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从四合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从四合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1)

传统中国民居中最典型最流行的形式是四合院,就是庭院式民居。在中国,庭院式民居最为普遍,是汉族、回族、满族、白族、纳西族,甚至包括部分蒙古族长期采用的民居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庭院式民居即是以单间组成的条状单幢住房为基本单位(一般为三间一幢),周回布置,组成院落,成为一种室内室外共同使用的居住生活空间形态。

早在商代,中国已出现类似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周朝便产生了完整而又规范的四合院形式的建筑。由于气候、传统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庭院式民居在具体表现上又可分成三种,即合院式、厅井式、组群式。

 

中国人的家,必包含家人起卧的房、厨,室外庭院,以及供祖的堂。这种结构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人与祖先、人与自然的观念。

中国人家庭的结构是以父子、婆媳绵续为主轴的父子型家庭。以家族为社会生活的重心,家庭生活是第一重的社会生活,亲戚邻里朋友等关系是第二重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方式规范了中国的居住形态和建筑布局。由家庭而家族,无数的四合院,组成一座座封闭、安静的乡村小村镇。由四合院的结构扩而大之,就是庙宇、王府、衙门,甚至宫殿、城市。

四合院的布局具有严格的规范和秩序:封闭性院落,南北纵轴,东西对称。北方四合院的大门多半开在东南角。四边房屋面向内。南边(面北)为倒座房,用作客房、书塾、厕所、杂间或仆人房。北进二门是后院。轴线两侧即东西两边为厢房,是晚辈住所。北边(面南)是正房,居中为尊,为中心建筑,位于中轴在线,由家长居住。院中心是庭院,冬天可采集阳光,夏天通风。

家族单位,父子延续的纵向结构,深刻影响建筑布局。家族小,四合院小;家族大,四合院大;一个院不够,发展成进。以厅堂为主,中门两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一进,围着主轴线,以水平状态向纵深发展。这种守轴线向纵深伸延的四合院建筑,无论从形态还是神态上讲,都和父子延续型的家庭形态一致。

由于地理和气候环境、经济条件、建筑材料的不同,以及美学品味、文化历史的差异,各地四合院的设计和布局会有一些变化。北方的汉人移居到南方,常会在建房时吸收当地土著住宅的优点。一般来说,南方的三合院或四合院虽然仍保持北方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如纵轴、对称、高墙,但会流露出更多的灵活性,线条显得更生动活泼。如南方四合院较小,房屋连在一起,称“一颗印”。庭院也较小,称天井。天井用以采风,减少阳光直射,以保持住宅内部凉爽。

     所有住宅都具有保护功能。但中国人对此特别在意,因中国历史上长期的战乱、纷扰。所以在设计和建筑住宅时,对保护功能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另外,这里所说的保护,不单是要保护家人免受外敌的伤害,也是要在家庭的“内”“外”筑起一道明确无误的界限,做到“内外有别”。“坚固的高墙是安全的保障”,对传统中国家庭具有双重意义。直接对外的门和窗被减到最少。四合院于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封闭式建筑。

中国古代的家庭,不论大小,通常都是生活在围墙中的。贫困的家庭,也要围个栅栏或篱笆。富贵家庭,外墙又高又厚,而且外院套里院,设中门,照壁,即使大门打开,也可挡住路人的视线。但这些都只是果而不是因。古代家庭先有封闭心态,才会建筑封闭型住宅的期望。

1、古代家庭有强烈的家族认同心理。这种家族认同心理和伦理规范也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和支持。就这样,古代家族、家庭逐渐成为封闭型的对内凝聚对外排斥的社会组织。

2、古代的家训、家规,进一步加固了家庭的思想围墙。(父母在,不远游。出必告,返必面。慎交游。闭门课子。司马光: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男论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

3、封闭式的家庭经济系统。

通过对古代民居形式的探讨,我们可以观察古代中国的作为个体的“个人”在家庭及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是无处不在的。民居建筑当然也少不了天人合一的影响。中文的宇宙两字,就是从屋顶引伸出来的。古人心目中,天的结构和房子一样,有盖和柱。发展到后来,引伸为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1、庭院与天人合一观念

中国庭院建筑的空间意识,在于把宇宙概括为象征模式置于人的起居生活中。中国人追求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房屋形式上将人和天隔开。古人则通过天井、庭院把天、地、人契合起来,寻找人和天通融之处。

例如南方民居中狭小的天井,就是中国敬天敬神天人合一观念的特殊产物。表层功能是通风、采光、排水。深层功能是精神上的要求。若用现代视觉思维审视天井,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的“眼”。人们围着天井起居,头顶的感觉特别强。天、人、地三者在视线、思维上成了一直线,产生天人共在的感觉。

    无论北方的庭院还是南方的天井,顶部都是开放的。有的宅院,围墙也不高,人的视野很容易透过围墙伸展到院外。身居屋中,屋外的巍巍青山、姗姗云影透到屋内,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感情油然而生。

 2、庭院:“有无”与空间观念

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认识上的相对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知美因恶,善因不善。) 他非常注意柔弱的力量,居下的优势,实践论上从反面做起。(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去之,必故与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哲学思想在当代规划、建筑界广为推崇的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作用。真正有用的,还是虚空的“无”。在建筑的形式与空间的关系上,老子的这一以空间为主、形式为辅的思想,是中国建筑理论的瑰宝。

按老子的思想,建筑师应该把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放在建筑物所内涵的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把门窗、梁柱、墙壁、屋顶等,看作为了构成那个空间而存在的必要的从属部分。以空间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其实就是把使用者当作影响设计的中心因素,突出人的主体性。

中国建筑的特色之一,即巧妙地将有效空间由建筑物内部自然延伸到外部,就是由“有无”观念发展出来的。由于材料和技术方面的局限以及人文、美学的考量,中国古代梁柱结构的建筑很难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也就无法满足人们的功能要求。中国传统建筑巧妙利用外部的自然空间,加以组织安排,使之成为内部空间的一种自然延伸,从而弥补了由于材料和技术原因造成的不足。常见的四合院形式,即把各种有着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如堂、厅、厢房、卧室、厨房、储藏室等)组织成为一个闭合的庭院空间。在大型建筑中,往往由多重庭院空间组成一个更大的闭合空间。从整体来看,中国的城市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庭院空间。大型建筑群,如宫殿、寺庙、大型民居往往也是由多重庭院空间组织而成。也有的大型建筑是用多重轴线加以组织。中国的园林建筑也是闭合的庭院空间。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从四合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古希腊的神庙建筑由于内部空间较小而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宗教仪式活动的需要,人们就在神庙前的广场举行大规模的宗教活动。广场于是成为室内空间的一种自然延伸。在古代中国,人们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把几座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有序排列的庭院空间。中国古代大型建筑都表现为以庭院空间为单元的建筑群。

1、庭院: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

庭院空间实际上是单体建筑之间的插入空间,或者可称之为中间过渡性空间。它是内部空间的自然延续,又是内部空间之间的中介环节。

庭院空间看来是封闭的,但比起内部空间,尤其是西方宗教建筑中的集中式闭合空间,它却是开放的。一方面,院内可以种植花草树木,自成天地;另一方面,日光月色,行云柔风,皆入院内。这样就把建筑的内部空间进一步延伸到建筑群外,成为典型的人居环境。

中国建筑的空间不是以单体建筑的内部空间为中心,而是以庭院空间为中心。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外部空间的组织上。外部空间的艺术成就:一,以中心线索为主导,将不同的庭院空间组织成一个整体。二,以门、窗、廊等形式作为庭院空间之间的联系手段,使得各个庭院空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整体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整个建筑群表现为一个闭合空间,但其中的每一个庭院空间则是既闭又开,构成组合性的空间。

2、庭院空间的伦理功能

在传统中国建筑中,每一幢住房,都有庭院或天井。房屋多成组布置,不直接对外开门窗。它的面貌不容易为外人看清,需要深入到里面或登高才能了解其大概,为的是适应主人活动方式和心理安全、自在感的需要。他们都把自己的活动限于家、家族。家与家之间,互相隔绝,每一个家都有自己的一块小天地,直接把自己的活动和“天”联系起来。

但中国的家庭虽然在内外之别上界限分明,尽量同外界保持距离,却鼓励家庭成员的亲近和互动。四合院内房屋的布局,一方面要体现尊卑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另一方面又要令家庭成员,不分男女老幼,和谐共处,情感得以交流。庭院空间把户外空间组合到建筑范围内,成为家庭、家族中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它具采光、通风作用,也是各栋房子间的交通枢纽,同时又作为家庭的公共聚会、表达亲情、联络感情的场所。家庭成员可以在此围坐,从事娱乐及一般家务活动。如晾书、晒衣服,夏天乘凉,中秋赏月,七夕乞巧,儿童嬉戏,弦歌自娱。有红白喜事,可在庭院里搭棚开席。庭院里一年四季,花木繁盛,清香四溢,有时养有猫狗金鱼,生机盎然。老人可以在此聊天、晒太阳,妇女在此做女红。夏夜全家在此乘凉。成为家人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极佳场所。

这种有家庭私密性的露天活动场所的优点,是其它任何一种露天场所不能具备的。四合院方方整整,对外封闭,具“私密性”,对内开放,有“亲和性”。兰桂飘香的庭院中,一家人居住其间,长幼有序,和乐融融,自成天地,向心力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4751/16159094225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讲义十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讲义十(转)第十讲 中国传统婚姻文化(下)四、中国传统婚姻类型  婚姻类型,指的是男女双方选择配偶到嫁娶成婚等一系列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了很多制度、地方习俗、伦理准则及审美取向。中国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到底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到底是什么?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蕴涵着优秀的传统,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民族立场上的统一意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诸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

张怀远:中国传统文化之弊和未来的出路

小序: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辩和我们的态度什么是文化传统,什么是传统文化?两者的关系怎样?不少人对此好像一直若明若暗,常常将两者混用,甚至文化舆论界似乎也尚未彻底厘清。李慎之先生对此已经做过很好的梳理。他指出,“传统文化就是中

中国传统文化:辉煌·历史危机·现实危险

传统文化热气冲天。合理的,极端的,纷纷出场。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从19世纪争吵到现在,该有一个清醒的小结了。为此必须纵看历史,横观世界,俯览现实,冷静思考几个基本问题。纵看历史:震撼心灵的三大景象检视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

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比较全面,欢迎转载。篇幅有点乱,有时间了准备按汉语拼音的次序重新编辑,方便检索。大家先看着。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痛苦及痛苦因。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声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从四合院看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为网友活出别致的高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