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讲:怎样正确上网?
Internet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难以用语言来完全描述的,简单一点讲,它使地球变小了,七大洲四大洋之间距离变近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别缩小了,图书馆与阅览室变得无意义了,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了,……。对同学们来说,Internet使我们的学习更方便了,不仅有网上学校、网上教室、网上题库,同学们还能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到属于自己的同学与网友。但由于老师及家长对同学们上网没有加以正确引导及同学们的好奇心太强,结果导致了上网的同学中有38%的同学上色情网站,22%的同学在进行网上聊天,只有40%的同学是借助上网来查询资料或帮助学习。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学生上网问题,都认为在上网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上色情网站 出于商业利益或其它动机与目的,境外的许多网站都通过Internet网向外传播色情内容,对青少年毒害很大,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丝毫经受不起这些色情毒害,因此,同学上网时一定要做到不进入色情网站,不用搜索引擎搜寻色情内容。
2、不在网上进行聊天 网上聊天实际上是最无聊、最虚幻的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极端空虚的表现,不少人在网上与不知年龄、不知性别、不知姓名的所谓的“网友”一聊就是几个小时,甚至还有少数中学生为寻找网友而出走。严格意义上讲,中学生学习负担那么重,学习时间那么紧,应该是没有时间去聊天的。因此,中学生上网一般不要在网上聊天,当然,通过网上进行思想交流,探讨问题还是可取的,但一定要把握尺度,切不能着迷。
3、学会用搜索引擎搜寻资料 网上学校、网上教室等在一般的大型中文网站上都有,上网后点击即可,但也有一些教育网站或内容需要借助搜索引擎来搜寻,同学们必须掌握这种搜索的方法,同时,对搜索到一些重要网站也应添加到收藏夹,以备下次使用。
愿同学们都能掌握正确上网的方法,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学习!
第三十七讲:如何充实地度过寒暑假?
寒暑假累计时间长达三个月,也即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学校以外的家庭与社会上度过的,因此,如何充实地度过寒暑假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做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如何充实地度过寒暑假呢?
1、要有计划地对上一学期(年)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知识的积累关键在于巩固,一学年、一学期下来,已经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这些知识要有时间来进行巩固,寒暑假是最佳时间,因此,我们的同学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对一年或一学期来所学的知识来一个系统巩固,必要时可进行多次巩固,来强化学习的效果,有效增加积累量。
2、要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区服务,学习劳动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但由于平时学习任务紧不能抽出足够多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不仅时间可以保证,社会实践的面也可以更广。因此,我们的同学必须按学校及教师的要求,全力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达到了解社会、关心时事、锻炼自己的目的。
3、要控制睡眠、看电视、上网的时间 寒暑假到了,同学们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睡睡懒觉,看看电视,到网吧去上上网,这完全是必要的,但必须控制“度”。因为一旦超过了度,就容易忽视其它的必要的活动,甚至会上瘾,影响学习。因此,我们鼓励同学们假期内多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但同时也提醒同学们必须以休息、健康、益智、长知为目的,一定不要留下后遗症,影响将来的学习。
4、要有安排地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在校期间不可能也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假期时间长,学习压力小,精力容易集中,是同学们进行广泛阅读的最佳时机。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有计划地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如阅读传统古典名著、古诗词,现代小说,甚至可以阅读一些通俗的英文小说,通过阅读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愿同学们都能过一个愉快的寒暑假!
第三十八讲:如何上好社会实践课?
社会实践课是一门综合课,它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课(含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同学们往往认为社会实践课属于非考试科目,可上可不上,因此,社会实践课在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长期得不到重视。其实,社会实践课必上不可,而且也必须上好,只有上好社会实践课,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有效地巩固课本知识,才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如何上好社会实践课呢?
1、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保证 社会实践活动课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累计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也就不可能产生效果,当然,这些时间不是通过挤占文化课教学时间得来的,而是集中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时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考虑到有些活动的时空效应,只有必要时才可以停课来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来进行。
2、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注重多样化的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常包括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即所有对中学生有一定教育的活动形式都属于社会实践活动范畴。同学们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在老师的安排下,尽量尝试尽可能多的活动形式,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注重效果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的一点是效果。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其效果:①要有周密的活动计划,要在教师的安排下对一学年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合理计划,制定落实计划的措施、时间、形式等;②活动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切不可敷衍了事,走过场;③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或书面活动总结材料,要填写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由有关单位签字后上报学校存档,同学们毕业时装入学生档案,研究性学习结束后,也要写出有关课题的结题报告。
愿同学们都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第三十九讲:为什么不存在主科与副科?
传统学科观念中常把中学所开设的文化课分为主科、副科,所谓主科是指高考或中考考试科目,副科是指高中考中的非考试科目,特别是高考采取文理分科的考试形式之后,对文科学生来说,理、化、生也即副科,对理科学生来说,政、史、地也成了副科,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淡化主副科观念,如初高中阶段所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进行毕业会考,高考采取“3+综合”考试模式等,但同学们受学习兴趣、高考现实、老师及家长引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文化课程分为主科与副科,对同学们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什么中学里不存在主科与副科呢?
1、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 中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完全是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计划安排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合理性和强制性,各学校必须按部颁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每一门课程结束后,必须参加省市一级统一组织的全体学生都必须参加的会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学生摄入全面的学科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2、各学科之间是互为补充、互为基础的 中学阶段开设的各门功课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们有的是互为补充关系,有的是互为基础关系。人为地把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分为主科或副科,在投入时间与精力上有轻有重,主观上是放松对“副科”的学习,客观上已经造成对“主科”的影响。因此,同学们必须按照要求学好每一门必修课程,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更不能过早偏科或分科。
3、传统的学科观念已受到科学发展的挑战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对传统的学科观念构成了挑战,传统的学科界限已被打破,高考考试科目改革,课程改革中对相关学科的重新整全更是不再允许划分主科、副科或文科、理科,这就要求我们的同学们不仅要在高中阶段学好每一门文化课,在初中阶段学习也不能分主科、副科。
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及早更新观念,学到更加全面的文化科学知识!
第四十讲: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
俗话说,记忆是理解的仓库。人们也常把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应用。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就是能够随时被激活的知识的积累量,知识积累是知识的迁移的信息源,是知识应用的本,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知识的顺利迁移,也就谈上很好地应用。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呢?
1、必须注重记忆的效果 没有效果的记忆是无效的记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记忆的效果放在我们学习过程中追求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记忆方法,保证足够多的记忆时间,来扩大记忆的量和强化记忆的效果。
2、必须进行及时的巩固 所谓的“过目不忘”是不可能的,记忆的最常见的特征是它的速忘性,如果记忆之后不进行及时的巩固,肯定会忘记的很快,而且巩固的越及时,遗忘率就越小。因此,记忆之后要有计划地、反复地进行巩固,特别是记忆的当天或第二天要进行强化记忆。
3、必须善于总结与思考 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知识积累量,但不一定能提高知识的质,也即不一定会迁移、会运用。因此,记忆必须在总结或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总结或进行积极的思考,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会大有增加。
4、必须正确处理好积累、迁移、应用的关系 只有积累没有迁移、没有应用,学习毫无价值,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应用不好,迁移不畅,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作为中学生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既要有正迁移,即把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训练方法,提高应用能力,也要有逆迁移,即把应用中获得的体会、经验、发现及时地回迁到大脑中去,丰富知识体系,提高积累的量,同时,在应用中还要多思多想,通过思想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增长见识。
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够讲究方法,紧抓时间,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