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的扫地僧们 中国数学界扫地僧:当过服务生,蛰伏三十年拿遍荣誉

导读:本文为“杂家人物”系列文章,想了解更多有趣精彩的人物杂谈,请关注“杂家Misc”。有这样一个华人数学家,他解决了素数分布领域的“孪生素数猜想”,被认为可能超过数

  本文为“杂家人物”系列文章,想了解更多有趣精彩的人物杂谈,请关注“杂家Misc”。

  有这样一个华人数学家,

  他解决了素数分布领域的“孪生素数猜想”,被认为可能超过数学家陈景润的“1+2”证明。

  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数月间几乎拿遍了数学领域的所有荣誉。

  《自然》、《科学美国人》、《印度教徒报》、《纽约时报》、《卫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争抢报道他的重大发现。

  一般的论文审核期要2年,他的这篇论文3个星期就被采纳。

  数学家伊万尼克说他的论文将引发持续性的优化和雪崩式的改进。

  哈佛教授马祖尔都表示“为他的坚韧、勇敢和独立而感动”……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学术贡献卓越的数学家,竟然长期没有正职在外漂泊了数十年,甚至更久。

  他在餐厅端盘子,在普通大学当讲师,生活窘迫时,一度栖居在朋友家的沙发上……

  他的生平非常坎坷,心境却一如既往的淡定与从容。

  这个人的名字,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他就是我国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人物:张益唐。

  

  张益唐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童年与外婆度过。

  稳定的家庭教育让张益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尤其是数学问题。

  那时的他已经隐隐感到,研究数论就是自己一生的方向。

  9岁他自己发现了勾股定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和几何作图这三大难题。

  但1968年“反智”热潮的背景,使得张益唐的好奇精神显得格格不入。

  这种好奇却一直伴随着张益唐,没有人帮他,他就试着自己解决。

  

  “文革”结束后,张益唐曾在北京的一家锁具厂当工人。

  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张益唐自学了数月的数学和物理后,他报考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第一次并不理想,第二年春天又考了一次,他才踏入北大校门。

  

  进入北大数学系不久,张益唐就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于数论。

  对,让你脑仁疼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就属于数论的一种。

数学界的扫地僧们 中国数学界扫地僧:当过服务生,蛰伏三十年拿遍荣誉

  他不太思考就业与谋生,就只是单纯被数字吸引,所谓的爱也就不过如此吧。

  勤奋又专注,他被公认为78级北大数学系最优秀的毕业生。

  研究生阶段,张益唐追随潘承彪在北大继续学习解析数论,数学的基本功可谓相当扎实了。

  

  张益唐的孪生素数猜想稿纸。

  1984年美国普渡大学台裔数学家莫宗坚教授造访北大,想邀请几名学生出国深造。当时的北大校长丁石孙颇为赏识张益唐,第一时间就推荐了张益唐。

  但这是有代价的。

  丁石孙认为张益唐应该学习更为实用的代数几何,以便在日后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个人兴趣必须为家国利益让步。

  1985年,张益唐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一去就是好几十年。

  

  丁石孙教授。

  当时他初到美国,一门心思扑在数学上,并没有理会异国他乡的陌生与疾苦。

  他说:“要求不高,自然就过去了,你不会觉得特别困难。”

  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仅用了两年,他完成了博士论文,证明了著名难题“雅可比猜想”。

  他的导师莫宗坚不敢相信,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能直接研究出这么难的问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在张益唐身上体现的充分至极。

  张益唐的证明建立在莫宗坚的一个研究成果之上,但当整个数学界蜂拥而上研究张的论文时,莫的论文成果被发现有误。

  张益唐几乎无法毕业。

  普渡大学规定博士生学制最长到七年。第七年年底,张益唐终于提交了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莫宗坚认可他“十分出色的论文答辩”,却拒绝为他书写工作的推荐信。从此以后,这对师生再无瓜葛。

  

  张益唐导师,美籍台裔数学家莫宗坚。

  得不到导师的推荐信,张益唐无法在学术界立足,他不得不另觅出路。

  张益唐的朋友在肯塔基州开了一家Subway连锁快餐厅,知道张益唐的困境后,他主动邀请张益唐过去帮忙。

  他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做过快递小哥,在汽车旅馆当小工,没钱了只能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但他却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放弃对数学的研究。

  七年,这位本应大显身手的数学大家,就这样从世人眼中消失,没人知道他是谁。

  

  张益唐。图/《ELLEMEN睿士》杂志

  肯塔基州成片的草地森林,成了张益唐清晨饭后散步的绝佳去处。

  和许多数学家一样,张益唐很内向,不善言辞,对于行政组织工作一窍不通。

  他曾在中国同学会上挂名主席,却在聚会上不发一言。

  但是他能把每个人都记在心里,还能复述出来谁说了什么话。

  

  

  张益唐与好友,哲学家胡平(左)。

  新世纪到来以前,张益唐的北大校友唐朴祁、葛力明实在看不下去,帮他在新罕布什尔大学谋了个教职。

  回归了学术圈,年近半百的张益唐终于能够再次坐下来好好研究数学。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2012年7月3号。

  那天,张益唐给自己放了个假,前往科罗拉多州拜访朋友齐雅格,顺便为其儿子辅导数学功课。

  授课之余,朋友让张益唐小憩一番。

  他便到住所后院散步,看看能不能等到梅花鹿。

  后院里有两株树,不时有小鹿来树荫下纳凉,张益唐便抽着烟瞅着鹿。

  那天下午,鹿没来,却等来了他酝酿了半生的灵感。

  他没说,谁也没说,当天下午他还若无其事地看了朋友的演出。

  

  紧接着,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一口气完成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的写作——这个发现有多逆天呢?

  2005年三名外国学者发明了《质数组》的论文,并发明了一种新的数学方法。

  但是想进一步把无穷对质数对的间隔大小限制在一个有限范围以内,仍有技术障碍,这就导致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无法突破。

  总之,就是他们发现了问题,但是遇到了巨大的障碍,这个障碍过不去,后面的研究就没法继续进行。

  而张益唐就是当时唯一解决了这个障碍的人。

  他发现了存在无穷多差小于7000万的素数对,重新定位了解析数论的焦点。

  可以说,没有他技术上的解决,数学界的“孪生素数猜想”的突破发展又要停滞不前,或者落后很长时间。

  2013年4月17日,他把论文提交给了《数学年刊》,这是数学期刊领域“四大天王”之一的刊物。

  和其他稿件的2年审稿期相比,短短3周后,张益唐便收到杂志社的回复,他的论文被录用了。

  5月13日,张益唐受邀在哈佛大学做学术报告。

  这一消息马上被《自然》杂志等主流学术网站公布。

  

  他得到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的邀请。被直接聘为正教授。美国数学学会授予其崇高的柯尔数论奖,邀请他在四年一度的数学大会上做压轴报告。

  罗夫·肖克奖、麦克阿瑟天才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一夜之间,张益唐的名气如星星之火般燎原。

  

  这个研究完成后,张益唐又开始研究起其他世界难题来。

  功成名就后,张益唐说“我不太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被邀请到各所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做演讲。而在此之前,他已经20多年没有回国了。

  张益唐曾用一句诗形容自己,“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虽然这些数学领域的专业贡献和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但却为中国在世界学术领域插上了一面国旗。

  有人采访问他,你的数学研究成果,如果不出国,你觉得能搞出来吗?

  他回答得很直接:绝对不可能。

  不可能的原因,他是这么说的:

  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麽样怎麽样。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张益唐平淡无奇的外表之下,有着深邃执着的灵魂。

  他对数学专注,他对境遇波澜不惊,注定了他的成功不会只是突如其来的幸运。

  参考资料:

  1.谢丁.隐士张益唐.界面新闻·正午.2016-3-28.http://www.jiemian.com/article/589264.html

  2.Alec Wilkinso.THE PURSUIT OF BEAUTY.Yitang Zhang solves a pure-math mystery.The New Yorker.2015-2-2

  3.编译:潘颖/陈晓雪.世界上只有一个张益唐.赛先生.2015-2-22.

  4.陈小平.张益唐:我若在中国,无法取得今天这样的学术突破. 名星.2014-10

  杂家Misc,我们挖掘论文和资料库的内容,讲有意思的人物故事,有趣的生活日常。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4651/92393406037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的女外交官们 中国的女外交部长

中国女副外长对菲律宾发出最强音,黄岩岛谈判中方核心人物:副外长傅莹、驻菲大使马克卿、驻东盟大使佟晓玲。傅莹蒙族,59岁,2009年起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

19世纪初德国数学界的领军人物——狄利克雷 狄利克雷过程

课文节选随着对微积分研究的深入,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对函数的认识先前推荐了.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P.G.L.Dirichlet,1805-1859)在1837年时提出:“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定义较清楚地说明

数学界的大神格罗滕迪克去世了 格罗滕迪克有多强

他神秘、孤独、天才 他改变了现代数学11月13日,犹太裔无国籍数学家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在法国去世了,享年86岁。格罗滕迪克20岁开始研究数学,他完全改变现代数学,却在自己事业鼎盛期退出数学界,隐居山林。有人说,他聪明得一塌糊涂,也疯得

声明:《数学界的扫地僧们 中国数学界扫地僧:当过服务生,蛰伏三十年拿遍荣誉》为网友我年轻丶心不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