军,还有李广和李陵。这对祖孙俩都是悲剧性的人物。
白洋淀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西湖”之誉。
白洋淀是冀中平原的大洼淀,它连接于任丘、安新、高阳、雄县、容城四县之间。由白洋淀、藻苲淀、马棚淀、腰葫芦淀等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总面积50万余亩,常年有水面积325000余亩。正常蓄水量4亿立方米。但白洋淀水面面积随水位而变化。当水位在海拔5至5.5米时全淀干涸;水位升到10米时,蓄水6亿多立方米,最适宜的水位是7至9米。整个白洋淀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胃,汇集了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唐河、府河、漕河、拒马河等九条河水,然后从淀泊东面经赵王新河、大清河汇入海河。
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河北省避暑胜地。这里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胜收。春天,芦苇出水,满淀青翠,每逢清晨,红日映透淀底,白洋淀好象披上了绿带霞衣;夏天,淀水涨满,鱼跃水面,绿苇摇曳,菱叶灿灿,荷花吐艳,一派水乡景色;秋天,芦花纷飞,稻谷飘香,鸭鹅成群,莲菱遍布,小舟穿梭往来,渔歌此起彼落;冬天,地冻冰封,一片碧玉,恰似一幅巨大的明镜镶嵌在冀中的原野上
白洋淀水产资源丰富,是有名的淡水鱼场,盛产鲑鱼、鲤鱼、青鱼、虾、河蟹等40多种鱼虾,加之水生植物遍布,野鸭大雁栖息,这里的人们可以捕捞鱼虾,采挖莲藕,双可猎取各类水禽,一年四季,一片繁忙。故被人称为“日进斗金,四季皆秋”的聚宝盆。
白洋淀旅游的特色,一是乘汽艇或木船,穿行于纵横交错的芦苇丛中,绿水碧波,芦花洁白,鹅鸭成群,肥鱼满舱,一派水乡风情;二是品尝水鲜,白洋淀盛产鱼虾,虾则体大肉厚,鱼则个大肉嫩,是宴席上的佳肴;三是观看渔民拉网捕鱼,甚至可以与渔民一起下淀捕鱼,体验一下渔家的生活,也可以自己备一钓鱼杆,一边划船一边垂钓。
白洋淀附近还有不少名胜古迹。古代许多帝王曾到此避暑、水猎,留有四处行宫和大量历史传说。如有一淀称为“捞王淀”,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落水被渔民救起的地方。有关部门还在白洋淀建有康熙水围行宫、大型游泳场、水上体育乐园、野生动物观赏区景点,并将辟几个具有民俗风情的村庄,供游人参观。
武汉东湖
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加上沿湖陆地风景区,面积达八十余平方公里。东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错,素有九十九湾之说,1950年开始在这里兴建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00万人次,1999年还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0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2年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至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以及还未完全建成的白马区、落雁区和吹笛区。 秀美的湖光山色:景观别致,风光迷人。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 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
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听涛区:该区南是一狭长半岛。岛上有先月亭、可竹轩、多景台、露天剧场、溜冰场等。由此北去,则是听涛轩。 此轩四周苍松翠竹环抱,外景清幽,轩的建筑古雅别致。轩右下有"水云乡"可以品茗,左下的听涛酒家有诱人的活鱼风味菜肴。向北越过荷风桥,迎面便是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行吟阁”相当于二三层楼高的行吟阁,古风朴朴,令人肃敬思古。再北行过落羽桥,便见濒湖画廊和屈原纪念馆,这里经常举办美术、书法展览。再往北过一桥,便到梨园。园内以果园(梨)为主,又有奇花异木辅之。穿过梨园向北,是纪念太平天国九女牺牲的九女墩。至此,沿湖风景已毕,但从九女墩折向东有一长堤,一直通到湖水中央的一个小岛。岛上建有湖心亭(湖光阁),恰似杭州西湖中三潭印月边的湖心小岛。还有中国第一座雕塑寓言公园,按《盲人摸象》、《猎人争雁》、《鹬蚌相争》、《东郭先生》、《掩耳盗铃》等寓言而雕塑的石质,铜质雕像,栩栩如生,游来别有一番情致。
磨山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植物,别致的园中园和浓郁的楚风情是磨山景区的四大特点。充足的雨量与光照,使这里各种观赏树种达250多种,共200余万株,在武汉有“绿色的宝库”之誉。这里更是花的海洋,花的品种成千上万。梅花、杜鹃花、樱花、兰花、荷花、桂花、月季、海棠、桃花是这些花卉的主要代表。其中,仅梅花品种就达206种,梅树、梅桩2万多株,为全国之最。栽培技术与研究水平均领先全国,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就设在磨山梅园内。优厚的旅游资源条件吸引了日本陆奥银行在这里投资兴建了与日本的弘前市、美国的华盛顿并称世界三大赏樱胜地的磨山樱花园,美丽的樱花灿若朝霞,白如初雪,日式的园林经典建筑法隆寺五重塔是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磨山杜鹃园品种冠中南五省之首,阳春三月,花开时节,满山遍野花海如织,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磨山桂花也一向在民间享有盛誉,素有“八里磨山,十里飘香”之说。
珞洪区:即武汉大学,掩映在山林之中。古朴典雅的校园建筑错错落落散在樱花、桂花等花木间,引来游人无数。洪山也是林木葱浓,古迹甚多的好去处。落雁区内有一鼓架山,相传是战国时楚庄王击鼓督阵讨伐斗越椒的地方,在一次战斗中,斗越椒向楚庄王猛射一箭,却射在鼓架上。此山因此被称为鼓架山。
白马风景区:落雁区的北面是白马风景区,区内有一白马洲。相传公元二○八年赤壁之战后,鲁肃转回夏口骑马过洲,战马陷泥而死,含泪葬马于洲,故此地称为白马洲。落雁区和磨山区的东面是吹笛山,这里山峦起伏,群山争秀。据传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被封在武昌时,曾在此地吹过笛子,此山因而得名吹笛山。
饮马池:湖北为古楚国之腹地,而武汉又位于湖北的中心。“楚水清若空”,东湖自古就与楚文化结缘。西周时期,楚王熊渠封其子熊红为鄂王。鄂王在现东湖蔡家嘴用青石筑池饮马,曰“饮马池”。他死后,便葬在东湖西北岸的凤麟嘴。
为了从更多层面反映楚文化的丰富多彩,从80年代末以来,在东湖磨山景区又相继建成了楚城、楚市、风标、楚天台、祝融观星、离骚碑、楚辞轩、唯楚有材等景点。除了这些景点之外,东湖湖畔的湖北省博物馆中蕴藏有大量楚地出土文物,如曾侯乙编钟等。
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一说因湖面缩减,现次于鄱阳湖和太湖居于第三),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并退居第二。
相传,在古老的年代,洞庭湖是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平川。平原上住着一户卿家财主,拥有万贯家财,良田千顷,九进大宅院,楼高三层,气派无比。老两口有一双儿女。卿家四口都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财主婆的心肠更是歹毒无比。由于卿家为人狠毒,声名狼藉,远近乡民无不恨之入骨。卿家虽然富足无比,但老两口却有一桩心事未能了却。那就是他们的男儿早已及冠,女儿已到二八妙龄,都还没有成亲。一年秋天,天高气爽,柳丝垂金。一天,忽见天上出现五色彩云,从云端里飘飘然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慢悠悠地来到卿家大院子前。姑娘看到卿家满地坪黄灿灿的苞谷,一盘盘白鲜鲜的薏米,喜笑颜开地对老翁说:“爷爷,这户人家真的好富有啊!珍珠玛瑙用斗盘晒,金钱粮米就不知有多少了啊!”老人点头笑了。姑娘又说:“爷爷,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好咯,就在这里住下吧!”
原来,这一老一少就是太白金星和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只因三公主到天庭 拜见玉皇大帝时,失手摔破了一只凌冰碗,玉帝大怒,命太白金星领她来到凡间受苦受难。三公主和太白金星化作流民模样,进到卿家宅院里去了。 卿财主见走进来一个白发公公和一位美貌姑娘,连忙问道:“请问长者到此何事?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太白金星迎上前去,答道:“老翁姓白,东海人氏,儿子儿媳妇早年病故,膝下只有这个孙女。她叫三姑,今年芳龄十六,读过诗书,会理家务,通情达理。早闻员外令郎聪颖过人,因故还未婚配,今我特意将孙女带来相许,不知员外您意下如何呀?”卿财主听了,口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到心里去了。忙招呼落座,唤侍人前来敬茶。自己跑到后房,找老婆子商量去了。 财主婆来到客厅,见了三公主,不觉动了心意。对太白金星说:“好吧,老爷爷!既然看得起我卿家,今天正好是黄道吉日,就让他俩成亲吧!” 当夜,卿家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鞭炮隆隆,三公主与卿家公子拜过天地,入了洞房。太白金星喝过喜酒,见三公主完了婚事,就悄然返回天庭复旨去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新娘过门三日之后就要下厨做饭,侍奉公婆和丈夫。第四日凌晨,三公主早早起来做饭。她来到厨房,只见里面黑咕隆咚,便点亮油灯,准备吹火。但是炉堂没有柴草,水缸里没有水,油盐坛子里没有油盐,米桶里只有一点发黄的霉米。三公主看了不觉得惊讶不已:卿家如此富足,为何厨房里这般模样呢?也许是卿家故意给自己出的难题吧?她只好到 菜园里摘些鲜绿的青菜,去河里捞些肥美的鱼虾,从集镇上买来肉、油盐和干柴。不一会,炒出来一盘盘热气腾腾、色鲜味香的佳肴。炒好之后,她先尝了尝,味道怎么是苦苦的呢?她不得其解。厅堂里的人正等着上菜咧!情急之时三公主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鼻涕和唾沫星子飞洒到了几个菜盘子里去了。开饭了,三公主摆上满满的一桌菜,全家人围坐下来,喝酒吃菜,非常高兴。都夸三公主炒菜的手艺高强,大家都喜欢吃。只有那小姑子坐在席间一不吃饭,又不吭声,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她娘夹起一大片肉给她,她却伸手一拍,“啪”的一声,肉片正好打在她娘老子的脸上。财主婆气得要死,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小贱人,为娘的好意心疼你,给你吃好的,你却不识抬举,哼!看我怎么收拾你!”
“妈,对不起咯!”小姑子噜起嘴巴,撒起娇来。她奏近娘的耳朵说了几句耳语。原来小姑子一早就起了床,来偷看新嫂子做饭。她把黄连悄悄地放进了要炒的菜里。后来还看见三公主朝菜盆子打了喷嚏。财主婆听了,脸上的横肉气得一抖一抖的,眼珠子一瞪,桌子一推,“噼噼啪啪”一阵声响,碟碗杯羹打得满屋子都是。 三公主吓得战战兢兢,连忙蹲地捡拾餐具。财主婆操起一块大的竹板,朝三公主劈头盖脑地打过来。口里骂道:“你这个该死的贱货,快给我滚出去!”三公主边哭边望着丈夫,希望讨个情面。谁知他不但不阻止母亲,反而也拿起鞭子抽打她。三公主气得怒火中烧,眼泪汪汪,直往外跑。
秋天来了,凉风瑟瑟,冷雨凄凄,三姑赶着羊群上山,有气无力地甩着羊鞭子, 想起远在东海的龙王父亲。心里在喊道:“父亲啊,你是否知道女儿在这里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一边赶着羊群,一边唱着《牧羊歌》:
正月放羊正月正,孤苦伶仃君山行;羊群咩咩头前走,奴在后面泣声声。
二月放羊是春分,百草抽芽发嫩荪;绵羊不吃东山草,要赶西坡苦奴身。
三月放羊是清明,休书摆上海龙宫;奴家本是龙王女,为何逼我配凡人?
四月放羊四月八,早放绵羊晚绩纱;日渐放羊三百只,晚绩麻纱八两八。
五月放羊是端阳,蚊虫跳蚤闹忙忙;轻轻把奴咬一口,犹如快刀刺肝肠。
六月放羊热烘烘,天上太阳晒死人;晒得绵羊无处躲,晒得奴家脸通红。
七月放羊七月七,丈夫催奴把麻绩;粗的绩得头丝大,细的绩得看不清。
八月放羊是中秋,丈夫打奴泪双流;秤杆打来犹小可,秤砣打奴血奔心。
九月放羊是重阳,可恨幺姑心不良;唆使公婆将奴打,血迹斑斑遍体伤。
十月放羊是立冬,门前吹起冷霜风;姑婆房中烤炭火,奴家打柴在山中。
11月放羊雪满天,夫盖棉被下垫毡;盖了几层还喊冷,奴家受苦雪地眠。
12月放羊又一年,洗手焚香禀告天;双膝跪在尘埃地,保佑奴家又一年。
三姑越想越悲痛,她来到后山,一位书生打扮的人与她不期而遇。那人眉清目秀,举止端庄。他见三公主泪水涟涟,上前探问道:“姑娘有何苦楚?”三公主答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从何处来,要往何处?若是公子前往东海方向,请为奴家捎带书信一封如何?” 原来,这位书生就是太白金星派来看望三姑的仙童。三公主随即把卿家婆婆和小姑子虐待自己的实情对书生详细地说了一遍,千托付,万叮咛,请仙童亲自把口信带到龙王老子那里,好让龙王派人来火速搭救自己。 怕没有凭证,三公主顺手撕下一片罗裙,咬破手指,亲自给父亲写下一封 血书。血书上写道:急急拜上海龙君,跪写血书禀父亲;女儿辞别来凡间,受尽苦楚诉真情。一是公婆心太狠,二是小姑毒良心;三是丈夫心更恶,牛头马脸克奴身。四是叔伯爹娘好,可惜红云驾天庭;一封家书写到此,交与相公带海门。再拜父亲来救我,女儿在此等佳音。三公主把血书塞在为父亲做的寿鞋里面,托付相公一并带去,还把去龙宫的路径告诉了公子哥。公子辞别三公主,即刻向东边飘飞而去了。
送别书生,天色渐晚了,一路上下起小雨来。三公主赶着羊群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赶。泪水和着雨水从脸上流到口边,咸涩难耐,她不禁又唱起那自编的《收羊歌》来:
正月收羊是新春,收了羊群打转身。望见日头才落土,奴家怕进卿家门。
二月收羊百花开,丈夫无故骂起来。人人都有姐和妹,怎么把我当奴才!
三月收羊雨纷纷,泥深路滑实难行。既无蓑衣并斗笠,无情大雨满头淋。
四月收羊插田忙,夜间短来日间长。羊儿喜得吃饱草,苦了奴家饿肚肠。
五月收羊端午节,长工师傅把气歇。大时大节不许闲,公婆还说冒做得。
六月收羊三伏天,太阳晒得奴可怜。口干舌枯无茶饮,心里焖燥似油煎。
七月收羊立了秋,摸门进屋把羊收。公婆大骂回家早,拳打脚踢泪水流。
八月收羊是秋分,何年何月把冤申。叔伯爹娘心肠好,公婆面前帮说情。
九月收羊菊花黄,百草枯焦羊不尝。姑子骂我养瘦了,哪来此等懒婆娘!
十月收羊小阳春,奴家苦得不甘心。衣衫破烂风霜冷,遍身冻得紫里红。
11月收羊雪花飞,羊羔走散收不回。公婆安睡梦乡里,唯有奴家不得归。
12月收羊水结冰,百般苦楚数不清。修书拜托相公去,报与爹爹救奴身。
且说东海龙王,自从三公主触犯玉帝被贬罚人间受苦之后,时时刻刻都把三公主记在心里。这天只听得门外虾兵蟹将传报,说远方来人,还带有三公主的礼物与信札。龙王大喜,传旨进见。送信人见过龙王,献上三公主托带的信札礼物,述说了三公主在人间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海龙王接过女儿送来的寿鞋一穿,只觉得鞋底下有针扎肉。揭开鞋垫一看,内有三公主血书一封,不觉老泪纵横,龙颜大怒道:“那家这么恶毒,胆敢如此这般折磨我的三公主,欺负到寡王头上来了!”。 不由大声喝道:“虾兵蟹将们听旨啦!给我血洗卿家!”“大王且慢”忽然听见有人进谏劝阻,龙王一看不是别人,乃老将龟将军也。龙王问道:“老将军有何高见?” 龟将军拱手回答道:“现在三公主尚在卿家,大王若动干戈,恐有误伤公主。依小人之见,不妨请大王先派一将跟随来人前去察看一遍,探明虚实,再计议惩罚措施。” 龙王认为言之有理,便派御弟青龙随送信人即日一同上路了。
卿家老婆子自从逼迫三公主到君山牧羊,又派女儿暗中盯梢。一天,小姑见来了两条汉子,一个是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往君山去了,另一个武士打扮的角色,朝卿家方向去了。 小姑子急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里,把刚才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老婆子听后大发雷霆:“这个贱婆娘还敢勾引汉子,这还了得!”老婆子一边吩咐家人去查问,看是不是三姑偷招的汉子,一边召集家里男工役女四处设卡阻止外人进入。可是几十号人查遍了九进大院落,七七四十九间大房子,就是不见外人的踪影。 卿家老婆子来到厨房查看,只见大水缸里水波荡漾,有两只牛角似的东西伸出水面,老婆子好生奇怪,上前一摸,只见角叉一拱,一条大青龙张牙舞爪地从大水缸里跃了出来,吓得老婆子“哎呀”一声,瘫倒在地。大青龙头一伸,尾一摆,一绺粗大的水柱破缸而出。接着,“轰隆”一声巨响,地裂天崩了……
原来,那水缸里的两只角杈就是东海龙王御弟——青龙王的两只弯角。当他查明卿家的罪恶之后,即刻惩罚罪人。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除了三姑叔伯父母所在的君山和贫民百姓所在的赤山之外,整个卿家院落连同方圆八百里的平地,统统陷落下去,成为了烟波浩淼、深不可测的大湖泊,这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据说这天是农历二月二日,是龙王为三公主报仇雪恨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洞庭湖形成的日子,所以自古以来,当地人民就把二月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是洞庭湖的形成纪念日,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微山湖
广义的微山湖是南四湖的别称,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微山县,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是中国荷都、北方水乡、铁道游击队故乡。 微山湖南北长120公里,东西最宽处达25公里,水域面积达1266平方公里。狭义的微山湖是指1960年在微山湖湖腰建成了拦湖大坝的下级湖,与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共同构成了南四湖(即广义微山湖)。
微山湖物产丰富,向来有“日出斗金”的说法,鱼类现有78种,以鲤鱼为主,经济鱼类有鲫鱼、黄鱼、乌鳢、红鳍鲌、长春鳊和鲤鱼6种,底栖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昆虫等63种,其资源总量为98876吨,浮游植物共116种,其中优势种14种,浮游动物248种,优势种共32种,水生维管束植物74种,全湖现存为304万吨,渔业生物饵料相当丰富。微山湖还是迁徒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区内共有鸟类205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有大鸨、大天鹅、白枕鹤、灰鹤、鸳鸯等26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35种。列入《中国与日本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227种中有109种,占48%;列入《中国与澳大利亚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81种中有25种,占31%。
湿地植被以禾本科、菊科、莎章科、豆科、寥科和眼子菜科为主的植物构成。主要植物群落有:芦苇群落、茄群落、莲群落等挺水植被带;杏菜群落、菱角+芡实群落等浮叶根深植被带;马来眼干菜、微齿眼子菜群落、苦草植物群落等沉水植被带,水生植被盖度达89.9%,有“水下森林”的美誉。受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植物主要有水蕨、粗梗水蕨、中华秸缕草和野大豆等9种。
微山湖是中国著名的六大淡水湖泊之一,她风光秀丽,美丽而又神秘,自然而又洒脱,山、岛、森林、湖面、渔船、芦苇荡、荷花池,还有那醉人的落日夕阳、袅袅炊烟等等,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微山湖特有的美丽画面,是个天然的大公园。这些风物中,尤以有“花中仙子”之称的荷花最为耀眼,其美丽的身姿,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又全身都是宝,人们甚是喜爱。其洋洋洒洒地铺到湖面上,有的多达几拾万亩,蔚为壮观,所以又有人把这里叫作—中国荷都。
东平湖
东平湖古时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到清朝咸丰年间才定名称为东平湖,她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唯一遗存水域,198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山东省推出的水浒旅游线路中的重要景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总量40亿立方米。
东平湖,三面环山,景色优美,素有“小洞庭”之称。沿湖文物古迹遍布。湖东岸是水浒英雄头领宋江攻打东平府城驻地,有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后代墓葬地,有称为东平古八景之一的“黄石悬崖”。西岸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故道,有水浒英雄晁盖等好汉初聚地司里山,有国家森林公园腊山,有明朝万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将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楚霸王”墓地,有风景秀丽的铧山景点,有北齐名僧安道一书写的洪顶山摩崖刻经。湖东南方有宋朝时东平郡太守刘敞修建的乐郊池亭遗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泛舟梁山泊,登上乐郊池亭曾写道:“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迤。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栏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红随四时。”“乐郊池亭”是当时一处公园,欧阳修到公园游玩数日发出感想。在乐郊有何乐呢?乐就到此地来游玩,可见在古代东平湖就是一处游玩的好去处。东平湖水下还淹埋着隋代建筑清水石桥,由于黄河决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无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据考证,此桥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桥长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赵州桥还早5年,唐代诗人高适看到此桥之后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据记载:石桥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没的。
东平湖,三面环山,景色优美,素有“小洞庭”之称。沿湖文物古迹遍布。湖东岸是水浒英雄头领宋江攻打东平府城驻地,有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后代墓葬地,有称为东平古八景之一的“黄石悬崖”。西岸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故道,有水浒英雄晁盖等好汉初聚地司里山,有国家森林公园腊山,有明朝万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将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楚霸王”墓地,有风景秀丽的铧山景点,有北齐名僧安道一书写的洪顶山摩崖刻经。湖东南方有宋朝时东平郡太守刘敞修建的乐郊池亭遗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泛舟梁山泊,登上乐郊池亭曾写道:“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迤。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栏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红随四时。”“乐郊池亭”是当时一处公园,欧阳修到公园游玩数日发出感想。在乐郊有何乐呢?乐就到此地来游玩,可见在古代东平湖就是一处游玩的好去处。东平湖水下还淹埋着隋代建筑清水石桥,由于黄河决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无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据考证,此桥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桥长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赵州桥还早5年,唐代诗人高适看到此桥之后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据记载:石桥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没的。
东平湖中的小岛叫“土山岛”,岛呈椭圆形,据说历史上曾是九省御道,设有重兵把守,历代都是军事要塞,岛上原有一寺庙叫“观音堂”,由于晁盖生前喜爱梅花,为纪念晁盖,后人便把观音堂改称为“藏梅寺”。寺内原有口大钟,与东平府院内的大钟合称为“姊妹钟”,撞击其中一个,另一口大钟则应声而和。现如今寺院已毁,仅存钟架、残垣、断碑。岛上还留有“洄源亭”遗址。洄源亭是唐朝著名诗人,东平郡太守苏源明所建。建成之后,他曾邀请濮阳太守、鲁郡太守、济南太守、济阳太守一同来洄源亭饮酒赏景,他们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就把东平湖誉为“小洞庭”,吟诗作对中苏源明这样说到:“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意思是说船随纤绳驶进“小洞庭”,轻柔的风吹拂在水面上,淡淡的白云连着岸边的绝壁形成一幅壮观的图画。宋代文学家苏辙夜过东平湖,为“小洞庭”美妙的夜色所陶醉,也留下了“更须月出波光净,卧听渔家荡桨声”的美好诗句。
东平湖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历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李白、韩愈、白居易、李商隐、辛弃疾等文人都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明湖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现今湖面46公顷(690亩),公园面积86公顷(1290亩),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
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以其撼人心弦的美景而闻名四海,并获‘天下第一湖’之美誉。 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 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 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极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
大明湖闻名遐迩,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二百万人次,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尤其大明湖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玄武湖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1909年辟为公园。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内有5个岛,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岛之间有桥或堤相通,便于游览。
历史上,像南京玄武湖这样命运多舛的湖泊并不多见;除了经常被迫更换名称之外,玄武湖忽大忽小,时有时无的行列经历,也不是其它湖泊所能比拟的。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位于南京城中,钟山脚下的国家级风景区,江南三大名湖玄武湖,是江南最大的城内公园。
巍峨的明城墙,秀美的南京九华山,古色古香的鸡鸣寺环抱其右,占地面积472公顷,其中水面368公顷,陆地104公顷,是古都南京名胜古迹的荟萃之地,全市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休息公园。
南京玄武湖中分布有五块绿洲,形成五处景区。一为环洲,步入环洲,碧波拍浪。细柳依依,微风拂来,宛如烟云舒卷,故有“环洲烟柳”之称。其中,假山瀑布尽显江南园林之美,其中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太湖石组成的“童子拜观音”景点尤为壮观。二是樱洲,樱洲在环洲怀抱之中,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洲上遍植樱花,早春花开,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三为菱洲,洲东濒临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山云霞,故有“菱洲山岚”的美名。四为梁洲,梁洲为五洲中开辟最早,风景最胜的一洲。一年一度的菊展,传统而壮观,故有“梁洲秋菊”的美誉。五为翠洲,翠洲风光幽静,别具一格。长堤卧波,绿带燎绕。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翠洲云树”特色。
自玄武湖开始大量蓄水之后,人工改造的工程就从未停过,湖泊本身也因地理位置、环境或功能的不同而频频更名。玄武湖初期的名称叫做“后湖”或“北湖”,取名后湖的原因是玄武湖的位置正好位于钟山之阴,对南京城的居民来说,山背的这座湖泊当然称为后湖;至于北湖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玄武湖位六朝京城之北,取名北湖自然也有它的命名依据。 另外,“玄武”这两个字的实际意义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这两个名词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别。“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体形象是龟与蛇的复合体,玄武和青龙、白虎、朱雀共同代表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的意思。
玄武湖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规模也大幅缩小。在民国初年,玄武湖一度改名五洲公园,直到1950年后,全面整建后,才又再度改回玄武湖的旧称。
玄武湖古称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很可能是现在的扬子锷),因而又改称玄武湖。
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历史上的玄武湖还是训练和检阅水军的中心基地。宋孝武帝时曾二次在湖上大阅水军,故又有昆明湖、练湖之称,民间却称之为饮马塘。陈宣帝太建十年,阅军湖上,桅樯林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雄兵十万,楼舰五百,雄伟壮观,后人歌曰:“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定知战艇横瓜步,应有军牙拥石城。湖上秋空丝竹支,江头潮涌鼓鼙声。”
玄武湖历史上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公元589年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隋唐时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随着都城的北移,玄武湖逐渐冷落乃至遭到废弃,不在作为歌舞、阅兵场所,一度曾被当作放生池。玄武湖的荣光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唐人李白曾有“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馀后湖月,波上对江州”的叹惜;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倡行“废湖还田”,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的1/3,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1911年,玄武湖被辟为公园,后又开玄武门,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才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莫愁湖
莫愁湖位于南京市境内,地址位于汉中门大街35号中国江苏南京城西水西门外,属金陵十八景之一,其名字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位名叫莫愁的女子。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莫愁湖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惠,乐于助人,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后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现已成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7公顷。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今日莫愁湖,松林掩映,繁华似锦,成为南京的一座大型古典花园。现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粤军阵亡将士墓等。公园两端为花卉盆景区,每年4月举行海棠花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凌波仙子,出淤泥而不染。
莫愁湖公园从日本引进的大批鸢尾花卉2002年五一起,在鸢尾专类园于游客见面。鸢尾专类园坐落在院内北圩水榭周边。是国内首家品种最多、栽植规模最大的菖蒲专类园。该园占地15亩,园中菖蒲遍植,以道路为界划分为黄菖蒲栽植区、燕子花栽植区、溪荪栽植区、品种栽植区。园内花卉品种丰富、色彩艳丽、花瓣各异、花型多变,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鸢尾专类植物不同品种分别适生于旱地、水体不同的生态环境,是一类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花卉。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现有品种花菖蒲为 214个、燕子花4个、溪荪53个。
胜棋楼为明太祖朱元璋与中山王徐达下棋之处。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经常和大臣徐达在此下围棋,徐达不仅仗指挥的好,而且棋艺非常的高超,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很巧妙的用棋子在桌面上摆出了“万岁”二字。而后皇上是龙颜大悦,把这座楼连同整个花园赐给了徐达,并取名为“胜棋楼”。顾名思义,是胜利.圆满.和谐的下完了了盘棋。民国奠都南京之后,重修莫愁湖胜棋楼。解放以后胜棋楼修茸增建、景物气象、焕然一新,金碧辉煌、庄重清雅、为莫愁湖主要游览胜地。游人至此、乐而忘返,为莫愁湖增色不少。
门楣上“胜棋楼”三字是清朝同治十年状元梅启照所书。楼下大门口两旁楼柱上挂着一付对联,为长沙张兆鹿伟堂题寄:“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秤”。楼上陈列朱元璋与徐达对奕的棋桌、蜡像、仿制龙袍和冠带、古玩玉器、象牙雕刻、红木几椅、以及名人书画。女书法家肖娴专隶书联“钟阜开基、石城对奕”。确为点睛之笔。
莫愁湖位于水西门外桥西,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莫愁是河南洛阳人,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她文静,聪明好学,采桑、养蚕、纺织、刺绣样样拿的起来。邻居家的小孩念书,她听着记着,不但识的些字,连诗文也能吟咏几句,莫愁还和父亲学了一手采药治病的本领。十五岁那年,父亲在采药途中不幸坠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贫寒,只得卖身葬父。当时城健康的卢员外在洛阳做生意,见莫愁纯朴美丽,很同情她,便帮助莫愁料理了爹爹后事,带她来到建康,从此,莫愁嫁进卢家,成了员外的儿媳。 莫愁婚后和丈夫恩恩爱爱,第二年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取名阿候。虽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时常想念家乡,怀念父亲,只有帮助穷人治病时才感觉快慰露出笑容。穷人们时常说:我们有了病啊痛啊的,见了莫愁,就什么忧愁也没啦!长此以往,莫愁女的名字就传开了。
卢员外曾在梁朝为官。一日,梁武帝闻报水西门外卢家庄园牡丹花开,便着便服来员外家赏花,只见牡丹花交错如锦,夺目如霞,梁武帝惊得如痴如醉,遂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动,当即令传莫愁见驾。梁武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石城湖而死。四周乡邻得知,纷纷来到湖边痛苦拜祭,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么好的女子会投湖自尽。有人传说深夜听到莫愁的哭泣声,也有人说看到天上落下一只小船,载着莫愁悠悠而去……人们深深怀念她,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梁武帝闻讯,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桂镜难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瘦西湖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位于扬州市北郊,景区现有:御码头、五亭桥、西园、 冶春园、绿杨村、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四桥烟雨、虹桥、长堤春柳、叶园、徐园、长春岭、 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梅岭春深、湖上草堂、绿荫馆、吹台、水云胜概、莲性寺、 凫庄、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 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 湖上蓬莱”之称。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 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
瘦西湖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声中外。
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约4km, 宽不及100m。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是国内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 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石壁流淙、春流画舫、万松叠翠、二十四桥景区等景点,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面积480多亩,长4.3公里。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此后这里又经历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一小部分五亭桥,小金山。 1980年代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2007年恢复四桥烟雨、石壁流淙等景点。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 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 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将扬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作了对比,写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为人们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太湖
太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第三大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太湖是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多年来随着湖面缩减已退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鄱阳湖由原来的第二上升为第一,太湖由原来的第三上升为第二),在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太湖南岸的湖州市是唯一一个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古称震泽、具区、笠泽、五湖。历史上太湖水域基本属苏州所辖,今三分之二水域在苏州行政区划之内。过去认为太湖是由长江、钱塘江下游泥沙封淤古海湾而成,有一种说法是近一万年前陨石撞击形成的湖荡区,产生了太湖、阳澄湖、淀山湖、金鸡湖、独墅湖、汾湖等众多湖荡,天体猛烈撞击而产生了一次较强大的地震等破坏,故古人称太湖为震泽。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94公尺,蓄水27.2亿立方公尺。主要水源有二︰一为来自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漊港注入;另一来自江苏宜溧山地北麓的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太湖水由北东两面70多条河港下泄长江,以娄江(下游称浏河)、吴淞江(下游称苏州河)、黄浦江为主(“三江”)。黄浦江为最大泄水河道,约 占总出水量的80%。其余诸河港流量较小,每因海潮顶托或江水上涨而倒流。
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连同进出湖泊的大小河道组成一个密如蛛网的水系。对航运、灌溉和调节河湖水位都十分有利。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它自镇江谏壁口引长江水南流,穿过太湖水系众多的河流和湖荡,吞吐江湖,调节水量,成为这个水网的重要干流。湖中现存岛屿40多个,以西洞庭山最大。东岸、北岸有洞庭东山、灵岩山、惠山、马迹山等低丘,山水相连,风景秀丽,为著名游览区。沿湖丘陵和湖中岛山盛产茶叶、桑蚕以及亚热带果品杨梅、枇杷、板栗、柑橘等。太湖平原旧河网大都河道浅窄多曲、排灌系统紊乱,洪渍仍是潜在威胁。现已进行统一规划,禁止盲目围垦,并整修河道,增加排洪能力,提高引灌效益。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银鱼又是江苏传统外贸产品,太湖牌冷冻银鱼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不比鲜银鱼逊色。八十年代太湖银鱼南移滇池,西湖,成为当地的名特产。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当时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睡鱼类,一年四季均可捕获,在六.七月生殖产卵期捕捞产量最高。《吴郡志》有“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1300多年前,太湖白鱼就被老百姓夸为无锡第一鱼。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洪泽湖
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洪泽湖(Hung-tse Lake )亦作Hung-tse Hu或Hongze Hu。中国第五大淡水湖。
洪泽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後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618—907年)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明清以来湖水全凭洪泽湖大堤作为屏障,形成“悬湖”。现洪泽湖正常水位12.5米,面积2,069平方公里,最深5.5米。汛期或大水年份水位可高到15.5米,面积扩大到3,500平方公里。近年加固了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米。湖水主要经由三河泄入高邮湖,再经邵伯湖入里运河,到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旧时排水不畅,大堤失修,水患严重。1949年以后新建规模宏大的三河闸,整修入江水道,加固洪泽湖大堤。1952年在高良涧以东修建苏北灌溉总渠,长168公里,用以灌溉里下河平原,兼作排洪之用。湖水还可出二河闸经杨庄水利枢纽由中山河(或称新淮河)入海。1958—1960年又增辟淮沭河,由杨庄水利枢纽引洪泽湖水北上,到沭阳入新沂河。2003年开通淮河入海水道,自二河闸下游,紧贴苏北灌溉总渠北岸入海。目前洪泽湖水共有这5条出路,已兼具泄洪、灌溉、航运、养殖之利。湖区沿岸每年都出现结冰现象,岸冰厚0.03~0.05米。1969年1月31日强寒潮侵袭时全湖封冻,12天后才解冻,为几十年来所未见。
洪泽湖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其几何形态极不规则,东北—西南向的拦拱人工石坝,距湖心15公里,其余为天然湖岸,岸线弯曲,岸坡平缓,全湖水域由成子湖湾、溧河湖湾、淮河湖湾三大湖湾组成;当水位12.5米时,水面面积为1597平方公里,容积30.4亿立方米,湖泊长度65公里,平均宽度24.4公里,平均水深1.9米,底质为碎屑沉积物;汇入洪泽湖的较大河流有淮河、漴潼河、濉河、徐洪河、怀洪新河等。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现在湖面分属淮安、宿迁两市六个区县,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原是泄水不畅的洼地,后潴水成许多小湖。在我国秦汉隋唐时代,它们被称为“富陵”诸湖。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隋炀帝下江南,其时正值大旱,行舟十分困难。当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天降大雨,水涨船高,舟行顺畅。炀帝大喜,自以为洪福齐天,恩泽浩荡,于是便把破釜塘改名为洪泽浦。唐代开始名洪泽湖。洪泽湖为一“悬湖”,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国自古以来水患最多的河流之一,而淮河水患必然殃及洪泽湖地区。因而洪泽湖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类与洪水的抗争史,并因此留下诸多美丽的传说。洪泽湖的千年古堤就是历代为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67.25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蜿蜒曲折有一百零八弯之说。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古堤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洪泽湖的整个形状很像一只昂首展翅欲飞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故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高出东部苏中平原4~8米,成为一个“悬湖”。在治淮以前,洪泽湖汪洋一片,既无固定湖岸,又无一定形状。参照对淮河的治理,对洪泽湖也进行了整治。现在湖区的东部大堤宽50米,全长67公里,几乎全用玄武岩的条石砌成。远远望去,宛如一座横亘在湖边的水上长城。这条长堤不仅保护着下游地区的万顷良田和千百座村镇,而且拦蓄的丰富水源为航运、发电、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一个浅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内,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来水。流注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出湖河道中三河和苏北灌溉总渠是洪泽湖分泄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道。 洪泽湖水生资源丰富,湖内有鱼类近百种,以鲤、鲫、鳙、青、草、鲢等为主;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驰名的。此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著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繁茂处连船只也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菱角在历史上即素享盛名,曾有“鸡头、菱角半年粮”的说法。
巢湖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诸多名胜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风光名胜。滚滚东去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巢湖,巍峨起伏 的群山,热气蒸腾的温泉,从宏观上构成了巢湖山水的壮丽气势。她集长江天险、湖光山色于一体,汇名泉名洞、奇石奇花于一身,湖光、江涛、温泉、奇花,堪称“巢湖四绝”,曾使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巢湖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
巢湖人的祖先古猿人和有巢氏创造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代代的“有巢氏”接过老祖宗手里的接力棒,以巢湖人特有的“居巢、爱巢、筑巢、美巢”精神,在这块黑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忠实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创造崭新的现代文化,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使得巢湖名胜文化更加星光灿烂。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勤劳智慧的巢湖人遵循“保护第一、永续利用”的方针,陆续开发开放了一批山水风光名胜和宗教名胜:绿化和美化了湖心姥山岛和“江门”西梁山,并修筑了长达100多公里的湖滨大道和沿江大道,使“两颗宝石”成了观湖揽江、领略湖光山色的最佳去处;开发开放了半汤、香泉、汤池的温泉休疗养区、温泉度假区,兴建了汤池金孔雀温泉度假村和香泉湖国际温泉度假村,使“三串珍珠”成了闻名遐迩的集疗养、保健、培训、度假、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九天福地”;创建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使“四块翡翠”成了朝山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理想所在;开发了仙人洞、王乔洞、紫微洞、泊山洞和华阳洞,使“五座龙宫”成了人们探洞赏景的“地下艺术宫殿”。
在开发山水名胜的同时,巢湖人也加快了历史名胜的发掘和利用。修复了古昭关、乌江亭等古战场遗址和霸王祠、周瑜墓园,再现了古战场文化;发掘了西汉古墓,兴建了文物博物馆,抢救了西汉名胜文化;扩建了陋室、米公祠,搜集了古碑刻,发掘了唐宋名胜文化;整修了昭忠祠、李鸿章当铺、武壮祠和吴长庆故居,保护了淮军名胜文化;在原址按原样整修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三将军”旧居,并分别被批准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弘扬了现代名人名居文化。此外,还修建了新四军七师司令部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及其纪念馆,在抗日和渡江战役纪念地竖起了一批纪念塔、纪念碑。
巢湖地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距今三十万年的“和县猿人”、二十万年的“银屏智人”和五千年前“中国最早的城市”凌家滩文化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一步步进化的历史,展示了从旧石器期到铁器时期直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最早的古代文明。三大遗址的发掘,震惊了国内外考古界和史学界,打破了长期以来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
巢湖市半汤镇——西周、春秋时就是南方铜料运往北方的中转地。青铜器铭文中称之为“繁汤”。“繁”、“半”古音同,所以繁汤即半汤。但是由于古代文献中记载不详,许多专家学者都误以为繁汤即繁阳,又说在今河南省新蔡县韩城镇,均属误记。淮北的繁阳不产铜,也不在南北交易的要路,不可能是古代文物上记载的繁汤,且“繁汤”之“汤”与“阳”在上古文字中有很大区别。
巢湖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一代代名将曾驰骋巢湖疆场,留下众多的古战场遗存。
居巢区旗鼓山,是项羽谋臣范增的故土。这里“鼓打旗摇凤点头”的青山秀水,向人们诉说着两千年前历史的辉煌与遗憾:正是由于“当年亚父出居巢”,辅楚反秦,项王才得以完成千秋大业;但也正由于项羽后来不听从他的计谋,在他导演的“鸿门宴”上没有杀掉刘邦,才出现自刎乌江的悲剧结局。
秦汉之后,巢湖又是三国争雄的古战场。曹操占据巢湖水乡,与吴国孙权在这里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周瑜英勇善战,与曹操十战濡须河,终使曹操“四越巢湖而不成”。周瑜和小乔之墓今犹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千古佳句,以及周郎墩、都督山的传说至今为民间广泛传诵。
巢湖是“巢湖水师”的发源地。元朝末年,居巢人俞廷玉父子并廖永安弟兄,为保护乡里聚兵巢湖,在湖心姥山岛建水寨,修船圹,训练水师。正是这个水师,在裕溪口打败元军,救出朱元璋,并相助朱元璋挥师渡江,为明朝建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俞氏父子四人因此被册封为“两公两侯”。俞府宗祠和姥山南圹遗址,至今印记着这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功绩。
巢湖是历史名人的故里。这里英才辈出,群星璀璨。从秦末谋略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到唐宋著名诗人张籍、张孝祥、杜默、杨杰;从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福建巡抚吴赞成、四川总督刘秉璋、广西巡抚潘鼎,到现代“革命先驱”李慰农、陈原道,“民族之雄”戴安澜,“巢湖四上将”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温宗仁,以及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画家童雪鸿、诗人田间、奥运冠军许海峰等,都出生在这块沃土上。他们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还在家乡留下了诸多不可复制的历史胎记和现实外延,其中冯、张、李三上将故居定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巢湖历来是政治家和文学家们的涉足之地。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从三国曹操,晋代王羲之,到唐代李白、杜牧、罗隐、刘禹锡,宋代欧阳修、王安石、米芾、陆游、杨万里;从明清朱元璋、李鸿章、石涛,一直到现代朱德、刘伯承、胡耀邦、郭沫若,当代的江泽民、朱镕基等,他们或游览和视察巢湖,或戎马和任职巢湖,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名胜、传世墨宝和千古绝唱,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巢湖的历史名胜文化。
盖言之,以龙潭洞“和县猿人”、银山“银屏智人"”、凌家滩古人类遗址为经典的古猿人文化,以古昭关、霸王祠、东关、南圹、范增墓、周瑜墓为历史遗痕的古战场文化,以刘禹锡陋室、米芾宝晋斋、“巢湖三上将”旧居为代表的名人名居文化,以昭忠祠、李氏宗祠、武壮祠、丁汝昌墓园等众多名胜组成的淮军文化,以中庙、姥山塔、镇淮楼为标志的古建筑文化,这五大文化构成历史名胜的五大基石,使得巢湖地域文化底蕴古朴厚重,熠熠生辉。
太平湖
太平湖位于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是黄山旅游区的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合肥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上,距市府屯溪143公里,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北距佛教圣地九华山南大门30公里,南距国之瑰宝黄山北大门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太平湖旅游资源 位置十分优越。太平湖旅游资源丰富,湖光山色得天独厚,湖水清澈碧透,青山起伏连绵,水风姿绰约,岛屿散落如珠,被誉为“黄山情侣”、“中华翡翠”、“世界明珠”、“东方日内瓦湖”。
介于黄山、九华山之间的太平湖,距黄山北大门和九华山南大门皆仅30余公里,是连接黄山、九华山的天然纽带。景区面积275平方公里,从空中看,太平湖就象两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横卧于群峰之间。2000年6月,省四大班子领导集体调研太平湖时,提出了“抓两山一湖,促全省旅游,带安徽经济”的15字方针,太平湖被提升到与两山(黄山、九华山)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昵称“黄山情侣”。
太平湖水域面积88.6平方公里,蓄水量24亿立方米,东西长6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6公里,最窄处仅150米。湖水全由黄山和九华山的溪水汇聚而成,清澈见底,凫鸟信飞,达国家一级水质标准;两岸山峦叠嶂,林海葱笼,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水相环,翠绿互挽,被世人誉为“江南翡翠”。
湖中部宽阔,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上下游峡谷曲折幽深,山峦错落。主要景区有平水突起的陵阳山、奇石林立的太平湾、天下无双的黄金岛、群峰排闼的三门峡、香火燎绕的乌石龙等五大景区。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在下游的黄金岛。著名诗人塑望1980夏与冯牧、陈登科、张志民等40余位作家、学者游览太平湖时,曾赋诗赞叹:“天池无此亲切,太湖无此幽深,三峡无此青翠,漓江无此烟云,富春无此高寒,西子无此胸襟,乾隆无此眼福,江南无此水程。”
湖畔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共有树种41科400多种,可供观赏的花木有183种。有禽类动物170种,哺乳动物70余种,淡水鱼40多种。四季鲜果不断,盛产各种土特产品,比较著名的有太平猴魁、黄山毛峰、龙门冬柿、猕猴桃、樵山香榧、野生干鱼和太平湖银鱼等。
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是1959年我国建造的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力发电站而拦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是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景区总面积982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因湖内拥有星罗棋布的1078个岛屿而得名。另外加拿大渥太华西南200多公里的金斯顿也有名为千岛湖的景区。
2009年,千岛湖以1078个岛屿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多岛屿的湖,创造了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有两个千岛湖,其中一个在加拿大,共有1800多个岛屿。其中最小的只是一块礁石,大的可以达到数平方英里。加拿大千岛湖里对岛的定义很特别,是指全年露出水面1平方英尺(约930平方厘米)以上、并且生长至少一棵树以上的土地,就可以被称之为岛。这与中国通常以面积为定义是不一样的。
中国千岛湖水位在108高程时,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的岛屿有1078个,如果以加拿大的计算方法,中国千岛湖大小岛屿就有2000多个。比加拿大的千岛湖还多400多个,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采用的是中国的计算方法评定,无论何种方法计算,中国千岛湖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
“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可谓家喻户晓,它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
千岛湖,是一个纯净的湖。拥有448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已达81%,茂密的森林净化了千岛湖一流的大气环境,泱泱573平方公里之广,178亿立方米之巨的千岛湖水平均水深34米,透明度可达7米。
千岛湖,是一个年轻的湖。她是1959年为建造新安江水电站筑坝蓄水形成的人工湖。
千岛湖,是一个美丽的湖。湖中那1078个岛屿,姿态各异,风姿绰约。春游湖上,布满山花的岛屿,是一个个天真烂漫的村姑;夏日游湖,人们多想在这碧波中逐浪畅游;秋山红叶,使人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雪满湖山,松挺山崖,又是一幅王维笔下的诗画图。
千岛湖,是一个丰饶的湖。四周群山连绵,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佳绝,资源丰富,共有植物1786种,盛产茶叶。蚕桑、木材、毛竹等,湖内淡水鱼有87种年捕鱼量达5000多吨,且四季时新鲜果,土特产品丰富。
千岛湖,是一个欢乐的湖。千岛湖现已开发开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动物野趣、娱乐参与四大系列的20余处景点。开辟了春到千岛湖、千岛湖之夏、千岛湖金秋、观光度假游、娱乐休闲游、水上运动娱乐游、历史文化专题游、果园采摘农家乐等特色旅游线路,以及巨网捕鱼、水上竞技、空中揽胜、渔民风俗表演等参与性旅游项目。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胜地。
千岛湖山水天下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千岛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杭州-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的形成,使它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断桥上的白娘子更为西湖增添了几许浪漫色彩。
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约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现为世界遗产。
西湖古称“钱塘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名“西子湖”。 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子湖区间由桥孔连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掺混,造成各湖区水质差异,大部分径流补给先进入西侧3个子湖区,再进入外西湖;湖水总面积5.593平方公里;,总容积1.1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质是一种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湖沼相沉积,属于粉砂质粘土或粉砂质亚粘土,最上层皆为藻骸腐泥层(黑色有机质粘土),中层泥炭层或沼泽土,最下层为基底粉砂层;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涧,主要补水河流为金沙涧、龙泓涧和长桥溪泄流。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根据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考证,西湖从形成迄,也就是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西湖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三个人物不可不说。一个是白居易,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杨孟瑛。
(1) 白居易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来到美丽的杭州任刺史,官场失意的他在看到西湖山水时,精神为之一振。到杭州的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写了《杭州刺史谢上表》,从此开始了伟大诗人与美丽山河的千古绝恋。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是疏通六井和筑西湖湖堤。他首先疏通的是李沁四十年前开凿的六井,其次便是整治西湖,筑建湖堤。
公元824年,白居易三年任满,离开时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当他任满离开时,老百姓扶老携幼,箪石壶浆,倾城为他送行。依依惜别时,白居易回赠了一首诗:“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惟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2) 苏东坡
送别白居易,西湖历经了几百年的兴衰变更。1071年,西湖又迎来了她历史上的另一位“贵人”——苏东坡。在杭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他亲自为西湖请命,上书宋哲宗,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这之后,一场前所未有的西湖整治行动开始了。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多余出来的淤泥葑草,便筑就了今天的这道举世闻名的——苏堤。
苏东坡在杭期间,筑堤一条,吟诗千首,从他的时代开始,展现了天堂初景。可以说,西湖是从这时起,才开始真正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风景胜地。
元朝迄今,西湖新格局形成 。
(3) 杨孟瑛
元朝以后,西湖当成了“红颜祸水”打入冷宫,这将近百年的冷遇,一个大家闺秀也几乎沦落成了柴门环婢。一直到1503年,杭州才迎来了另一位贤太守——杨孟瑛。他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说动朝廷重治西湖。1508年3月,杨孟瑛动用民夫八千,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湖旧观。所挖的葑泥,一部分给乡党先贤苏东坡的苏堤,将其填高了二丈,拓宽了五丈三尺,两岸遍植杨柳,苏堤重新恢复了“六桥烟柳”的固有景色。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从栖霞岭起,绕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对西湖山水百姓的一片厚爱,遂呼之为“杨公堤”。
杭州西湖旅游西湖,从一个大海湾,再一个泻湖,再到一个风景湖泊,我们的祖先临湖而居,生生不息。可以说西湖的历史,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这其中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西湖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绍兴东湖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自汉代起,相继至此凿山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观天;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自汉代起,民工相继至此凿山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
“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东湖, 宛如一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佳作。湖中崖壁蹉砣,有的对峙如门, 有的倒悬若堕 ,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巧夺天工之奇观,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
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观天;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湖畔 有听湫亭、饮绿亭、香积亭、扬帆舫、稷寿楼、小稽轩、桂岭等景点,霞川桥、秦桥、万柳桥等各式古桥横跨 两岸。沿石磴上山,可一览江南水乡风光。
湖西有“陶社”,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陶成章所建。近代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鲁迅、郭沫若等名人均留遗踪。东湖秀丽旖旎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堪称浙东著名的山水风景胜地。
东湖是外地游客在绍兴参观的主要景区之一,乘坐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初次到东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个心跳。除在湖中观光外,人们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阳春季节,东湖东北方向的平原风光是外地很难见到的江南水乡秀色。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
东湖景区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奇巧景观,还有如听湫亭、霞川桥、饮渌亭、桂岭、秦桥等恰到好处的人工点缀,身处东湖犹在画中。除山石湖水等组成自然风光外,东湖还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游览或商量革命大计。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1916年八月,孙中山先生还亲临陶社致祭。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郭沫石在东湖还留下诗歌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游览东湖的游客不仅会被如画的景色所吸引,而且还会被劳动人民手足胼胝创造的如此奇迹所感动。
乘坐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初次到东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个心跳。除在湖中观光外,人们还可以上山。山顶有茶园和茶室,还是登山远眺的好地方。阳春季节,东湖东北方向的平原风光是外地很难见到的江南水乡秀色。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800年前的陆游老先生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乌篷船船身狭小,船底铺以木板,即使有渗漏,船舱也不会沾湿。船板上铺以草席,或坐或卧,可以随便,但不能直立,因船篷低,如直立,便有失去平衡而翻船之险。
乌篷船的动力是靠脚躅桨。划船的人坐在后梢,一手扶着夹在腋下的划楫,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两腿一伸一缩,桨就一上一下地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船的航向是用手桨来控制的,船行进时,船工脚手并用。有时船工便把作舵用的那手桨夹在腋下,把双手空出,可以于轻舟快捷的迅行中捧一碗酒品尝,脑袋让乌毡帽遮着。
其实绍兴乌篷船,并不只有这脚划船,也有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它们似乎在微笑,颇为滑稽。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阿Q正传》中描绘举人老爷从城里装载着家财到未庄赵府避难所用的船,就是这种乌篷船。这种大船中有一种名叫“明瓦船”。其中的三明瓦是在船的两扇定篷之间装一扇半圆形的遮阳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着一片片一寸见方的藻蛎壳片,既避雨,又透光,这就叫明瓦。鲁迅小时候就是坐这种有“三道瓦窗的大船”到东关去看猖会的。鲁迅笔下还提到“文人的酒船”,这酒船俗名“梭飞”,有两个“石墩磉”放在船头,用以压船,以免行船时船头上翘影响速度。船中可摆竹椅长凳,乘客可坐可卧。这些大乌篷船从前多是少数官宦、富商作客、游览、扫墓、迎亲、看戏时用的,多少有点竞奢斗富的味道。
绍兴是江南的水乡,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乌篷船或行或泊,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
嘉兴南湖
南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嘉兴市区,规划区域总面积276.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8公顷。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与西南湖合称鸳鸯湖。南湖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
一九二一年七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
南湖风景名胜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分布着风景名胜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六处,主要有会景园、湖心岛、南湖革命纪念馆、四季园、英雄园、揽秀园、壕股塔、小瀛洲、放鹤洲、鸳湖生态绿洲等。
会景园坐落在南湖的南岸,呈半岛形,占地面积33600平方米。园内假山瀑布、楼台庭院、林荫步道、古桥流水,充分展现了江南园林风格。望湖楼与烟雨楼遥相呼应,醉仙楼传承了金庸小说的神韵,红菱长廊体现了江南水乡风情......,望湖广场是嘉兴市民和八方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和节日庆典的重要场所,游客服务中心、入口广场、渡游船码头,是南湖风景名胜区内重要的接待服务设施。会景园融望湖赏景、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和旅游接待服务于一体,是浏览南湖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入口。
湖心岛位于南湖中心,全岛面积17亩。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淤泥垒土成岛,次年移建烟雨楼于岛上。清以后又相继建建成清晖堂、孤云簃、小蓬莱、来许亭、鉴亭、宝梅亭、东和西御碑亭、访踪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烟雨楼为主体的古园林建筑群,亭台楼阁、假山回廊、古树碑刻,错落有致,是典型的江南园林。1961年和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南湖烟雨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钱湖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这是一抹岁月沧桑过去的历史烟尘。在她的浪漫传说中,范蠡携西施逃离了剑戟权谋,在陶公山上经营着财富与爱情;在她的山水间,衍生了左右南宋王朝百年命运的史氏家族;肃穆的石刻记录着难以风蚀的历史记忆;小普陀的洞天胜地,曾有“千僧过堂”的大慈禅寺,是梵钟古韵的绕梁余音;繁若星辰的殷湾渔火,客商云集的韩岭古市,在她的生命里留下可以一一追述的风情。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即东经121°34′,北纬28°52′,是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潟湖。东钱湖作为海迹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东钱湖全湖可分为三个部分:西湖以师姑山、笠大山为界,称"谷子湖";东北以湖里为界,称“梅湖”,此湖已于1961年废湖,建立梅湖农场,其余湖面称为“外湖”,外湖自1976年建成湖塘边后,又分为南、北二部分。三者合起来统称为“东钱湖”。东钱湖周围山并列、秀峰峥嵘,千姿百态;它的东南方雄峙着福泉山,西北方横亘着月波山;东北方则围以龙蜷山和梨花山,前对白云后忱目塔,陶公山巍峨地虎踞其北,百步尖屹立于遇,二灵与霞屿遥对,大慈共隐学相望。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三峡溪倾于东,泉月溪灌于西,郭童溪流于北,象坎溪注于南,其余如上水、下水、韩岭、青山、黄菊、紫场,大慈等溪 ,纵横贯注,汇成烟波浩淼的东钱湖。因而素有“西子风光,太湖气魄”之称。
东钱湖又是宁波重要的水利工程。环湖有七堰九塘其布四周。七堰是:钱堰、梅湖堰(废)、粟木堰(废)、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九塘为梅湖塘、梅湖堰塘、粟木塘、莫枝堰塘、大堰塘、平水塘、钱堰塘、方家塘、高湫塘。东钱湖一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374毫米,最低气温零下8.3°C,最高气温38.5°C,年平均所温为16.2°C。由于湖水调节气温,既宜于农业精耕细作,旱涝保收,也利于航运和消暑避寒。东钱湖水灌溉鄞县、奉化、镇海八个乡五十余万顷农田,使环湖农田岁岁丰登。宁波过去有句俗话:“田要东乡,儿要亲生”。东乡的田,年年高产,靠的就是东钱湖水 。而且,宁波市区大部分食用水也赖此湖供给。
在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她就是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
自古以来,东钱湖便是浙东著名风景胜地,历经沧桑,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具有较高历史及艺术价值的文化历史遗存。据不完全统计,景区内现存文物古迹1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南宋墓道石刻群、庙沟后石牌坊)。
东钱湖又名“万金湖”,无论“钱湖”还是“金湖”,都与财富故事与官儒传说渊源相连,其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蕴含形成了商儒结合、官佛相容的独特文化传承。
鄱阳湖
鄱(拼音:pó)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扬澜湖、宫亭湖等多种称谓。
一为“彭蠡湖”,彭蠡,是很古的泽薮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彭蠡”条载:“彭蠡泽在西”。还有另一种说法:“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如大瓢一样;
二为“宫亭湖”,原来专指星子县东南鄱阳湖的一部分,因湖旁有宫亭庙而得名,后来逐泛指鄱阳湖的全部;
三为“扬澜湖”,是由—一些亲身经历过鄱阳湖风涛险恶的人们而得名,李纲《彭蠡》诗:“世传扬澜并左蠡,无风白浪如山起。”宋余靖《扬澜》诗:“彭蠡古来险,汤汤贯侯卫。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传闻五月交,兹时一阴至。飓风生海隅,馀力千里噎。万窍争怒号,惊涛得狂势。”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湖、彭湖或彭蠡,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70公里,北部狭窄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时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
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洩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鱅鱼。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该湖区受修河水系和赣江水系影响,枯水期水落滩出,形成草洲河滩与9个独立的湖泊;丰水期9个湖泊融为一体,形成鄱阳湖水一片汪洋。该地是迁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鄱湖水清、龙虾飘香,2011年7月,“鄱阳湖印象”采风活动在江西瑞昌举行,首届鄱阳湖龙虾节持续升温。 本届龙虾节以“节庆创品牌、产业谋发展”为主题,旨在将自然生态的鄱阳湖小龙虾品牌打响,推向全国。一直以来,鄱阳湖就是我国小龙虾高产地,鄱阳湖以其清新的水质、丰美的水草缔造出肚白、壳红、原生态的鄱阳湖小龙虾,赢得“一湖清水出好虾”的美名。
鄱阳湖聚集了许多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并保存了一定数目,是保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方。保护区最为人们熟悉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鸟类。
鄱阳湖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白鹤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野外总数大约为3,000只。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白枕鹤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大约有5,000只左右,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珍贵、濒危鸟类还有白鹳、黑鹳、白鹤、大鸨等国家I级保护动物;斑嘴鹈鹕、白琵鹭、小天鹅、白额雁、黑冠鹃隼、鸢、黑翅鸢、乌雕、凤头鹰、苍鹰、雀鹰、白尾鹞、草原鹞、白头鹞、游隼、红脚隼、燕隼、灰背隼、灰鹤、白枕鹤、花田鸡、小杓鹬、小鸦鹃、蓝翅八色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浩渺的鄱阳湖在丰水季节,河湖一体,水天一色,一望无际,人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大海;枯水季节,水落滩出,形成了广袤的湿地草洲,构成了美丽的江南大草原;区内的沙山,高低起伏,延绵十余里,构成了壮观的水乡大沙漠。保护区所在的吴城镇,曾与景德镇、樟树、河口并列为江西四大名镇。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春季有美丽的湿地,夏季有一望无际的湖水,秋冬季有珍贵的冬候鸟。冬季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又迎来了一年中最盛世的候鸟季节。
甘棠湖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甘棠湖原名景星,后人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周十余里,面积千余亩。 甘棠湖碧波荡漾,朝辉夕阴,匡庐倒影,景色优美。又有烟水亭、思贤桥等名胜古迹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李渤跨湖筑堤以利交通,并在堤上建桥安闸调节税时,以利灌溉。后人称此堤为李公堤,此桥为思贤桥。一堤将甘棠湖分为两半,东称南湖,西为甘棠湖。现桥为六十年代重修。
甘棠湖位于九江市中心,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湖中筑有长50 米的长堤,堤上有宋代所建思贤桥。湖中烟水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 年),相传为三国时周瑜点将台旧址,现存为1972 年修复,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亦亭、镜波楼等建筑,亭前还有石剑匣二座。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演练水师。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
甘棠湖,古名:景阳湖,是九江市内最引人入胜的景点,甘棠湖面积约八十公顷,是一座“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甘棠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城区,南倚庐山,北濒长江,平均水深1.4米,最深达2.4米,东西约长2公里,南北宽1.9公里,水源由庐山泉水汇入而成,水质晶莹洁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浔阳的中心。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演练水师。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
烟水亭为水榭建筑,亭内主要古建筑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众妙楼、燕会亭等。正殿左壁有一长方石牌,上刻着一巨大的草书“寿”字,传为八仙中吕洞宾手书,字体龙飞凤舞,形若游龙,气势磅礴,细观全字由“九转成丹”四字合成,体现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观之妙趣横生。立于亭前,遥望庐山,只见山如屏障,烟云缥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在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长堤上有宁代建筑的“思贤桥”,把甘棠湖一分为二。由堤可登上高12米、六角三层的“映月楼”,举目眺望,绿波涟漪,彩霞映波,岸柳成荫,景色如画。
九江古城,秀在两湖。这片清碧的湖水就是甘棠湖。堤那边的那片湖水称为南门湖(南湖)。如果把九江城比作美丽的少女,两湖就是少女明媚的双眼。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实际是条湖堤,长1公里,好似青蛇卧波,将湖面一分为二。堤中段有一拱桥相连,使得湖水相通。大堤之上树荫如盖,常有青年男女依伴而行,被人戏称为“情人路”而此湖、此堤、此桥真正的名字,却是大有来由。我们今天能在此散步,是和一位地方官分不开的,他就是李渤。李渤,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后为权臣所顾忌,长庆元年(821年)也就是白居易离开九江的第四年,他被调任江州刺史(九江古时称江州)。李渤对九江很有感情,年轻的时候在庐山山南读过书,就在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故地重游到江州,正值大旱,庄田颗粒无收,朝廷还要按丰年征收赋税,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使朝廷免下了江州赋税。
当时江州城,一出城南门,就是南门湖,要到对岸必须绕一大圈。李渤为了百姓行走方便,就组织民众在南门湖中修筑堤坝。堤长七百步(约二华里)沟通南北变通途,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因为周代的召公爱民如子,他常在甘棠树下现场办公,解民疾苦,后人就常用“甘棠”二字赞颂有功德贤能的官员。江州人为感谢李渤比之“召公”,颂其“甘棠”。将新建的堤命名为李公堤,外湖为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九鲤湖
九鲤湖风景区位于仙游县 钟山镇,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九鲤湖是仙游“四大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之一,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素有“九鲤飞瀑天下奇”之美誉,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
九鲤湖风景区位于仙游县 钟山镇,距县城31公里,海拔590米。九鲤湖是仙游“四大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之一,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素有“九鲤飞瀑天下奇”之美誉,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据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济世,丹成跨鲤升仙,九鲤湖因此得名。千百年流传的何氏九仙传说,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前来观光、祈梦,留下许多珍贵的诗文佳作和摩崖题刻。 九鲤湖碧波荡漾、碧澄一泓,是个秀丽的天然湖。湖旁有九仙祠、迎仙公馆等建筑;湖的四周,千岩竞秀,怪石嶙峋,有蓬莱石、嬴洲石、玄珠石、枕流石等。这些奇石上留有不少历代名人的题刻,如宋代兵部侍郎陈谠的“天子万年”、明代林有恒的“第一蓬莱”和李翔书的“观瀑”等,字体古朴大方,潇洒自如。
九鲤湖九级瀑布群驰誉海内外,是九鲤湖自然景观的主体。上游溪水奔腾而来,自雷轰祭入湖,溢瀑布、悬珠帘、挂玉柱、叩石门、回五星、跨飞凤、过棋盘、谒将军,峭壁千仞,古木参天,奇胜不可名状。徐霞客曾到此游历,赞曰:“即匡庐三叠,雁荡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 九鲤湖现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已全面启动了九鲤湖旅游经济服务区、湖滨十大精品工程、九鲤山庄、常九跨县旅游公路、龙凤区内旅游公路、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阳明山植物园、盘龙山通讯基站、九鲤东湖畲族风情园、九鲤道院祈梦园等十个重点建设项目,将发展成为集观光、度假、娱乐、购物、朝圣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以湖、洞、潭、石四奇著称,尤以飞潭为最,自古有“鲤湖飞潭天下奇”之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相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济世,丹成跨鲤升天成仙,九鲤湖因之得名。
九鲤湖荡青漾翠,碧澄一泓,是个秀丽的天然湖。湖的四周,林木葱茏,千岩竞秀,怪石嵯峨,瀑漈泱泱,兼具林泉水之胜,上游涧底遍布如白如樽、似瓮似井等奇形怪状的洞穴,传说为九仙炼丹的遗址。山间林野散立着无数奇岩怪石,诸如蓬莱石、瀛洲石、羽化石、玄珠石、龙擦石、枕石、天然坐等,蔚为奇观。 九鲤湖最著名的风景是九漈瀑布,各漈因状得名。有雷轰漈、瀑布漈、珠帘漈、玉柱漈、石门漈、五星漈、飞凤漈、棋盘漈、将军漈、各漈落差大至100多米,小至3-4米,九漈瀑布或飞流之下,或银蛇飞舞,或喷珠扬玉,其中是为壮观的是瀑布、珠帘、玉柱三漈。九漈瀑布全长10余公里,沿途悬崖夹峙,蜿蜒曲折,十分引人入胜。
九鲤湖景区人文景观众多,有摩崖题刻,道教名观、艺术建筑和文物古迹20多处。湖山间“任楷草题镌几无完石”、“天子万年”、“第一蓬莱”、“碧水丹山”、“观瀑”、“九鳍腾云”、“飞雨奔雷”等历代名人题刻,古朴大方、遒劲洒脱;湖滨的九仙观、水晶宫、玉皇楼、迎仙会馆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将军、观澜、观瀑、怀念、爱乡五亭,依山临水、玲珑精雅;景区内尚存的何仙宫、全竹庙、更衣亭、湖光亭遗址,是游客怀古的好去处;宋孝宗皇帝赐予“仙水灵惠”金匾的一泓“仙泉”,以清洌甘甜,不干不涨称奇。
九鲤湖是我国汉族居住区祈梦文化的发源地,何氏九仙是民间流传历史最长、影响最广的司梦神灵,是历史上唯一被公认为全国性崇拜的梦神,其祈梦程式自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堪称为研究我国祈梦文化的“活化石”。历代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来此朝圣、祈梦之风盛行,六朝太府卿郑露、宋端明殿学士蔡襄、明礼部尚书陈经邦、状元 罗伦、江南才子唐伯虎、地理学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及近代一些政要都来过这里游览、祈梦。明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清著名学者纪晓岚、梁章钜等人对九 鲤湖的梦文化都作过生动的记述。九仙信徒遍及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民间至今仍保留着来九鲤湖朝圣、祈梦的习俗,这在全国风景名胜区中是绝无仅有的。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许多多以梦文化为题材的优美词章和梦验故事,给九鲤湖风景区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神往。
1998年九鲤湖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鲤湖风景区交通便捷,盘山公路直通景区,从仙游城关至九鲤湖有旅游专车直达,区内建有停车场、宾馆等服务设施。
林文(1387-1474),明代探花,学者,字恒简,号澹轩,莆田城里赤柱(今英龙社区赤柱巷)人。明宣德初年,林文及两位学友年逾而立,屡举不第的秀才,悉闻九鲤湖祈梦灵验,于是,同往九鲤湖乞示功名梦。
一年秋日,他们三人从莆田徒步到九鲤湖游山玩水,欣赏九鲤湖的旖旎风光。夜宿住九仙祠,先行焚香敬拜,瞬间,三人同进入梦乡。偶梦三人同梦来到一座祠宇门前,望见一位白发仙翁,手持拂尘向他们作揖,并言道:“三位士子不同名,黉门同窗友谊情,欲知前程看门联,官居翰林其一人”。
于是三人遂一齐举目展视,但见左扉门扇敞开着,字句看不到;右扉向外虚掩,联上书写着“金马玉堂三学士”七个字。林文欲邀两位学友步入门槛再看清左扉上的下联字句,可那二位同学却认为神人示意已十分清楚,不必要再去看下联了。他俩急忙拉着林文的手扭头便走,匆忙之际,三人摔了一跤,不觉惊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从此之后,三人回乡自以为必定大器晚成,精心研读书经,应付朝廷卷试。
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林文同两位同窗学友参加乡试,林文果中了举人,而那两位学友名落孙山。宣德五年(1430)林文被举荐参加会试,登一甲第十六名,之后殿试廷对第三名,高中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而那两位同窗,后来又连考数次不第,直到年逾半百,仍为童生。
正统初年(1436),林文参与编修《宣宗实录》,书修成后,升为修撰。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后因父母相继去世,便一直在家守孝。斯时,三位老同学集在一起,聊谈当年九鲤湖祈梦之事,那两位老秀才不免表示憾慨。林文则反劝他们道:“当初我邀请二位学兄跨进门内再看清下联,不料二兄却不耐烦而返,现在何不如再上九鲤湖祈求一梦,或许仙翁重现当年明示”。三人赞同,一天又重登九仙山,且果然再梦到那座祠宇门前,这回看到的是右扉敞开,左扉虚掩,联上书是下联:“清风明月两闲人。”这时,那两位学兄才口服心服。自怪当初要求功名心切,无心再看下联,就往回跑了,不能抱怨仙梦不灵。
林文丁艰除后,仍返京复职,这时他年逾五旬,乃未见升迁学士,心里对梦中上联那句话感到困惑不解。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林文55岁,升为左春坊左谕德兼修撰,次年修《历代君鉴》,书成,又升左庶子兼侍讲。景泰七年(1456),他修成《寰宇通志》,再升为庶子,仍兼侍讲。英宗天顺元年(1457),林文拜为翰林学士。
天顺四年(1460),年逾七旬的林文,向英宗上书告老归乡,皇上不允,圣上对内阁李贤说:“林文老成忠厚,不可放去。”时人也称林文德性坚确而不移,气质沉静而不躁,处心平易,操行洁修,暮年神色安康,人尽服其耆德”。
成化元年(1465),林文以旧讲读官升为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至此,林文才悟出仙翁的暗喻“三学士”,原来是指他连任景泰、天顺、成化三朝学士的应验。他自知功名到此已达顶峰,再次上书,向宪宗恳请致仕归乡。尽管此时他已75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应对精明,宁静守礼,真诚待人。他告老返乡时,那两位学兄早已离开人世。
林文致仕返乡后,在家安度晚年,爱其诗文,律诗温淳高逸,对仗工整,自成一家。常赋游莆田附近的寺院,留下许多诗篇。今录其二首,以飨读者。其一《灵岩广化寺》诗云:“郁郁长松护石关,巍巍双塔倚云端。瀑声落涧千寻险,山色当门几许宽。风度花香飘客袖,雨余鹤迹印仙坛。留题古壁皆珠玉,自扫尘埃仔细观”。其二《石室岩》云:“篮舆缓步访招提,径入烟萝路不迷。山色有无云聚散,钟声远近寺东西。红飘涧底看花落,翠滴檐头见鹤栖。落日催归余兴在,南廊扫壁更留题”。
林文著有《澹轩文稿》,于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于家病逝。享年87岁。赠礼部左侍郎,谥“襄敏”。宪宗还特遣官谕祭与营葬。
沪沽湖
泸沽湖位地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盐源县之间,距丽江大研镇300多公里。湖面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宁蒗县占60%,平 均湖深40.3米,最深处93.5米,水深居全省第二位。总容量20.72亿立方米,水面海拔2680米,当地居住的摩梭人称“落水”为 “泸沽”而得名。
沪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在云南省的湖泊中,深度仅次于抚仙湖,居第二位。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破坏较小,水质纯净。晨曦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红;朝阳徐徐上升,则为翠绿;待夕阳西下,又成一片墨绿。风静时,平滑若镜,积万顷碧玉;微风起处,波光粼粼。湖泊周围山峦起伏,东北,峭拔壁立的肖家火山,高3787米;西北,状若雄师蹲踞的格姆山高3755米。湖东,有条山梁蜿蜒而下直插湖心,似条苍龙俯卧湖中汲饮甘泉,形成沪沽湖上一个美丽的半岛,它几乎将广阔的湖面一分为二,半岛尖端与对岸相距仅2公里,成为湖面最狭窄的地方。沿湖村庄错落,田地丰饶,稻谷、玉米、燕麦、荞子相间,似给沪沽湖镶上了一条五彩花边,沪沽湖成了高原的鱼米之乡。
泸沽湖四周森林茂密,空气清新,由于人烟稀少,是目前全国范围内遭受人为破坏最轻、自然生态保护得最好的地方之一。由于无污染,泸沽湖水清澈透明,水质略甜,四周风景如诗如画,秀丽迷人。湖内有鲤鱼、细鳞鱼、泸沽裂腹鱼等。
沪沽湖内,有五个海岛,属云南宁蒗境内的有3个,其中两个较大;属四川盐源县境的两个。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米,大小各不相同。
抚仙湖
抚仙湖,抚仙湖远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6.2亿立方米,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湖容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太湖的4.5倍,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72.8%,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
唐樊绰所写《蛮书》,称抚仙湖为大池。《澄江府志》说:“量水川即唐书架水县(今澄江、江川一带),大池,抚仙湖也。”后称罗伽湖,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澄江府“北有罗藏山(现名梁王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得此名可能和宋,元时南诏、大理段氏在澄江设罗伽部有关。抚仙湖名与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相传玉皇大帝派了天上的石、肖二仙到人间巡查,来到滇中,只见一池碧水,波光粼粼,两仙人被湖光山色所迷,忘了回返,变为两块并肩搭手的巨石,永远站立湖边。过去湖东南方有两石并肩搭手倚立,据说就是石、肖二仙,在湖上驾舟遥望,还能若隐若现地看到两仙人在观赏,为留其迹,故名抚仙湖。
抚仙湖的大名给它赚来了不少人气。但是,真正知道抚仙湖名字由来的人可谓寥寥。在澄江县城的凤山公园,有一个名为“抚仙”的雕塑展现的是肖、石二仙陶醉于抚仙湖的情景。雕塑上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净,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相传,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波光粼粼,美丽至极。玉皇大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迷离美景展现在眼前:明珠四周,嶙峋怪石密布,峥嵘多姿,仪态万千;有的如冲天玉笋,有的似文房笔架,有的如大象汲水,有的似猛虎下山;孤山独坐湖中,云雾迷漫时,似一座忽大忽小、忽升忽降、缥缈无常、变化莫测、神奇美丽的仙岛,与明珠交相辉映;烟波浩瀚的湖泊,无波时水平如镜,柔和妩媚,像一位袒胸露怀的少女,在安闲舒适的憩睡。起浪时白浪叠现,如满盘碎玉在晃动,又似朵朵睡莲在竞相开放。
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肖、石二仙只顾搭手抚肩地在观看,在赞叹,竟痴痴迷迷地忘了画画,忘了归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定定地站在那里,陶醉在迷离美景之中。久而久之,两位神仙变成了两座石峰。看,在抚仙湖的东南方,果真叠立着两座形似搭手抚肩、俯视明珠的石人山。据说,这就是肖、石二仙变成的,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其旁还有一块石碑。碑上有诗:星云湖栖息之大头鱼,抚仙湖生长的糠蒗鱼,以石为界,不相往来。古往今来,“界鱼石”曾吸引无数游人,现已辟为公园,供人们游览。离“界鱼石”西侧l00多米处,还有一座始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海门桥,无桅杆的木船可从桥下过往于星云湖、抚仙湖间,桥身精雕细刻,美观大方。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明代曾建一座“饮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明末一夕风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现存大孤山,岛成椭圆形,似如鸡蛋,面积约半平方公里。上有岩洞,还有山峰,比湖面高40多米,面水一侧多断岩,沿岛湖水深奥莫测。岛中央旧有千岁松柏,为宋时大理国段氏所遗,但早已焚毁。
明时很多名人、学士以此岛为乐园,捐助钱银,兴建殿阁,逐渐出现了飞檐细雕的建筑群。至崇祯年间,岛上已具规模,计有殿八、阁五、亭三、堂一、庵一,还有一座铜塔,塔基广五尺,共13层,塔上有佛像、铃锋、扁额、对联,备极奇巧。孤山岛为当时澄江胜景。清朝江川令彭贤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重修孤山寺记》中这样写道:“孤山向为迤东胜景,辟草攀萝,遂脐其巅,始由烂柯石,探南天洞,登弄珠岩,俯鱼乐国,众山献翠,两海环碧,颇如吾楚潇湘洞庭。”蜀人杨慎也曾到孤山饱览风光,留下了一些诗篇。当时游人、隐士所留大量诗词、碑记说明:孤山不仅是“巍然形胜冠南州”,而且是“迁人骚客停留者不可胜纪”的地方。但清朝初年,战火四起,社会动乱,孤山的古建筑遭到了毁坏。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虽有澄江知府王贞宇重建孤山,也只修了座孤山寺,已不及当年之宏伟。到民国时期,只留下一座破庙了。如今,孤山已经获得新生,并呈现着一派生机。
抚仙湖是个高原断陷湖泊,湖面海拔1720米,三面环山,一面接着澄江坝子。湖面北部宽阔而深,南部狭小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湖底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湖水主要来自雨水聚积,并南受上游星云湖注入,北有澄江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及西龙潭、热水塘的泉水流入,东面的海口河是唯一的出水口,汇入南盘江,归南海。
抚仙湖属淡水湖泊。湖水呈蓝绿色,含磷量高,透明度一般4至5米,有的可达7至8米。因此,抚仙湖的湖水清澈而透明。明末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徐霞客得出抚仙湖最清的结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汇入抚仙湖的水,首先流入星云湖进行了沉淀,再经过一公里长的海门河入抚仙湖,水就很清了。而抚仙湖本身所接纳之河流,源头都在沿湖一带山脉,长度都没有超过10公里,又多属泉水,也无浑浊之泥沙。比如,西大河水源主要是西龙潭泉水,这股泉水每天以5万多立方米的水量涌出,流程也只4公里左右,还有如热水塘的泉水就在湖边,有的就出在湖底。其他河流,洪水季节虽带一点泥水,但雨过即停,且湖水深,沉底之泥沙,任凭风浪再大,也难翻起浊水来,这就是抚仙湖水清的原因。
由于湖周围自然环境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至今,抚仙湖仍然是云南省未受到污染的湖泊。诗人们形容为“琉璃万顷”,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般一片澄清碧绿。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
抚仙湖因湖水深,风浪大,湖中的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不易生长,浮游生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螺蛳、蚌、虾也很少,只在沿湖浅水一带才有生长。这种多风的水域环境,使湖内主产抗浪鱼,也是抚仙湖的特产。
抚仙湖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蓄水量达185亿立方米,等于云南省第一大湖滇池和第二大湖洱海总蓄水量的四倍。引湖水能灌溉沿岸良田,又有航运之便。更主要的是,出水口的海口河落差很大,河长仅15.25公里,落差达385米,经勘察可分六级建成梯级电站。现在澄江和华宁两县人民已建成两级,其中有一级还与昆明电力并网,源源不断的电流,输往城镇和农村,为滇中工农业提供了动力。抚仙湖流域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稻、麦、蚕豆、烤烟和油菜,是有名的滇中谷仓,又是闻名全国的云烟之乡。
抚仙湖的水温,冬夏变化不大,水质又好,是极好的游泳之地。特别是北部沿澄江坝子一带,近岸200米左右,水深仅在1至3米,湖水亮晶晶,清盈盈,湖底全铺细沙伸延至湖岸数米,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来游泳。自昆明滇池出现污染后,有的群众,甚至专业游泳队伍也常到抚仙湖来训练、游泳,在海滩上享受日光浴,愉快地在抚仙湖畔度过假日。
纳木错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为藏语,而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纳木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纳木措的形状像静卧的金刚度母,湖的南面有乌龟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黄鸭岛、鹏鸟岛等18个岛,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即东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尔琼白玛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象征着佛教上所说的愠、怒、权、势。这些寺庙的墙壁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据传纳木措是帝释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视为必去的神圣之地,从古到今香客不断。 湖中五个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佛教徒们传说他们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岛面积为1.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五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岛上纷杂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壮如象鼻,有的酷似人形,有的似松柏,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瘤钟乳石。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岛上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实属奇观。
每个到过纳木措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站在纳木措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 头顶深邃而疏朗的蓝天,与纯净的湖水浑然一体;远处雄奇皑皑的雪峰犹如琼楼玉宇,忽隐忽现;湖边的草地犹如一张巨大的绿毯,无边无际。清晨,湖面雾霭茫茫,太阳升起云消雾散,浩瀚无际的湖面在清风中泛起涟漪。在阳光下,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格外清淅,如一个威武的战士守护着纳木湖。高原的气候常常瞬息万变,时而狂风大作,时面乌云密布,风雪过后,湖面依然波光粼粼,透着一种别样情韵。
佛教徒们传说湖中兀立于碧波之中的五个岛屿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的人,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最大的良多岛面积1.2平方千米。此外,从不同方位凸入水域的五个半岛中,扎西半岛居冠。 扎西半岛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岛上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似松柏,有的如象鼻,有的似人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钟乳石。
扎西半岛不仅有着奇异的景观,也是转湖的必到之处。从扎西半岛开始转湖,前几十千米的视野特别开阔,牛羊成群,风景迷人,但路途崎岖,要经过大小十多条河流。经过嘎拉木山口,有很多的经幡、嘛呢堆,到巴里村能见到很壮观的牛粪墙。沿着湖岸线向北行进,经过德庆乡就到达多恰寺。多恰寺尽管僧人不多,只有15个,但它是纳木措湖边最大的寺庙。寺庙建在湖边的岛上,有很多山洞,是个修行的好地方。多恰寺有个神奇的不解之迷:每到晚上,在岛上及寺内都可听到凿刻玛尼石的声音,但一旦人走近想看个究竟,声音便停了,走开后,声音又再响起。从多恰寺过6千米就来到了当地牧民心中的世界奇迹布谷杂日。这里的山洞里到处都能看到飞禽走兽、花卉草木、云纹、字母等各种图案,但奇怪的是,这些图案变化无穷,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模糊不清,其中的原委谁也说不清。继续前行到达的恰多南卡岛也是块圣地。这里正好是念青唐古拉的对面,有两根兀立的石柱,一根浑然一体,一根有一空缝,有人说这是阴阳的象征,也有人称它们为念青唐古的门神。岛上还有许多佛像和文字的自成物,以及许多山洞,这附近经常看以到黄羊和石羊。
去纳木措游览,除了观赏纳木措湖之外,另一大特色是一望无际的纳木措草原,让人感受至深的是藏北那种人迹罕至的壮阔雄浑。草原上动作敏捷的土拨鼠、悄然凝望的黄羊、活泼可爱的野兔,都让人感到一种大自然的亲切。散落在草地上的一顶顶帐篷,升起的的一缕缕青烟,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此外,湖面很厚的冰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时发出的巨大声响,声传数里,亦是一自然的奇景。
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郡守严高所凿,唐末僻为游览胜地。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现福州西湖已对公众开放多年, 有“八景”。
唐、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遂成御花园。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福州知府赵汝愚又在湖上建登澜阁等建筑,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文人雅士相继而至。因在福州之西,故名西湖。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当时面积仅3.62公顷。 解放后,政府多次拨款修善,扩建,特别是2001年,清淤挖泥,建截污管道,重建,扩建旧景点,经修复后的西湖,真正是"山复整妆,湖复易容",神彩顿开。西湖现在总面积约45公顷,水面面积约30公顷。它通过柳堤桥、步云桥、玉带桥、飞虹桥,把西湖中的开化屿、谢坪屿与窑角屿连成一个完整的游览景区。整治后的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
西湖公园系三个小岛组成,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边接而成。犹如三块翠玉镶嵌在碧水之中。园内长堤卧波,垂柳夹道。悦虹桥东,有建于唐代的开化寺,现辟为园林花卉和工艺品展列所。寺后宛在堂为明代闽中诗人傅汝舟的别墅,取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之意命名,现为傅汝舟纪念堂。过步云桥到荷亭,林则徐在此为北宋李纲建祠,并架屋三椽,植桂,取李纲晚年住年桂斋而名。斋旁建林则徐读书处。夏日观荷,秋则闻桂,风景优美,怡然自得。北闸桥又称玉带桥,连接窑角屿,此处为全省展览中心,省博物馆拥有展品达10万件之多。林则徐逝世140周年之际,立铜像于馆前草坪上,凭吊瞻仰之人,四时不绝。
一据史载,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筑子城时凿西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此,以灌溉农田,因其地在晋代城垣之西,故称西湖。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西湖与南湖连接,其子延钧称帝,在湖滨辟池建水晶宫(在今水关闸附近),造亭、台、楼、榭,在王府与西湖之间又挖设一条复道,便于携后宫游西湖。西湖成了闽王朝的御花园。此后渐成了游览区。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又在湖上建澄澜阁,并品题西湖八景: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西禅晓钟、湖心春雨、澄澜曙莺。历代文人墨客对西湖美景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宋词人辛弃疾《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词中赞曰:“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明谢肇制《西湖晚泛》赞:“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辟西湖为公园,当时面积仅3.62公顷。解放后,西湖公园几经扩大。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使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西湖美”、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
仙桥柳色(柳堤):进入大门,长堤卧波,垂柳夹道。原堤建于1930年,宽8米,长139米,中段为桥,即仙桥。1985年拓宽堤面为18米,堤边有石栏杆,并种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春来佳日,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远望如湖中锦带。1994年改桥为拱桥,宽10米,长36米。
晋安有东西二湖,在冶城西北。晋太康三年置郡,诏治闽粤故城。太守严高病冶城狭隘,以图咨郭璞,徙今子城坊城外。凿东西二湖,周回各二十里,引东北诸山溪水注于东湖。旧怀安县地,今属侯官。引西北诸山溪水注于西湖。侯官县地。二湖与闽海潮汐通,所溉田不可胜计。又有南湖,亦侯官地。唐贞元十一年,观察刺史王翃辟城西南五里为湖,二百四十步,接西湖之水灌于东南,今柳桥是也。东湖隔龙腰诸山,在西湖东北,故名。或言郡城东属闽县,非是。宋庆历中,东湖渐淤。至淳熙间,尽为民田。浮仓山昔在水中央,今周遭皆田。东北诸乡俱名湖堘。浮仓之西有亭,尚呼湖前亭云。《三山志》云:嘉祐二年,郡守蔡襄从乐游桥开沿城外河,抵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至河尾船场,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怀安知县樊纪复作桥十三:曰湿重、曰堘北、曰小浦、口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龙腰、曰后溪、曰桑畲、曰岭下、曰范溪、曰濑溪。东湖既湮,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南湖之塞,不知何代。其始辟,迤北有港,与西湖通。渐为民庐、舍、园、池,今唐公祠前有石桥,西外石街有熊兵、泥门二桥,犹巍然平地中,皆湖渠遗迹。西湖始凿沿子城外,今定远桥,为旧城濠。浩无际涯。唐天复元年,王审知于子城外环筑罗城。梁开平元年,审知又筑南北夹城。湖渐堙塞。宋皇祐四年,复诏郡守曹颖叔渐次修筑。自迎仙门至遗爱门,所存仅什之三。嘉祐二年,蔡襄复古五塘,以溉民田,有意浚治西湖,未果。乃命疏导渠浦六十有九,以兴水利。按《三山志》云:城外西湖溉三邑民田,至一万五千余亩。淳熙九年,赵汝愚以集英殿修撰知州事,疏于朝,开浚两湖。民至今赖之。时有澄澜阁,乃汝愚沿威武堂址,改西湖楼为之。荐经兵燹,阁毁址失。明万历初,按察使徐中行命卫卒湖堤植木为荫,市易湖滨民园池,建阁跨湖上。由皇华亭后架二木梁以登,仍名澄澜。户部尚书马森撰记。十四年丙戌,郡守江铎以会城西北水部、汤门四关、引江潮湖水,众流吐纳绕旋。迩来淤塞,北关湖水不得入,河西、汤、水部三关虽通河而浅涸,潮汐无几,舟楫阻滞。西河迎仙桥下有港,接西水关及江河在西南者。当春夏月,建闸蓄水,秋冬决放。湖高河低,洪流入江不可复反。滨湖数十里,莫资灌溉。乃开北关,修建西汤水部各闸,引诸水入河。又改西门迎仙桥旧闸为坝,以蓄湖水,毋令决放。自兹旧制兴复,水利无壅,迩年复议塞,殊为民患。司地方者,愿如江公可也。
九寨沟海子
九寨沟海子 在四川省南坪县境,岷山南段尔纳峰北麓,嘉陵江支流白水江源头之一的地方,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
九寨沟融众多湖泊、瀑布、钙华滩、雪山、原始森林以及丰富的物种和民俗风情为一体,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类风景名胜自然遗产之一。保护区面积720.0km2,其中原始森林面积20.0 km2,大小湖泊114个,湖面面积达3.5 km2以上。九寨沟四周群山如拱如揖,数十座终年积雪皑皑的银峰高插云霄;山间阶梯般分布着美妙绝伦的湖泊,由于河谷地形呈台阶式,湖与湖之间形成诸多瀑布。九寨沟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均系乳白色的碳酸钙结晶,来自雪山的融水、森林流泉,使湖水异常洁净,再加上梯湖的层层过滤,其水色清澈如镜,蓝碧晶莹。湖中水藻,灌丛繁生,湖底色彩斑斓的沉积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蓝、黄、橙、绿等色彩,绚丽夺目。湛蓝的天,银白的峰,翠绿的林,一齐倒映湖中,如诗如画,堪称“天下第一水”。九寨沟的海子多属堰塞湖,也有些属冰川剥蚀湖。长海是九寨沟最大、海拔最高的海子,它长约5.0km,宽仅300m,面积2.0km2,湖面海拔3060.00m。长海沿山弯曲延伸,深藏于重峦叠嶂的山谷之中,湖水湛蓝,沿岸白雪皑皑的雪峰和U形谷倒映湖中,更显渺然媚雅。镜海以性静著称,湖面水波不兴,清澈如镜。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湖岸松萝绒树,苔藓铺地,古态盎然。五彩池和五花海是九寨沟海子中的精粹。海池中生长着水绵、轮藻、水蕨等,死亡后大量堆积于湖底,反射湖面呈现出黄、绿、蓝等五彩五花。
黄龙寺梯湖
黄龙寺风景区与九寨沟风景区彼并称为“川北的两颗明珠”。黄龙寺位于四川松潘县东北,在岷山山脉主峰雪宝鼎山麓,为涪江发源之地。
相传,夏禹治水到茂州(今茂位县),黄龙为他负舟导江,溯茂州而上, 始为岷江。因黄龙有益于民,民乃建寺以祀。另一说则是,昔有黄龙真人在 此修道成仙,因此得名。黄龙寺景区长约 7.5公里,宽 1公里左右,它以我 国罕见的岩溶地貌和奇、秀、幽的景观特色蜚声中外。整个山谷几乎全被乳黄色的碳酸钙质覆盖、充填,其状宛若一条从雪山上飞腾而下的黄龙,婉蜒于茂林翠谷之中。千层碧水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状湖泊、池沼,漫流其上,犹如巨龙身上银光闪闪的鳞甲。
黄龙寺内的五彩池计有 3400多个。大者亩余,小者仅一二平方米。《松 潘县志》载:“五彩池..所望如明镜,澄净无尘,各有坡堤迂回如砌,大 抵成自天然,不假人力。池之形有似钟鼎瓶壶者,有似蕉叶莲瓣菱角者。水 色则荡红漾绿泼墨拖黄,甚或似蓝非蓝,似白非白,五色纷陈..。“不同 于别处的大湖大泽,黄龙寺的梯湖是“袖珍海子”、“珠儿池”。每个池子 从底到埂,都由乳黄色的石灰华构成,如璞玉,似牙雕,像玉盘,其状千姿 百态。池水澄清无尘,水色则因沉积物不同,人站的位置不同而呈现出不同 的颜色。远深近浅,浓淡分层,池与池间,虽堤岸联接,活水同源,但泾渭 分明,水色各异。正如古诗所云:“曲沼芳池宛转通,灵泉疏鉴仗神功;同 是一样源头水,五色分流各不同。“ 据有关地质资料记载,黄龙沟整个属喀斯特地形。在第四纪晚更新时期,它发育于玉翠峰,是古代冰川运动剥蚀而成的冰川谷。数千年来,雪宝鼎、玉翠山及四周高山之上的冰雪融水为地表水渗入地面;在松散的石灰岩类块石崖下部形成浅层潜流。潜流在流向下游过程中,溶入了大量的碳酸钙物,浸出地面后形成无数小溪散流而下。经若干年的沉淀凝聚,碳酸钙灰华淀积物形成了梯堤,拦截沟内碧水,构成数千彩池。黄龙寺整个沟床中,杉、柳、松、柏、桦及许多杂木丛生,根茎交错,盘结于地表。千百年来,流水从树丛根茎间穿流而下,水中所含的碳酸钙不断析出,附着在根茎之上,日积月累,也形成了坚固的碳酸钙围堤。围堤因树根与地势以及杂物所阻,变形为形状不同的小型湖泊,称为“梯湖”、“梯池”,地质学上称为“灰华田”。碳酸钙灰华淀积物本应为银白色,但在流动过程中,因夹杂其他矿物质而使颜色发生变化—若掺杂了黄泥,则变成乳黄色;若带有铁质,则成褐红色;若带铜或二价铁,其色深蓝;若夹带多种杂质或腐殖土,则为黑色,等等。由于池堤颜色、水的深浅、水底沉积物和周围材木、山色的千变万化,池水就呈现黄、白、褐、灰、绿、粉绿、浅蓝、蔚蓝以及似蓝非蓝、似白非白等诸种难以描述的颜色,人们将这些艳如彩锦的梯湖通称为“五彩池”。
在黄龙沟的 3400多个彩池中,形成了八大景观:洗花池、盆景池、明镜倒影、娑萝映彩、彩池争艳、琪树流芳、石塔镇海和转花池。洗花池,又名彩池迎宾。位于海拔 3199米—3216米处。这片彩池大小 不一,玲珑剔透,在青松翠柏、红花绿柳的掩映下,层层叠叠列成梯队,似玛瑙堆砌,像翡翠琢就,如珊瑚镶嵌,艳美无比。盆景池,海拔 3307米—3335米。这片彩池约百余个,池形多变,交错 相连,池中有池,池外有池。很多池中生长着小而苍老的古树,高者三五米, 低者不足 1米。还有杜鹃及各种野花、芳草,池水花木互映,彩上叠彩。有的如盆栽花插点缀于潭埂池间,有的就亭亭玉立于池水之中,那些水中的树根和枯枝,因石灰华沉积速度惊人,只需一二年时间,就会被石灰华包裹住,形成玉黄色珊瑚般的琼枝玉根。盆景池因这些众多的天然盆景而得名。
明镜倒影,有彩池 80余个,海拔 3374米—3381米。这片池予以湖蓝色 为基调,水色湛清,静如明镜。山色、树影、白云、蓝天倒映池中,妙趣天 成。尤其是秋天,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桦树,墨绿的松柏,银白的雪山,色 彩丰富而浓烈粳是平添几多妩媚。清人蒙春辉有诗云:“暮山倒影入芳塘, 碧漾玻璃碎水光。览胜浑忘天欲瞑,晚来风露湿衣裳。“ 娑萝映彩,海拔 3391—3399米。娑萝即杜鹃花。这片娑萝花,有 16个 品种。每年 5—7月,云杉苍碧,娑萝遍野,如斑斓夺目的彩云。
彩池争艳,海拔 3400—3431米。这片彩池大小 500余个,面积最大,水 色也最富丽。或蔚蓝,或深绿,或鹅黄,或粉白,或黄中泛紫,或绿中漾红..池形也极富变化,有的形若荷花,有的状如藕叶,有的像罗汉重叠,有的似龙嘴含珠。池水个个饱满,水一溢出,即在下一梯的池中激起一种龙鳞般的块纹,在阳光下,500多个彩池就像变幻莫测的万花简。清人蒙春辉诗曰: “山溪澎湃欲暄天,流入池中色色鲜。漾出红蓝青橙紫,玉池彩波同争妍。” 琪树流芳,位于彩池争艳左侧,海拔 3417—3428米。这片彩池有 200 余个,藏于茂密的树林中。从山间分流而下的股股泉水,淙淙作响,注入池内。池中池堤均长有古木,绿水潺潺,依次跌宕,溢流漱玉而去。
石塔镇海,海拔 3469—3552米。此处三面环山,谷地开阔,计有彩池 400余个,高低错落,连环相缀。池中有石塔、石庙。相传系唐代开国元勋程咬金的孙儿夫妇,在黄龙洞中修烁,羽化后的殡葬之地。数百年来,因水势漫延,墓基已沉凝池中,石塔、石庙也没入水中,故名“石塔镇海池”。来自雪山的清澈泉水,补给着彩池,池水盈盈,随池堤的颜色分呈乳白、银灰、浅黄、金黄、青紫、绛紫、朱红、浅蓝、宝蓝、浅绿、浓绿等等。这片彩池既不像洗花池那样恬澹,也不像彩池争艳那样娇丽,它自有一种端庄大方、温柔妩媚的独特风韵。它集中了黄龙五彩池的特点,是黄龙五彩池的精华所在。清人马尧安有诗描述其景色:“飞来玉璋叠葱茏,雪岭晶寒峙碧空。谷口蒸霞香绚烂,彩池浴玉碧玲珑。天开图画芳池里,水漾琉璃夕照红。龙池鳞次争芳妍,镇海玉池精华中。“这片彩池中还引人注目地生长着许多洁白如玉的石花、石笋,璀璨晶莹。
转花池,又名转花漱玉,海拔 3578米。这里已是黄龙沟的顶端。一片清 泉从玉翠峰下杜鹃林中流出,从海绵般的青苔上淌溢而过。一小回池初看水平如镜,细看则泉水上涌,形成漩涡。满坡的杜鹃花落花浮水,慢慢旋转数圈方沉入碧澄的水底,故称“转花池”。
黄龙寺风景区的开发,比九寨沟早得多。《松潘县志》记载:“黄龙寺.. 明兵马使马朝觐建,亦名雪山寺。相传黄龙真人养道于此,故名。有前、中、 后三寺,殿阁相望,各距五里。“前寺又名罗汲堂,寺门原有一联云:“玉 蟑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尺碧水走黄龙“。概括而形象地描绘了 黄龙寺的自然风光。寺前原有明代牌坊,额书“天然图画”。如今前寺已片 瓦不存。中寺有七处殿字,现仅存观音殿,已修葺一新,殿内泥塑做工精细。
后寺即黄龙真人正殿,位于黄龙寺沟顶端。寺背倚玉翠山,面积 2100平方米, 殿高 15米余,飞阁重檐,庄严肃静,俯视黄龙全沟。殿内塑黄龙真人像,寺 内多横匾、楹联,其一道:“风声雨声钟磐声声声自在;山色湖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后寺背面另有一龙王庙,庙内供奉夏禹、李冰、二郎神三尊像。庙门一副对联,左联为“碧水三千同黄龙飞去”,右联为“白云一片随野鹤归来“。
每年农历 6月 12—15日,是传统的黄龙庙会,邻近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地欢度数日。白天赏景,夜晚帐篷连营,围着篝火跳锅庄,整个山谷充溢着欢乐。
邛海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180万年。其形状如蜗牛,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14米,最深处34米;水面标高为1507.14—1509.28米;水位变幅小,集水面积约30平方公里。2002年5月,四川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邛海地震下陷说,始于古籍《后汉书‘西南夷列传》:“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无几而地陷为淤泽,因名邛池。南人以为邛河。”之前的《汉书》.《汉书》之前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著《史记》,都没有“邛海地震下陷说”。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只说:“于是过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邛,即指西昌,他到了西昌,因而有了如上记载。司马迁,著述以严谨、翔实著称,对“邛海地震下陷”这样大的史实,是肯定不会忽略不记的。
南朝梁代的李膺著《益州记》,其中有邛都县下有一姥所饴之蛇为其报仇的故事,“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俱陷为湖,土人谓之‘陷湖”。后来又有西昌知县胡薇之编撰《西昌县志》“元鼎初地震,县陷为淤泽”的记载;以至于后来又有《新唐书·五引志》“两州地震,昼夜八十。压死百余人,地陷者三十里”的记载;以至于后来又有明代《泸山碑记》“迨至嘉靖年间,地震坍塌,段氏所施之田,尽皆化为沧海”的记述;以至于后来又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水涌地裂,陷下四五尺,卫城外城若浮块而已……陷河之说殆是实然”的记述;以至于后来又有周询《蜀海丛说》“宁远府城于咸丰、同治间地震,全部陷入地中,成为巨漫。今之府城则震灾后另辟地修筑者”的记叙;以至于后来又有《澳门日报》1987年在《邛海沧桑》中"17世纪中期发生一次大地震,建昌城陷为海”的记叙。
邛海如同我国一些高原湖景一样,以恬静著称,景色四季各异,春日天光水钯,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闪耀在苍山碧野之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岸边柳眉桃腮,燕语呢喃。夏日湖水盈盈,彩霞耀眼,山寺渔村,相映生辉。秋日天高气爽,落霞孤鹜,秋水天长,使人留连忘返。冬季天净水明,红枫翠柏,倒映湖面。午后起风,海浪奔涌,似白鹅嫱戏于波涛上。 诱人的邛海景色,与西昌晚间皎洁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多诗意情怀。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浏览邛海后对其景色大加赞叹,兴奋不已,并在其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碧水秀色,草茂鱼丰,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再如原中央大学教授朱契游邛海后也写道:“我曾泛舟西湖、鼓棹洞庭、横绝太湖、登临鄱阳,觉得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邛池尤以恬静见胜。”邛海景色由此可见一般。
邛海不仅景色秀美,还有众多美妙的民间传说,更烘托出它的神秘和美丽,如李膺《盖州记》和《太平御览》等著述中均有不少记载。邛海湖内有40多种鱼类,其中有特有的白鱼、鲤鱼、大虾、螃蟹等,秋末冬初有19种候鸟携家眷来此过冬。湖畔现有邛海公园、观鸟岛湿地公园、邛海宾馆 、新沙滩渔村、莲池、月亮湾、阳光度假村、萝莎玫瑰园、青龙寺、老海亭遗址、核桃村观赏园和省体委水上运动学校等景点。
红枫湖
红枫湖位于贵阳市西郊,距省会贵阳28公里,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第一站。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是一个融高原湖光山色、岩溶地貌、少数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湖边有座红枫岭,岭上及湖周多枫香树。深秋时节,枫叶红似火,红叶碧波,风景优美,故名“红枫湖”。
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宛如一面晶莹的宝镜,镶嵌在贵州省中部的清镇与平坝县之间。它的水域总面积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6亿立方米,深达100米左右,有“高原明珠”之誉,为贵州高原人造湖之最,据专家考证出来的数据显示,红枫湖比北京的十三陵水库大12倍,相当于6个杭州西湖。
红枫湖位于清镇市郊,距贵阳33公里,坐车也就不到一个小时。他的湖域水面东西可达2公里,南北长达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红枫树,金秋时节、枫叶似火、湖水轻柔、互衬互耀,故名曰:“红枫湖”。颇具诗情画意。
红枫湖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岭处的一个人工湖,青溪两岸层叠连绵的万重峰峦,被一池碧水淹没,形成了100多个大小各异的岛屿。泛舟此地,你不禁会想起郭沫若先生当年赞美千岛湖风光的一首诗句:“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峰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
放目远眺,红枫湖美景尽收眼底。如黛的山峰,五颜六色的楼房,鲜艳的亭子,蔚蓝的天空,淡蓝的湖水,好似一幅徐徐展开又无尽头的山水画卷。令人顿生“水回几讶船无路,山开又见一重天”、“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绿水一条琴”的诗情画意。红枫湖以熔岩地貌和湖光山色为特色,既有桂林山水的碧丽俊秀,又有“高原岛国”的千姿百韵。湖区分北湖、中湖、南湖和后湖。四湖风韵各异:北湖碧波万顷,中湖水狭山奇,南湖山重水复,后湖群峰环水。南湖将军湾溶洞群中的将军洞,长达600米,有3个洞中湖,白而透明的各种钟乳石倒映水面,宛如水晶宫殿,形成了山里有湖,湖里有岛,岛上藏洞,洞中有湖,洞湖相通,融山、林、水、洞诸景一体,具有“阔、秀、奇、爽”四大奇特景色。泛舟漫游穿梭于幽谷、石林和水湾之间,令人如入仙宫。
红枫湖里的水产资源也非常丰富,鱼的种类很多,而且肉嫩味美,在当地享有盛名。岛上的民族餐馆比比皆是。以“鱼”为主料的菜馔,就有上百种。游罢湖中美景的游客,若到岛上任何一家民族餐厅里,吃上一顿鱼席,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您将深感不虚此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枫湖民族村。民族村由侗、苗、布依3个村寨组成,3个村寨都建在岛上,隔水相望,相互呼应。民族村不仅荟萃了大西南16个民族的原始风俗表演,而且还从全国各地引进杂技马戏、珍奇猛兽驯化表演等等。每周还举办一次“土风狂欢夜”,各民族的歌舞在这里各领风骚,令游人大开眼界。
红枫湖地区的规模开发,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征战云南回师的明军万余人,在明威将军焦琴的统领下,分驻在今猫跳河中游一带,建立威清卫,实行军屯。今红枫湖镇中一、中八、右二、右七、后五、后六、刘官堡、陈亮堡、龙井堡等地,都是昔日屯军的驻地。屯军“三分戍守,七分屯田,”揭开了这片热土农业开发的序幕。之后,经过历代农民前仆后继的辛勤劳作,把这片荒漠的处女地,建成了清镇的“粮仓”。
红枫湖景区由北湖、南湖、中湖、后湖四部分组成。北湖以岛闻名。鸟岛、蛇岛、龟岛……鸟岛、蛇岛、龟岛等诸多岛屿如散落的珍珠一般点缀在万顷碧波之上,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北湖沿岸,有西汉的古墓群,有明代的“苗王营垒”。 南湖以洞著称。将军洞、打鱼洞、水下洞和大口同等幽谷洞穴蔚为奇异。尤其是将军洞,水涨时形成独特的“洞中湖”。洞内钟乳石柱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尽头处有一幅十多米高、二十多米宽的晶莹闪烁大石幔,恰似一幅巨瀑从悬崖直泻而下,甚为壮观;洞中有湖,水质明净,乘船游程1400米,这里可一边欣赏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一边倾听神奇的古老传说。 北湖与南湖之间,有中湖连接。中湖狭窄,两岸森严峭壁,山势险峻,景色俊美;山上松柏苍劲挺拔。山巅之上一石似亭亭仙姑,一石含笑若罗汉。 后湖湾汊众多,纵横交错。看似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船头一转,山水如画,尽收眼底:附近的村落,归来的打鱼船,手拉手的情侣,舞姿翩翩的苗族姑娘。 湖、岛、山、洞巧妙结合,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北湖的岛、南湖的洞、中湖的山、后湖的湾,到红枫湖游览情趣不同时间不一样。春来观花,夏日望水,秋季看树,冬天赏鸟。泛舟湖中,但见奇峰挺拔,山环水曲,秀色满目。风景区内建有苗寨、侗寨、布依寨,苗家的吊脚楼、侗家的鼓楼及风雨桥、布依族的石板房错落有致,别具特色。您可以品尝到侗家的风味,可以听到侗家姑娘动人的歌声,侗家人的歌声曾飘到了海外,等到了金奖,被很多的海外友人称为百灵鸟。在此还可欣赏到今人叹为观止的民族歌舞,领略至敬酒歌、拦路酒等浓郁的民族风情。
滇池
滇池(英文名Tien Lake,亦作Tien Ch'ih或Dian Chi),亦称昆明湖、昆明池(K'un-Ming Ch'ih, 亦作Kunming Chi)。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公尺,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8公尺。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後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
海埂公园在滇池的东北部,离昆明市区约7公里。海埂是伸入滇池的湖中长堤,这里河港纵横,堤岸垂柳轻路。海埂南面的海滩是一片细软白沙。湖水由浅入深,是天然的湖滨游泳场。夏日到这里游泳,击水逐浪,卧波纳凉,最为惬意。近年又在这里新建一座云南民俗文化村,游人到此参观。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吹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池风光秀丽,碧波万顷,风帆点点,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由海埂至西山龙门有空中索道连接民族村与西山公园,既使交通方便,又可观赏滇池风光。滇池为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为10个功能区,现在按"高标准、多功能、国际化"的要求建设。’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时,昆明市内外交通、城市风貌已有极大的改观、将成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度假区。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洱海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唯一出水口在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洱海古称“叶榆水”,也叫“西洱河”、“昆弥川”,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大理下关,海拔1972米,南北长41.5公里,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因为湖的形状酷似人耳,故名洱海。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
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传说在海底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这碧波莹莹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来的玉液。洱海位于大理市境内,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是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等,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显著的综合功能,厚重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的摇篮,也是自治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南诏清平官杨奇鲲在其被收入《全唐诗》的一首诗作中描写它“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又称它“浩荡 汪洋,烟波无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洱海,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
羊卓雍错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距拉萨不到100公理,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拉萨市西南70多公里,面积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
羊卓雍湖(以下简称为“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羊湖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并附有空姆错、沉错和纠错等3小湖。历史上曾为外流湖,上述湖连为一体,湖水由墨曲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并分为若干小湖,其湖面高度相差不过6.5米。 湖中山地突冗,湖内分布有21个小岛,各自独立水面,大的可容五六户居住,小的则仅有百余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8平方公里,岛上牧草肥美,野鸟成群。湖西有宁金抗沙峰等三大雪峰。此峰高7206米,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神山,也是西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羊湖电站即坐落于此。
据民间传说,羊卓雍湖是天上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 据记载,羊卓雍错形似蝎子,相传曾为9个小湖,空行母益西措杰担心湖中许多生灵干死,把7两黄金抛向空中并祈愿、诵咒,又把所有小湖连为一体,其形似莲花生的手持铁蝎。流域内一些地名与蝎子有关,如湖上游热耶白比吾、热域曲龙热耶、热域为蝎子左右角,指该地正处在蝎子的左右角之位置;居蝎子心脏位置的圆布多岛屿上有一座公元16世纪中叶仁增多俄迥乃兴建的宁玛派小寺遗址,寺附近还有莲花生大师的手印,湖西南还有桑丁寺,故称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这样做, 至少“佛会保佑他这一年”吉祥如意。 不过,羊卓雍湖之所以被称为“圣湖”、据说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人们寻找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达赖圆寂后,由西藏上层僧俗组成负责寻找灵童的班子,先要请大活佛打挂、巫师降神,指出灵童所在的大方位;然后到羊卓雍错颂经祈祷,向湖中投哈达,宝瓶,药料等;最后,主持仪式的人会从湖中看出显影,指示灵童所在的更加具体的方位。如果上述3种仪式所示方位一致,便可派出人马,循所示方位寻找灵童。
蒙古族人崇拜羊卓雍错,更多的是将她奉为羊卓雍措达钦姆,即羊卓雍措大湖主多杰盖吉佐(金刚障碍之主),她是藏区的女护法神。因此,羊卓雍错既是龙女的化身,又是女护法神的驻锡地,兼具多重功能或神力。
羊卓雍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错,“羊”,上面;“卓”,牧场;“雍”,碧玉;“错”湖。连起来 就是“上面牧场的碧玉之湖”。这是字面上对羊湖的解释,而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
羊卓雍错湖光山色,景色如画,仿如置身人间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岛屿、牧场、温泉、野生动植物、寺庙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风景区,周围 还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达海拔7000多米。湖泊、雪峰与蓝天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2011年3月,青海相关部门推出“大美青海·2011年第十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系列活动”,同时还发行相关环湖赛彩票。
青海湖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多项中国之最。
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 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应拼写为Koke nuur,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中,紧邻伊犁州霍城县,是一个风光秀美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2071.9米,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4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6.4米,最深处达106米,蓄水量210亿立方米。
赛里木湖湖滨水草丰富,为优良牧场。每年入冬,这里雪涌水凝,略呈椭圆形的湖面镶在冰山雪原之中,宛若洁白松软的丝绵上搁置着一块碧绿的翡翠。到了夏季,湖畔林茂涧清,草茂花繁,辽阔的草原上,幕帐点点,炊烟袅袅,牛羊成群,牧马奔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牧场风景画。 环湖气候湿润,年均降水量近400毫米,年均气温1.1摄氏度,冬季较长,夏季凉爽,春秋相连。湖周植被以草原和森林广布为特征。云杉林是湖周主要森林,树干笔直、苍劲挺拔,层层叠叠,织成塔林。林荫之内,伴有桦林、花楸、山楂等树种;林下浅草平铺,野菇丛生;林中还栖息马鹿、雪鸡、金雕、啄木鸟等异兽珍禽,湖中天鹅、斑头雁、白眉鸭等水禽畅游嬉戏。赛里木湖还具有重大的科学考察价值,赛里木湖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地质学称为“地堑湖”。而且赛里木湖盆地的第四纪湖泊沉积记录了西天山的地貌发育和古冰川作用的全部历史,反映了我国西北与中亚地区第四纪气候与环境的几个变化阶段,同时也为西北地区冰期与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提供了科学证据。
赛里木湖像一颗璀璨的蓝宝石高悬于西天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中,湖中群山环绕,天水相映;隆冬季节赛里木湖瑞雪飞舞,银装素裹,雪涌水凝,葱萃的苍松与洁白的雪被交相辉映,构成一派北国林海雪原的壮阔景色;春夏季节,湖畔广阔的草地上,牧草如茵、黄花遍地、牛羊如云、牧歌悠悠、毡房点点、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古丝路画卷,可以使人们充分领略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与寒外独特的民族文化。赛湖长期以来还流传着湖怪、湖心风洞、旋涡与湖底磁场等传说,这给美丽的赛里木湖又蒙上了一层极富想象力的神秘面纱。近年有人总结了“赛里木湖十景”,即“金缎镶边”、“科山观松”、“净海七彩”、“湖心情侣”、“激浪拥堤”、“绿海珍珠”、“乌孙古家”、“富士东峙”、“赛湖跃金”和“松头雾瀑”。
在碧波万顷的赛湖东侧散布着四座基岩小岛,其中主岛高出湖面北32米,面积105公顷,其上有亭庙建筑。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赛湖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美丽草原,有一对叫契妲和雪得克的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此放牧并相爱。一次契妲姑娘于放牧途中遭草原魔王施暴加害,姑娘宁死不从,后伺机纵马逃离魔窟,魔王紧追不舍,契妲姑娘掷玉镯击魔王,玉镯落地,大地迸裂,突露深潭契妲纵入。雪得克闻讯纵马赶到,砍死魔王,悲怆地高呼契妲之名,也一头扎进深潭,顿时波涌浪翻,大草原顷刻变成一片瀚海,一对含恨而死的恋人,在波涛中化作了形影不离的湖心小岛。这就是"湖心情侣"一景之由来。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雅士对赛里木湖作了大量生动描述。公元1221年邱处机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写道:“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清中叶洪高吉赞美赛里木湖为“净海”。清末文人宋伯鲁以“四山吞浩森,一碧拭空明”的诗句,描绘了赛里木湖雄旷清澈的自然景观。诗人艾青曾一往情深地留下这样的诗句:“你宝石兰的湖水/一见便教人心神荡……”。自乾隆28年(1763年)起,清政府将赛湖列入需每年都要举行祭典的名山大川之一。
赛里木湖传说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的蒙古族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还没有赛里木湖的时候,这里是一个盛开鲜花的美丽草原。草原上,有一位叫切丹的姑娘与叫做雪得克的蒙古族青年男子彼此深深相爱,可是凶恶的魔鬼贪婪切丹姑娘的美色,将切丹抓入魔宫,切丹誓死不从,伺机逃出魔宫,在魔鬼们追赶下,切丹被迫跳进一个深潭。当雪得克勇拼后赶来相救时发现切丹已经死去,万分悲痛中也跳入潭中殉情而死,刹时,潭里涌出滚滚涛水,于是,这对恋人的真诚至爱和悲痛泪水,化成了赛里木湖。
榕湖
榕湖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秀峰区、象山区接合处,阳桥的西侧,向西通桃花江,东接杉湖,因湖岩生长古榕树得名。榕湖常与杉湖一起合称榕杉湖。 榕湖东西向长860米,平均宽度110米,水面面积约9.46公顷。榕湖与杉湖相接的前段,波涛徐徐,与周围的绿色相映成趣,晚上灯光漫射在波涛上,随着波涛徐徐地游走,别有一番趣味。 榕湖音乐喷泉位于榕湖的中央,与周围的经管交相辉映。喷泉由主喷和四组水型构成: 主喷居中,沸腾时水柱凌空百米,堪称广西之最、桂林水景的标志与象征。四组水型有微机芯片控制随着音乐从水面跃出设定的高度。
榕湖的湖心岛上有湖心亭;榕湖北岸有古南门和榕荫亭,古南门前即是大榕树和黄庭坚系舟处;榕湖北路西段有湖西庄;榕湖西南岸边有芙蓉亭;接合处有阳桥;榕湖东侧的小岛上有朝霞亭。 榕荫亭、“黄庭坚系舟处”记录了黄庭坚这位著名诗人800多年前南谪的行踪。榕湖曾与杉湖合称阳塘,是当时桂林的城南护城河。
杉湖
杉湖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中心,秀峰区、象山区接合处,中山路穿过湖区,阳桥的东侧,向东通漓江,西接榕湖,北与中心广场比邻,因湖边长有杉树命名。是桂林城中开放式步行休闲公园。 杉湖常与榕湖一起合称榕杉湖 ,杉湖东西长约390米,平均宽度180米,水域面积7.02公顷。杉湖与榕湖相接的前段,波涛徐徐,与周围的绿色相映成趣,晚上灯光漫射在波涛上,延湖边游走,别有一番趣味。
榕杉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榕杉湖当时为人工挖掘的南护城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鉴湖。明代城池扩建,被包在城中。自明代始,政府机构多设在湖边,名流士绅亦多居住于湖边,文人常常在湖畔活动,榕杉湖遂成为桂林的文化中心。先后有台湾巡抚唐景崧,清代大词人王鹏运,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桂系将领白崇禧、教育家马君武等人的住所。1950年以来,多次清理了塘下淤泥。 湖内有高耸在杉湖岛上的日月双塔,2002年建成。其中日塔系铜塔,高42米,月塔高35米,双塔相映,美不胜收。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是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境内的一个城市浅水湖泊,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景观由“五湖六桥十八景”组成。在历史上,惠州西湖曾和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合称为中国的三大西湖。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区内,原名丰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宋朝诗人杨万里曾有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说的就是这三大西湖。有“海内奇观,称西湖者三,惠州其一也”和“大中国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的史载。当然,这三个西湖的出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曾经是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到过的地方。“东坡到处有西湖”,苏东坡给西湖留下胜迹,而胜迹更因东坡而倍添风采。品评西湖,人称杭湖为“吴宫之西子”,惠湖为“苎萝村之西子”。清杭州名士戴熙曰:“西湖各有妙,此(惠湖)以曲折胜”。这些,不约而同地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点。
西湖原是横槎、天螺、水帘、榜山等山川水入江冲刷出来的洼地。西枝江改道后的河床遂成为湖。其西面和南面群山环抱,北依东江。景区以山水资源为主体,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游览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湖水深浅不一,一般在1.5米左右,个别水深3至4米。
西湖景区自然布局甚佳,宋代《惠州府志》已有"五湖六桥八景"的记实,五湖是指形成西湖的五个相连的湖泊,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南湖”,六桥指“烟霞桥、拱北桥、西新桥、明圣桥、园通桥、迎仙桥”等六座桥梁;八景指“水帘飞瀑、半径樵归、野寺岚烟、荔蒲风清、桃园日暖、鹤峰返照、雁塔斜晖、丰湖渔唱”八处景观。清代《西湖纪胜》又增加了六景,合十四景;一九四七年张友仁先生编著的《惠州西湖志》又列举出十八景之多。上列景观经数百年的历史演变,有些已随时代前进而湮没,有些刚因人事活动而改观。
目前,惠州西湖的景观称为“五湖六桥十八景”,五湖和六桥都没有变,十八景则为“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十八处景观。
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相传五湖的形成与七仙女中的五姐有关。一日,五姐镜前梳妆,见韶容已老,情无所托,伤感万分,泪洒如雨,失手将梳妆镜跌落凡间。这梳妆镜恰好掉在惠州,一摔五瓣,成为五湖,如雨泪水瞬间注满五湖。至今已是“五湖秀水五面镜,面面妆镜藏青山。”
①平湖位于西湖的北部。北有拱北桥与东江相通;南有苏堤为平、丰两湖之界;西至孤山、准提阁;西北至桃花溪,东与城区相连。湖区周长约3.6公里,面积约1.06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57平方公里。全区群山环碧,林木青葱,水色山光,渚台亭榭,交辉相映,景色天然。清陈恭尹《西湖歌》曰:“惠州城西数百峰,峰峰水上生芙蓉。西湖之水曲若环,扁舟一支何时还。”
②丰湖是北宋时期对惠州西湖的泛称,后来的丰湖是指形成五湖后,在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水域及其有关山地界域而言。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湖水面积0.29平方公里。湖西缘叫小黄塘,湖中有北宋陈称创建的陈公堤、明圣桥横卧于其间并与城区相连;湖东缘与城区相望,湖边有数里深宅大院,开门见湖;南与南湖圆通桥相界,北与苏堤相隔。
③鳄湖位于平湖西北,东至烟霞堤,西至新村观榜桥,南至凤山,北至白鹤含书,面积约0.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0.14平方公里。它包括小新村岭、紫薇山、凤山等,湖区虽小,但湖山交错幽森,湖边林木苍郁,十分幽静。
④南湖过去面积很大,与丰湖相通,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约0.67平方公里。南湖自古以来山丘、洲渚交错,湖湾深幽曲折,犹如四通八达的水乡,环境优美。现湖区北到圆通桥,南到市一中一带,东枕长寿路、西衔飞鹅岭,面积约0.37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0.17平方公里。
⑤菱湖位于平湖北,面积约0.6平方公里,湖水面积约0.26平方公里。西湖的最大水源——横槎溪,由半径、游塘经游龙山西北注入菱湖。游人泛舟溯湖而上,弯环曲折,可至杜田、半径。明代叶维阳有诗赞曰:“横槎一望白云间,曲曲清流曲曲山,纵目长塘悬怪石,快心半径泻澄湾。鹤田拂翠苗初熟,渔艇高歌钓自闲,千顷浮光从此发,扁舟引胜不知还。”但昔日的菱湖曾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菜田和鱼塘,1991年,政府重新恢复菱湖,经过几年建设,湖区景观轮廓已基本形成。
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
①拱北桥。俗称五眼桥,位于平湖北,是六桥中的第二桥。宋惠州太守陈称围湖筑堤时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既是惠州千年官道的桥梁,又是西湖泄洪东江的通道。1925年东征时,黄埔军校师生经此桥攻打惠州北门。现桥头建有黄埔军校东征阵亡烈士纪念碑。
②西新桥。位于苏堤中段,为六桥中的第一桥。修筑苏堤时建,原为木质结构,桥上架飞阁九间。相传修建苏堤至此,每日所填之土,次日便不见。原来此地是湖怪居所,后经逍遥堂何道长指点,用七七四十九根石盐木,围住湖怪,并在石盐木上架木成桥,才把苏堤修成。今桥重修于1983年,全桥用花岗岩石砌成,桥呈弧形,5个桥洞大小不一,游艇经此,可往来于平湖与丰湖间。
③明胜桥。明胜桥又称黄塘桥,在陈公堤中,为惠州西湖著名六桥中第五桥。在北宋陈偁太守筑堤时同建,当时为石门木桥,明改为石桥,民国又将桥孔改高可通游艇。解放后政府两次修建。现在上可通车,下可通船。
④圆通桥。圆通桥是西湖著名六桥之一,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往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
西湖中的南湖与丰湖以此为界域。历代几经废兴。新中国成立后,于1969年和1983年两次修建。现除原旧桥外,在东侧湖面上新建一桥,与旧桥合为圆通双桥。
⑤迎仙桥。位于平湖西北,始建于宋代,为六桥中的第四桥。经此,平湖连通市区下角。相传,平湖芳华洲逍遥堂的道长,经此桥到元妙观迎请八仙,心遂愿成,故名迎仙桥。
⑥烟霞桥。烟霞桥惠州西湖六桥之一,位于烟霞堤坝北段,连通平湖、鳄湖。据史志载,桥始修于明丙寅年(1626年),后累重修。而张萱的“钟声已过断桥西”,实则桥始终未完固。近代乡贤张友仁增修桥台宽六尺,而桥未改建。八十年代重修,用青石雕刻砌成,刻工极为精美,不失为一座独立的艺术精品,放在西湖之中。此间山水郁郁苍苍,在在壮观。在荷花亭处观望,若遇云雾弥空,霞烟漫没堤桥,则恍闻钟梵随风。偶见白鹭横飞,真有“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意。泛舟穿过桥拱,则豁然开朗。见鳄湖堤上,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水映楼台,灯光闪闪,热闹非凡。一静一闹,那又是别有一番情趣。
十八景指:飞鹅览胜、丰山浩气、水帘飞瀑、平湖秋月、玉塔微澜、红棉春醉、西新避暑、花洲话雨、花港观鱼、芳华秋艳、苏堤玩月、连理红棉、孤山苏迹、南苑绿絮、烟霞柳浪、留丹点翠、象岭云飞、鹤鹭祥舞。这些景点品题精趣、与现实较为接近,更为淅外人士和国内游客所赞誉。
①飞鹅览胜。指登上飞鹅岭饱览西湖之胜景。飞鹅岭因山势如鹅张翼而得名,地处丰湖南湖之间,过去是控制惠州城的兵家必争之地。192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炮兵阵地曾设在此。山上林木苍郁,风景宜人。旧时民间春游踏青,重阳登高,多携酒于此鸟瞰全城,饱揽湖光山色。建国后人民政府加强山头绿化,修环山道路,建览胜亭、山顶广场、国民革命军东征遗址,立东征军战士群雕,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更具纪念和教育意义。
②丰山浩气。丰山是西湖名山,它横亘菱、鳄两湖。古时山门人口处有一面牌坊,上刻“万山第一”四个大字,据说是苏东坡所书,可惜山门已毁,石刻湮没遗失。近年,地方政府在西湖丰山建设革命烈士陵园。十数幅浮雕和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风貌。屹立在丰山之巅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聂荣臻元帅手书。惠阳地委撰写了碑文。广场两旁翠柏苍松,绿草如茵,布局庄严肃穆,令人起敬。清晨红日东升,溢彩流光洒落在纪念碑上,景色瑰丽非常。丰山陵园将英雄业绩载入千秋史册,浩气长存,与湖生辉。
③水帘飞瀑。西湖古八景之一,1993年市政府在建设红花湖景区时复建,位于红花湖入口公园内。“水帘飞瀑”重现了西湖古景的风貌,只见峰峦叠翠,峭壁流泉,飞瀑掩映水帘洞、洗心台;水花飞溅如云雾,如冰柱;注潭激石,声如钟鼓,令人尘积涤尽,心骨冷然,“所谓劈青山,走白虹,以水石相喧,为耳目共赏”。国内西湖数十个,唯独惠州西湖有此瀑布,定是大自然偏爱这一方水土和这里的人民,才给予如此特殊的惠赐。
④平湖秋月。明月湾景点又称“平湖秋月”。在平湖东、五四路口湖畔,北宋治平年间惠州太守陈称所筑,因地处湖滨“纡回十丈,弯环如月”,故曰其名。张友仁《西湖志》称:“清末湖边有水楼数十座,饮宴称盛,画舫游艇,均入画图”。1959年为改善市区交通,明月湾的东部被筑环城西路所用,留湖边部分建明月湾茶厅。“文革”中建“惠州大厦”,1991年,政府拨资600万元,拆迁“惠州大厦”,重建现明月湾景点。
⑤玉塔微澜。进入惠州西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泗洲塔了。泗洲塔始建于唐代中宗年间。宋朝,苏东坡谪居惠州时,称此塔为大圣塔,又称玉塔。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晃晃游,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不知若个丹青手,能写微澜玉塔图"。夕阳西下,"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亦称此景为"雁塔斜晖"。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一五六四年)塔毁,明万历初改筑为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又重建为塔,至今历时三百余年。清光绪初,塔顶为雷火劈毁一角,后屡经修葺。现在,西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⑥红棉春醉。指的是明月湾前的小岛。古有湖光亭,因形如船,故称“船亭”。岛上红棉苍劲,前人有"云水空蒙草树妍,湖山幽赏晚晴天,绕亭花放红于火,万绿丛中看木棉。"的诗咏相赞。现建有红棉水榭和明月湾建筑组群巧妙地联为一体,有"数株霜树缀木棉,水榭装成似画船,豪饮将军宴清客,此间风月不论钱"的绝句品评。
⑦西新避暑。西新避暑即今惠州宾馆。为丰湖东北角的披云岛和浮碧洲两个小岛组成。宋时,有东坡飞阁,久废。明代万历年间,建有西新园,内有留书楼、浩然亭、放生池等,清《西湖纪行》诗云:“堤边修竹间垂柳扬,嫩绿繁荫夏景芳;飞阁窗开无暑到,蝉声唤起满湖凉。”“夏日苦炎暑,泛舟乘好风。西新清且胜,宛若憩瀛蓬。”“西新避暑”因而得名。今不岛林木环抱,一片绿茵,楼、榭、轩、阁点缀其间,隐于绿丛,浮于水际,给西新避暑胜景赋予时代气息。
⑧花洲话雨。百花洲,古称花墩,旧有落霞榭,有"四面湖山抹落霞"的诗句。这里"分莳繁卉,香风半湖。"清代诗人宋湘有《花洲曲》,翰林梁鼎芬的"花墩花放白青红,蝴蝶双双扑晓风"的隽永诗句正出于此。"忽惊豪雨来天外,洒向平湖万斛珠",每当雨时,在此观景,骊光最佳,故有"花洲话雨"之景誉。今百花洲建有盆景园,在落霞榭旧址处辟有刘仑画阁,花卉盆景增辉,使百花洲更加绚丽多姿。
⑨花港观鱼。丰渚在平湖西面,古建有丰渚亭,早倾圮。近代,为纪念邑人名士江逢辰,筑“江孝子亭”后改建“孤桐馆”。沿渚遍莳荷花,仲夏酷暑,荷花盛开,香远溢清,遂称“荷花亭”。现在所看到的琉璃碧瓦,飞檐翘角酷似荷花的亭宇是一九七八年重建的荷花亭。 现在丰渚内有“小榭回廊依曲岸”的观荷榭、赏鱼轩,有“迎春桃李意芬芳”的桃花溪,有“万竿绿影参天”的竹径景观。坐在湖边听那湖浪涛音,远眺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繁花婀娜,香风半湖,鱼戏鸟鸣,故有“花港观鱼”之称。
⑩芳华秋艳。芳华洲为平湖北面一个小岛,原来四面环水,现地貌变迁,北面与陆地相连。北宋时,洲上有逍遥堂,州守赵汝驭为之题额。苏东坡经常来芳华洲寻幽访友,过逍遥堂问疾何道士,有“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的诗句。后来,逍遥堂荒废了。惠州镇守使刘达庆在逍遥堂旧址筑芳华亭,后又倾圮。今洲上重建逍遥堂,南有贴水长桥与点翠洲相连,北有迎仙桥介连元妙观之间,还有一座园林别墅式的西湖宾馆,隐现于茂林修竹之中,颇具幽趣。深秋时节,洲上一群群挺拔的池杉和水杉在万绿丛中脱颖而出,象火焰似朝霞和金碧辉煌的亭、檄相映争辉。“一段芳华描不就”,欲将黛色写金秋。”
⑾苏堤玩月。从惠州的闹市区平湖门前往孤山,有一条宽阔的石堤,名曰苏堤。此堤始建于宋绍圣三年(公元一○九六年),由苏东坡资助栖禅寺僧人希固所筑。堤上有桥,名曰“西新桥”,后人称为“苏公桥”,又名“丰乐桥”。清雍正初,知府吴骞,以堤亘于湖之旷,处天心,月到空明,身入冰壶,水面金波璀璨,景同瑶岛,水天一色,上下寒光,有诗云"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苏堤千顷边,多少管窥夸见月,可知月在此间圆。遂称“苏堤玩月”。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砌石加宽,提高孔位,可通游艇。堤边广种相思、垂柳,春游踏青,秋凉玩月,景色宜人。
⑿连理红棉。得益于烟霞桥畔不染世尘的水土的抚养,烟霞桥头悄然生长出一对卓而不群的连理红棉,当人们发现他们时,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继承了苏东坡和王朝云永留西湖的不老主题,演绎着新时代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两句诗,道出了天下有情人的共同心愿,也使人们对连理枝情有独钟。连理枝是人间吉祥的征兆,象征着夫妻恩爱,天长地久,永结同心。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名山大川里,虽偶有连理枝,但连理红棉却绝无仅有,这两株红棉并肩连枝,恰如夫妻爱侣牵手同行,形象生动逼真,实属罕见。高大威武、号称英雄的红棉树都如此多情,向往人间美好的感情生活,定是生于彼西湖、葬于此西湖的王朝云在天之灵有知,以其忠贞不渝而感天动地,并护佑着西子湖畔一代又一代人纯真的爱情。
⒀孤山苏迹。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面临西子湖,遥对大圣塔,既得栖禅、圣塔之灵,以对死者之念,又不与佛寺、宝塔争高低,以护湖景之严整。传说朝云死后不久,因佛圣显灵,五趾大仙回煞,寺僧希固筑亭盖之,名曰“六如”,以念朝云临死前诵出的“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当作“如是观”的金刚经渴句。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一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有诗赞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近年,我们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鉴。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
⒁南苑绿絮。南苑是南湖东面的一块小陆地,紧靠南坛市区,遥对飞鹅岭。旧时为演武场,也作过苗圃。一九八五年浚湖时提高南苑水位,开辟为公园。该园以植物造景为主,种有乔、灌、花木人十多个品种,共二千七百多棵,铺草皮五千多平方米,并配以莲池、石山小景,庭园迂曲,绿水索绕,花木扶疏,风生翠浪,有“南苑绿絮”之称。最近,市政协在南苑西北面建邓演达纪念亭,塑邓演达铜像,寓革命历史人物于风景名胜之中,供人们瞻临,使湖光山色更上一层楼。
⒂烟霞柳浪。与鳄鱼岛遥遥相对的是烟霞桥,这里是西湖又一胜景。苏东坡滴居惠州时,曾在鳄湖开辟放生池,并修烟霞堤。当时堤上不曾筑桥。烟霞桥是后人在堤上加筑的,明代中期始见于记载,现在这座桥是1992年重建的。烟霞桥是西湖六桥中的第三桥,是六桥中的美女子,飘逸秀丽,气质不凡,当年曾与永福寺一起构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岚烟”,有“世上黄尘吹不到,烟霞桥外白云封”的意境。如今盛极一时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尘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树依旧枝繁叶茂,似乎演化着著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烟霞桥依旧孓然独立,远离闹市,景色清幽秀丽,飘然尘埃之外,桥上可静观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烟,群鸟飞翔,一派诗情画意。
⒃留丹点翠。即今点翠洲。明代才女孔少娥在《点翠洲诗》中曰"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 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婉转似眉头",是西湖岛景一胜。宋时,惠州太守陈称在岛上筑孤屿亭,明嘉靖年间改点翠亭,后几经兴废。辛亥革命后,为纪念"通情马鞍之役"牺牲的烈士,改建为"留丹亭"。后人集东坡、文山句联曰:"殿阁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渌;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九二四年,浚湖积土于亭西,增筑琵琶洲,洲上建有琵琶亭。由于洲渚古树苍翠,亭馆红墙绿瓦,朱红圆柱,挺拔屹立,四面碧波千顷,人称"留丹点翠"。现在亭榭增辉,绿树成荫,还有九曲回桥相渡,风景更加幽静宜人。
⒄象岭云飞。西湖借景堪称一绝。离惠州西北三十里处,有象头山,属罗浮支脉。西湖望之,如若屏障,常有气云飘忽,"象岭嵯峨,云态特异",晴空变化万状,雨过锦绣云开。象岭云飞一景如巧夺天工,"飞到岭边云不去,湖光添得数峰.
⒅鹤鹭祥舞。鹤屿为平湖中的一个小岛,岛上翠练重重,郁郁葱葱,人迹罕至,便有 白鹭、灰鹭、海鸥等多种鸟类在此筑巢。每当日出日落,鹤鹭齐鸣,漫天飞舞,遂成一幅祥和宁静之百鸟图。身在西湖山水中观鹤鹭祥舞,生态环境的改善令人欣喜,自然界又多了一个和平自由的小鸟天堂。
西湖景区其特色是山川透邃,幽胜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隐现于树木葱茏之中,景城妙在天成,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与杭州西湖相比,清朝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有《诗西湖》诗云:“西湖西子比相当,浓抹杭州惠淡妆,惠是苎萝 里质,杭教歌舞帽君王”。故有杭州西湖为“吴宫之西子”,惠州西湖享有“苎萝村之西子”美誉。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境内。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天山博格达峰海拨5,445米,终年积雪,冰川延绵。天池在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湖面海拨1,900多米。湖畔森林茂密,绿草如茵。随着海拨高度不同可分为冰川积雪带、高山亚高山带、山地针叶林带和低山带。
天山山脉 全长2500公里,横亘亚洲腹地,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天然分界线。天池处于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的山腰,平面海拔1928米,素为有名的游览胜地。1982年,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风景名胜区。天池古称"瑶池",地处天山博格达峰北侧,位于阜康市南偏东40余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10公里。“天池”一名来自乾隆48年(公元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的题《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湖泊。在乌鲁木齐东北100公里,博格达峰北坡山腰。湖面海拔191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0.8~1.5公里,最深处103公尺。湖滨云杉环绕,雪峰辉映,非常壮观,为著名避暑和旅游地。天池成因有古冰蚀-终碛堰塞湖和山崩、滑坡堰塞湖两说。由天池流出的三工河为山麓阜康县农牧业主要灌溉水源。天山天池风景区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碧水似镜,风光如画。
天山天池风景区以天池为中心,包括天池上下4个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带,总面积380.69平方公里。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有“天山明珠”盛誉。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天池自然保护区可分为“大天池北坡游览区”、“大天池游览区”、“十万罗汉涅般木山游览区”、“娘娘庙游览区”和“博格达峰北坡游览区”,每区八景,五区四十景。
湖水系高山溶雪汇集而成,水深近百米,清纯怡人。每到盛夏,湖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最为明艳。即使是盛夏天气,湖水的温度也相当低,乘游艇在湖面上行驶,一阵阵凉风吹来,暑气全消,是避暑的好地方。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蒙古语“博格达”,意为灵山、圣山)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天池四周的山腰上,有许多云杉林,云杉形如宝塔,是著名的风景树。深绿的云杉林,挺拔、整齐,很有气势,显示出一种高山风景区特有的景色。清澈湖水,皑皑雪峰和葱茏挺拔的云松林,构成了天池的迷人的景色。天池自然风景名胜区是一处以高山湖泊、云杉林和雪山景观为特色的国内著名避暑旅游胜地。198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联合国设立的“博格达《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把天山天池风景区纳入了保护区的范围。
游天池可从乌鲁木齐乘汽车前往,上山时山路蜿蜒曲折,伴随一条奔腾的溪流,这是来自天池的水,清澈的溪水冲击岩石时激起雪白的浪花,使人感到一股清新气息。
天池四季,景色俱佳。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多吟诗赋文,备极赞誉。传说3000余年前穆天子 曾在天池之畔与西王母欢筵对歌,留下千古佳话,令天池赢得“瑶池”美称。七十年代初,郭沫若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旅游,临湖吟出“一池浓墨沉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的佳章。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铁瓦寺、娘娘庙等“八大庙”,现已荡然无存。娘娘庙后经人募捐修复供香客使用。天池周围,还有“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展”、“悬泉飞瀑”八大景观。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冬天的天池,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湖上坚冰如玉,是全国少有的高山滑冰场。
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语称博斯腾尔,维吾尔语称巴格拉什库勒,古称西海。《汉书·西域传》中的“焉耆近海”、《水经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椤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一称巴格拉什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蒙古语意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博斯腾湖距博湖县城14公里,距焉耆县城24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略呈三角形,大湖面积约988平方公里。蓄水量99亿立方米。大湖西南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小湖区有较大的湖泊,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湖水西东深,最深16米,最浅0.8--2米,平均深度约10米左右。总面积1228平方公里的博斯腾湖与雪山、湖光、绿洲、沙漠、奇禽、异兽同生共荣,互相映衬,组成丰富多彩的风景画卷。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天水一色,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小湖区,苇翠荷香,曲径邃深,被誉为“世外桃源”。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位于焉耆盆地的一个山间陷落湖。又称巴喀赤湖,北魏《水经注》称为敦薨浦。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穿铁门关峡谷,进入库尔勒地区,最后汇入罗布泊。在铁门关建有新疆最大的水电站。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库尔勒地区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每年要求加大出湖水量,已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矿化度逐年升高,今已演变成一个微咸水湖泊。原产的塔里木裂腹鱼(俗称尖头鱼)、扁吻鱼(中名“新疆大头鱼”,俗称大头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长头鱼等资源已衰减。造纸用的芦苇资源相当丰富,总面积40万公顷。
博斯腾湖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西南小湖区,河道蜿蜒,芦苇丛生,荷花草怒放,禽鸣鱼跃,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故有“西塞明珠”之美称。博湖风光瑰丽,集大漠与水乡景色于一体,距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只有60多千米。近年博湖的莲花湖、相思湖、回归大自然等旅游景点的旅游设施已初具规模,开辟了游艇、滑水、湖滨浴场等娱乐项目,还可以品尝到烤鱼和原汁原味的博斯腾鱼宴。 博湖是南疆一个重要的新兴水上游乐旅游区,其北岸的金沙滩被誉为新疆的“夏威夷”。
博斯腾湖远衔天山,横无涯际。随着天气变化,时而惊涛排空,宛若怒海,时而波光粼粼,碧波万顷。夏季,湖中渔船与彩云映衬,群鱼共飞鸟逍波。金秋10月,苇絮轻飚,芦苇金黄,秋水凝重,飞雁惊鸿。冬季来临,冰封千里,湖面银似镜,一派北国风光。博斯腾湖除了迷人的景色之外,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湖泊,只是一片风景优美、水草丰盛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牧民安居乐业。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于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却因过度疲惫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眼泪化作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该湖命名为“博斯腾湖”。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离此不远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饱受磨难、执意取回真经的行动所感动,于是经观音菩萨点化,变作一匹白马,驮着唐僧一行,安然渡过流沙河。
哈纳斯湖
喀纳斯湖是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尔泰山脉中,面积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处达到188.5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外形呈月牙状,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谷积水而成。喀纳斯湖湖中传说有湖怪“大红鱼”出没,据称身长可达到10米,有科学家推测为大型淡水食肉鱼类哲罗鲑,但未得到实际观测支持。该湖风景优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为图瓦人。
喀(kā)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98米左右。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湖面还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是有名的“变色湖”。
喀纳斯湖呈弯豆荚形,湖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台,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湾。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第一道湾的基岩平台有一个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三道湾的观湖台,是赏湖上落日的最佳地点;当旭日东升或夜幕降临时,乘船或站在第四道湾平台上探寻湖心秘密,运气好的话还可能看到时隐时现的神秘“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带,大片沼泽湿地与河湾小滩共存,地形平坦开阔,各种草类与林木共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喀纳斯湖上端,有湖心岛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绿纯净。
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每至秋季层林尽染,景色如画。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有兽类39种,鸟类11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种,昆虫类300多种。喀纳斯湖水中生长的有哲罗鲑、细鳞鲑、江鳕、阿尔泰鲟、西伯利亚斜鳊等珍稀鱼类。特别是哲罗鲑,体长可达2-3米,重达百十公斤,因鱼体呈淡红色而被称为大红鱼。有专家考证喀纳斯湖怪就是所谓的哲罗鲑。
横亘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雄伟壮观,其主峰友谊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之一,喀纳斯湖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友谊峰南坡,面积约25万公顷的喀纳斯国家保护区内。喀纳斯湖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非常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有南国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得上西域之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高耸如云的友谊峰,湖周重峦叠嶂,山林犹如画屏。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茵,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夜变换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夏季,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览佛光奇景。
扎陵湖
扎陵湖与鄂陵湖同为黄河上游最大的一对淡水湖,又称“查灵海”,藏语意为白色长湖。位于青海高原玛多县西部构造凹地内,居鄂陵湖西侧。湖面海拔4294米,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526平方公里,水深平均8.9米,最深处在湖心偏东北一侧,蓄水量46亿立方米。纳卡日曲与约古宗列渠(藏名玛曲)汇成之黄河。自西南一隅流入,由东南一隅流出,湖心偏南为黄河主流线。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湖,风浪泛起时湖面呈灰白色,故有白色长湖之称。湖中多浮游植物,鱼类资源丰富,与鄂陵湖同为青海水产捕捞基地之一。湖西部距黄河入湖处不远有3小岛,夏季大群候鸟聚居,也称鸟岛。湖滨多为亚高山草甸,为重要牧场。
扎陵湖呈不对称的菱形,东西长,南北窄,鄂陵湖与扎陵湖由一天然堤相隔,形似蝴蝶。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1.6公里,面积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9米,蓄水量达46.7亿立方米。湖的东北部较深,最大水深13.1米;西部较浅,水深一般只有1~2米,最浅处只有几十厘米。底质为砾砂石。
扎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距玛多县城约40多公里,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河(又名孔雀河),首先注入扎陵湖。扎陵湖东西长,南北窄,酷似一只美丽的大贝壳,镶嵌在黄河上,湖的面积达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9米,蓄水量为46亿立方米。扎陵湖水色碧澄发亮,湖心偏南是黄河的主流线,看上去,仿佛是一条宽宽的乳黄色的带子,将湖面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绿,另一半微微发白,所以叫“白色的长湖”。扎陵湖的西南角,距黄河入湖处不远,有3个面积1至2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栖息着大量水鸟,所以又称“鸟岛”。这里的鸟大都是候鸟,每年春天,数以万计的大雁、鱼欧等鸟类从印度半岛飞到这里繁衍生息。
黄河在扎陵湖经过一番回旋之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进入一条300多米宽的很长的河谷,河水在这里分成九股道,散乱地穿过峡谷,流入鄂陵湖。扎陵湖有供鸟类栖息的岛屿,而鄂陵湖有一个专供鸟儿们会餐的天然场所,人称“小西湖”,又称“鱼餐厅”。原来,每年春天,黄河源头冰消雪融,河水上涨,鄂陵湖的水漫过一道堤岸流入小西湖,湖中的鱼儿也跟着游进来。待到冰雪化尽,水源枯竭时,湖水断流,并开始大量蒸发,潮水迅速下降,鱼儿开始死亡,而且被风浪推到岸边的沙滩上。鸟儿们吃鱼不需要化费力气去捕,只要到小西湖随便入座,就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鸟儿最多的时候,飞翔在上空的鸟群遮天蔽日,“嘎嘎”的鸣叫声,几里以外都能听到。
鄂陵湖
鄂陵湖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大型微咸水湖,重要的是渔业,也是鸬鹚、雁鸭类(包括斑头雁和赤麻鸭)和鸥类(棕头鸥和渔鸥)的重要繁殖地。鄂陵湖形如金钟,东西窄、南北长,鄂陵湖与扎陵湖由一天然堤相隔,形似蝴蝶。南北长32.3公里,东西宽31.6公里,面积610.7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7.6米,最大深度位于湖心偏北处,达30.7 米,蓄水量为107.6亿立方米。湖盆均为碟形洼地,除入湖河口外,岸坡都较陡,但湖底相当平坦。天然堤高出湖面约5~6米。湖面高程为4268.7米。该湖和沼泽地的水源来自扎陵湖及发源于南面巴颜喀拉山的河流,出水向东流入黄河,从西南部分散流入鄂陵湖,再由该湖的北部流出。
鱼类区系组成比较单纯,考察所见的鱼类仅有9种。而构成鱼类资源的只有极边咽齿鱼和花斑裸鲤两种,个体重多在1斤右,大者2 ~3 斤。两湖因地处藏民游牧区,而藏民以往视鱼为神,素有不吃鱼的习惯,所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两湖无渔业可言。1960~1962年,青海省有关部门曾在此建过季节性渔场,捕鱼2000余吨,后因渔货销售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保鲜不易,成本又高。底质为砾砂石。鱼类由于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仅鱼群的密度大,且不惧人。近岸嬉游的鱼群,当人们接近时仍畅游不去;若投以石子,鱼群非但不惊散,反而会向石子落水之处聚集,所以网捕和垂钓极易。今后随着当地生产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两湖原始的鱼藏无疑将会得到开发。
但是,两湖地处高寒环境,极边咽齿鱼和花斑裸鲤的生长速度是相当缓慢的,每增长1 斤的体重约需10 年时间,且性成熟迟缓,繁殖力低,在开发时对于捕捞的强度和网目的大小应作适当控制,以利其生长繁殖和鱼产的相对稳定。在两湖的岛屿上,均有鱼鸥、棕头鸥、鸬鹚、赤麻鸭等栖息。尤其是鄂陵湖南部的无名小岛上,栖息的候鸟最多,这两个岛屿过去从无人攀登,目前仍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是研究候鸟生态的理想之地。
肇庆星湖
广东肇庆市的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很多游人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它兼有杭州西湖和广西桂林的胜景。星湖位于肇庆市北郊4公里处,湖面约8000亩,大小和西湖相近。 整个湖面被蜿蜒交错的湖堤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湖堤总长20余公里,堤上杨柳、凤凰木成行,宛如几条绿色带子飘落在碧澄的水面上。
广东肇庆市的星湖风景名胜区,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部分,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很多游人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它兼有杭州西湖和广西桂林的胜景。星湖位于肇庆市北郊4公里处,湖面约8000亩,大小和西湖相近。整个湖面被蜿蜒交错的湖堤划分为五个湖:东湖、青莲湖、 中心湖、波海湖、里湖。湖堤总长20余公里,堤上杨柳、凤凰木成行,宛如几条绿色带子飘落在碧澄的水面上。
七星岩景区由散布在广阔湖区的七岩、八洞、五湖、六岗组成,以山奇水秀、湖水相映、洞穴幽奇见胜。景区内七座挺拔秀丽的石灰岩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其中石室岩是星湖浏览中心,名胜古迹集中之处。岩顶名“嵩台”,相传是天帝宴请百神之所。岩下有一特大石室洞,洞口高仅二米余,洞内顶高达30米余,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间,泛舟洞中的地下河可浏览璇玑台、黑岩、鹿洞、光岩等景。洞内摩崖石刻林立,计有270多处,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素有“千年诗廊”之称。石室洞右侧有建于明朝的水月宫,与岩前五龙亭、飞龙桥遥相辉映。湖区北部的阿坡岩东麓下有双源洞,长270米多,内有两源合一的地下河,曲折幽深,瑰丽奇特。此外新建的星湖游乐园,占地超过20万米2,是现代游乐设施与中国园林融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园。
鼎湖山景区以亚热带森林、溪流飞瀑、深山古寺见长。林壑幽深,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迷人,包括鼎湖、三宝、凤来等10多座山峰。原来山顶有湖,故名“顶湖山”。西南坡西龙泉坑有水帘洞天、白鹅潭、葫芦潭等八处瀑布。山南麓有庆云寺,西南隅有白云寺,山腰建有日僧荣睿大师纪念碑等。 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的特产端砚、花席等久已驰名中外。
肇庆气候宜人,沿着500公里高等级环市路,肇庆开辟了千里旅游线,众多的景区和景点如珍珠连成一串:包公祠、德庆悦城龙母祖庙、盘龙峡、金林水乡、封开龙山景区、亚州第一大斑石、广宁竹海、怀集燕岩、世外桃源、四会贞山、十里奇石河、鼎湖葫芦山风景区、九龙湖、高要广新农业生态园、西江小三峡、七星岩旅游度假区和被誉为中国最佳景观球场的肇庆高尔夫球场等,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保健、体育健身等多条旅游精品线路。今年“五一”,沿着包公在端州(今肇庆)留下的圣迹打造了一天游,二天游的包公圣迹旅游线,推出了包公宴、包公茶、包公酒、包公粽、包黑炭、包公矿泉水等旅游产品和商品。“宋城”“五一”前投入使用,展示三个月。
连绵的群山环抱中,随口而出、一浪接一浪的对歌声响彻群山,刘三妹一代歌仙的传说已在耳边流传;二,古老的麒麟白马舞舞出了状元省亲的欢乐热闹,状元朗坚如磐石的爱情也在四处传唱;三,如精力好,不妨做个“蜘蛛侠”,沿着悬崖峭壁攀登“天下第一石”;四,在杏花山庄悠然地吃起杏花鸡、喝上一杯杏花醇酒,试试山果野菜,乐颠乐颠。
天下第一石―――大斑石,相传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遗落人间的五彩神石,一石成山,气势非凡。 大斑石壁立千仞,高191.3米、长1365米、宽695米。远观斑纹万千,宛如瀑布倾泻而下,远眺斑石,纹理从上而下,宛如瀑布从石顶轰鸣直下,壮煞游人。尤其是雨过天晴后,斑石身生五彩,斑斓缤纷,气度非凡。游客从斑石两侧登上时,山间林木葱葱,百合烂漫。在山顶左望白马(山),右眺麒麟(山),前方还有一派绿野阡陌的田园风光,让人心醉神驰。 大斑石不仅可以登,更可以攀。华南最大的户外攀岩项目就在这里。目前大斑石上共安装了11条攀岩线道。其中2条表演线道,高191米,其余9条为60多米、80多米、100多米不等,可以供专业和非专业的攀岩运动爱好者自由选择。如刀削的陡峭山壁,攀起来是有惊无险,刺激万分,让人真正领略到征服自然的感觉。
广东七星岩拔起于肇庆市北郊,西江北面,又名星湖,由七座陡峭的石灰岩组成,排列位置恰似北斗七星,因而得名。这七座石灰岩从东至西依次名为: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及阿坡岩,大都是天然洞穴,毫无人工斧凿的痕迹。七星岩中以天柱岩为最高。
七星岩的奥妙在于岩峰之下的众多天然溶洞,其中以石室岩下的石室洞最为宏大,洞内穹窿宽广,顶高30多米,下贮湖水。内有唐以来的摩崖石刻270余题。阿坡岩东麓下的双源洞以钟乳石见称,洞长270多米,原为地下河,分东西两支流出洞外,故名双源。
其余五岩也各有特色,阆风岩东南北三面临水,溶洞特多,南面的无底洞洞口直径约2米,蜿蜒而下,深不可测。玉屏岩林木丛生,有三仙阁,阁外蹬道有两凹穴,讹传为神仙脚印。有一大石半悬岩上,名“半岩”,用石在不同地方敲击,可听到各异的音响。天柱岩一柱擎天,恰如其名,岩上多红豆。蟾蜍岩高70米,满布石沟、石笋,其中一块巨石状如蟾蜍举目望雨。仙掌岩岩顶略平,面积约100平方米,北面有几根竖立的石笋,形如托掌,东望群岩如天仙七女临湖照影。
从石室岩中的两句题刻“五岳归来不看山,料君未上七星岩”,足见古人对于七星岩评价之高。七星岩还有“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美誉,这“水”是指“星湖”。星湖是由原有的沥湖扩宽而成的,总面积约460万平方米,由蜿蜒交错的湖堤划分为五个湖区。湖堤长逾20公里,林荫覆道。
七星岩景区该景区由散落广阔区的七岩、八岩、五洞、六岗组成,以山奇水秀、湖山相映、洞穴幽奇见胜。景区内七座挺拔秀丽的石灰岩山峰布列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岩。它分南北两列,南列由东而西为阆风岩、玉屏岩、 石室岩、天柱岩、仙掌岩等,唯阿坡岩独峙北部。两列之间有一土山,山上西有波海楼,东有星湖旅社。
石室岩早在几百年前就以风景幽奇而闻名中国,是星湖游览中心,为七星岩景区名胜古迹较集中之处。岩顶名嵩台,相传是天帝宴请百神之所。岩下有一特大的石室洞,洞口高仅2米余,洞内穹窿宽广,顶高达30余米,石乳、石柱、石幔遍布其间。洞中有地下河,泛舟遨游可览璇玑台、黑岩、鹿洞、光岩等景。石室洞内最著名的还在石刻,洞口有唐李邕所书的《端州石室记》碑刻。洞内摩崖石刻林立,计有270余处,上自唐宋,下至明清,多出自名家之手,有“千年诗廊”之称。
石洞右侧有水有宫,它始建于明朝,1957年重修,依山榜水,红墙绿瓦,与岩前五龙亭、飞龙桥遥相辉映。石室岩上的揽月亭和水月宫倒映入湖,其景甚妙,被称为“水月岩云”。湖区北部的阿坡岩东麓下有双源洞,长270多米,内有两源合一地下河,曲折幽深,奇岩怪石,瑰丽奇特,游人可乘小艇入洞游览。在星湖南部有星湖游乐园,占地20多万平方米,是现代游乐设施与中国园林融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园。
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千米。日月潭四周群山环抱,重峦迭嶂,潭水碧波晶莹,湖面辽阔,群峰倒映湖中,优美如画。每当夕阳西下,新月东升之际,日光月影相映成趣,更是优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弯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於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潭面辽阔,海拔约760公尺(2,495呎),面积约900余公顷。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故名日月潭。潭水碧蓝无垠,青山葱翠倒映,环山抱水,形势天然。该潭除可泛舟游湖、赏心悦目外,其环湖胜景殊多,诸如涵碧楼、慈恩塔(9层塔,高约45公尺〔148呎〕,建於海拔955公尺〔3,133呎〕之青龙山上,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玄奘寺、文武庙、德化社、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 2009年,日月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十分美丽,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关于日月潭有很多传说。
其一,相传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 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岛”。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 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
其二,很久很久以前,美丽的宝岛台湾住着一位勇敢的青年大尖和一位美丽的姑娘水社,他们相互爱慕,常常在大树下相会。
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大尖和水社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社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活了,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社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学着大尖哥和水社姐的样子,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青少年英雄。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