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为经典,在于经典之最,人们一读为之醉,再读为之醇。昨笔者虽乏困,然再着王羲之《书论》,毅不释,幡悟新解。
1、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
书法,是种深奥微妙的技艺,如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且有大志之人,是学不到手的。
注:贯穿全文的点睛之句,很少书者加心留意,倒却我们“以文养书”不谋而合。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
此帖书体遒勁妍润,沉著流動,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王羲之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致妙处。
2、夫书字贵平正安稳。
写字贵在平正安稳
注:笔者初触《书论》“平正安稳”,大解是字当法度之中,形求平稳;今再触《书论》,远不然,一稳用笔,着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形态千万、法度唯一;二稳用意,立意在动笔之前,笔意行横近八分,上下之间相协,连气通声,意稳在和;三稳成形,作点画须悬手,作横画收笔时要先下按,然后拖笔出锋,贵在规矩。
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
3、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
注:每写一个字都要吸收各种书体的笔法,写整幅字,就要每个字都各有笔意,切忌相互雷同。
意别一在形,字内字外承接,胖瘦、长短相宜;意别二在工,纸质柔软的,用硬毫,纸质硬的,则用软毫;意别三在韵,强弱不当难免笔法蹉跌,失韵不合。
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 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
4、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
注:每逢作书要多迟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这才是书法。
行笔松弛有度、急缓相应,纵笔急忙牵引束裹,乍看像是书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觉毫无笔力了。
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5、用笔著墨,不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
注:用笔着墨方面,不要超过十分之三,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无力。墨要和松节一道研磨,越是耐磨的墨当然越好。
用墨这方面,现绝大多数初学书者不去太讲究,直接使用;实则学书先当学用墨,不失为解惑初学用笔难题,诸如笔叉。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