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父母要管好的十个细节
细节之61 管好孩子的“零用钱”
童童的爸爸和他签订了一份有趣的“零用钱合同”,内容如下“甲方:爸爸;乙方:童童。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钱60元,其中20元用于购买书籍,20元公交车费,10元自由支配,其余10元存入银行,乙方若无节制花钱造成透支,甲方有权在下一月将其零用钱减半;乙方若坚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后甲方将给予乙方与存款相同数目的奖金作为奖励。”
看了这份合同,可能很多父母都会称赞童童的父亲聪明,因为这位细心的父亲既给了孩子学习理财的机会,又巧妙地提醒了孩子花钱不应挥霍无度。有些家长却缺少这样的理念,他们尽管自己经济不富有,但对孩子却大把大把给零用钱,而且不去过问这些钱的用途。
其实管好孩子零花钱,是培养孩子理财的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教育。首先零用钱要给得适当。一是数额要适当,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知钱来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少给,又不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弄得不好还可能引发孩子私自拿钱或偷窃行为。二是时间要适宜。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小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孩子这笔钱的用处,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根据孩子的年龄,对不同阶段的儿童零用钱发给的数目与时间可以不同。
还有些父母担心,给小孩零用钱会养成他们浪费的习惯,或拿去做不正当的活动,不但影响功课,而且会使孩子走入歧途,造成一生的遗憾,因此对给零用钱一事十分地慎重。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金钱的运用是一项很重要的社会学习,它深深影响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心理的发展,无论采取过度限制还是过度放任的做法,都不太妥当。给孩子零用钱,并非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是能够教会孩子具有经济头脑,也能够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且这类教育宜早不宜迟。受到良好金钱观教育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对金钱抱有正常的心态,才能处理好人与金钱的关系。
细节提示
1、告诉孩子怎样花才会使零用钱发挥它的最好效益。
2、和孩子讨论零用钱的数目。
3、零用钱的发放要有固定的金额和周期。
细节之62 管好孩子的“零食”
有人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女孩,清清秀秀的,可就是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于是同情地问孩子的母亲怎么回事。女孩的母亲满腹怨言地说都是奶奶把孩子带成了这样。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吃巧克力、喝果汁。孩子渐渐也离不开这些零食了,一来二去,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孩子的父亲一气之下去和奶奶理论,谁想到奶奶还说:“别信那些书上的说法,小孩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了新的不是一样白白净净吗?再说了,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我把你们兄妹七个都带大了,哪个不长得人模人样的?”
现在,有些家长会像孩子的奶奶那样,不懂得管理孩子的零食,放任孩子吃零食无度,导致孩子牙齿不好、食欲不振。也有些父母对孩子喜欢吃零食无计可施,所以干脆限制。目前市面上以孩子为对象的食品,多为油炸类及营养含量不高的甜点类食品,有些还添加了人工色素及人工鲜味剂,这些食品并不适合幼儿经常食用。而且孩子常吃甜食,如果没有立刻漱口,还容易造成蛀牙。零食还会降低孩子的食欲,形成营养不均的现象。另外含有人工鲜味剂的食品,都有较多的盐份及糖份,会增加孩子肾脏的负担……
但现在从几岁的孩子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不吃零食的,能不能让孩子吃零食,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即使说“不能”,恐怕也于事无补。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管好孩子的零食,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吃什么零食比较好,再有就是对孩子吃零食要有合理的控制。选择零食上,首先要考虑孩子的发育状况,看看孩子可能缺什么营养成分,而不是仅仅根据孩子的好恶来选择。如果孩子偏瘦,则可能缺少脂肪、蛋白质和热量,家长可以选择糖果、糕点或巧克力等零食;如果孩子消化不良,家长可以为其选择有助于消化的小食品,比如山楂片、话梅等;如果孩子缺钙,家长就可以买一些高钙饼干或牛奶等小食品给孩子吃。更重要的是,家长还要提醒孩子在购买零食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要吃到过期的食品。
管好孩子手中的零食,给孩子科学的饮食指导,让孩子健康成长,每个父母都应倾力而为。
细节提示
1、在两顿饭之间给孩子加些零食,以补充体力活动的消耗。
2、在临吃饭前和饭后1小时之内不要让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消化和吸收。
3、别常以零食当作奖励孩子的工具。
细节之63 管好孩子的“学习计划”
清华大学学生庆宠,这样谈他的成功经验:
在上中学的几年中,我从未放弃过制定学习计划,在对时间的支配和课程的安排上,我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大的框架,并不过分苛求细节,也不会规定从某时一定要做什么。这样学习起来可以保持一定自由度,富有弹性。要办到这一点,离不开“胸有成竹”。在具体实施中,记住要干什么、该干什么,合理地进行下去,我最后的时间总是有余的。
可以说,制订学习计划是孩子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孩子在学业上能够有所成功的重要保障。试想,大到自己未来的理想,小到具体小事的安排,我们不定计划行吗?如果做事之前心中没有清楚的打算,事情就会做成一团浆糊。更何况是学习这样一个漫长、艰辛的历程呢?因此,在抱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帮孩子管理好学习计划了吗?
几乎所有孩子,天生都是缺少时间概念的。他们渴望自由,无拘无束,如果不加指导地把时间交给他,他就会像挥霍空气一样毫不在意。不过,如果父母给他一个计划他要么会厌倦,要么就根本不当回事。这是父母常常对教育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恰当的办法是让他自己做一份每天的时间安排表。当然,许多孩子可能刚开始会按时间表去做,但接下来又忘了,父母除了提醒以外,可以针对孩子每天完成计划的情况打分。一周下来,一个月下来,作一个评价,并适当给出物质和精神奖励。
对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计划地学习是孩子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学习计划一旦制订,就有一定的约束力,能代替父母管理孩子自觉学习;学习计划是孩子自己制订的,这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梦想负责;学习计划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计划可以将有限时间进行分解,将孩子的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计划还有利于孩子养成复习、预习、作业等良好习惯。总之,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是计划的受惠者。而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督促孩子积极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为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助一臂之力。
细节提示
1、告诉孩子制订学习计划要符合个人实际。
2、不要计划得太满,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可避免拖延引起的恶性连锁反应。
3、告诉孩子学习计划可以适当调整但必须坚持。
细节之64 管好孩子的“家务劳动”
北京一所小学的86名学生去平谷县参加“城乡儿童互换生活手拉手”活动,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只有12名孩子能每天自觉地把换下来的衣服洗干净,有两名孩子洗过两次衣服,两名孩子洗过一次,而其他孩子都把所换的衣服带回家让家长帮他们洗。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不自己洗呢?他们说:“我不会洗,在家只洗过几回手绢。”“活动累了,不愿意洗。”“妈妈说,换下来的衣服自己不用洗,统统带回来我给你洗。”这些自然状态下测试的情况,反映出孩子们基本生活能力的欠缺。
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然而,从事实看来,有很多孩子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做家务,这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缺憾。其实,这些孩子缺少的又何止是家庭劳动呢?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做的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0:1,爱干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可见,劳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家长对此尚无深切的体会,有的害怕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有的甚至以为劳动是可有可无的小事,等长大以后再学也不晚,现在把学习搞上去是主要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学习没搞好,孩子也变成懒惰自私、任性无能的可怜虫。因为孩子不爱劳动,也就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就不会体谅大人的艰辛。劳动除了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实践证明,适当地劳动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引导得法,还会起促进作用。
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愿我们的家长从小处着手,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为孩子长大后得以“扫天下”打下良好基础。
细节提示
1、制订一个时间表,内容是不同的时间孩子要完成的不同家务,而且必须按时完成。
2、安排适合孩子的家务,让孩子觉得他对家庭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
3、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给孩子一定的指导。
细节之65 管好孩子的“交友圈”
小明和冬冬都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昆明市某中学读初中,都是父母的乖孩子,听话的好学生。但自从交上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做朋友后,他们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22岁的林林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刑满释放后不思悔改,为贪图享乐、不劳而获又重新走上了犯罪道路。为找帮手,他通过别人认识了小明和冬冬。在他的诱导下,小明和冬冬产生了邪念,他们合伙在一二·一大街云大人行天桥下、北门街丁字坡,采用几个人围住一个学生进行威胁的手段,抢走了14岁的学生刘某,13岁的学生何某的自行车,销赃挥霍。
就这样在昆明市的许多地方,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犯罪之手伸向了无自我保护能力的未成年学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小明参与抢劫16次,冬冬与抢劫13次,最后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小明和冬冬有期徒刑四至六年。
这两名正值花季的孩子,原可以在明媚的阳光下、在父母身边、在学校里幸福地学习、生活着,仅仅因为交友不慎,最终导致以身试法,沦为罪犯。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都盼着孩子健康成长,即使将来不成龙成凤,最起码也要能自食其力,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但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家长疏于管理,孩子就可能走入人生歧途。诱使孩子误入歧途的因素很多,“坏朋友”就是其中一种。对于孩子的交友问题,父母一定不能放任自流,因为孩子评判是非的能力差,尚不能正确区分哪些是良友,哪些人不能交往。如果弄得不好,孩子就有可能像这两个孩子一样,因“哥们义气”而卷入某些不良团伙(甚至犯罪团伙)中去。因此,一旦发现孩子交友不当时,父母就必须果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阻止他们的交往,使孩子能尽快地摆脱那些不良伙伴。
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吸引,为图新鲜刺激,容易遭遇交友不慎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接受了不良影响,他的言谈举止都会发生变化,细心的家长应该敏感地觉察到并教育孩子“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结交卓越的人士,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程度远逊于自己的朋友,自己难免同流合污。”
细节提示
1、对孩子所交朋友的品质进行调查。
2、引导孩子与那些积极向上的同学交往。
3、经常与孩子聊天,听他讲述和朋友间的事情。
细节之66 管好孩子的“收藏珍品”
一位母亲讲,她的女儿小时候有个爱好,特别爱收藏小玩意:石子、木棒、卡片、小瓶子、小纸盒……当时,这在她看来简直就是一堆垃圾,而女儿却当成宝贝,总也玩不够。每当看到女儿摆弄这些东西,弄得房间乱七八糟的时候,这位母亲就火冒三丈,要给她扔掉,女儿总是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求求你,别给我扔掉,我这些东西都是有用的。”做母亲的也就作罢。
后来,她发现孩子的这些东西还都派上了用途,她做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制作,每做完一件都要送给母亲欣赏一番,给母亲讲它们的用途,并想象成一个个美丽动听的故事。有一次,她用硬纸卷了一些粗细不一的纸筒,母亲问她做什么,她说先不告诉母亲,在自己屋里捣鼓了半天,拿到母亲面前的竟是一支枪,虽然做得不太精致,但她却满脸成功的喜悦,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讲:“这是一支多功能枪,上面是瞄准的,小筒是打苍蝇、蚊子的,大筒是打坏蛋、小偷的……看着孩子陶醉的样子,她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是因为这里面有美丽的图画,有动听的故事,这是一片孩子的天地,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孩子通过玩,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此,她再也没有干涉过女儿的收藏爱好,还给女儿一个小柜子陈列她的收藏珍品。
一些大人对于孩子收集的东西不能理解,认为孩子收集的东西,论价值,一文不值;论用途,一无用处。然而,对孩子而言,感兴趣而收集的东西就有价值,他们将自己的收藏视为至宝。因此,当他们收集的东西被父母视作“破烂”扔掉时,他们当然委屈万分,产生抵触情绪也就很自然了。幸好,这位聪明的妈妈及时意识到了这一点,不但不再对孩子的收藏表示干涉,还帮孩子管好了她的收藏品。
孩子是天生的收藏家。但是,如果一旦收藏品被放到了壁橱里架子顶部的鞋盒里的时候,它还有什么乐
趣可言呢?又会有谁去享受它给人带来的乐趣呢?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使它变得更精彩,可以让孩子用一种有趣的、独特的方式展出他的收藏品。如果孩子有一个很珍贵的收藏品,父母应该用一种更适当的方式来展出它。
当孩子饶有趣味地收集某些小东西,乐滋滋地把它们当作宝贝,或是细心地制作小模型时,父母会发现,远离学校环境的压力,孩子会表现出许多通向成功的潜能。收藏爱好使孩子有自豪感和满足感,相同爱好的孩子之间通过交流,还能扩大知识面。
细节提示
1、对孩子的收藏行为不要横加干涉。
2、可以考虑为孩子的收藏珍品设立一个小小的展柜。
3、对于那些有害的“藏品”,要说服孩子放弃。
细节之67 管好孩子的“好胜心”
小强的老师最近经常和小强父母说,小强精力充沛、做事热心,可他心眼小,没气量,别人无意中惹了他,他总是把小事变大;自己故意惹了别人,却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在同学中,他的威信不高。这一切都源于他过于争强好胜。上课时,只要是他会的,他就会打断老师的讲课,自己站起来滔滔不绝。而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他却总是“冷眼旁观”从不鼓掌……
孩子争强好胜本是件好事,好胜心可以激发他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奋发向上、超过别人的欲望,可是过于好胜的孩子由于自尊心极强,就会过于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坚持己见;爱在大人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意见,以显示自己;爱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别人。正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这类孩子常常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看得过高。
有些家长,鼓励孩子对发生纠纷的小伙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或者对孩子在穿着打扮上与人攀比给予支持,这都是不明智的。当一个孩子心胸狭窄,一切都喜欢与人盲目攀比时,他的好胜心就已走向了反面。这样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了:一个在小学、初中一直学习成绩很优异的女生,因为上了重点高中后受不了自己成绩平平,名次落后,竟用一瓶安眠药草草地结束了她15岁的花季生命。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走出家门,和同伴进行交往时会逐渐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差异,有可能引起心理上的失衡而表现为不允许周围任何人对他有任何质疑或否定,甚至形成不容许任何人在任何事情上比自己强的好胜心理。
虽然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然而父母如果能注意在家庭教育中施以正确引导,管好孩子的“好胜心”,也可以“扬长避短”,使孩子这种天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细节提示
1、告诉孩子不要事事争第一,要允许别人胜过自己。
2、告诉孩子竞争只是为了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
3、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细节之68 管好孩子的“上网时间”
2003年,在“中国少年世界论坛”上,来自山东的一位13岁女孩林粼是其中的佼佼者。林粼最初接触电脑是从上网玩游戏开始的,最喜欢玩的是足球、篮球和《大富豪》游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上网、打游戏都有自制、自理能力,如今我正在学基础的电脑编程。”事实上,她已经成了一名小电脑专家。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无法自拔,使得家长们忧心忡忡。从林粼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网络与电子游戏也并非像洪水、猛兽一样可怕,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一样会变害为利、变坏事为好事。
诚然,网络资源无限、点击无限、拓宽与探索无限,对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广大青少年能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信息、拓宽知识面。但是,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绚丽多姿的背后,也涌动着汹涌的暗流,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更是严峻的挑战。大部分中小学生只是掌握了上网技巧而已,并不了解上网的道德规范,加之青少年自我约束力差,缺乏信息选择能力,极易受到诱惑,所以经常通宵达旦地沉迷于游戏,甚至浏览色情暴力网站。个别孩子为上网还学会了撒谎、逃课,使自己身心俱损。面对这些,很多家长选择对孩子严加控制,或者采取严厉惩罚的方式,但大多收效甚微。
其实,与其与网络争夺孩子,不如从管好孩子上网时间等一些细节做起,对孩子巧妙引导。一个聪明的父亲知道儿子迷上了网络,而他的工作刚好也需要经常上网,于是他就冒充孩子的网友,与孩子聊天、谈心,对孩子理解偏颇的地方加以引导。渐渐地他的儿子学会了利用网络中的有效信息,积极学习,成绩还越来越好。当然,现在有很多家长都无法穿越这种数字鸿沟去了解孩子真正在用网做些什么,所以家长管好孩子上网的前提是要主动出击,拉近自己与孩子的距离。一味地阻止孩子上网,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于一些对电脑游戏有浓厚兴趣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学习。对于在家上网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规定他们的上网时间,让孩子不可将过多的时间耗费在上网上。
细节提示
1、为孩子的电脑安装过滤网,自动过滤一些色情网站信息。
2、给孩子制订一个上网时间表,如果孩子违反时间,就给他小小惩罚。
3、培养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适度、自律。
细节之69 管好孩子的“择校大事”
托关系写条子
小张在班上的成绩并不算好,可他口气却很大:我肯定能进某某中学。因为他爸爸是某外资公司的“大人物”,和某某局长很熟悉,局长曾经打过包票,上学的事包在他身上。小李同学父母的“后台”虽然没有小张那么硬,但如果加上自己的成绩等方面综合测评,进好学校也有一定把握。小李妈妈说,到那时让当记者的亲戚写个条子,可以起到大作用。
搞赞助送实物
陈女士已做好给儿子交赞助费的思想准备,并托人联系她自己物色好的学校了。儿子成绩不好,不过教过他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还是挺有潜力的。如果让他去考,估计考上的把握不大,那就只有出赞助费一条路了,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那边倒也挺规范的,什么条件交多少钱规定得很严,不能乱来。她儿子的情况交两万元也就可以了,她听了安心不少。
确实,正如上面这两个事例所讲述的,没有什么比孩子的上学问题更能牵动万千家长的心了。凡是家里有孩子准备上学或升学的,见了面都要问:报的什么学校?考得怎么样?要交多少钱?可是,孩子上学是不是一定得择校?择校就一定有好的回报吗?
其实不尽然,有的家长倾尽财力、物力,把学习不怎么样的孩子弄进了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可是后来才发现,这其实是个不小的错误!因为孩子跟不上趟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弄得干脆连学都不想上。把一个基础不好的孩子送到一所好学校去,实在是一种失策!还有相当一部分本来还不错的学生,由于家长花了大钱择校,心理上有相当大的压力,只要成绩稍稍滞后,就觉得对不起家长。而越是有压力,成绩就越上不来。
其实,每年高考尖子生中也不乏家境贫寒、上学艰难的孩子,可无论外在条件怎样,都挡不住他(她)向前走、向上走的步伐。他们的意志往往更坚强。而那些由父母创造了过多“优势”的孩子倒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家长择校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避免盲目,要经过细心分析,管好孩子的“择校大事”。孩子的发展,的确需要后天教育对个人潜力的开发,但也是有先天的遗传素质作为基础的。所以,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潜力所在,发展倾向对他(她)进行适当的教育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
细节提示
1、在为孩子花钱选择名校前,要多考虑孩子自身所能达到的水平。
2、择校问题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财力,不要为了孩子倾家荡产。
3、教育孩子更多的重视内因,不要把学习成绩好坏全部归为学校教育。
细节之70 管好孩子的“课外阅读”
一位经常爱看课外书的孩子说:“晚上做完功课上床后,我就躲在被窝里看一会儿《机器猫》,就算是催眠吧。在夜深人静、无人打扰的时候,我越看越入迷,好像我就是那机器猫。于是,我把台灯灯光开得小小的,这样父母以为我已经睡了。不仅如此,假如我心情不好,我可能会拿一本课外书,听着舒缓的音乐,过一会儿,心情就会平静下来,我就会变得高兴、愉快,课外书就像我的一颗开心果。”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已经很紧张,没有精力看课外书,即使有这份精力,还不如多看些学习参考书、多做一些练习题。有些家长则担心,一些青春小说会让孩子过早恋爱甚至学坏,所以不分青红皂白严加管制。这个躲在被子里看书的孩子,想必就是被这样管教出来的。也许家长们的观点也不无道理,可是又难免不无偏颇。在当今时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孩子喜欢看课外书总比不喜欢看书要好。所以,家长应当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孩子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
阅读本身能够让孩子感到身心愉悦,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注入太多的“功利”观念,如一定要孩子通过阅读提高作文能力等。要知道,所有阅读都会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你不要求提高,它也是会提高的。因此,家长要因势利导。孩子正处于长知识时期,求知欲强,多读些课外书,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他们的辨识能力差,容易被不良书籍引诱,还容易看课外书上瘾,但只要大人帮孩子把握住“度”,课外阅读是不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要把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孩子喜欢读课外书。还要看他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等因素。
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是一个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两条基本途径。有许多知识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要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见识,只有靠平时多读多看。课外阅读是青少年涉猎各种知识的“肥沃土壤”,是能够终身受益的“知识银行”。中外不少杰出人物,有的甚至就是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探索终至成功某一项事业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除了课本知识,其他的一概不知,那么,即使他的每门功课都是100分,他的知识量又能有多少呢?
细节提示
1、告诉孩子分清轻重缓急,分配好阅读时间。
2、告诉孩子坏的书刊犹如毒品,不要去碰。
3、武侠小说可以允许孩子适当地看。
第八章 父母要经常提醒孩子的十个细节
细节之71 健康第一
2004年9月,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少工委对该省129个县市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据悉,该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3501份。
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当父母者“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比例最高的是“学到知识”占80.6%,其次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而身体健康只占37.3%。
同时,调查问卷问及“您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时,家长的回答前3项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50%;“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只占27.8%。
有关专家分析,父母这种“重德智,轻体能”的思想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的通病。很多家长现在关心最多、强调最重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因为现在初高中的学校或孩子的标榜就是升学,或是名牌率,任务就是有好的分数就行了,而要求对体能的训练、素质的提高几乎没有了,有也所剩无几了。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你问孩子最愿意干什么,孩子肯定回答你“我最愿意玩”。现在孩子玩的时间非常少,因为整个社会包括家长、老师和整体评价体系都比较重视智育,重视你学习成绩得了多少分,虽然可能也看到了孩子身体素质方面下降的数字,却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而且,紧张的学习会给孩子身体带来伤害。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大多只顾学习,缺乏锻炼,变得像“小豆芽”一样,只是面临一场较大型的考试,就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现实社会的需要,竞争力的增大,大学的学习、以后的工作要比高考的压力要大得多,上大学已不是目的,而体能和素质的层次要决定人的一生。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清华大学也有一个口号:“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就是要求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父母一定要经常提醒孩子“健康第一”,并为孩子合理安排营养,教育孩子加强体能训练,给孩子一个精力充沛的身体!因为,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事情。要让孩子胜任自己未来的工作,有幸福的人生,必须要给他健康的身体。而要成就一番事业,更必须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有的孩子依靠突出的智慧在以后取得成就,有的孩子依靠美好的德行在以后取得成就,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的体魄。
细节提示
教孩子做合理的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有促进作用。
1、让孩子以跳绳锻炼意志,如在1分钟跳一百三十个。
2、让孩子做增强耐力、提高韧劲的运动,如1500米长跑要在7分50秒内完成。
3、教孩子做激发灵感的运动,如打球。
细节之72 心态积极
一位毕业于名牌大学法语系的男生,满怀着做一名翻译的梦想走向社会,可是事与愿违,他的工作岗位是现场的理货员,在经历了希望的破灭与生活的平淡之后,他一直沉浸在调整工作的期待中,他把自己的知识与才能全留给了梦想的岗位上,觉得那才是他实现价值的地方。调来调去,他始终没当上他心仪的翻译,他的心态慢慢地消极起来,觉得命运对他不公,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而他的法语也荒疏了很多。
无独有偶,另一个男孩,经历与他非常相似,可与前者不同的是,这个男孩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心态,他脚踏实地地立足于自己的岗位上,把用来抱怨的时间用在钻研业务上,自费订阅了多种法文刊物,翻译了很多关于国外企业管理发展的文章,在这期间,无论做一名普通文员,还是一名法语教师,他都做得很出色。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单位里来了外宾,情急之下想到了他,把他调出来做翻译,结果,他流利、准确的翻译令大家大吃一惊,他也从此脱颖而出。
在这两个事例中,后者心态积极,对待自己的岗位他一直向上、乐观,而这种内在的品质又令他在每个岗位上都散发出光彩,而机遇也垂青这种有所准备的人,使他在不同的岗位上体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积极的心态、积极的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和消极的。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也是两面。既然有两面,就需要我们去选择。生活中也无处不在选择,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所以父母要经常提醒孩子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让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孩子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把握一个向上的方向,即使有时候走些弯路,但也不会偏离得太远。从医学角度讲,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和心态消极悲观的人相比,其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也会强得多,患病的机会也少得多。
细节提示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告诉他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
3、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做孩子的止痛剂,让孩子积极乐观。
细节之73 自我保护
作家赵大年怕“老猫”。为什么呢?听听他向朋友讲的在美国探亲时的一段趣事:
赵大年最喜爱他七八岁的外孙女,几年没见,外孙女一闹起来就没大没小,他假装要打她两下,女儿立刻对赵大年说,你可别动“老猫”(外孙女的昵称)了,这两年她可长本事了,你要打她,她会打电话报警,警察也会立刻上门来找你的麻烦。赵大年缩回手看着外孙女,点了点头:“老猫这两年长出息了,有了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是件趣事,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就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确实值得所有父母深思,你们对孩子进行过自我保护教育了吗?
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大进步。自我保护能力教育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一些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因为安全事故、食物中毒、自杀等人身伤害,每天死亡人数约40多人,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因为人身伤害的严重状况,使得一些父母不敢让孩子去参加各类活动,使得学校不敢组织学生们外出活动。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可能潜在问题就一直把孩子关在温室里,而应该教给他们保护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敢于去体验,敢于迎接生活中的挑战。这样,父母放心,学校也敢于组织各类活动,素质教育自然可以推行下去。所以,现在社会普遍提倡的“培养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及时的,也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更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未成年人的理智的爱。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但由于他们天性幼稚,对生人很少有戒备心理,大人必须重视这一点。为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就给孩子一些锻炼机会,这是很必要的。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放假时让他独自在家看家。当然,这是有一定风险的。孩子年龄不同,其所具备的能力和胆识也不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教育孩子如何注意安全,如注意关煤气、不要接待不认识的人、如果遇到突发性事件怎样报警、求救等等,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能力之余,更重要的是要提醒孩子懂得自我保护,永远树立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
细节提示
1、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以防发生坏人诱拐事件。
2、教育孩子家中发生火灾时,应该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不要乘电梯。
3、教育孩子当遇到洪涝灾害时,如果不会游泳,要马上爬上大树或到高楼上呼救。
4、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尤其要教女孩子学会如何避免性侵犯。
细节之74 惜时如金
德国着名诗人歌德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把一首劝人珍惜时间,多做贡献的短诗写在他儿子的纪念册上。
歌德的儿子曾在自己的纪念册上,摘引了别人写的诗:
“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爱,
因为在爱的这分钟中间他死去了。”
歌德一天偶然看见儿子纪念册上的这些话,很不满意。他认为对人生采取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太不严肃了。为了教育儿子,他就提笔写下:
“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一千分钟,
小儿子,要知道这个道理,人能有多少贡献。”
这是两种明显对立的计算时间的尺度,把一生只当作两分半钟,嬉戏人生,那就只能无所作为,浪费宝贵的光阴,糊里糊涂地打发过去,真正用每一分钟作为时间单位来计划自己的一生,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和创造,那就成了时间上的大富翁,就可以比那些用年、月、日来计算的人,多做许多事。
童年、少年处在人生的开端,如初升的太阳,是学习的黄金时代。然而,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发生,他们还不知道人生的目标和使命,没有时间的紧迫感,也不会科学地利用时间。这就需要父母教会孩子合理、充分地利用时间,以应对将来日趋激烈的挑战。
一位外交家父亲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希望你在18岁以前,能奠定好知识的基础。很多人常在不知不觉间就将时间全部浪费掉了。很多人常会坐在椅子上,伸着懒腰,心里盘算着:该开始做什么好呢?时间这么少,做什么都不够……可是,当他真的有大块的时间空下来时,这个人却还是什么也无法开始做,结果只是让时间白白地耗费掉了。大体上来说,这样的人将一生一事无成,他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你应该从心底里警醒自己:即使是一分一秒都不应该轻易浪费。”希望天下父母都能把这段话念给孩子听并时刻提醒孩子要“惜时如金”。
细节提示
1、要经常提醒孩子,人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2、告诉孩子时间不能储存,不用就白白浪费。点滴的零散时间可以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3、教育孩子尽量提高效率。
细节之75 充满自信
有这样一位中学生,由于身材特别矮小,经常感到自惭形秽。为了长高,他天天早上起来吊单杠引体向上,常常练得汗如雨下。中午在食堂排队买饭时,他特意排在全班个子最矮的女生后面,希望缩小落差。岂料这样一比,反而更显出自己的矮小。为此他苦恼不已,认为没有人看得起他。
有一天在家里,妈妈看见他拿着小镜子左照右照,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哭了起来。妈妈知道他的心思,可是不故意揭穿他。等到他渐渐停住了哭声,妈妈才温和地对他说:“如果摔镜子和哭一场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事情就好办了。而现在的问题是,你还是你。其实身材矮小又有什么关系呢?鲁迅、拿破仑、邓小平,他们的身材都不高,可是他们都为世人所尊重。不管一个人的先天条件有多差,最重要的是他自己不能失去自信,否则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位可敬的母亲用自己的细心和技巧巧妙地帮助孩子摆脱了自卑的阴影,使他充满信心地踏上了人生之路。我们从这位母亲身上得到的启示是,作为一名称职的家长必须懂得: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信心。
父母要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还应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个大局势能够做出多少贡献,由此找出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同时,为了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赞美不应限于一时一地,而应该常常重复,不断地做,这点很重要。因为,有益的暗示必须反复实施才能提高效果。威尔逊曾经说:“要有坚强的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如果能具备这种良好的心态,无论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确实,自尊、自信和自强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父母要提醒并帮助孩子拥有这种财富!
自信心是一个人顺利成长并能够有所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是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地得以释放的精神源泉,是一个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得活泼、坦诚、谦虚、大度、比较开放、没有过多的自责。与自信相对的是自卑,自卑是一种不相信自己、看不起自己、否定自己的内心体验。自卑常常表现为无能感,自卑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接纳自我,常常自怨自艾。自卑感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健全发展。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便使其健康地成长。
细节提示
1、帮助孩子掌握一项技巧,当孩子有了过人之处时就很容易树立起信心。
2、经常让孩子看到他自己选择过后得到的正确结果。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反复向他暗示。
细节之76 充满爱心
北京一位专家的调查结果很让人诧异。调查是在一家幼儿园中进行的,测试的题目是:“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你的外套吗?”结果孩子们半天都不说话。当老师点名时,第一个孩子说:“病是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会生病的,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孩子说:“我妈妈不让,她会打我的。”第三个孩子说:“她我把衣服弄脏了怎么办?”第四个孩子说:“我怕她给我把衣服丢了。”……
孩子们小小年纪就没有丝毫同情心与爱心,着实令人心寒。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私,社会也不成社会了。”所以家长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同情心,有责任提醒孩子要永远充满爱心。
善良的情感和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家长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童心是很柔软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岁月磨得粗糙而坚硬,父母要从小事上不失时机地培养和保持孩子善良的心。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激发儿童产生积极的心理。使他们从小就能对符合社会道德的助人、帮困行为产生愉快自豪并向往的情绪体验。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孩子不是从理智上,是从内心里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时,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说:我们在他们身上培养出了最重要的品质,那就是人们的爱。”对孩子表现的爱心,父母要及时鼓励并予以引导。
父母要告诉孩子: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没有善良,没有人与人之间发自肺腑的关爱,就不可能有人类的进步。拥有爱心不仅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也会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乐于助人还可广交朋友,这不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还会使人更长寿。教育孩子同情他人所得到的回报是无限的。同情他人的孩子一般都不会霸道,更能从事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他人,分担他人痛苦等等。因而这些孩子也能得到同伴和大人的喜爱,在学校和日后的工作中成功的机会也更多,长大后更能发展与配偶、孩子、朋友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细节提示
1、通过类似“手拉手”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别人的困难。
2、支持孩子饲养小动物培养爱心。
3、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孩子,对周围人的不幸表现出真挚的同情
细节之77 懂得忍让
每逢周末,豆豆的爸爸都会送他去游泳馆学游泳。最近的一个周末,当爸爸去上课地点接豆豆回家的时候,发现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努力安慰着已经哭成泪人的豆豆。追问之下,爸爸才知道原来这位工作人员因一时疏忽,在游泳课结束后,将豆豆锁在更衣室内10多分钟后才发现,令孩子饱受虚惊。这时,爸爸并没有责怪那位工作人员,也没有直接向主管投诉,而是安慰孩子,并且让儿子安慰满是歉意的工作人员。
后来,豆豆经过父亲的安慰及劝告,停止了哭闹,并告诉已经深感抱歉的工作人员:“没关系,我已经没事了!”通过适当的帮助和宽恕,豆豆从一个“受害人”的角色,升华成为“安慰者”的角色。这位聪明的爸爸,不仅以他的忍让与宽容令疏忽的工作人员受益,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了豆豆宽容大方的品格和处变不惊的勇气。
忍让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因为只有通过原谅别人,才能在心理上释放自己。这位父亲给他的儿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之后,就会因“爱子心切”教孩子“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长此以往,孩子也自然不懂得如何去宽容、忍让他人。
忍让是一种美德。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讹传导致的轻信、流言制造的是非……当此时,生气无助雾散云消,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你恢复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在必要的时候,退一步比进一步更重要,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能带来仁义,博得赞美,宽容更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而不懂得忍让的孩子会走上两个极端,要么会很怕事,要么会极其霸道。
一般说来,懂得忍让的孩子,能够对别人的不同看法、思想、言论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轻易把自己认为“正确”或者“错误”的东西强加于别人。他们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或做法,但他们会尊重别人的选择,给予别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权利。父母要时常提醒孩子对朋友要以诚相待,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或者过失。懂得宽容、忍让有利于增进友谊。另外,还教给孩子原谅的标准。让他们分清是非,知道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是不可以原谅的。当然,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
细节提示
1、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2、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
3、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
细节之78 懂得知足
“我怎么看自己?”女孩子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五、我有只可爱的猫!
六、还有……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我很知足”。雷鸣般的掌声从台下的大学生中哗然响起,因为这个如此懂得知足的小女孩竟是一个先天聋哑的孩子。
是啊,说得多好: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没有的。难怪这个可爱的小女孩能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谁又会想到一个聋哑孩子会如此懂得知足呢?
现在的孩子,拥有父母很多的爱,父母会尽其所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他们还是不满足。要更多,要更好的,还和同龄人比较,人家有的,当然也要有;人家没有的名牌货,我有的话就更好。父母常常尽量地去给。但是,好像孩子总是不知足。所以,常常为了给与不给,而不愉快,而争论,而讲条件……孩子为此常常会抱怨父母所给的物质享受不够。对孩子来说,心理和行为通常缺乏理智感,难以明白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有,想当然地以为每一个人都应拥有相同的东西,根本不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以至于常常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但孩子的可塑性极强,这个时候,家长要适时给孩子讲些道理,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必要。
提醒孩子懂得知足,享受太多的孩子,往往不懂得享受所应付出的代价,使他在定型的生活满足感中追求永无止境的物欲享受,这种恶性行为容易产生影响恶性循环效应,有百害而无一利,做父母的也要给孩子一种有限度的享受,让他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
细节提示
1、懂得知足只是教孩子在物质要求方面学会满足,而在学业上却要永不知足。
2、不要过分纵容孩子的高消费。
3、对孩子与人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要及时纠正。
细节之79 爱护环境
有这样两组镜头:
镜头之一
在热闹的街头,正随父母一起闲逛的小男孩发现脚下有一个废弃的冰激淋包装袋,他走过去将冰激淋包装袋捡起来,准备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他的母亲发现了,就要求孩子将手中的包装袋扔掉,孩子不从;接着父亲也走了过来,打了孩子一巴掌,训斥道:“把这么脏的东西拿在手上,会生病的。”小男孩说:“老师讲了,要爱护环境,不能乱扔垃圾!”母亲说:“又不是你扔的,你管它呢?”小男孩看起来很困惑却又不得不将捡在手中的垃圾重又扔在地上。
镜头之二
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候车室里,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约莫五、六岁左右的男孩。孩子在喝完汽水之后,随手就把空瓶丢在椅子底下。妈妈赶紧拾起空瓶,交到儿子手里,对儿子说:“乖孩子,把空瓶丢到前面的垃圾箱里去。”一会儿,这对母子又亲切拥抱在一起,听到妈妈轻声对儿子说:“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
要爱护环境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当学校、老师在全力培养孩子这种公德意识时,又有几个家长意识到了让孩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想必,镜头一中的小男孩一定被家长迥乎不同的教育方法搞糊涂了,为什么妈妈和老师教的不一样呢?试想,假如这是一个扔到家里的垃圾袋,孩子会不会从此也觉得既然不是我扔的,我就没有必要去拣?相反,镜头二中这个尚未长大的孩子也可能因此而记住了爱护环境这个最简单的道理,今后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他都会养成自觉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觉爱护家里的卫生环境,能懂得珍惜爸爸、妈妈的劳动成果。可是您可曾想过,如果您从未教育过孩子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果实,从未在孩子面前身体力行地爱护过社会大环境,孩子又怎么懂得去爱护家里的小环境呢?
同样,父母要想从小培养孩子有条理、爱清洁的好习惯,首先就要要求自己在家中也要注意这样去做,在一个乱七八糟的家庭环境中是不可能培养孩子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的。所以当您抱怨孩子不讲卫生,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时,请扪心自问:您给孩子做了好的榜样了吗?在您提醒孩子爱护环境的同时,也是如此。
细节提示
1、给孩子一个美的家庭环境,使其接受美的启蒙教育。
2、培养孩子有社会公德心,爱护公共卫生。
3、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告诉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
细节之80 与人协作
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以一座群狼雕塑作为自己的标志,倡导孩子学习“狼”的精神。
学府小学是一所公办小学,大约有学生1000名,在创办之初就有“引狼入校”的打算。去年,该校竖起一座标志雕塑。雕塑刻画的是一群出征的狼:下面的头狼发出号令,上面一群精悍的狼正昂首向前方未知的世界奔跑,傲视苍穹。雕塑的底座上刻有这样的说明:东方似“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并且用狼的团队意识、勇敢精神来激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勇敢、团结和协作精神。
姑且不说这种“引狼入校”的做法是否妥当,但这种教育孩子学会团结、与人协作的意识是十分可取的。“独木不成林、团结力量大”,这是古已有之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孩子来讲更为实用。
现在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然而,在独生子女比例相当大的今天,每一个学生好胜心都强,都想胜过他人,都将学校视为一个竞争场所,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更少有利他行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的信息时代甚不合拍,十分更令人担忧。
对此,父母在鼓励孩子与人交往的同时更要提醒他们学会与人协作,树立很强的团队意识。两人为“从”,三人为“众”。我们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需要人的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合作与快乐。学会合作,是对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这对家长在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小培养孩子们与人协作的团结精神尤为重要。
细节提示
1、教孩子学会欣赏和接受别人。
2、为孩子创造机会,多参加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
3、告诉孩子在合作中既要尊重对方,服从大局,又要有自己的立场。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