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衍波,1955年生于山东青岛。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发表摄影作品百余幅。
2001年获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第八届“中国韬奋出版奖”。
我步入摄影这个行当,断断续续已有二十多年,一则是出于工作需要,二则纯粹是个人爱好。也许是自幼喜爱绘画的缘故,再加上多年从事美术专业的根由,从我拍摄第一幅作品的那天起,我就始终认为摄影和绘画自然地存有许多不可拆分的元素。无论从题材、构图上,还是关乎色彩与光影,以及点线面的结合,摄影与绘画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看来,绘画是一种创作,摄影也是一种创作,只不过创作表现的形式和承载的媒介不同而已。虽然在现今社会,摄影及其衍生的影像几乎以最大化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中,而且在影像科技(各种传统及数码相机、摄影机)的不断进步下,这种饱和度恐怕还会日益提高,似乎摄影的存在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正是摄影的这种普及,使得很多人简单地或被动地认为摄影只是一种摹仿。其实不然。
我在拍摄时,很多创作手法都来源于对绘画的理解,也皆是以绘画要素为基点,从绘画的审美角度去观察拍摄物,大胆构思,用心预想构图,考虑什么背景最好,什么角度最适合,什么光线最出效果。有时往往是瞬间的思考,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早期的人像摄影到后来的风光摄影,许多作品都可以在绘画语言中找到相似的对应,比如,摄影营造气氛,绘画呈现氛围,以及拍摄中留意布光,用光来营造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的油画效果等。除去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切的体会,即追求自然。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可以借助各种先进手段或仪器设备,来满足作品创作的需要,却容易忽略摄影创作的本真;而融入个人创作的主观意识与感情元素,所拍出来的作品才能感人,才能激起观者的共鸣,使观者获得灵魂震撼的视觉惊叹与审美感受。因而我在进行摄影创作时,几乎不做过多的矫饰,完全凭借自然引发的灵感,带来瞬间的视觉反应,进而带动快门飞快起按。尽管这样的拍摄语言可能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我对自然美的一种极至追求。
大自然的一切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也常常令我有难以自抑的创作激情。摄影带我跋山涉水,也带我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只要静下心来,感受环境的变化,寻找其中的规律,揣摩摄影的技巧,一切便自然而至。
【返回】 【返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