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学 走近杨东标

走近科学 走近杨东标
2009年3月9日下午,我们走进位于月湖北岸的市政协书画院,走访散文家、戏剧家杨东标。
灰墙黑瓦的老式建筑物,一湾清澈宁静的月湖水,把城市的喧嚣与骚动统统都挡在了一边,我们犹如来到了世外桃源,浮躁的心也随着那份寂静沉了下去。
院门打开,一身朴素的衣着,一副大大的眼镜,睿智祥和的眼光……暖暖春阳下透露着文人特有的儒雅,这就是我们 “宁波作家面对面访谈活动”的采访对象杨东标。
淡淡的茶香、悦耳的鸟鸣,已悄然开放的杜鹃和室内几幅意境清幽的画卷,愈显书画院的静雅、恬淡与书卷气。按着预先约定,杨东标开始向我们娓娓讲述他的文学人生。
一 浓浓乡情心间绕
记忆如同茶杯里的香茗,被开水轻轻地冲开,氤氲的热雾,舞蹈的茶叶,我们随着他的讲述,走进了那个依山傍水的古老县城……
杨东标的家乡宁海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谈起家乡,杨东标的眼里闪烁着深情的光芒,他告诉我们,“宁海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她是一个人文悠远的县城。宁海是位于宁波和温州之间的。如果把这一块地带划成一个十字架,从北到南,即宁波到台州、温州。纵线的南端是台州,北端是宁波。她(宁海)就是界于甬、台之间的中心位置。从东、西这一个横向来说,西面是山……天台山,东面是海,宁海又处于山海文化的交汇点。所以说,宁海文化是甬台文化、山海文化交汇而成。宁海这个地方出了很多名人,古代有方孝孺、叶梦鼎,近代有王锡桐等,现代有潘天寿、柔石等一大批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宁海文化刚强与柔软两种气质的文化的结合。她既有台州式的硬气,这个可以在方孝孺的身上体现出来。同时又有水的柔情,她又受北面宁波文化的风气影响。甬台文化和山海文化的交汇造就了宁海一大批的文人、作家,这是有极大的关系的。我小时候就又受这块土地的培育,离不开这块土地的影响。我从小就知道有方孝孺,有柔石,有潘天寿。文化的强大的力量影响了我。到现在为止,宁海出了一批批文人、作家。解放初五十年代就有一批人,比如方牧,方牧是台州人,长期生活在宁海。还有薛家柱、章以武,集中在宁海的城关那个地方。后来又有潘家萍、王可等人。现在还有二十几岁的冒出来,真可谓是生生不息。虽然是在商业大潮的背景下,仍然有作家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少年杨东标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五个孩子的负担全由摆摊做小生意的父亲承担着。虽然物质财富是少的,但是却有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杨东标的大爷爷是清末的秀才,在那个小县城也是小有名气,这个知识分子的大爷爷给小东标留下了一个个装满书的书柜以及一抽屉珍贵的金石刻章。儿时的杨东标并不知道那些书以及金石的价值究竟是多少,于是以一个少年的淘气去接触这些旧物,线装书被拿去当了草稿纸、金石刻章被打磨平以后重新刻了新的内容,虽然说,旧物被破坏了,但是也使得小东标受到了文化的熏陶。他爱书法,好图画,大抵也与这些经历是分不开的。
杨东标凭着自己的聪慧,在学校期间,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原本还可以指望上一个高中,然后再上一个大学,但是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他完成他的学业。为早日分担父亲肩上的家庭重担,在初中毕业之后,杨东标就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可以说,师范是发掘、培育他文艺细胞的一个摇篮。在师范里,他学习的不单单是学科知识,他还参与到各项文艺活动中,唱歌、跳舞、自编自导话剧等等。从师范毕业之后,他当了半年教师,就转入到宁海越剧团工作。在剧团的生涯跟早年的莎士比亚有点相似,最初只是画舞台布景的,后来他就开始创作戏剧,成为一个编剧。当他执笔去写剧本的时候,也意味着一条崭新的文学之路在他的脚下铺展开来,从此杨东标这一辈子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即使“从政”,他也一直担任文职干部,从县文化馆馆长、县文联主席、县文化局局长,再到宁波当文联副主席,党总书记,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等等。他说,他这一辈子一直是一个文人,文人就是他永远的名片。
在他的作品里,随处都闪现着故乡的影子,在他的言谈间也会时不时地跳出方言的词儿来。作为一个宁海人,他拥有的是那渗透到灵魂深处的灵性和文人的硬气。
二 妙笔巧构众生态——关于戏剧
在我们心目中,编剧犹如造物者一样,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去构建世间众生的生活,控制着舞台上的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同时也时时搅动我们每个观众的心弦。所以我们给他提出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有关戏剧的戏剧性问题。
作为一个戏剧家,杨东标说他这一辈子都是和戏剧打交道。
杨东标告诉我们,创作一部好的戏剧,首先要使这部戏剧有戏剧性。没有戏剧性的戏又能算是什么呢?观众坐也坐不牢了。戏剧这个品种跟其他文学品种是不一样的。你读长篇小说,心理活动大量的写进去,会让人觉得感动。戏剧可不能老说心理活动。我们看小说的时候,今天看累了,可以随意夹个书签,明天接下来看。戏剧要在一段时间里完成。所以要用最强烈的感情去打动观众。你必须要能让观众在走进来之后,能哭能笑。演到大悲的时候催人泪下,演到大喜的时候能够开怀大笑。这个就要注入非常强烈的情感因素了。曾有人说过,观众是傻子。观众的情感愿意接受戏剧的折腾。他们的感情得不到折腾,他们反而会感觉不好。平淡如水的戏演下来之后,使得人感觉不舒服。戏剧性就是要有极其强烈的矛盾冲突。其次,戏剧是要有思想性的,有一些戏在演出的时候嘻嘻哈哈,老百姓在看完之后却不知道在讲什么,没有任何品味,也是没有价值的。无论这个戏你提供给人们是怎么样的思考,你的思想是什么,你所用的语言、文字也是要有品味的。你要做到的就是让有文化的人欣赏,让没有文化的人得到引导。这才是很成功的戏剧。
当谈到戏剧的社会作用时,杨东标说:因为戏剧也是对人生,对社会思考之后的一个表达形态。写戏是要有思想的,你在向人们告诉一个什么道理呢?实际任何文艺作品都是这样的道理。没有主题,或没有深刻主题的文学作品是没有灵魂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作家、剧作家必须是要有思想的。有思想就要站得高。比如鲁迅先生,因为他是一个思想家,他的思想尖锐深刻、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解剖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这是我们追求的。如果有这么一个追求点在,那么你的戏剧就会高一层,你的品味也会高一层。戏剧里有可看性、思想性,还有一个就是趣味性。
对于历史戏和现代戏,尤其是谈到当今现代剧的艺术生命时,杨东标告诉我们,“在历史剧的创作中,郭沫若主张‘实事求似’。郭沫若还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大事不虚构,小事不拘泥。这说明什么呢?《王阳明》在创作中也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它说到的就是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写王阳明这样的历史人物,他的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你如果虚构大的历史事件,去改编、渲染、夸张、不符合历史规范的话,不但是历史学家,连老百姓也会提出质疑。但是如果你被历史真实所拘泥,那么戏剧性这方面就很难体现了。所以就要在艺术上进行大胆创新,比如在语言什么的地方要允许夸张,允许虚构的。做一些恰当的虚构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舞台上还有一个艺术真实。处理好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这两者的关系,对历史剧的创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或者说是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历史剧创作)很重要的原则。在现代戏里,就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原则是一样的。现代戏离不开现实,不敢夸张,不敢虚构,不敢想象,缺乏想象的翅膀是飞不起来的。所以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戏才能搞好。”
随后,杨东标结合自己的作品作了具体阐述,他说“《王阳明》这部戏,体会特别深刻。在《江南女巡按》里也有虚构,而且成分比较大。《江南女巡按》是武则天时代的故事,还有谢瑶环这个人物。它的年代是盛唐时期,民间也有许多谢瑶环的传说,所以迈的步子就大了一点,而且发挥的空间也大了一些。而现代戏的寿命不大长,这话有道理,但是并不是绝对的。现代戏的一般要求是紧贴时代,更真实地、更快速地反映当代生活,要做到‘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三贴近’要与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思想风貌、行为、动作等等,众生百态都要反映出来。现代戏比历史戏条件更为有利,我们可以直接冲上去,很敏捷,很真实地反映现代的生活。关系现在生活,紧贴时代,这会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古装戏恰恰是不一样的。它(古装戏)通过历史事件来反映当代人的情怀。你要把当代的人生观、价值观注入到历史剧中,让人一面看历史剧,一面联想到当今的社会。如果是这样的历史剧,肯定是好看的。如果你跟当代一点也不搭界,那么你演的古装戏与我们当代就没有关系了。我作的《王阳明》就是很好的例子,王阳明在受到迫害时,他的父亲劝王阳明,‘你在官场要小心啊,话不能瞎说。’王阳明受不了,一定要讲真话。他父亲就说了句,‘真话,真话?现在官场上几个人说真话?’这话很厉害啊,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我再举个小例子,王阳明的父亲在去世之前回顾,前面他错怪了他的儿子王阳明,他支持了王阳明选择的道路,官不做不要紧,做学问教书育人也是很好的。这样也和当代人的情怀贴在一起。”
对于戏剧的继承和创新的问题,杨东标认为,“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很重要的。这里也涉及到了一个如何对待经典的问题。如何对待经典?经典是不能被随意颠覆的,如果把经典颠覆、扭曲、生编乱造,那么老百姓是接受不了的。他还给了我们一句话,‘经典是一座高山。唯有敬仰它,才能攀登它,超越它。’由于当今的舞台技术什么都提高了,所以舞台形式和过去就是不一样的。故而就在编剧方面和过去不一样的。毕竟戏剧也是朝着前面发展的。”
对于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问题,杨东标告诉我们,“戏剧也是一个投入感情的文艺形式。情感是戏剧的命根子,一个戏如果没有情感就是苍白无力的。无论是男女爱情、父子之情、或者是朋友之情,情感是戏剧的基石。有情感支撑的戏剧才会好看。情感要抒发出来,品味要高一些。档次要高,不要太庸俗。在情感上的升华就是哲理。这个哲理跟思想性是一样的。为追求哲理而写的戏剧,就是为哲理而哲理的戏剧,往往是不成功的。观众走进剧场不是来接受什么教育,他们是来娱乐的。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受到教化,受到感悟,这才是成功的。不要为哲理而哲理,也不要强求哲理。如果掌握好情节,使之很饱满,故事也很好看。那么要关注的就是哲理的提升。所谓要有哲理,要有思想,现代戏缺乏生命力就是缺乏这种思想主旨的提炼。如果他有一种很深的思想蕴含在里面,那么它就不会过时。思想的火花是要很自然地爆发出来,这才叫好看。如果你是故意去求这种东西,现在的戏剧创作也存在这种东西,就是思想大于形象,形象就会显得很苍白,也是比较失败的戏了。这也解答了为什么现在很多现代题材的戏容易马上过时的问题。”
三 绚烂之极归平淡——关于散文
最早接触过的杨东标的散文集是《一线文缘》。那是一本小小的散文集子,给我的印象是,文字朴实,毫不艰涩。看得出来,他是投入了极大的情感去写的。对于散文的创作方面,杨东标告诉我们,“写散文是要有一种平淡美的,他引用了苏轼的一句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并不喜欢那种华丽的文章。他觉得大凡文章是有一种辞情美的,但是在平淡的文字中展现辞情美是不容易的。从自然的美中说出很深邃的道理,道出很深刻的人生体验,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本事。朴素的美并不等于没有文字功力。华丽的文字也并不能表明你有多少才气。写戏、写散文都要有一种辞情美。越朴素的东西要突出辞情美越难,这就需要有一种很深的文字功力。貌似平淡无奇的文章蕴含着很深的文字功力,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平淡的文字说出很深的道理,偶尔会跳出很精妙的句子,这些精妙句子对你的人生体验等有一针见血的穿透力。现在那么多散文深不下去的原因就是道理说不出来。我并不喜欢现在流行的那种没有主题的那种‘小女人散文’云云的文字。”
他认为散文是具有智慧性的,他欣赏王蒙的散文就是因其具有智慧性。杨东标说“好散文要写得高,写得深,写得独树一帜,在散文的汪洋大海里跳出来,其智慧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我觉得现代散文缺乏的是智慧性。作家追求的是什么,我写一篇文章,如果在文章中,没有智慧的体现,这个文章还不如不写。智慧要如何表达出来?文字要如何智慧地去表达,思想要如何智慧地去表达?除了你本身的文化素养之外,表达也是需要功力的。有智慧的散文可以让你拍案叫绝。散文的知性美是很值得研究的。”
他还特地提到了一个游记的写法。在我们的印象里,游记是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种文体,因为主要是写写你游览的这个地方的风光。但是杨东标告诉我们,如果只是照搬游历风光,那么层面太低了。游记一定要把作者自身的感情,自身的体验放进去。你对这片山水有什么自己个人的体验,而不是公众的体验。这个是你的文章区别于别人的分水线。另外你还要研究跟这片山水有关的历史地理,使文章朝深处方向走。还要调动你的记忆中的对于这片山水可以对照的景物,这样写才能增加文章的厚度,而非单薄地就是写这片山水。游记的语言不宜过于花哨。不要像小学生追求形容词那样一片一片都是描写,这样也太轻飘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优秀的散文家,首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既要关注自己的人生,也要关注社会。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创作散文并不是信手拈来这么易如反掌的事情。要靠大量的文字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凭空地云里雾里地去写是不行的,而是要对描写对象有一个很深、很透的了解,有一个很好的构思角度,有很深刻的感情。从前,他曾经作过一部《柔石传》,那部《柔石传》是在他的奔波劳碌中完成的。他走访了很多尽可能有柔石资料的地方,也访问了一大批和柔石当年有交情的人们。通篇读来就是句句激昂,表达了他一个小小文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时隔二十几年之后,杨东标再次提笔写“柔石”,虽然是同个题材,但是二十多年来的生活也在变化,使得杨东标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振臂高呼、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是一个阅尽世间百态的花甲老人。在后来的《柔石二十章》中,我们品读那些语句,已经寻不到当年的半点狂热,取而代之的是那平淡的文字,以及蕴含在文章背后的深深思索。
历时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了。那轮春阳斜斜地将光和热照在他的办公楼的一个飞扬的檐角上。
曾有人说,杨东标的散文是适合在秋阳下读的,因为它的宁静和温暖,因为他绚烂洗尽后显露的嶙嶙风骨;有人说,他的作品如山涧清流,是浙东一方水土浸润出的委婉和细腻。他的心也如他的文字一般,真实,深邃。写到这里,我们突然想起了他在《月湖随想》里的一句话,“一个刚性的城市,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宁波因为有了月湖,才平添了几分灵气和妩媚。”他就是一个拥有着铮铮铁骨,又有着一颗感怀生活的细腻之心的文人吧。
王頔,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061班学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4351/560094777383.html

更多阅读

浅议包布和国画的布白□杨东志 杨东

包布和(巴·布和巴雅尔)先生应该算得上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率直、坦荡、淳朴、豪爽,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包布和先生是国画家、油画家,同时也是还是一位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慈善家。因为他经常义捐作品,去参加那些各种规格、各种类型的

中国模仿届排名,北强南弱杨东煜第一 杨东煜模仿凤凰传奇

不喜欢听到天天模仿秀不好的话题,其实张议天确实是个人才、曾经一度是国内第一人。但是前江后浪推前浪、总有高手也被拍在沙滩上。对于模仿届,我给出的不仅是排名还有充足理由。 非常抱歉,我无法把王聪啦、江梁啦排进去,因为我觉得自己

声明:《走近科学 走近杨东标》为网友偷心大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