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梅风 马致远 马致远的曲有什么特色 落梅风马致远诗意赏析 落梅风 马致远

2015-12-07 15:04:32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马致远的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曲《天净沙.秋思》短短的两句话,28个字,却道尽了背井离乡的旅人,内心里无尽的孤寂。

马致远故居图

  单单是读出来,似乎就能使人的眼前浮现出那昏黄的夕阳,凄凉的场景;就能感受到写曲之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纵观历史长河中,有才者数不胜数,犹如那浩瀚星尘;而马致远,并不是其中最为璀璨的那颗星辰。他的文采没有前人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放不羁,他的气度亦没有诗圣杜浦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他有的只是淡淡的,独属于背井离乡的旅人的孤独。可也正是这份孤独,吸引了无数与他同样背井离乡的游子的共鸣,造就了独属于马致远的风格。

  似乎所有人读起马致远的这首曲都会感觉到孤独、寂寞、凄凉,可在这些令人窒息的孤寂的背后,却有着令人沉醉的美景。诸如马致远的另外一首曲《寿阳曲烟寺晚钟》细细的寒烟袅袅升起,古寺寂静无声,天色已然黄昏礼佛的人也纷纷离去了让钟声却顺着西风传来,怎呢叫我老僧坐禅入定?还有《寿阳曲·远浦帆归 》虽然只是两句话,寥寥几个字,却将夕阳下晚归的渔人与独属于小村庄的宁静跃然眼前。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多美?尽管带着忧伤,可却犹如秋天的落叶一般;虽不惊艳,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凄美;淡淡的,一点点的渗入人心,回味无穷。

  落梅风 马致远

  中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是不同的朝代的产物,唐诗从小就伴随着大家成长。唐诗三百首。古人的文思泉涌。李白,杜甫,苏轼……许多的伟大的诗人。都是在那个时代崭露头角。宋词:是相对于唐诗来说,一种崭新的载体,宋词的句子字数不再拘泥于固定,而是有长有短,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点。

落梅风图

  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便于歌唱。其实宋词是始于唐朝的,但是在宋代盛行,所以称之为宋词,而在唐诗宋词之后,还有一个元曲,这个是相较于唐诗宋词而言,比较稀少的一类。

  元曲又称为夹心。包括了散曲,杂剧等等。元曲是汉族的文化海洋中非常重要的一朵浪花。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成就上,都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唐诗宋词明清的小说齐名。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重要的里程碑。

  落梅风是元曲中的一个曲牌名,就好像宋词中的词牌名。落梅风还可以称之为《寿阳曲》,《落梅引》。曲牌名都是有一个曲谱的,而落梅风的曲谱是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平平去上,仄平平仄平平去。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成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最为出名的作品是: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在唐宋元明清的那个年代,一代代一个个诗人词人曲人,用他们的一生,书写了一篇壮丽的诗歌。

  马致远汉宫秋

  汉宫秋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说的是汉元帝,通过他对自我的叹息和文武大臣的谴责来诉说这件事,自己是一国之君王,但是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导致演出了生死离别的惨剧。

汉宫秋图

  马致远的汉宫秋突出了强凌弱的气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汉元帝做成主人公。并且把着一系列的爱情悲剧的故事的根源。也全部归类到他的身上。强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启发人们思考民族斗争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汉朝开始,文人的诗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来越多。把元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写为匈奴强大,汉朝及其虚弱。昭君出塞被看为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马致远的汉宫秋非常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创造了昭君在番汉交界之处,舍身殉难。因为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气节。更达到了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共处。

  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是怎样地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

  马致远笔下的汉宫秋,已经成为不可遗忘的经典。

2015-12-07 15:04:32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x0条评论

  马致远生平

  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图

  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代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后来在现在的北京,古时候的大都。任工部主事一职,马致远的晚年非常不满意当时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选择隐居在了一处田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死后葬于祖坟。

  马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和特色。豪放中不失飘逸,沉郁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

  马致远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谱》,被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以和灵光景福媲美,有着万马长鸣的意蕴,又好像神凤凌飞于九霄之上,岂可与凡鸟共语。应该将马致远的曲列于群英之上。

  马致远的一生留下了值得后人学习的作品。

落梅风 马致远 马致远的曲有什么特色 落梅风马致远诗意赏析 落梅风 马致远

  马致远被誉为

  马致远在元代的时候,其名气之大超乎想象,有着“曲状元”的美誉,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一起被誉为了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图

  而且还有一方面,马致远非常擅长“神仙道化”剧,比如《岳阳楼》、《陈抟高卧》、《任疯子》还有《黄粱梦》。这些全部都是讲述全真教的事迹,宣扬的都是教义。这些所有的故事宣扬的主要都是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富贵功名不足凭。建议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的一切羁绊。在山林中的逍遥自在和游山玩水之中得刀解脱和自由。其实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的悲观态度,但是剧中也对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批判,把人生的逍遥自在放在了最重要的地位,这侧面的看出了重视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马致远还被誉为“马神仙”有过一副对联,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他的散曲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他擅长把哲理、深沉意境、奔放的情感、矿大的胸怀给溶于一体,语言放逸但却不失本色。对仗工整妥帖。还被视为元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作家,

  对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元代的周德清评为秋思之祖。王国维认为这首曲“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秋思的巧妙之处是并没有着力的区刻画游子的思想感情,只是白描了一幅深秋景象。

  马致远是历史上不可湮灭的一个曲作家,伟大的曲状元。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的故居地址是在北京的西门头沟王平镇的韭园村,村里边的西落坡村有一个元代的故居,据当地的村民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的故居,相传马致远的故居坐西朝东,属于一个大的四合院。门前有着一个小桥,桥下边的水在潺潺的流着。

马致远故居图

  马致远的院子很大。东南西北四个房间。因为许久没有人居住的原因,现在房子破旧的非常厉害。院子内野草丛生,杂物堆放着。细细的观察可以发现,马致远的故居,和他的《天净沙·秋思》已经非常的相似:“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据说马致远在后期因为不满意朝廷官府的腐败。自己隐居在了一处山林之中。但是他所居住的山林在何处,这个史册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传说马致远隐居之后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逍遥自在生活。羡煞旁人。

  在证实故居是否为马致远真正的居住地时,也在马致远的其他曲中可以看出大概就是此处,比如《清江引·野兴》,其中有着“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碟去了。”这其中说的西村,大概就是这个西落坡村,因为适合东落坡村相互对应的,东西两村是相连的。

  现在马致远的故居门口立有说明。该村现在正准备修复马致远故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4251/34610439131.html

更多阅读

白落梅经典语录 白落梅经典爱情语录

   白落梅经典爱情语录  1、这世间有许多情感,都背负太多的无奈,欲爱不能,欲罢不忍。谁又可以静坐在云端,冷眼俯瞰凡尘烟火,而自己做到纤尘不染。尘世里美丽的相逢,总是让你我情难自禁,只是从来没有一段缘分,真正可以维系一生。

马字开头的成语 以马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以马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马不停蹄: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前小卒:  马首是瞻: 瞻:往前或向上看

政府致企业的感谢信 有关于致企业的感谢信

感谢信是集体单位或个人对关心、帮助、支持本单位或个人表示衷心感谢的函件。下面小编整理了有关于致企业的感谢信,希望大家喜欢!有关于致企业的感谢信范本1****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此次来信是为了由衷表达我们对贵司的感谢,你们在企

声明:《落梅风 马致远 马致远的曲有什么特色 落梅风马致远诗意赏析 落梅风 马致远》为网友喥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