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吃,是了解风土人情的一种方式。广西“三月三”节,不仅民俗活动人气旺,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在阳春三月,晒着春光,去品味舌尖上的“三月三”,岂不是一种身心享受?!本报搜罗了一些广西各地的“三月三”美食,是否已让你味蕾大动了?不妨DIY试试哦。
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传说:
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
壮粽
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
传说:
壮家粽子起源于宋代,叫“风莫”。它是一种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们便把煮熟的“风莫”从铁锅里捞出来,以备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风莫饭,父母打开风莫,分给全家人。儿女须将风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寿。
艾叶糍粑
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传说:
其实艾叶糍粑,也是青团的一种。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在一农民的帮助下躲在耕地旁的隐蔽处。农民回家的路上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哨兵的检查拿给李秀成吃。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艾粑粑------清明节不可或缺的特色小吃 2014-03-23食尚广西
四月摘艾草,清明端午吃糍粑,这是壮族人们自古以来形成的传统。
每到清明时节,嫩绿的艾草长得郁郁葱葱到处都是,山脚、河边随便都能采摘得到。艾草气味独特,草叶深绿,除了作为艾糍粑的原料,艾草还是中药中常见的药引子,可谓全身是宝。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到春天,我总随奶奶一起去采摘鲜嫩的艾草回来,嫩的艾茎炒来做菜吃,艾叶则拿来做艾粑粑当点心吃,老一点的艾茎奶奶就用来煮水给我们洗头、洗澡和泡脚。对于我来说,艾粑粑有着别样的寓意。
艾粑粑的做法:
1.鲜艾洗干净,茎叶分摘,艾茎留来做菜,艾叶做粑粑;
2.烧砂眼水(烧水至即将开锅底布满砂眼)把艾叶入锅烫一下,然后捞出来放入冷水中冷却,随后捞出来把水拧干、碾碎备用;
3.用白糖加水煮成的糖油来和放了碎艾叶的糯米面(或玉米面),面揉软后醒半小时左右;
4.艾面做皮,炒花生仁或炒芝麻舂碎加少许白糖做馅,包好圆成团压扁,上下用新鲜柚子树叶垫盖,入笼蒸熟即成。
艾叶的药用功效:
艾叶芳香,性味苦、辛、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据报道,现代药理化验分析,艾叶含有软性树脂,挥发性精油,鞣酸,葡萄糖,氯化钾和维生素B、C等成分。其所含的苦艾叶素能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和运动中枢神经。能增强人体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菌,溶液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某些引起皮肤疾患的真菌以及腺病毒,流感病毒等都有杀灭和抑制作用。据近年研究,艾叶还有解毒抗癌作用,能平喘,镇咳,祛痰,能止血,抗凝血,镇静,抗过敏,能护肝利胆。试用于胃癌,乳腺癌有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恶化的作用,亦可用于甲状腺癌,肠癌,恶性淋巴瘤等。
发糕
莲花发糕是南宁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特色食品。莲花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后两种是随着市场的发展,顾客口味的差异化而演变出的新品种。
传说:
相传有一位农家小媳妇在拌粉蒸糕时,不小心碰翻了搁在灶头上的一碗酒糟,眼看酒糟流进米粉中。小媳妇怕遭到公婆的责骂,只得把沾了酒糟的米粉依旧拌好,放在蒸笼里蒸。谁知由于酒糟的发酵作用,这一笼糕蒸得特别松软可口,还有一股微微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