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谐音 往事如烟 红楼梦谐音故事(转载贴吧)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一:开题篇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五本小说,只有《红楼梦》的人物,是作者可以随心而取的。其他,如《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有历史人物所本的,想乱搞都不成。《西游记》也是这个问题,虽然孙悟空的名字已经很威猛了,但吴承恩也无法给他起个更加顶级威猛的名字。因为,神猴保唐僧取经的故事,倒是传诵很多年头了。《金瓶梅》就更不必说了,作为《水浒传》的派生书,主人翁的名字早已注定。
伟大的作品,自然都是以坑多著名。所谓草蛇灰线,最好还是坑里套坑,坑外连坑,才能显示作者的矫矫不群和独步天下。而名字里埋坑,更能体现作者皮里阳秋和开国际玩笑的人性欲望本源。因此,追求完美的作者,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俺在《乱侃金庸小说的人物名字》里把金庸同学掰了一通,最爱自然是“田伯光”了。但,小巫遇到大巫,便是金庸遇到曹雪芹的写照。何以言之?且待我慢慢道来。
曹老爷子写这本小说,有所影射是公论。至于影射啥呢,国内外一些所谓的“大家”故作惊人之语,肆意发挥,俺是看也不要看(尤其是那个刘心武,除了补写秦可卿天香楼故事时,显示出在这个方面的非凡才气外,其他根本就是步子迈太大——扯到蛋了,尤其是元春之死,瞎掰到姥姥家去了)。所以,影射谁,干我啥事儿嘛,在我眼里,那就是一本小说,俺不要通过了解它的历史或影射,来更好地理解它的深刻含义或社会意义。俺只是把它当一本小说,享受文字的优美和心灵的快慰,体会人物的悲欢和故事的跌宕。
无论曹公如何影射,对小说本身,他所倾注的分量,显然是压倒性的。几百个人物的塑造,从名字到语言、到行为细节和内心思维,无不鲜明。俺们可以把三宣牙牌令的场景中所有的人物名字抹去,然后,在看着语言和动作的文字,可以一个不拉地把名字重新补回去。这些,是大家们研究的事儿。俺,只说每个人物的招牌:名字。
许多人物的名字,或者几个人名字合在一块,都有意味。或者,从人物性格、命运揭示、情节隐喻、嬉笑怒骂,均堪玩味。
小说开始,最著名的两个人物,就是甄士隐和贾雨村。甄费,字士隐,“君子之道费而隐”,一句话里解决了名和字的问题。甄士隐谐音是“真事隐”,这是一点异议都没有,而且,他也真的肉身很快就隐掉了。留下对立面的贾雨村代言。贾雨村后面的所作所为,反其道而言之,便是甄士隐同学的做人方针。贾雨村呢,基本上,教科书都非要在后面加个“言”字,成了“假语村言”,其实,“村言”二字虽然意境不错,其实是狗尾巴一根。贾雨村就是“假语存”,与“真事隐”对仗工整。作为顶级文字巨匠的曹雪芹,怎么可能用“假语村言”四个字来与“真事隐”三字并列呢?太没文化了。但是,贾雨村很有文化的。他老人家大名贾化,字时飞,号雨村,也是一句话的故事:“有如时雨化之者。”果然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无论是做好事儿还是祸祸人。他就是整本书剧情的推进剂。
好了,继续说。
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自然是“应怜”。姓甄,坐实“真应怜”。因为,小小姑娘,元宵夜被佣人霍启抱去看灯,被拐子拐卖了。闯祸的霍启,就是“祸起”。果然应验了“祸从斯起”,小主女被拐了,主人家被烧了(“火起”),这位霍兄弟绝对是最有名的家丁了。以后选家丁(我是没机会了),一定要改名字,9527就好(不过,9527是来拐秋香的啊)。后面呢,出场的人物与英莲相关的,就是和呆霸王抢英莲的冯渊(“逢冤”),果然是非常冤。祸福相依,就一线之间,因此赔掉一条命,一个喜欢男风的兔子,死在一个女孩的缘由上,说多冤就有多冤。
甄士隐自己名字,叫甄费。反正女儿丢了,家被烧了,他倒一点主张都没有,自个出家去了,真废物也。不过,君子之道“用之广也”谓之“费”,君子之道“体之微也”谓之“隐”。他一点儿也不差。
但是,甄费同学显然娶错老婆了。因为老婆是封氏。“封”者,风也。所以,书中说,“严老爷来拜”,“严”即“炎”也,大火。严老爷一来,家风助外火,顿时将甄家烧得干干净净。
曹公文字皮里阳秋如此。
但甄家的丫头运气不错,哦,是名字取得不错。“偶因一回首,便为人上人”,娇杏成为贾雨村夫人,不但很快生了孩子,正妻又知趣地及时翘掉了,她自然就成了正室,青云直上,娇杏确乎“侥幸”。
贾雨村的大号贾化,不就是“假话”嘛。看后来他对贾府的两面三刀和落井下石,“假话”二字太轻。此公人品之差,可称无以复加。但,整本书的故事是由他引出,而四大家族败落的每个关键环节,都能见到他的影子。作为小说人物来说,贾化同学实在是非常重要。“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这是让我继续爆笑的一句。“胡州”不就是“胡诌”嘛,原来那儿,就是个胡说八道的地界。
贾雨村表字“时飞”,这个坏蛋曾经有个对联“玉在匣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写得非常好。为啥好呢?书里说得很清楚,甄士隐也赞誉过贾雨村的飞黄有日了,我就不啰嗦它。但,这对联蕴藏一个玄机。“时飞”二字,是贾化的字,俺是理解成“是非”,这猪头后面的是非,就不用提了。“待时飞”可以断句成“待时——飞”和“待——时飞”。前一个词,大家都理解,也就是甄费同学盛誉之处。后一个,岂不是说,“钗”在等“时飞”,就是等贾雨村吗?所以,俺深刻怀疑,曹公原先可能有意思让宝钗末路之时改嫁贾雨村。而前半联就很好理解,“玉”是黛玉。求善价,“价”谐音“贾”,反正黛玉是要嫁给贾家的。她是贾母的亲外孙女,按贾母的意愿,贾家配得上她的,恐怕只有一个选择。这大家都知道。大致这一联,把两个女主角的命运排定了(俺是从来不care通行本的80回后情节的)。
如果说,贾雨村是这个故事的总牵引,那他就有两个跟班。两个跟班一男一女。一个是冷子兴。这个人呢,逗哏捧哏地与贾雨村一合作,便把故事的背景大致都牵引出来了。这个是贾雨村旧识。另外一个就是刘姥姥。唉,这老婆子是书中第一好人。人品就不说了,最后还救了巧姐。关键是,故事情节一松劲,她老人家就巴巴儿地从乡下赶进城来,送点南瓜茄子,顿时一扫富贵的腻味,文字便青绿起来。
反正最后的结果,巧姐是嫁给了板儿,不要理高鹗的巧姐嫁财主儿子的胡诌,巧姐薄命司的,不会嫁入富贵人家的。脂评早就说了,曹公是这么安排的。巧姐的名字是因为七月七来的,因“七”而“巧”,加个“板”儿,居然是“七巧板”,也是一趣。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二:钗黛篇
在说到主角之前,俺发现,其实主角的出身之处,也是机巧重重。“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之名,前面是好理解,荒唐无稽嘛,本来这书就有点影射。可是“青埂”二字谐音“情根”,便有点意思了。这样的地方,和空空道人、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这样三个空上加虚的人物,顿时,把“情”之一事,倾吐干净。
林黛玉,谐音“林待玉”。她一直在等(“待”)宝玉,“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泪尽而亡。曹公原意,大概还是让家长们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的。因为前面的伏笔太多了,包括凤辣子开的无数的玩笑,贾母骂的“两个冤家”。我觉得,那样的家庭氛围,凤辣子开的那些玩笑,如果最后搞掉包记,曹公根本就不会这么写。
只是,黛玉终究没能嫁成宝玉。因为,宝玉外出了。可能原因很多,避祸?远足?囚禁?不知道,后三十回“迷失无稿,叹叹”(脂评语)。我曾想过,狱神庙那节,宝玉和凤姐一块儿身陷囹圄,会不会因此黛玉久等无望,泪尽而亡呢?后来想想,狱神庙那事儿,似乎比较后面,黛玉撒手返驾灵河岸之时,贾家还应尚未衰败吧。所以,更可能的是宝玉远行经年未归。可是,要让男一号远离大观园大半年的,真不知道情节如何安排。但不管怎样,黛玉命运注定:“绛珠”二字,“绛”是红色的。“珠”是泪。从秋天一直饮泣到次年夏天,泪尽继之以血,最后凋零(“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总之,她没能等“待”到宝“玉”回来。所以,潇湘馆谐音“消香馆”,差不离儿。“消”,就有那么点慢慢湮灭的况味。黛玉号“潇湘妃子”,斑竹泪,娥皇女英也是如此。
既然说到潇湘馆,也把别的一总说掉了事。
“怡红院”,字面上,“怡”是使动词,“红”自然是女孩儿。让众女孩儿快乐的地方。但,这个院子的谐音是“遗红怨”。留下女孩子们的怨憾之地。宝玉虽然博爱,可是真正爱的,也只有一个人。不过,这怡红院的来历是“怡红快绿”,而书中,多以红指代宝玉,绿指代黛玉(黛本就是青碧色),本来“红香绿玉”挺好,非要改。结果呢,“红”固然开心,“绿”快,似有促寿之谮。所以,黛玉活不长,都怪元春。
“蘅芜院”是宝钗居所。“恨无缘”三个字,实在是很巧合。她的故事前面我略微说了些。“金玉良缘”四个字贯穿全书了,但优先级是在“木石前盟”之后的,因为“木石前盟”是天愿。所以,黛玉重归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后,才是她的缘分。不过,那时候,神瑛应该是出家了吧,应该是没有合体之缘了吧。在太虚幻境里,宝玉遇到那里的秦可卿,乳名兼美。其“兼美”,是兼有黛玉宝钗二人之美。这里字面上的“兼美”,自然是指容貌。其实,只是意味着宝玉与这二人的缘分罢了。至于秦可卿,俺觉得,她和宝玉或许有不良之行,但其实并不重要。她死得太早了。只是一个化身而已。而钗、黛既然兼美,便是一般大,没有妻妾之分,所以,她们必是前后而不是并列。古人说的“齐人之福”,看来宝玉是没有得到了啦。
说到“齐人之福”,大致便是孟子典籍里的那个有一妻一妾的齐人典故吧?俗人妄想“齐人”,典故里的齐人,却实在是笑死人了。
宝钗在诗社号称“衡芜君”,谐音接近“恨无君”。不过,以衡芜出典,该是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产后病殁,宝钗如此博学,岂能用这个典故凭添谮示?不过想想潇湘水尽,恐怕“衡芜”二字也不是宝钗自己想要的,都怪曹雪芹。
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对女一号和女二号的评定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是表姐的,评语是“叹”,心机那么多,白忙乎了,不是自己不努力。“咏絮才”自然是表妹的。是“怜”,上天不给机会罢了,非干人事。金簪即宝钗,“金簪雪”,就是“薛宝钗”倒过来读。“玉带林”就不必我解释了吧。曹公的谐音应用神妙至此,不由后人不服。或者有人认为“林中挂”和“雪里埋”正好言定一号和二号的结局。我是觉得,家道败落以后,被宝玉抛弃以后,宝钗无奈下嫁权势炙手的贾雨村,再被抛弃,冻死雪地,这样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有云薛宝钗就是“雪抱钗”,她不冻死都不行了。但林黛玉“自挂东南枝”的可能性是太低了。因为,林黛玉既然“泪尽而亡”,就绝不会选择(其实是曹公选择)技术含量很低的上吊的。那是秦可卿的死法。既然秦卿占用了,曹公自然不会再拾牙慧的了。
人生在世,死法有那么多,十二钗各人命数不同,所以,以曹公大才与境界,十二金钗各有死法,本不该雷同的。
女一号和女二号合并一册评语,自然也是“兼美”的缘故了。有以为钗黛二人效娥皇女英故事,毕竟,潇湘与衡芜,均为洞庭竹草,这就是一团乱帐了。
太虚幻境有趣的物名很多。太虚幻境本名便是“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无一次不沾“情”。“警幻仙姑”之外,还有“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都是哀怨的名号。就中的“蜜青果”(觅情果)、“群芳髓”(群芳碎)、“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都是悲切凄美的文字。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三:四春篇
贾府四姝,四春。大姐生在元旦(春节),元,始也。所以是“元春”。春之始也。春气悸动,便该“迎春”。春深,于是“探春”。春去也,所以“惜春”。四春连读,谐音“原应叹息”,四字信手拈来,恐怕是让人印象最深的谐音芳名了吧。而四人的命运,也就是“原应叹息”四字了。
元春不说了,“在那见不得人的地方”,一辈子见不着几次亲爹娘,见了,还得爹娘给自己跪拜。最后如何死的,都不知道。反正不是犯痰喘。死个不知究竟。
迎春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被抵债嫁到孙家,“子系”二字合成的便是“孙”字。所以,这五个字,就是“孙,中山狼也”。俺每次看到,都读成“孙中山,狼”。唉,可怜的孙中山。迎春是天天读《南华经》的。也许已经大彻大悟啦。但,嫁人一年就被虐待死,除了再次证明了“秀才遇到兵”的事实外,也充分证明了,知识和力量,其实大多数时候,是没啥关系的。
探春明显是个刺头。她的治家才干恐怕不下于凤辣子,只是闺女身份自然不如二奶奶身份来得顺手。作为唯一可以成为顶梁柱(虽然是女的)的人才,贾府这个末世也是留不住她的。其实是曹公不想留。所以,就让她远远地嫁走。按怡红夜宴的花语,她该是有王妃的命的。于是,干脆嫁到海外去,“千里东风一梦遥”,永远也回不来。
惜春出家。
这样,四姐妹,一个病死(就算是吧),一个累死,一个孤独死,一个寂寞死。心死比身死更苦。偶尔闲情之时,把“原应叹息”四字倒过来一读:“细探因缘”,内心悚然,曹大人,您这是要吓死我啊。
四春的四个丫头,抱琴、司棋、侍书、入画,正好符合四个小姐的喜好,琴棋书画,一个不拉。充分体现中国国学的对称美。
副册第一的甄英莲,后来的香菱,最后的秋菱。呆霸王姓“薛”,雪也。遇到“夏”家泼妇,自然溶泄,家败人亡。首当其冲的便是“真应怜”了。所以,“自从两地生孤木”,呆霸王娶了夏金桂(拆桂字:木、土、土),便“致使香魂返故乡”。可惜,英莲屈死的文字,没法看到。
黛玉的丫鬟紫鹃。子规啼血,本是极为哀伤的事儿,滴血到紫,和黛玉的泪尽而亡,是相互映衬的。至于她从南方带来的小丫头雪雁,雁本思乡之喻,自然也就暗喻了黛玉南归之念。但,南方都没有亲人了。不但没人,连家都没有了。被雪的大雁自然代表了无尽的望乡之意。
俺一直怀疑,林如海是探花郎,而且贾敏陪嫁定然不菲,如何如海死后,一点家产都没留给独女的黛玉?想想当时去处理“姑丈”后事的居然是贾琏,顿时刨破旁门:原来如此。
然后是晴雯。这个最美丽而最心高的丫头,她可是一直有“小黛玉”之称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在书中,宝玉如果想联络宝钗,自然差袭人去,而要传点小意儿给黛玉,则非让晴雯去不可。所以,每每黛玉春花灿烂的时候,晴雯也尽情开放。一旦黛玉心情不好,晴雯也就备受委屈。所以,《芙蓉女儿诔》为晴雯写,后文,宝玉一定也会为黛玉写一长文。每每读《芙蓉女儿诔》,俺便神往那篇也许曾经写出来过,但再也无缘读到的《绛珠仙子诔》了。真是让人极为可惜兼且哀伤的事。因为,《芙蓉女儿诔》仅仅是《绛珠仙子诔》(这个名字是俺杜撰的)的铺垫而已。后文才是正主儿,因此必定精彩万分。
读文到最后,自然知道晴雯的清白。她大概是宝玉房里唯一和宝玉没有苟且之事的女孩儿吧。偏偏她被作为狐媚子揪出来,俺就特别痛恨花袭人这个叛徒、内奸加工贼。不就是为了当个通房丫头嘛。其实俺们数一数,袭人是第一个跟宝玉那啥的,初试云雨找的就是她来练兵。晴雯挖苦宝玉给麝月梳头的事儿就不说了,而秋纹单独帮宝玉洗澡,洗到床铺都汪湿了,地上水漫金山的,发生了啥事儿还不明显吗?怡红院四大丫头,除了晴雯,这两个都听袭人的,真正狐媚子们的,还不是昭然若揭嘛。
晴雯谐音“情问”,她问宝玉:“公子有缘否?”宝玉烧纸给她:“公子无缘。”
晴雯、金钏、鸳鸯、司棋四个,都是性情刚烈的女孩儿。两死两遣,没有一个好下场。
可恨,王夫人就相信袭人。花气袭人,本就有润物无声的中伤效果。袭人而不知觉,陶醉里中招,就是打小报告的典型特征。可笑的是,袭人也谐音“徙人”,所以她最后滚蛋走人。她的大名,是列宁同志都在著作里引用比喻的,所以,真是名贯中外,声震九州。花气袭人,完蛋最彻底的当然就是独立特行且心比天高的晴雯。所以,谁打小报告,谁才是做坏事的人儿,各个朝代都是这个道理。俺最讨厌这种无耻的人了。可惜现实生活,身边这种人太多。
晴雯喊袭人为“哈巴儿”,她倒是认识到这种人哄主人高兴的本性,却忽略了哈巴狗虽小,却有咬人死咬不放的秉性,于是终究不免。
顺带说一句,宝钗也常干这种事,经常在她姨妈身边小吹风。至于扑蝶偷听嫁祸黛玉的事儿,就更是无耻了。所以,这种女人坚决不能娶。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四:金钗篇
女单第三号人物,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飞”,名字是这么来的。不知道谐音啥。孤女。还要自己做针线过活。真是好可怜啊。所以天天巴望着跑贾府来。倒是她的丫头叫翠缕。“翠”谐音“碎”,“缕”似乎是衣服上的一丝破布。湘云就穿过破衣服。有个推测的故事,说宝钗嫁给宝玉,后来难产死了。湘云流落风尘,邂逅宝玉,被宝玉救出来,两人相依为命。这个故事说不得准。就放这吧。但她本来许配的卫若兰却是要提一下的。因为是麒麟定数,他们合该有缘,卫若兰谐音“味若兰”,真是翩翩公子。
李纨没啥好说的。寡妇人家,心如槁木,儿子能否兰桂齐芳再说,按理是不会了。如果中兴家道,小说的主题颜面全无了。但她的两个妹妹:李绮、李纹,名字凑合一起号称“奇闻”,倒是一乐。啥是奇闻?不知道。因为她们是李纨的妹子,自然如果有隐喻,与李纨就不可分。李纨有啥奇闻?我想不出来。寡妇门前是非多?不像啊,李纨就是刻意塑造的节妇形象。兰哥儿也没啥奇闻,快乐长大。
妙玉号称“槛外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她的名字谐音“庙宇”,除了尼姑意味,一点意思都没有。因为终陷淖泥中,所以,后来,她尼姑是肯定当不成了。好多版本的说法。被强盗劫走,这是程本的情节。属于讽刺味道最淡的一种。因为,除了意外,啥也不能说明。被贾府卖了,其实也没多大警世作用。因为妙玉出家,一定是有原因的。看她的样子和学识,便是大户之后。所以,她的出身,应是官宦世家。权势斗争也好,邦国之恨也好,总之,在当时是有无数仇家的。后来贾府事败,也许在抄家的时候,被认出来了,于是直接被抢。或者为了免辱于仇,找个快入土的大权势做侍妾,可能性都大多了。书里的“玉”,都和贾雨村有关系。比如,黛玉是他学生,宝玉是他来贾府必会的人物,虽然他非常可厌。妙玉,最终落在贾雨村手里,一点也不稀奇。
阿凤呢,不知道谐音啥。不过,龙凤并列,凤为雌。凤凰同行,凤又是雄性。这个“凤”字,倒是和凤辣子生理上的女性与行事上的男性化,十分吻合。
本来我不想把红楼梦说成淫书。因为确乎不是。比起现在那些大作家的,算清楚多了。可是,如果不扯点这些,如何证明“东府里除了门口两只石狮子干净外……”的论断呢。所以,俺回避不了。阿凤和秦卿,都避不开这个话题。
阿凤治家的才干和决断,俺就不说了。说白了,就是,俺对那方面没兴趣。至于阿凤到底和多少侄儿兄弟有染,已经说不清楚了。明确的自然是宝玉、贾蓉和贾蔷。“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个“从”和“令”到底是啥,争议颇多。但“人木”为“休”,却是毫无疑义的。也许,琏二爷休妻的主要理由,便有部分是因为后来阿凤红杏事发吧?说阿凤贪财受贿,我是不以为然的。其实,她真的是没多少私房钱,所有放贷的收益,全部赔到府里的支用上了。赔钱赚个吆喝,她就图掌权的痛快罢了。这点私心倒是成就公利,我从来是很佩服兼且有点喜欢阿凤的。
从书里看,阿凤才是真正的女一号。她和宝玉才是贯穿所有故事的主线。而且,大观园里的快乐,都有赖于她的财力与权力的庇护。她,是她们的上帝。一直到抄检大观园,她仍然在极力维护,看看王善保家的那副嘴脸,直欲让人剐之而后快。邢夫人和陪房都极其猥琐。但,抄检大事,也是王熙凤权力终结的分水岭。她再也无法庇护大观园了。这对她、对大观园里的所有人,都是一幅悲剧的夜幕急遽拉开的场景。
秦可卿,“情可轻”。她的出身低微。何以成为贾府长房长孙媳妇?这是最大的问题。某些大家考证出来,她是公主的身子,丫鬟的命。是皇帝的私生子托付在贾府照应。粗粗看,似乎能解决了身份的问题。可是,如果真是公主或郡主之流的,贾珍敢去扒灰吗?天天去磕头都来不及。而且尤氏心知肚明,连焦大都知道的事儿。所以,秦可卿的身份,根本就不能这么解释。另外一个谐音是“情可亲”,这个更糟糕,好像一个红灯区招牌,来者不拒。长房少奶奶,不是这个身价。而且她又是警幻仙姑的妹子,兼具宝钗与黛玉的“兼美”,简直是曹老爷子心目中的最高女神,怎么可能沦落到站街之流?所以,天香楼文字删却以后,秦可卿的故事,是无法定论了。或许,我们从这两个人的名字那里,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其父,秦业,谐音“情孽”;其弟,秦钟,谐音“情种”。我倒是有点相信,秦可卿唯一沉沦的,是“情”。
再次唾弃刘心武补写的天香楼。他就只有这么点写艳事的文字能力。
顺带提一提。给秦可卿看病的医生,名叫“张有士”,果然,他一来看病便“有事”了。其实我发现,秦卿的病,其实和阿凤的病根儿,差不离。但“张有事”其实还是良医,那个滥用虎狼药的胡君荣,简直就是“胡弄”了。该死。
秦卿涉淫,阿凤亦然。不是因为阿凤名声在外,贾瑞同学怎么敢去撩拨他?地位天差地远的,能有此胆略,原因自然不必提了。而帮着阿凤折腾贾瑞同学的那几个人,自然也就身份昭然了。
阿凤和秦卿际遇一样,二人之间对彼此的事儿,也均了然,或许有同感无奈的时候吧。这也是后来秦卿因此托梦凤姐的缘故啊。
再把话题回答“两只石狮子”的话题。贾珍扒灰,几乎是确凿无疑的了。所以,秦卿去了,贾珍主办丧事(当然阿凤主持工作)。而贾敬吞丹烧殁,耐人寻味的是,“独艳理亲丧”的,居然是尤氏!其他人跟没事儿似的。唯一的解释,自然是贾敬……也是“偷锡”的。所以,东府两代扒灰,子承父业,蔚为壮观啊。
所以,焦大说的“扒灰的扒灰”,双重落实了。“偷小叔子的偷小叔子”的也不难知道。生得比贾蓉还风流俊俏的贾蔷,为啥被赶出东府另住,大概就是因为动了族长珍大爷的奶酪嘛……当然,就看珍琏蓉等聚麀的事儿,尤氏和琏二爷大可也来点那啥,岂不是又造就两代“偷小叔子”,真是相得益彰。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五:浊须篇
说完水,开始说臭男人。
宁国公和荣国公,大号贾演、贾源。水字辈的。瞎揣测,合称“演员”?呵呵,搞笑。
第二代是“代”字辈。贾演的儿子有四个,别的无考,袭了爵位(降一等,宁国侯了)的是长子,贾代化。贾源似乎不如哥哥?没说儿子有几个,但,一定不止一个。因为长子叫贾代善。两个很普通的名字。反正俺是看不出有啥特别的谐音。值得提一下的是另外一个“代”字辈的,贾代儒。因为是家塾先生的缘故,所以,名字带了个“儒”字。贾代儒同志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他是贾瑞同学的祖父。贾瑞字天祥。天祥即不祥,敢惹凤辣子,活该早死。
第三代是“文”字辈。这一辈是当家的老爷。文字辈的还真不少。
且先说东府的。
贾代化的儿子有两个,长子贾敷,八九岁上就早死。他这一死不打紧,弄得宁国府连续三代独苗。他弟弟贾敬袭了爵位,整天“敬”天法地,烧香炼丹。好在早年贾敬留下了个儿子贾珍。还有个庶出的女儿,贾惜春。贾珍和贾惜春年龄差距实在太远,贾敬应该早就在观里炼丹了。炼丹而不忘繁育后代大业,私心佩服之。惜春一直寄养荣府里,俺一直怀疑她娘是个女道士,所以在东府无法容身。也因此家学渊源,于是长大了她也继承了她娘的出家大业。东府再袭一世,贾珍已经落到三品了。到了贾蓉,就白身,靠着他老子扒灰的情份,买了个龙禁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正好到期。宁国府,果然是人丁凋零啊。贾珍倒是个色中饿鬼,可是力气都用在儿媳妇身上,真是白费。此事通府皆知,贾蓉自然不会不知道。
贾蓉似乎是庶出。不知道他娘是谁。反正这也无所谓,尤氏既然无法生产,庶出就庶出吧。
其实,尤氏也是填房。贾蓉后来自然也娶了新媳妇。只是这新媳妇娶进门,只知道姓许,一点声息都没有,也许是默默被扒灰,总之不如秦卿丧礼之万一。
好吧,西府。
贾府明显是旺二房,二房里,也是旺二房。
西府长房是贾赦。贾赦字恩侯,一生不干正事儿,犯事儿等“赦”,承爵位靠“恩泽”。废物是废物,运气还不错,一辈子都在钟情男女之事。此公连娶带霸,不知道多少个。可惜品味都不高。好容易看上一个品味稍好的鸳鸯,人家还不肯。俺就是这茬事儿,特别讨厌邢夫人。这个死老太婆肯定不是名门出身,成为长房媳妇,自然是正室挂了,在哪个勾栏娶回来的填房。为啥是填房而不是家养通房丫头?因为,有陪房嘛。反正总之那素质,就别说了,整个一死鱼眼睛。俺特别怀疑,宝玉不喜欢已婚老妇女,主要发轫在她。
贾赦有两个儿子。通书只交代次子是贾琏。那么,长子是谁呢?书里没交代贾赦长子夭折。所以,按常理,当在。俺是注意到除夕夜祭宗祠的那场:“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这个这个,贾琮是何许人也,凭啥在这个宗族最重要的场面上,面对列祖列宗,居然还在宝玉之先而与贾琏并列?这段文字,我看过某脂评本,贾琮还在贾琏之先(通行本编辑无知,不知贾琮身份,自作聪明把贾琮贾琏两名字掉个了)。俺觉得,合理的解释便是,贾琮就是贾赦长子。只是,他娘恐怕是通房丫头罢了,而且可能连姨娘都没混上就翘掉了。想想贾环日后不也差不多这样嘛。
贾琏谐音“假廉”。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非要有谐音。但“假廉”倒没有冤枉贾琏,前文说过,黛玉该继承的遗产,一点泡沫都没有。贾琏也是庶出。不过,显然他娘至少是姨太太,地位比贾琮高多了,俺怀疑贾琮他娘估计早死了。
说到贾琏,顺带说说平儿。平儿,性格和顺,她在贾琏和熙凤之间搞平衡走钢丝,同时又把许多被琏凤二人惹来的矛盾麻烦拒于门外,巧妙化解,同时,她辅佐阿凤,处理家务固然不如阿凤的魄力,但处事公平,却是大观园里的一把天平。所以,平者,“平(衡)”也;平者,“摒”也;平者,“(公)平”也。而阿凤的另外一个丫头叫丰儿,正好和平儿凑成“屏风”一对,替她引来送往挡风吹。
贾琏命苦。不论是凤姐还是尤二姐,都是小产连连,一个孩子也没留下来,这点和东府蓉大奶奶不同,蓉大奶奶的病啊,多半是强制不让生下来才闹的。所以,总之,西府长房的草字辈,就没有来到世上。
二房。二房是贾政。这个,大家都知道,“贾政”就是“假正”。除了板起一幅道学面孔外,一无是处。还字“存周”,明显告诉别人自己是夫子门下嘛。他的作用就是给大观园的一些不快活。所以,一旦大观园又要热闹了,曹公笔锋一转,就让贾政出京去,不管是放学政还是署粮道,变相流配得远远的,总之别来搅和了大家的兴致就成。尤其是他娘史太君把他从宴席上挤兑出去的时候,真是大快人心。他特喜欢骂宝玉为“畜生”。宝玉是畜生,他爹岂不是“畜”?所以,贾政虽然号称饱读诗书、为人端方,其实是没文化。
顺带一说,他的东府堂兄贾敬,与他合称“假正经”。
贾政出场,往往都有清客陪衬。除了经常来拍马屁的贾雨村外,最著名的就是这几个:詹光、单聘仁、程日兴、胡斯来、卜固修、王作梅、嵇好古。俺们看看这些都是啥货色。“詹光”是“沾光”,“单聘仁”是“擅骗人”,“程日兴”是“成日兴(成日来事)”,“胡斯来”自然是“无事来”或“胡来”,“卜固修”是“不顾羞”,“王作梅”是“妄做媒”,“嵇好古”是“极好古”……无语。贾政手下管库房的总管吴新登,谐音“无星戥”,连个准星都没有,库房还能管好?一群混蛋。
尤其不解的是,这么个为人端方之辈,居然非常喜欢没品味、没文化、非常让人作呕的赵姨娘,一点不顾观感。不可思议。
贾政的长子是贾珠。而且是嫡子。读书乖巧,娶了个节妇李纨,生了个伶俐儿子贾兰。唉,实在是太圆满了。所以,夭寿。福不能太满了。
次子贾宝玉,宝玉有点“宝钗”+“黛玉”的意思。这和“兼美”意旨恰恰也吻合。关于这位“绛洞花主”,是有很多争议的。到底是“绛洞花主”还是“绛洞花王”,这是很不一样的意味的。俺还是更喜欢“绛洞花主”这个号。因为,牡丹是百花之王,可是大家都知道,牡丹是宝钗啊,好比黛玉是芙蓉。所以,宝玉绝不该是花王,因为花王还是花,是属于那些女孩儿。而宝玉该是群芳之主。至于“绛”字,本来就是宝玉本色,何况还隐和“绛珠”呢?末回揭情榜,脂评只留下两条:“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两个都一样:前一个“情”是动词。想怎么理解就这么理解吧。我不必唠叨。
嫡出的女儿元春和庶出的探春。已经说了。
庶出的贾环,那“环”字啊,就像极了“坏”字,而且比“坏”还多一点,非常贴切贾环。
好了,把贾家所有姓贾的都列个清单在这儿吧,俺没提到的,大多数也就凑个偏旁排行罢:
宁国府:
贾演
贾代化
贾敷、贾敬
贾珍、贾惜春
贾蓉、贾蔷(贾珍养子)
荣国府:
贾源
贾代善
贾赦、贾政、贾敏
贾琮、贾琏、贾迎春、贾珠、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环
贾兰
贾府旁支:
贾代儒、贾代修
贾敕、贾效、贾敦
贾瑞、贾琼、贾(王扁)、贾璜、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
贾芸、贾菖、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芹、贾芝、贾荇、贾芷
备注:旁支女子,就没列上去了。代字辈的女子,自然是一点信息都没有。但文字辈,贾敏是有三个姐姐的,她是最小一个。前三个的芳名,自然也失考。文字辈其他房到底有没有别的女子,也不得而知了。
俺发现贾家女子的命都不长。黛玉投奔外祖母,贾敏刚死,按年龄推算,也就二十多吧。此前,她三个姐姐早已玉陨香消殆尽。玉字辈的四春就不说了。而贾赦、贾珍、贾蓉都是续弦的。贾敬、贾琮的家室根本就没出场过。前者估计早已消失,后者就是存在,也不是主子了。凤姐也是个寿算不永的。李纨槁木死灰,似乎是兰哥儿进学以后,她也撒手了。算起来两府正宗正牌女主人,年长的,就剩史太君和王夫人了。
红颜薄命,那也是良可叹息的事啊。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六:奴婢篇
其他一些杂碎。
书里一些小人物,也透过他们的名字,活脱脱地直接指出本色。其实,红楼梦中的人物,是没有啥性格演化的,刚开始是啥样人,最后还是啥样人。就算是柳湘莲这个性情中人,其实至始至终也没有改变本色,只是,被尤三姐给刺激了一下,其实心底还是认为“东府除了两只石狮子……”那个论断是正确的。
其实,真是正确的。按曹公原书,尤三姐之彪悍,足以让珍、琏不敢动她。俺就不信她还是邻家女孩模样(和本质)。柳湘莲并未看错。他只是错在,没发现尤三姐想重新做人的欲望和给她机会而已。
尤三姐没成功。所以,整部《红楼梦》,再没有哪个人去经历人物性格或良善的变化了。虽然整部书前后十四年(书中年历),所有人物的深刻刻画,但始终没变。
说这些话,那些杂碎的名字谐音,才有意义。
第一排的杂碎,已经说过了,就是贾政老爷的那几个清客。其他好玩的大致有:
乌进孝,谐音“无进孝”。这个贾府的庄主,照例每年要给府里送庄上特产和年贡的。这年却实在送得太少,贾府老爷喊着“这年真正不要过了”,乌进孝顽强抵抗,继续喊穷喊灾。
卜世仁,贾芸母舅,香料铺主人。所有读者都知道他“不是人”。看他对贾芸那样,再也休提。
王善保。王善保挺可怜,“枉善报”的不是他,是他老婆。看看王善保家的在抄检大观园的模样,想来是今生“无善报”了。
赖尚荣。这个奴才家的,比主子家还威风,打的招牌就是“赖着荣府往上爬”。倒也老实明了。
秦显。秦显家的多管闲事,“清闲”。
戴权。戴权是个死太监。“既是咱们的孩子要捐,快写个履历来。”这句话倒是活脱脱地显露他“代理君权”的显摆模样。
王仁。凤姐的哥哥。“狠舅奸兄”的主角。因为八十回已湮没,所以,“奸兄”是谁,是搞不懂了,也许是贾蔷吧?如果这样,那是很过瘾的。因为贾蔷先私其妻(凤姐),后贩其女(巧姐),贾琏居然还最可信任他,讽刺味儿就极浓。但,我是无法确定就是贾蔷。想想龄官画蔷的意境,就不忍把他当“奸兄”。那难道是贾蓉?程本以为是贾环。不过,贾环和贾琏同辈,不是“兄”,高鹗显然搞错状态了。无论咋样,这“狠舅”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这个“忘仁”的王仁。到底后文把巧姐卖到哪里去,俺们不知道。但,一定是卖掉了。不然,就没必要用“狠”与“奸”字。刘姥姥最后应该是从妓院把巧姐赎出来的。
来旺儿。这个人,是经常帮贾琏拉皮条的那个跟班。俺留意了一下,他名字的谐音是“来玩儿”,呵呵,倒是巧啊。
郑好时。似乎是贾政的家丁?不知道他干了些啥,谐音是“正好使”,有啥特别的事,让他得此雅号?不知道。也许,和王善保一样,不是他本身“好使”,是他媳妇勤快。
张如圭。好多地方都说谐音“张如鬼”,看他做事,往往也就和贾雨村和谐。既然和此人和谐,当然光明正大不了。所以,不是善类。
傅试。“附势”。傅试是个暴发户,因他妹妹“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我都不用多说了。
茗烟。“明言”。很多事儿的真实状况,都是他做出了和说出来的。比如,他拉着万儿行警幻之事(周公之礼),简直就是曹公的代言人。其实他干的事,在贾府,是很普通,也是很普遍的事儿。上行下效,于是读者自然相信,“除了两个石狮子……”(不好意思,又唠叨这句了)。
当然还有一些小人物,比如看花草的“叶”妈、看竹子的祝(竹)妈、看管荷塘的何(“荷”)、看树木的柳妈、种菜的田妈……名著的韵味,就在于小细节都完美无瑕。所以,十二官们呆的地方叫梨香院,既突出“梨园”的典,而谐音“离乡怨”,恰是戏子写照。妙极。因为“琏二爷还不是香的臭的都往屋里拉”,跟琏二爷混混的鲍二家的,也就不得不姓“鲍”了……
结文前,最后说说三个地名。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他日再访苏州,当去这“势利街”“人情巷”“糊涂庙”游历一把,重温红楼。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七:被扁篇
俺一直以为,对《红楼梦》这本书,俺算是读懂了。
直到看到这段的解读。
文字出自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
俺们知道,最后得逞的是“金玉良缘”,“木石前缘”是过去式。稍稍了解红楼梦的,便知道,在前八十回,老祖宗和凤辣子,其实都是喜欢黛玉的,而且经常拿黛玉与宝玉打趣儿。宝钗几乎就是局外人的样儿,这种热闹没她啥事儿。俺觉得,那是因为老祖宗心疼女儿爱屋及乌,她私心恐怕真的是想让双玉一直读曲读下去的。
而我们也知道,其实真正看重宝钗的,其实是宝玉的那个大姐,贾元春。这个从元春省亲之后,发放端午节礼,宝玉和宝钗一个标准,黛玉则和迎春一个标准,便可以看得出来。元春是打算把黛玉嫁了出去的。
以上是背景。
近日读到刘叔雅关于这段文字的解读说:花溆二字反切为薛,蓼汀二字反切为林。
那元春那句话岂不就是:“薛”便好,何必“林”?明确表明了对宝玉终身大事的态度。她的态度很关键。因为她是皇妃。
俺承认,俺看到这句解读的时候,是一种惊悚。
雪芹是大师,能把一句大白话藏在这样一句雅句里。叔雅也是大师,竟生生地把曹公的大白话给读了出来。
惊悚之后是赧颜。
俺自以为读懂了《红楼梦》,居然敢洋洋洒洒不要脸地写了六段这个“红楼梦谐音故事”,真是无知浅薄啊。大师们的惊雷之语笼罩下,实在没有俺呢喃的资本。
俺实在是不敢想象,曹公在这本书里,还藏有多少俺不知道的东西?也许俺一辈子诵读,都不能领会于万一。
后来,又看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所谓自己的底里未知者,未知其生活乃自己之一念之误,而此念之所自造也。及一闻和尚之言,始知此不幸之生活由自己之所欲,而其拒绝之也亦不得由自己,是以有还玉之言。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入红尘者非彼二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力,顽石自己而已。此岂独宝玉一人然哉?人类之堕落与解脱,亦视其意志而已。”,后面还有一大堆乱糟糟的辗转文字。唉,看懂观堂先生的文字,好难。反正,总之,所以,“宝玉”,就是“饱玉”,“黛玉”,就是“待欲”。
唉,再也不敢说俺读懂《红楼梦》了。
所以,本篇叫做“被扁篇”,说的是俺自个。
黛玉诔文
维干戈寥落之年,霜凄风紧之月,悲艳伤红之日,怡红院落魄公子含悲洒泪,唏嘘考答苍茫高天,感怀触绪,长歌当哭,嗟悼亡妻。思及奠祭之所非祠非堂,仅荒渚野陇,衰蓬枯草,怎不悲恨盈腑,愤怨塞胸?然一无香烛佳酩,二无乐奏拜毯,三无果品腊猪,四无陪祭献帛,仅拔茅以茹,折柳插槐而已,终不免愧悔嗟泣,无可如何至矣!思及当初妹妹所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语,而今竟成谶言,浊玉泪亦殆尽,思慕感悼,岂有另备奠仪?凄恻哀痛,恨无瑶台仙药。然情真意切,足表诚心,望妹妹泉下息怨体谅。吾今实乃瞻前不能顾后,唯有以虔诚痴心感我知音。又记卿诗曰: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句句,似沾泪血。
吾妻林氏黛玉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九载,乡籍姑苏盛地,杰出名宦高府,棨戟抛却故里,远投亲眷新庐,萱椿终不相首,永作他乡之客,思其容则清雅飘逸、堪同西子比娉婷,思其度娇姿弱态,敢与飞燕赛婵娟,其品貌则花月犹觉浅庸,其风度则茝兰自为惭怜,看其眉娟丽似蹙若颦,横云卧柳,一番韵味,华章莫述,看其目明秀似凝凄含露,点漆灼星,万般怜爱,斐文难赋,量其才则道韫掷笔,宋玉神疏,念其尊则金玉陋俗,珠翠粗鄙,禄蠹看官惭颜,世俗孺媪咸仰;其为洁冰雪尚有微尘,其为尚昆仑犹在足下,其为节劲竹可同比肩,其为德松柏堪誉深长。妙笔兴咏有章,诗社菊花魁夺,文雅点洒馥郁,似闻桂醑兰香;俭约惜物尚古,闺性严毅平修。持家以宽克众。德美旦奭清一,疏昵惟善是嘉,孰料晴日蒙蔽乌云,姣兰偏逢狂飚,浊雾弥掩清灵,碧空泼染浓墨,遂使明妍褪尽罔屈,佳思沦为幽沉,飞龙陷于曲沼,遗恨无尽无穷。蒹葭似闻冤啼,匝地疑有悲声。悲呼恍出荆棘,愤怨如聚蓬榛,蔓延天地,直上苍穹。赤子黼黻,愿以众命换取玉容仙质;银汉霜娥,齐助月兔捣杵回生之药。然芳姿终散,倩影难寻,一把辛酸,唯叹夭折。枫杨萧萧,阴阳浩浩,杳杳潜寐,千载不寤。年命譬如朝露,失我故欢;人生忽如风絮,余之永伤。忆昔妹妹抛家别父,孤苦无依寄身府下,姊娣悉慕诗才,奴婢咸仰深恩。虽有慈祖仁亲呵护,忠婢贞鬟勤侍,然内心凄苦又谁能知?曾记妹妹初来始见,睹颜面善,权作旧时相识,心有灵通,恰似远别重逢。感慕娇颜弱姿,送妹颦颦妙字,厌俗高低不择,癫狂狠命摔玉。亲密友爱意重,青梅竹马情深,晨夕言和意顺,行止略无参商。金玉谣言生妒,熟惯难免求全,赌气荷包误剪,躬自俯就回转。笼袖喜闻奇香,俏语笑学咬舌。畸角同埋花冢,桥石共读西厢。我是多愁多病,卿乃倾国倾城。情重愈发斟情,一心反成两心。卿自临风洒泪,吾则对月长吁。虽系人居两地,实为情发一心。紫鹃慧辞试玉,公子魂魄失守。桩桩件件难忘,朝朝暮暮谨记。良缘喜待佳姻,宅院风波四起。蜥蜴谣诼龟龙,贞烈见嫉遭危。仕途人情纸薄,盍府竟被检抄。恶子外通流寇,姨娘内引强梁。遮天黑云污浊,遍地白骨重叠。楸榆飒飒鬼泣,蓬艾啼猿哭屈。官高尽遭杀戮,骨肉自相戕伐。血污游魂惊心,草舞腥风溅泪。世情万事衰歇,兄弟天伦丧乱。幽冥日近,蓬莱路远。厮园依旧,卿何薄命?柳遮槐隐,孰何孤骨寂寞?青枫鬼吟,惟独佳人无坟。绳碎巾沤,颦颦怀恨自缢,帕陈泪浸,潇湘旧迹模糊。今日归园,紫鹃芳影难觅,新仇旧恨,凭自堆上心头。仰天泣号,青帝缘何无情?低首沉吟,地府忘收悲魂。昔景如影,思之历历凄梗。思虑趋深,难解失妻之惑。必定自缢槐枝,古今多少相似,屈子怨深,悲投汨罗,庞涓有恨,师败自刭,西施功空,沉江泥葬,飞燕遭诋,贬庶己亡,如是运舛,郁郁投缳。楚王愧心,乌江刎颈,扶苏情苦,泣昭抛生,文种愤主,剑逝楚郢,子胥诚心,夫差逼杀,不韦受牵,忍泪服毒,叔齐节高,首阳饿亡,幽王宠姒,骊山命归,林林总总,不可尽述。 被诼谮兮悲兮愁,心烦愦兮哀兮忧。虎兕争兮咸京晦,狼蝎侵兮旧邦堕。宫廷蒙兮不见光,道遐迥兮业勋垂。凌惊雷兮而狐疑,违紫都兮沼水堵。犬戎为患,自尧舜侵扰中华。汉唐诸朝兮,深受其害;胡虏成势,于秦楚觊觎长城,宋元各代兮,尽遭之袭。不幸兵戈之祸兮,蔓延当今之世。欺舜之正裔,辱圣虞之功德。嘲父辈之仁孝,蔑赫赫之灵天。朝中跳梁兮,小丑猖獗。世代剿袭之难灭,日月亿兆兮不绝。恨不能操戈被甲兮,以灭胡虏;车毂短接兮,报切齿痛。带剑挟弓兮,以破戎羌;持长矛兮,以除贼首。帝阳司权,缘何包恶邪兮。贼寇举国施虐,四野血肉遍地。胡骑满城扬尘,八方哀声载道。 天何如是之无情兮,龙战于野血玄黄。地何如是之冷漠兮,宦民奔逐孺妇丧。华夏饮泪,黎庶含悲。甘采菊逸兮,携同颦卿。仙乘辇车兮,不问尘寰,人面何处兮,荒渚有骨。神灵有验兮,不容佳侣。恨如春草兮,划尽犹生。朱楼有梦兮,历历如近。欲生双翼兮,探寻鸿蒙。碧落仙界兮,颦卿静居。烟萝为障兮,临兹莫睹。破苍蒲荆棘兮,誓携卿手。献诚心怦然兮,忘却烦愁。结缡于瑶池兮,普仙同贺。倏忽嗟叹兮,幻影成虚。唏嘘涕泣兮,佳缘不再。人生不如意兮,遗恨难遣。欷欷怅怏兮,彷徨语寂。志哀无尽兮,虔诚是祷。聊成礼兮,志为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八:遗珠篇
写这篇的起因,便是在《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五:浊须篇》的争议。
好吧,下面说一下西府玉之辈,从贾琮到宝玉的名字官司。
先把背景说一下,贾琮是贾赦的儿子,是没有疑议的了,有问题的是排行。他到底是贾赦长子还是幼子?
在开篇的冷子兴嘴里,早期的版本说贾琏是贾赦次子,所以,称之为二爷,那么,我们自然认为,另外一个孩子是长子了。贾琮在书中出现极少,就三两次,但是他在二十四回以小孩儿面目出现是很有力的证据。但我深刻以为,此处贾琮是贾环之误。在二十四回的场景里,贾琮来到邢夫人处,偏偏贾环跟贾兰接着又来了。然后,贾环不爽,叫上贾兰马上又走了,但后面没有再提到贾琮的行踪。宝玉看到他们两个要走,自己无趣,便也告辞要走。如果当时现场还有贾琮在,宝玉走的理由就不成立。所以俺怀疑,这里是有错的。也就是说,贾琮是被校订到这里来的,为了解决贾环两次出现的矛盾而抓来的龙套。其实这里,就是贾环贾兰二人,贾环和贾兰不是一起来的,却是一起走的。如果这样,就没有贾琮出场的必要。邢夫人骂贾琮的话,完全可以安给贾环或贾兰,都很合适。
我们回到冷子兴。后来的校订本,把冷子兴嘴里的“贾琏是贾赦次子”改成长子了。可是为了圆“琏二爷”的称呼,给出的解释说,那是因为贾珠比贾琏大,这么排下来,贾琏是二爷。但如果西府按这么排,这样岂不是宝玉该叫“宝三爷”了?显然说不过去。所以,后来的校订本是错的。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二十四回场景人物安排有错。贾琮是贾琏他哥,其他死结就都解开了。
但是,大多数人是不会同意如此的。因为二十四回的场景是贾琮的最直接场景,他们不肯放过。
然后,看到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和宝玉一样,贾琏也有一个死去的哥。
这是根据“残抄本”来的。贾琏那个死去的哥哥叫贾瑚。出处是《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就是国器。如果贾赦的长子是贾瑚的说法成立,那么,贾琮也就可以安心自个当好他的小屁孩吧。
如此,贾琏也有一个死去的大哥,赦政二老,长子都死,三子都是小老婆生的,命运如此般配的哥俩,也不知道是如何悲喜。
但是,抱歉啊,我太常用这个“但是”了。
贾琮出现,是和贾环闹在一块,貌似也是那个年龄。我不能武断说,贾琮的出场,都是修订者把贾环误改贾琮的缘故,那也太不讲道理了。可是,有个道理必须讲,在除夕祭祀的时候,贾琮是分到执事上得了台面的,而根本没贾环啥事,从这点说,贾琮的地位是高过贾环的。如果要高过贾环,那就不能是邢夫人时代的小妾生的(邢夫人无出)。如果是邢夫人扶正之前出生的,那就应该和贾琏一个年龄段,不能像贾环这个年纪了。
瑚琏琮,都是与国家祭祀方面有关的器具,如果三个兄弟这么命名,是说得过去的。如果贾瑚不存在的话,那么,贾琮更有理由做大爷,因为贾琏是二爷。
嗯,我们再转到政老爷府上。
宝玉叫什么名字?因为衔玉而生,书里通篇只说宝玉是小名,从未透露他的大名是啥。这个问题很诡异,俺们读了几百年的《红楼梦》,居然没有多少人关心男一号的大名。
这个问题有几个说法,俺最认可的是,宝玉的大名叫“贾玑”。来历自然是“珠玑”二字,他哥叫贾珠嘛。按照贾府命名的习惯。
我注意到政老爷府上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个座上珠玑,说的不就是两个儿子嘛。诡异的是“黼黻”二字,这两个字的意思是青黑色、黑白相间的衣物。想想又把我吓了一跳:黛玉的“黛”,就是这种颜色,李纨的“纨”,就是某种织物。曹雪芹,你是要闹怎样?
从这幅对联看,原本里,宝黛应该是有婚约的,这样,也比较合理地解释为啥黛玉要使劲等宝玉回来,最终泪尽而亡。
宝玉的大名叫“贾玑”的另一个理由是:玑,珠不圆者也。政老爷对他的贾珠,那是无比满意。对宝玉却是无比挑剔。贾“珠”之不圆者也,当然是贾“玑”了。很符合政老爷的恶趣味。
好吧,其他的说法随手带过:
有说宝玉叫贾瑛的。人家虽然是神瑛侍者,可曹公不会干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事儿。何况,瑛为美玉,这个瑛字,过不了政老爷那关。
有说宝玉叫贾珏的,意思是双玉,自个玩双玉读曲?很勉强。
还有说,宝玉就叫贾玉的。唉。玉是族谱字行,我不认为会给人做个单字名的。即使宝玉的地位再特殊、贾母再宠爱,都不可能这么做。何况,那也只能是招祸。
最后,贾环,不说了,前面说过,就是比“坏”多一点,和珠玑就不相干了。
因为宝玉,所以这篇叫“遗珠篇”。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九:大名篇
说到大名,其实,除了宝玉,黛玉、宝钗、四春等,基本上园子里未婚的主子,都没有大名。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这些名字。书中有交代,王熙凤是大名,她的小名是凤哥。李纨自然也是大名,连同她两个妹妹,也是有大名的的。
猛然间想到,其实黛玉的大名约略是有点线索的。记得书中有一句话有点意思,就是在“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那儿,借故事里老鼠之口,说道: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这句话,被无数的考据索隐派拿去滥用,大概意思说,曹雪芹有个表妹叫香玉啦,然后如何如何啦。最可厌的就是这个。俺一直觉得,评点派,还算是有点历史功绩,索隐派,则大多数是在胡闹,甚至是非常可笑的胡闹。
其实,俺觉得这个老鼠的故事的真相可能很简单:林黛玉的大名,就是叫“香玉”。
所以,题大观园的时候,宝玉把怡红院弄成红香绿玉,那明显是他夹带私货,妄图把他的林妹妹的名字长久留存。而后来元春改名,大概便是不想让宝玉得逞,因为她不喜欢黛玉。
关于各位主人公的大名问题,所知道的素材实在太少,这个话题有点难以为继,留待能者以后再补充吧。
红楼梦谐音故事之十:八公篇
八个国公的缘由,出自第十三回:
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齐国公陈翼之孙世袭三品威镇将军陈瑞文,治国公马魁之孙世袭三品威远将军马尚,修国公侯晓明之孙世袭一等子侯孝康,缮国公诰命亡故,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这六家与宁荣二家,当日所称“八公”的便是。
这六家老头头的名字,猜谜、谐音、拆字、引申,不一而足,剥皮抽茧之后,倒也有趣:
牛清。牛者,丑也。清,水性;北方黑水,子也。
柳彪。柳的一边是卯字。彪的一边是虎字,虎就是寅。
陈翼。陈,谐音辰。翼,是廿八星宿之一,全名翼火蛇。蛇就是巳。
马魁。马,就是午。魁,拆出一个鬼子,鬼金羊也是廿八星宿。羊就是未。
侯晓明。侯,谐音猴,猴就是申。晓明,谐音晓鸣,早上打鸣就是公鸡,鸡就是酉。
本来,是不知道缮国公的名字的,只从孙辈名讳上知道姓石。可是,脂评偏偏一不小心泄漏出来了,他叫石守业。好吧,继续。石,谐音豕,就是猪,就是亥。而守业,即守镇,戍也,形如戌。
俺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曹雪芹的文字游戏,非要把六个国公的名字排成十二地支。这种十二地支开涮六大国公的事儿,如果没有脂评揭露,恐怕谁也无法猜测出来吧。不知道红楼梦里这种级别的东西还有多少?由于版本问题,湮没的脂评一定不少,就算是脂评,也未必有全部指出来。所以,红楼梦里这类猜谜的游戏,真不知有没有穷尽的一天。
更多阅读
文君故里的那些如烟往事 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邛崃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
“往事”如烟唏嘘感叹——看《中国往事》后 往事并不如烟
随着曹家大院全家福的照片拍摄结束,42集的《中国往事》第一部的大幕嘎然落下。这是一部描写晚清到辛亥革命其间发生在江南榆镇大户曹家的一段故事,是一段家事连着国事的大戏。戏里有着一群不安分的人物,他们的年轻与衰老、传统与现
往事并不如烟作文800 往事如烟作文800字(3篇)
往事如烟作文800字(篇1)时间匆匆流过,像烟一样,握不住。时光飞逝,那些回忆,早已深深铭记在我的心里。很喜欢听五月天的《如烟》,那首歌里,诉说着时光的飞逝,转眼间已经如烟,留下的遗憾与后悔,却已无法弥补。“我坐在床前,望着窗外回忆满天。
浮生若梦 往事如烟,浮生若梦
  如烟过往,随风而散。一世浮沉,恍然如梦 ——题记爱华阅读配图 推开记忆的画轴,用泪水描绘凄美的过往。 拿起思念的素笔,用真情谱写华丽的赞歌。 我们都一般相似,游走在记忆深处,拾缀遗失的美好。
往事如烟 电影 往事如烟,像是看过一场电影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一善升起,万恶俱下。善如萤火,聚集多了,一样可以照明驱暗。 谁还记得,当年那轮明月,圆了又缺;谁能忘记,往日那句永别,呕心沥血。最美的心碎,不过是,你遇见我,我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