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度过愉快的一周,途径福泉市,停留时间不长。说起福泉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个地名是新中国成立后,于西历1953年确定的,当时叫做福泉县。此前叫做平越县,清朝时期叫做平越府,明朝叫做平越军民府、平越卫,元朝叫做平月长官司。因此,它的名字以前叫做“平月”,得名于城南的“月山”,后来改为“平越”,与平定少数民族有关,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带有歧视色彩的地名才改为福泉。但是,即便说“平越”或“平月”,知道的人可能依然不多。那么,这个地方的另一个名字则大名鼎鼎——夜郎。夜郎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夜郎自大”这个成语便来自于它,当地人认为,福泉市曾经是夜郎国的王城。
福泉市保留的古城墙的古城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夜郎国出现于2000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汉朝派出使者前往云南,寻找通往印度(当时称“身毒”)的道路,“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此为“夜郎自大”的由来。这个成语含有贬义,但是,现在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都纷纷争抢夜郎,顾不得“夜郎自大”的嘲讽落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我认为,各地争抢“夜郎”的原因在于,夜郎国鼎盛时期面积比较大,包括现在贵州省全境,东到湖南新晃,南抵广西玉林,西辖云南曲靖,北占川南。所以,各地争抢夜郎,并非捕风捉影,历史上以“夜郎”命名的县就有四个,所以就争得不亦乐乎。那么,福泉认为这里是夜郎国的王城,是否确切呢?夜郎立国300多年,王城可能也没有在同一个地方。福泉市附近的确有夜郎竹王的“竹王城”,李白当年被流放这里,因此,算作“夜郎古都”也未尚不可。至于其他地方是否也是夜郎王城,我觉得多几个也没什么,热闹点也好。
古城墙上的电线有点别扭。
福泉市虽号为“夜郎王城”,但这城墙并非夜郎王所建。
这城墙建于明朝,距今600多年。
夜郎国虽早已不在,但夜郎王后裔相传一直延续。传说明朝时,其中一位取名为“金镛”,到京任职。此后,夜郎后裔改为金姓。当然,此说并未完全证实。
城墙的辅助工程,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福泉城墙有东南西北四门,还有第五个门,位于西门旁边,就是我到的地方。这个门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当年整个城墙重要的辅助工程,叫做“水门”或“水城”,也就是保障城内供水的防御工程。
城墙依山而建,很高,为了保证获得水源,城墙“水门”延伸到很低的水面。
“水门”一角。
奔走几天,我的皮鞋是否还很亮?但我不是要拍自己的皮鞋,而是要拍城墙上的这一道缝。
共有三道缝,干什么用的?
这是放铁栅用的。铁栅放下后,水可以入城,船不能入城,进攻者也难以从这里入城。
我向当地建议说,这三道缝应该有所防护。按现在的样子,大人可能踩空伤脚,小孩可能会掉下去。
右边主城墙与左边“水门”城墙的关系。
“水城”等于拦截了一段河流,以保证城里用水。第六幅照片的问题,其实就是取水的台阶。
从“水门”上主城墙,还是很陡的。
从高处俯瞰“水城”全景。中间那两排整齐的墩子应该是后来人建的。
这个“水门”除了防投毒之外,其他都很周到。也许,建“水门”的人认为,水流很急,投毒也没用。
主城墙一角。
福泉城墙最初为土城,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西历1381),建文三年(西历1401)改建为石城。成化二年(西历1466),平越卫指挥张能另开“小西门”,也就是“水门”,筑此水城。160多年后,地方军反叛,平越城以数百守兵,成功抵御了3万余人的日夜进攻。有专家说,福泉水城为全国仅有,世界罕见。福泉正计划开发这一历史瑰宝的旅游价值,希望开发后能更加完美,不要辜负了600多年的历史。福泉还有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福泉山。著名道教人物张三丰在此修道炼丹,最终在此羽化。西历1953年,新中国将平越县改名为福泉县,也正是因为福泉山。此外,福泉还有一座葛镜桥,建于明万历年间,葛镜是当时的一个人,他为便民而造此桥,据说得到了张三丰的帮助。抗战时期,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经测定后认为,葛镜桥能通过10吨的卡车。从此,北有赵州桥、南有葛镜桥,两者齐名。葛镜桥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时间仓促,我未能亲见葛镜桥的身姿,颇为遗憾,以下葛镜桥的照片来自网络,非我所拍。福泉还有不少绝佳的旅游去处,给自己留个下次再去的理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