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炭疽病防治 苜蓿炭疽病


苜蓿炭疽病防治 苜蓿炭疽病
病名苜蓿炭疽病症状病斑出现于植株的各部位,但以茎秆上常见。在抗病植株的茎上,有少数小的、不规则形的黑色斑,在感病植株的茎上,出现大的卵圆形至棱形病斑,大病斑稻草黄色,具褐色边缘。病斑变成灰白色,其上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用手持扩大镜很容易看到。当病斑扩大时,相互汇合,环茎一周。同一病株内常有1至几个校条受害枯死。苜蓿草地的明显症状是夏秋季节,有稻草黄至珍珠白色的枯死枝条分散在整个田间,这些死亡的枝条如果是被大的病斑环绕并突然枯萎,可呈牧羊杖形状。 炭疽病最严重的症状是青黑色的根颈腐烂。当感染后校条枯死并自根颈部断掉时,常可看到这种症状。如果茎基部是青黑色并断掉,在死的枝条上部看不到病斑,这是炭疽病的特征。如果茎基部是淡褐色,则是镰刀菌枯萎或丝核菌冠腐病。这几种病害可同时发生在同一田块内。叶部可产生不规则形病斑,常占据整个叶片。叶柄受害时变黑枯死。根部受侵染产生黑色或褐色病斑。病原菌引起苜蓿炭疽病的常见有三种刺盘孢。1.三叶草刺盘孢(Colletotrichum trifolii Bain & Essary),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在稻草黄色的病斑上,像座垫状,突破寄主表皮,内有或多或少的刚毛。刚毛的长短与数目随湿度和其他因素变化而异。刚毛暗褐色至黑色,有1个隔膜或无隔。分生孢子梗无色,柱状或纺锤状,其长短一般约与孢子等长,但有所变化,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直,短柱状,两端圈,大小11-15微米,其宽长比大致为0.36-0.60微米。这种真菌在燕麦粉琼脂培养基、V-8液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在20-28℃黑暗或有光条件下,培养5-7天即可产生大量奶油色至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从病茎上直接分离病原菌的有效方法是,从茎上切取正产生病斑的片段5-10厘米,将其放在湿的纸巾上,放人密封的容器内(如充气的密封塑料袋),在冰箱内放2-3天,在这样条件下新鲜的病斑通常产生大量相对无污染的分生孢子。这种分生孢子团可被划线到水琼脂平板上或经抗菌素改良的水琼脂上,在室温条件下培养。单个的发芽分生孢子容易在显微镜下找到,并转移到营养培养基中。三叶草刺盘孢在自然界中至少有2个生理小种,Ar品种抗1号生理小种;1975年在马里兰州东海岸的剑桥附近发现严重感染Arc苜蓿的2号生理小种。同年在北卡罗林纳州的抗病品种上也发生了炭疽病。之后在马里兰州西海岸和弗吉尼亚州也发现了2号小种。第三个生理小种报告在俄克拉何马州。三叶草刺盘孢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温暖地区的红三叶上也引起严重的病害,为与噬茎球梗孢(Kabatiella caulivora) 引起的北方炭疽相区别,被称之为南方炭疽病。2.毁灭刺盘孢(Colletotrichua destructivum O. Gara),在北美和欧洲发现此菌侵染苜蓿,但对苜蓿致病力比三叶草刺盘孢弱。我国也在吉林省发现此菌,为害紫花苜蓿(戚佩坤等,1966)。此菌分生孢子盘小,直径25-70微米,散生或聚生。刚毛污褐色或暗褐色,近直或微弯,无隔膜或具1 隔膜 ,38-205微米×4.5-7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单胞,直或稍弯,末端圆形,14-22微米×3.5-5微米。3.平头刺盘孢(Colletotrichum truncatum(Schw.)Andrus & Moore),异名:束状刺盘孢(C.dematium(Pers. Ex Fr.) Grove f. truncatum(Schw.)Arx.)该菌侵染苜蓿,但对苜蓿致病力不强。刚毛多,60-300微米×3-8微米。分生孢子两端钝,内有液滴状物,15.5-24微米×3.5-4微米。侵染多种豆科植物。寄主范围-病害图片发生规律病原菌在病株的残体(尤其是残茬)上越冬。刈割机具上的残留病草碎片也是次年的主要侵染来源,即是从老苜蓿地向新播种田传播的重要方式。病菌孢子也可通过脱粒时被污染的种子传播。病菌可在茎、茎与根颈接合部及根颈等部渡过逆境。奥斯塔泽斯基等(Ostazeski et al.)认为,病原菌在7.5℃和-20℃时,在苜蓿的干茎内可存活10个月,在22℃时,只能生存4个月就失去致病力。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严重,雨和露有助于病害迅速蔓延。在整个生长季节,病菌可进行重复侵染,但幼苗期感病性高于成株。多汁的叶柄和嫩茎也容易受侵染。常在夏末秋初的2次刈割之间,病害达到最严重的程度。据韦尔蒂(Welty,1980)报道,此病在24℃时比16℃时发病严重,光照对病害严重程度影响不大。分布与危害炭疽病在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和前苏联等国家已成为炭疽病在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和前苏联等国家已成为分布较广、毁灭性病害。近年,由于高度感病的弗来密斯苜蓿使用的增多,炭疽病成为分布更广,为害更重的病害。对该病真正的危害性,直到抗病苜蓿品种被育成,在田间与常用品种相比较才被认识。我国的江苏、贵州和吉林发现于紫花苜蓿,江苏、浙江也发生于南苜蓿。防治方法1.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 据博兰(Boland,G.J.)及布鲁奇(Brochu,L.D.)(1989)测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种植的59个品种或品系,对毁灭刺盘孢均表现抗病。阿西(Arc)、安古斯(Angus)、塞里斯(Cer es)、艾及(Edge)、莫合克(Mohawk),萨兰纳斯(Saranac AR)等抗三叶草刺盘孢的1号生理小种,其余大部分品种表现中等至严重感病,而对三叶草刺盘孢2号小种,除萨兰纳斯AR表现抵抗及莫合克(Mohawk)等少数几个品种表现中等抗病性外,大部分品种表现高度感病。在美国抗1号生理小种的品种和品系,还有范各德(Vangard)、切罗克、自由(Liberty) 、布士维尔(Beltsville)等多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由少数基因控制,也可能由单基因控制,不完全显性,可高度遗传,故轮回表型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品种的抗病性。例如感病的Team品种,只经过一次表型选择循环,就可以把抗病株率由18%提高到75%,其他感病品种如费纳尔、萨兰纳斯、葛来西尔(Glacier)等用表型选择法也非常有效。人工接种可用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个/毫升)喷雾到植株表面,保湿72小时。或将幼苗浸人菌液内30-45分。为节省时间与空间,可用室内生长2周的幼苗接种,接后放在22-25℃下,继续生长2周观察结果。2.管理措施 注意清除刈割机具上的残留牧草碎片,注意草地卫生,刈割时尽可能降低留茬高度,减少田间菌源。3.药剂防治 对科研地或制种地可用以下药物保护:(1)50%退菌特可湿性粉600-800倍液。(2)40%多福混剂600-1000倍液。(3)65%代森铸500-700倍液。(4)50%多菌灵可湿性粉 400-600倍液。(5)50%敌菌灵可湿性粉500-600倍液。(6)75%百菌清可湿性粉400-600倍液。4.生物防治 格雷厄姆等(1976)发现,如先用致病力弱的病菌,毁灭剌盘孢或平头刺盘孢接种,可减轻随后由三叶草引起的炭疽病的病情。这种交互保护作用尚未用于生产实践。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苜蓿炭疽病"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3551/132833630400.html

更多阅读

南天竹炭疽病与红斑病虫害的防治 南天竹病虫害防治

南天竹红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初为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半圆形或楔形病斑,直径2mm-5mm,褐色至深褐色,略呈放射状。后期在病簇生灰绿色至深绿色煤污状的块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常引起提早落叶。【南天竹红斑病的

苜蓿炭疽病防治 苜蓿炭疽病

病名苜蓿炭疽病症状病斑出现于植株的各部位,但以茎秆上常见。在抗病植株的茎上,有少数小的、不规则形的黑色斑,在感病植株的茎上,出现大的卵圆形至棱形病斑,大病斑稻草黄色,具褐色边缘。病斑变成灰白色,其上出现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宝宝鼻塞吃什么药好 宝宝鼻塞要吃什么药?

相关解答一:宝宝有点鼻塞不吃药可以自行好吗 宝宝鼻塞的时候给宝宝用热水敷鼻子,然后平时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宝宝身体抵抗力增强,就可以不流清鼻涕了,切不能因为天气太热贪凉导致宝宝感冒相关解答二:宝宝感冒鼻塞吃什么药? 不会。2岁以

甘蔗眼斑病防治 甘蔗眼斑病

甘蔗眼斑病   症状 又称眼点病。我国华南、西南、云南均有发生,是传播特别快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嫩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4~5天后纵向扩展形成长圆形病斑,病部中央红褐色,四周出现草黄色狭条晕圈,形状似眼睛,故称眼斑病。

肝性脑病症状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症状和危害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时机体复杂代谢紊乱的情况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肠道来的毒性物质有多种,包括氨、硫醇、短链脂肪酸、假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等。疾病症状:HE的临床表现因基础病的性质、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快慢

声明:《苜蓿炭疽病防治 苜蓿炭疽病》为网友盃揂濕皛扆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