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也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大家都简称势至。
大势至菩萨画像
大势至乃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音译过来是“摩诃那钵”。
《悲华经》卷里说,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为不眴,次子名为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则是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势,而观音菩萨是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作为阿弥陀来迎时的随侍,前者手执莲花,后者手拿金莲台。
这样一看,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还是亲兄弟呢。但是,虽然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是亲兄弟,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却要远远逊于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往往在各寺庙中有神像供单独供奉,但是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被供奉的。据《观无量寿经》记载,大势至菩萨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
那么又是如何来区分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的呢?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的主要区别是: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定瓶做标志,而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一小化佛做标志。有传说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里是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能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而观音菩萨的头上则是一尊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坐骑
众所周知,几乎每个菩萨都有专属的坐骑,我们一般也是根据观音菩萨坐骑来判断菩萨的佛名的。比如,文殊的坐骑是狮子,普贤的坐骑是大象。用坐骑来判断佛名的方法大部分不会错,不过也有容易混淆的。
骑犼观音
关于观音菩萨坐骑的说法,有的说是一个,有的说是三个。据说观音的坐骑里同样有狮子和大象。一个是犼,一个是狮子,还有一个是白象。比较有标识度的,是犼。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犼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有文献记载,观世音菩萨的坐骑为“朝天吼”。那么,犼是什么动物?《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犼,兽名,似犬,食人。”据说,犼凶猛异常,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着:“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足以见得犼的凶猛了。而人们将观音骑于犼上的形象,称为“骑吼观音”。
但有时候,也直接把狮子作为吼的形态,用狮子大吼的方式来表现吼。观音菩萨乘骑其上,称“狮吼观音”。
除此之外,观音的坐骑还有白象。传说当时观音还是妙善公主的时候,观音出家之后,去须弥山求道,在经过金轮山的时候遇难了。幸得一白象将其负下山。在救了妙善公主之后,这只颇有灵性的白象不肯回山,要与妙善公主一起去求正果,就成了妙善公主的坐骑了。人们将观音骑于白象之上的形象,称为“骑象观音”。
普遍认为的观音菩萨的坐骑是犼,比较具有标识性,看到犼就知道这是观音菩萨的坐骑了。
观音菩萨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我们的印象中,几乎每次见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手中总是拿着东西。那观音菩萨手里拿的是什么呢?
观音菩萨画像
看上图的观音菩萨画像,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观音菩萨手里拿的是柳枝和一个白色瓶子了。这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观音菩萨形象。那这柳枝和瓶子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观音菩萨手里拿的这两样呢?关于这两样东西是什么,说法不一。
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这样的:这柳枝乃是一种用作刷牙的工具,也可以是杨枝。古代没有牙刷这种东西,那些佛教徒就用杨枝刷牙,或者咀嚼杨枝的枝条来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那个白色的瓶子,是净瓶,用来储水的,随身携带用来洗手的。因为古印度的佛教徒们非常讲究个人卫生,所以这种说法颇为可信。
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观音菩萨手里拿的最早的时候应该是密法中宝瓶印的三昧耶形宝瓶,为宝瓶印的一种象法,直到元代女像观音才开始被密宗僧人大量描绘。明代的时候,女相观音盛行,但是密宗已经归西,宝瓶才被变化成符合中国佛学理念的净瓶。而瓶中的杨柳,本是不存在的,乃是元明以后的人发明创造的。
那这柳枝和净瓶沿用到现在,是有什么用呢?
佛教的说法是这样的:齿木和净水可以作为用作恳请观音菩萨的物什,净水也有消除人们心头的无名怒火的效果,杨柳可以消灾、治病,而净瓶里的甘露则可以播撒幸福。
所以,当有人问观音菩萨手里拿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是净瓶和柳枝了。
观音菩萨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观音菩萨,却不知道观音菩萨的故事。
观音菩萨画像
古时候,有个国家名叫妙庄,国王是妙庄王。妙庄王和王后生了三个女儿,大公主整天浓妆艳抹;二公主整日轻歌燕舞、吃喝玩乐;三公主却身着素衣,吃素食,读诗文。
妙庄王年纪大了,就想找个女儿来继承王位,大女儿二女儿整日的花天酒地,不思进取,只有小女儿贤淑,聪慧异常,妙庄王便拿定主意,要让她早日成婚,好继承王位。
妙庄王隔三差五就就给小女儿介绍对象,一会是宰相的大公子,一会又是新科状元,但是都没有同意。终于,妙庄王找着个首富,要给幼女当驸马,可谁知她依旧不同意,向妙庄王表明了终身不嫁的决心。妙庄王听此,甚是愤怒,不再顾及宝贝女儿的意愿,坚决要她成婚。谁知马上就要成婚了,女儿却失踪了。妙庄王立即下令搜宫,派人出宫搜查,直到半年后,踩在舟山桃花岛的白雀寺里,找到了已经出家为尼的三公主,法名妙善。
妙庄王先是派大臣去劝说妙善,还俗回宫,却不得。便用重金买通白雀寺的当家尼姑,要求其虐待妙善,以此让她知难而退。妙善面对师姑的刁难,丝毫没有退却之心。终于在寒冬腊月里,在雪地上的爬行过程中,渐渐的手脚麻木,栽倒在了山沟里。幸得一白须白发的老翁相救,乘着小船来到桃花岛东边的一个山头结茅为蓬,以鸟兽做伴念经修行。
几年之后,妙庄王又得知了妙善的踪迹,御驾亲征却遭山上蛇虫之阻,便下令烧山。只见妙善移身礁洞,妙庄王只能收兵回宫。回宫之后,妙庄王便突发奇痒,浑身长出脓疮,访遍名医终不见好。忽闻一声音告知与他:“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儿!”他便立马准备车船,来到礁洞前,祈求妙善赐他良药。
妙善端坐莲台现身妙庄王之前,折断一臂,让妙庄王拿去做药引,便可痊愈。原来此时,三公主已位登三宝,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而她修行得道的荒山就是洛迦山,礁洞也就是现在的普陀山梵音洞。
观音菩萨是男是女
看了那么多部神话剧,观音菩萨总是以一个端庄娴雅、雍容华贵的女子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观音菩萨是女的。然而,却也有观音菩萨是男的的说法。这看起来有点没头没脑的,可是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到底观音菩萨是男是女,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观音像
事实上大乘佛教对男女性别的看法是:“一切诸法无有定相,非男非女,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世俗人间对男女性别有很大的歧见和分别心,但观音菩萨神通无边,无处不在,大慈悲悯,全无分别,其救苦救难之三十二应身没有男女身之分。为了方便教化不同类型的有情,观音菩萨随机应变,应各有情的时代文化、风土人情和知识嗜好的种种习惯、因缘,而自在的示现不同的身相来救拔有情,其中即有男身亦有女容,而此男女相只是方便应化,实际上并无性别之区。不过观世音菩萨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华严经》里就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那么,为什么我们熟知的观音菩萨的形象确是女的呢?其实,早期佛教刚传入中国时,观音菩萨还是男身,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有一撇小胡子。男身的观音多现王子相,体格刚健、清貌秀骨,有的身披王族衣冠,有的神彩悠闲,无论是站还是坐都是男子的形象。但是到了唐代,以胖为美,观音像的脸庞也渐渐的丰腴圆润起来,双眉也变得修长,变得红唇秀鼻、黑发披拂,面容更加俏丽,演变成了象征慈爱的女性形象。到了宋代,观音菩萨真正成了女相,元明之际,就成了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
所以说,事实上观音菩萨应该是男的,但是传入中国以后,便由男变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