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水浒传》,就不能不谈宋江,提起水泊梁山,就不能不提呼保义黑三郎。也可以这么说,宋江的一生铸就了一部梁山的可歌可泣的反抗斗争史,他的一生见证了梁山荣辱兴衰的血泪史…
宋江,字公明,家中排行老三,祖籍山东郓城县宋家村。自幼丧母,和父亲宋太公,弟弟宋清相依为命。自幼熟读儒家学说,侍奉父亲特别孝顺,又称“孝义黑三郎”。长大后,使点钱,托关系,好不容易在本县县衙谋个押司做做,所谓的押思,也就是刀笔小吏而已,宋江自小就渴望着远大前程,希望能融入主流社会,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离他宏伟的目标越来越远,由于他也喜好枪棒,虽然不甚精通,但也因此缘故结交江湖好汉,仗义疏财,自号“呼保义”。江湖又称“及时雨”。
某一天,宋江正在县衙上班呢,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案发。宋江心想:这可了得?这都是我兄弟啊!他冒着生命危险通风报信,使得晁盖等人连夜出逃,晁盖坐了梁山泊寨主,捎书信和钱物给宋江以表谢意,不料被阎婆惜发现并威胁,黑三郎情急之下杀了阎婆惜。为逃避追捕,宋江投奔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不料又被刘知寨夫人告发,使宋江被官府捉拿,在押解途中,被锦毛虎燕顺等人搭救。无奈宋太公思儿心切,让宋清谎报父亲病故,宋江急切回家奔丧,不幸再次被捕。
在刺配江州途中,晁盖等众好汉搭救并力劝他上山入伙,可宋江当时渴望融入上流社会的梦还没有破灭,更不愿背弃朝廷。所以拒绝入伙。也活该他倒霉,在浔阳楼上一时兴起,酒醉后题写反诗,这次被彻底打入死牢,脸上刺了字。这才有梁山众好汉大闹江州劫法场,救走宋江上了梁山。
自此后,宋江为了自己树威,利用“及时雨”江湖的好名望,将众多江湖好汉使尽浑身解数笼络到梁山,日夜操练义军同官府作战,基本上架空了晁盖的位子。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智取大名府,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晁盖阵亡后,宋江坐上了老大的头把交椅,大肆改革,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原来的聚义是聚兄弟义气,现在的忠义是忠于谁?还不是朝廷?)。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谁是天?还不是皇帝,当今朝廷天子?)所以说,各位看官,从那时候起,就注定了梁山最后要走的路,宋江的一举一动决定了梁山泊的生死存亡。因此我说:宋江的出生和经历是形成他矛盾性格的必然因素,他自幼熟读儒家经书,一直希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步入社会后,在县衙里做个刀笔小吏,养成了用现代话说,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玩弄权术,看领导人脸色行事的风格。他与江湖绿林好汉称兄道弟又让他体验到了老百姓底层的疾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又富有某些正义感。
在小编看来,宋江的造反动机与晁盖,鲁智深等人不同,宋江的造反动机本生就不纯正,从他屡次拒绝入伙就可看出端倪,他只是把梁山当成临时的栖身之所,把梁山的力量用来作为与朝廷讨价还价的砝码,把梁山的事业当作将来入主上流社会建功立业的一个跳板,其实他根本不愿意终身落草,他骨子里想接受招安的念头由来已久。
上层的主流社会一直是宋江梦寐以求的谋生之地,尽管他自己被边缘化了,而他对朝廷对整个的统治阶层并没有满怀敌意,依然不打算与之决裂。宋江为了达到目的,玩尽了心机,尽管上了梁山,甚至坐了头把交椅,但他依然渴望在主流社会建功立业。为了融入主流社会,他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在和官军对垒时充分显示梁山的实力,使朝廷不敢轻视,另一面,在得胜后向被俘的朝廷官员剖白心迹,希望接受招安。在忠义堂面对众兄弟时也郑重申明:“一则祈保众兄弟身心安乐,二则唯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收招安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用他的“忠”毁灭了“义”。这时候他的主导思想是为国尽忠出力,他由原来义军的首领摇身变成了朝廷的顺臣。他不听众兄弟的苦言忠告,去攻打方腊,虽然平定了方腊起义,但是梁山兄弟十损八九。最后幸存的的为数不多的好汉们一个个逐渐风消云散,一心向往上流社会,归顺朝廷的宋江最终仅落了个毒酒赐死的可悲下场…临死了还把李逵带上,死后了还托梦给吴用和花荣,让匆匆赶来自己墓前的吴学究和小李广双双吊死于墓前。
无论他人如何评说宋江的功过是非,只是在小编看来: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手无缚鸡之力的郓城刀笔小吏,何以能呼风唤雨,让众多好汉追随左右?在下认为宋江在那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深谙一个道理:财散人聚!无论是在柴进府上遇到武松,还是在江州牢狱碰到李逵,初次见面这两个愣头青可都是要揍他的,宋江还不是惯用伎俩大把撒去金银,吩咐声:兄弟,拿去吃酒….他巧妙的利用了梁山众好汉的“义”,用众弟兄的鲜血换来了对朝廷的“忠”,换来了自己朝思暮想的栖身于主流社会的抱负。
纵观宋江的人生历程,我们发现:宋江对主流社会,功名和家庭,功成名就,封妻荫子的迷恋和追求促成了他自己悲剧性的结局,也把本来豪气冲天,侠义天下的梁山彻底埋葬了,真道是:好一个梁山,兴也宋江,败也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