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Curriculum》requires us to search for a personalized teaching strategies.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is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with strong practical.
关键词:心理暗示 语文课堂 应用
Key words: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Chinese Classroom Application
作者简介:杜德生,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宋维,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
一、 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作为一种特异心理学现象早就存在且被一些智慧者巧妙地运用,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一次成功的心理暗示应用。时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G·洛扎诺夫运用这一方法成功地治疗了一些由考试导致信心不足的心理疾病患者。随后他将这一方法发展成为“暗示教学法”。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这样定义:“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议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的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中运用暗示手段,通过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以此达到高速、高质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这是教育者有意识的活动,但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不被受暗示者感知和意识到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任何一种教育教学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越大。”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心理暗示法正符合了这个要求。
二、课堂特点
2001年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的丰富性特点,改变固有的旧观念,让语文课堂丰富起来,“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由枯燥走向生动,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少慢差费的状态,唯有源头活水,方能渠清如许。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的个体体验也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关注不同的声音,具备民主化特点。同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要求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体验性,我们的教师不能让个别声音代替大众感受,淹没大众的声音,让语文课堂充分地具备体验性民主特点,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整体发展。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条理念提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局面,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课堂还应具备学生的主体性特点。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注定了它是开放的,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的开放。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化,让我们的学生开阔视野,由点点联系到点线、面面联系,形成交叉性网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真正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在新理念下应具备丰富性、体验性民主、学生主体性、开放性四大特点。
三、理性依据
通过对心理暗示法的分析可以知道其在课堂上的功能主要是在场暗示下激发动机进而开发学生潜力。马斯洛层次需要研究表明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心理暗示法得以理性应用的条件。人都是渴望成功并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内在动机是普遍存在的,但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习的内驱力不够。心理暗示法则可以在一定场内把各种暗示因素组织起来,带动学生动机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很强的动机需求。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二元化的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的场中很容易进入场内角色定位,完成在场的角色选择,具备所在场的角色特点,这其实就是个体已经进入了暗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中。而语文课堂的特殊性与心理暗示法进行了很好的对接,为心理暗示法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平台,教师是这个平台上的“导演”,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场内具有足够的民主与自由。语文课堂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可以使“导演”任意安排“灯光”“背景音乐”“烟雾”(暗示手段)等等,进而完成预定目标。
四、策略例析
心理暗示策略中最基础的是语言暗示、体态暗示,这里不一一详述。
1.情境暗示
洛扎诺夫说:“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作为特定情境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最易设定的场,所以李镇西把课堂转设在岷江之滨、草地上、田埂旁……在特殊的情境下,学生心情放松,特定心理反应和无意识心理倾向协调发挥作用去感染学生,从而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2.行为暗示
主要通过学生的体验完成。一些课程老师的讲授未必有学生的直接体验效果好,如话剧类课文。所以很多老师编排了课本剧,让学生亲身体验剧中人物角色所富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的主题。这种感受要比外界语言的刺激深刻,学生的反馈也很好。魏书生也经常在书写标题时故意写错,然后让学生挑错,再找一名易写错字的学生去板书正确的字,加深其印象。
3.角色暗示
生活中个人的角色定位是很强的,在不同场中又转换着不同的角色且具备这种角色的特点。每个人都给自己一定的角色暗示,深负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休老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角色暗示,他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古怪的问题学生,平时根本无心学习,于是他成立了合唱队,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个角色,让迷失的心回到合唱队这个场中,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归属,渴望实现自我,于是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魏书生在上课前总是用一个词“商量”来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转变教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暗示。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2] 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3] 魏书生.魏书生与民主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1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