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男孩,红头发的那个是弟弟,对,就是你们能想到的典型的二年级小学生:脾气坏、没耐心、对一切限制都坚决说“不”——限制他花钱、限制看电视的时间等等。
这两个男孩一堆“陋习”——譬如弟弟总是急匆匆,性子像他的发色一样烈,就在昨天晚上,他才要求我停下手里做了一半的晚饭,“马上”开车带他去Target超市,只为了花掉他攒了两个星期才攒下来的4美元零花钱。
哥哥相对比较乖,他不怎么花零花钱,刚刚才往他的星球大战午餐盒里塞了87美元(他的兄弟却总也攒不了超过10美元)。我知道我们不该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但是说真的,有几个人能做到?我知道你们会劝我不要和孩子计较,放宽心,做个好脾气妈妈,但我只能对我的这两个孩子,特别是弟弟表示同情,因为我并不是每次面对他无尽的要求和立刻要得到满足的愿望都能保持冷静的。
我脑海里翻滚的只有一句:“你有完没完!”,有时候这句话也会从我嘴里跑到弟弟的耳朵里去。
▋明确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情绪”
我对此极度懊恼,我非常清楚大喊大叫会伤害孩子和我们的关系——我毕竟是成年人,自控力应该更好。我参加了街区组织的一个父母培训项目,感谢我的老师梅丽莎,她教会我的最重要的新习惯是——带着同理心去回应。
例如不说“老实一点,你不是刚刚才看完《冰河世纪2》怎么又要看一遍?”,我会说“这么好看的电影,看完了真舍不得走啊!”
我保证,从理论上,这句话不会任何嘲讽或讥笑。
梅丽莎说过:“要让孩子知道你在做出或说出任何事情之前,已经理解和接受了他们的情绪,这一点非常重要。同理心能够打开一扇通往孩子的大门,让他们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变得戒备和抵抗。这同时也有助于你管好你想说的话。”
在这两周课程的结尾,我注意到同理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没有完全忘掉我那“有完没完”的潜台词,但是我们的家现在已经平静多了。
这种平静也让我能更多地注意到弟弟身上那些我试图发掘的品质。
是的,他比他哥哥脾气更坏、更没耐心,但他也更体贴人。
当哥哥潦草地在生日卡上写“送给卡尔森,你的哥哥”时,弟弟却能够为每个朋友细心地画不同的卡片。每次从超市回家要搬东西,需要人帮忙时,哥哥总是恰到好处地“尿急”,而弟弟却会说,“我来帮你,妈妈。我长大了。”
他也的确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