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文章《汉字的起源》中我们提到,汉字是神传文字,史传由苍颉创造。
因为是神传,所以汉字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了超越于人类境界的智慧。这种智能,造就了汉字许多独到的优势。
其一,意象合一。
形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起点与基础。汉字以象形字为基础,正抓住了人类认知活动的关键与根本。
而且,汉字的“象形”是建立在“依类”即分类基础上的,所以是对事物的概念性表达,属理性思维的产物。
因为以象形为基础,所以汉字因形示义,以义御音,而不是以音定义,从而成为“形、音、义”的统一体,突破了人类信息传播中的语音与时空限制。
其二,系统、精密。
在前面的文章《汉字造字揭袐》中我们揭示出,汉字是系统设计、模块构建的;而汉字的具体造字方法是“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这使汉字成为一种有理据的自洽的文字,能够按照规则、依据逻辑进行演绎与溯源。
其三,全息表达。
因为汉字是对世界基于分类基础上的概念性表达,所以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高度浓缩的信息团,整个汉字系统体现了宇宙构成的基本因素,所以汉字能以有限的数量表达无限的世界。
汉字的这些独到优势,使其成为人类古老文字中,唯一经受住了数千年历史沧桑的考验,一脉相承地传续到今天,并仍在为世界上最庞大的人群服务的文字。
汉字在这四五千年的传承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凝结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地理、民俗及历代先贤的智慧精华,成为民族文化最宝贵的财富、民族性最具特征的代表。
面对汉字这一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名片,当权者及其御用文人们非但不引以为自豪,反而极尽诋毁、糟蹋之能事,不彻底破坏、消灭而不快。
为此,当权者确立下这样的文字改革方针:“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1956年1月27日,《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
所以,当权者的文字改革是别有用心,“简化字”是废除汉字、实行文字拼音化的过渡性产物。
为了给汉字的拼音化创造条件,当权者的文改专家们所奉行的汉字简化策略是:破坏汉字形体,削弱汉字效用。(中国语文杂志社编《简化汉字问题》,中华书局,1956年,第98页)
![简化字 汉字系列讲座——简化字问题与危害大揭底](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244/472106040947311054380.jpg)
所以,汉字简化毫无章法,简化汉字混乱不堪。
所以,对于简化字的问题与危害,有必要彻底地揭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