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B)
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稳定持久的合作体系,它应当使每个参与合作者得到他合理期望的东西,使新一代人得到合理的抚养和教育,并在成长为成年人时选择合适的职业参与到这种合作中来。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它不但可以使每个合作者都能从中获得应得的利益,而且可以扩展每个人的力量,增强每一个人的自信,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没有这种合作,不仅个人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
社会合作需要公平: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要得到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因此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社会合作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良好的社会合作能促进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但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和社会合作过程中,人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如果这些矛盾和冲突不能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危害社会稳定,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公平是人类社会长期追寻的理想,是当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说来,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公平的作用:①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公平。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平等对待,产生不平等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度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②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了保障;有了公平,人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应该关心、思考和批判,也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我们的每一项积极行动,都有利于建设更加公平、更加美好的社会。
维护公平: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人人都渴望公平,但公平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当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要敢于表示异议。反对不公平对待要注意方式方法。维护公平是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能否维护公平显示的则是我们的人格力量与道德水平。维护公平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不公平的事情说不,公平地对待别人。单靠个人的力量去维护公平,显然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制度的力量。制度本身是人们获得结果公平的前提与条件,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保障。
公平的合作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系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则。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61、培养正义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B)
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正义感的要求:①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即通常所说的人权。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故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和身体是最严重的不正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是正义的要求。如果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够奋起抗争;如果看到不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能够声援、救助,这便是正义的行为。②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规则。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和公共环境,尊重社会公德是有正义感的具体表现。③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自由。在正义的社会和制度中,公民享有法律所确认的个人自由,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个人事务进行选择和决策,任何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每个人都有义务尊重他人的自由。④正义要求承担责任。正义与每一个人的行为有关。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人类整体的一部分,关心个人的命运,关心人类的命运,做有正义感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非正义的行为:①任何不公平地去对待别人,侵害他人的权利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②无正当的理由向他国发动战争是不正义的行为;③压迫和残害无辜的人民是不正义的行为;④歧视和排斥他人是不正义的行为;⑤伤害他人的自由和尊严是不正义的行为;⑥故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和身体是最严重的不正义。
培养正义的制度规则观念:正义制度的秩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在社会生活中,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可以做的事情应该如何去做,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有了合理的制度和规则,社会合作才能顺利进行,社会生活才能有序地运转。在现代社会中,正义的制度是建立在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这有效的保证了社会合作的公平性。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每个人都能够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每个人也都受到制度规则的约束,正义的制度规则是社会生活的绝对权威。但也有些人千方百计地逃避制度规则对自己的约束,以牟取一己私利,这种行为轻则损害了社会和他人利益,重则违法犯罪,是不正义的行为。
正义要求我们遵守的规则:遵守法律;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和公共环境;尊重社会公德等。
做有正义感的人,对我们提的要求:①做有正义感的人,就要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②做有正义感的人,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③明辨是非,伸张正义,能够采用正当的方式,与非正义的行为作斗争。
62、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B)
社会成员都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每一个人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制于他人和社会;在社会中的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还需要付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责任的含义: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应当做或不应该做某些事情的要求。
责任的产生: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责任的来源:责任来自于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的规定、传统习惯、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负责的含义:对责任的承担就叫做负责。
负责任的代价:负责任需要承担代价。这些代价既是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可能是放弃的个人兴趣、爱好和利益,还可能是做得不好而受到的责备、批评和处罚。
负责任的重要意义:责任是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在我们为别人负责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是一致的。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出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①不负责任使社会和他人遭受损失。有许多重大事故都是由于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引起的,造成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②不负责任使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不负起学习的责任,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学习成绩;不负起工作的责任,就不能收获工作的成就。③不负责任使个人名誉遭受损失。如果我们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得不到其他人的信任。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亲情、朋友、机会。
63、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A)
身份不同,责任不同: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人们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责任感的人,对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认识,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推诿,不逃避,能够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错事。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②勇担过错;③自觉承担责任;④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青少年应承担的责任:①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的重要责任。②我们应该对他人负责。③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④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
责任冲突的产生及化解:每个人兼有多重社会身份,每种社会身份都负有特定的责任,社会身份的多重性有时会引起责任冲突。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精力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责任的实施也可能会发生冲突。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需要确定轻重缓急或寻求可选择的途径,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困难。这样才能坚守和提升负责的精神。
责任感的培养:①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在做事前自省自律,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锻炼谨言慎行的处世态度,在处理问题、采取行动时,要把持自己的情绪,不能头脑发热,恣意妄为。使自我负责成为心中牢固的意识,成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②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懂得怎样的言行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从而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③对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该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责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做一个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人。
64、理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B)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从他人、社会和国家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回报他人、社会和国家。
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具体要求:回报他人和社会,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服务于社会,共同营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如通过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参加义务劳动,为灾区募捐等活动,展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回报国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回报国家要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要在国家困难的时刻,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责任、与国家共渡难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通过我们的奋斗成为现实。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加公益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亲社会情感。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不在于年龄大小、时间早晚、精力投入多少,而在于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只有每一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形式之一。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互助、彼此关爱的社会,社会公益活动既能够造福他人和社会,也能够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
我们应怎样做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人生价值的体现;②遵守社会公约,维护社会秩序,积极开展居民互助,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等;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积极参与环保、法制等宣传活动。
65、能够设计一个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B)
社会公益服务志愿者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宗旨、活动目的、活动要求、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策划人、活动背景、活动主题等。
如: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做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美化社会”环保服务志愿者活动。
活动地点:校园附近的社区。
活动时间:周六的上午。
活动主题:我奉献、我快乐。
活动目的: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做好活动前动员工作,并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要求;组织爱心小分队,开展献爱心活动。
活动内容(步骤):一是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教育社区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塑料袋打结后存放,垃圾分类存放、回收等习惯;二是开展“你扔我收,变废为宝”活动,在社区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收集废旧物品,集中处理,变废为宝。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并以此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展示活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