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Gryllus bimaculatus De Geer属直翅目,蟋蟀科。异名Acheta bimaculata Ge Geer;别名咖啡两点蟋、甘蔗蟋、双斑蟋。分布在广东、台湾、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西藏。
寄主 蔬菜、瓜类、玉米、甘薯、甘蔗、水稻、茶、麻类、凤梨、梨、桃、李、柑桔等。
为害特点 成虫、若虫啃食为害。
形态特征 体长23—27mm,前翅长15—18mm,后足腿节长12—15mm,产卵管长15—17mm。体大型,黑色、光秃。头胸有光泽;触角窝上方,除侧单眼为黄色外,无浅色斑纹;前翅黑色,个别赤褐色,长达腹端,基部具两个横黄斑为该种的重要特征。头小,3个单眼略在一水平线上。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前、后缘均向后凸,呈缓弧形,侧片前下角呈直角。发音镜近椭圆形,长稍大于宽,四角圆,镜内有一弯曲横脉,斜脉4。后翅发达,长过腹端,露出如长尾。(图右)
生活习性 北京年生6代,台湾年生4代。以卵在
土中越冬,8—9月成虫栖息在草丛间、甘蔗田,世代重叠;中南部多;成虫寿命40天左右,雌虫产卵量630粒。若虫共10龄。雄虫善斗,人们常饲养作斗蟋用。
防治方法 参见北京油葫芦。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双斑大蟋"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