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太行
最性感的男人,阿米尔·汗都演过。
一种是奇思妙想的,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兰彻;
一种是横冲直撞的,像《摔跤吧,爸爸》中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
中国人对印度人的脸会辨识不清,但绝对不会认错阿米尔·汗
前者富有才华,能给你许多惊喜和可能性,玩一样就拿到400项发明,富甲天下;后者坚毅勇猛,只给你提供一种成功和确定性,用了十几年工夫,才让女儿拿到大赛金牌。
兰彻很酷,女孩子会忍不住亲吻他,但马哈维亚才是那个可以抱着他脖子哭泣的人。
因为他有一种横冲直撞的担当。
因为他是爸爸。
以下影评有剧透,不过尽管放心,被剧透之后的电影只会更好看。叙述剧情的时候,我会拆解一些关于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道理,有些我在得到APP的专栏《关系攻略》当中提到过。
同时我会告诉你,为什么侮辱这部电影是直男向的人都是一坨屎。
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是自私吗
印度全国摔跤冠军马哈维亚因为贫困回到村里,希望把一身本事传给儿子,但他和妻子连生了四个女儿。
印度农村重男轻女,最恶毒的诅咒就是“愿你生一大堆女儿”。四个女儿没有儿子,夫妻俩开始偏方求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他的两个女儿比男孩子能打,于是开始训练她们。
为了练习胆量,他要女儿跳下去
妻子也曾经有疑问:“你不能让女儿承担你没完成的梦想!”
我们今天经常见到一些谈论自己儿女的父母,对奥数或者音乐特长深恶痛绝:“我就说,什么都不要学,让他快乐成长就好了。”
我见过的说这种话的人,都是自己对学习就没有兴趣的人。他们怕麻烦,因为训练自己的孩子很麻烦。
小学生时期是发展特长、技能的好时期,至于跟父母小时候的梦想一致,好处也不少。父母可以进行启蒙辅导,能判断培训老师的好坏,父母昔日的装备兴许还用得上。
此外,摔跤手的女儿,身体条件会更适应这种运动,你让她学射击,未必合适。
要把你没完成的梦想介绍给孩子,至少给他一个机会。
印度摔跤圈的衡水中学
马哈维亚做了非常大胆的事:
他让女儿穿男装跑步
剪短发
破戒吃肉(摔跤手不吃肉是不行的,但他的妻子不吃肉)
在泥地和床垫上学习摔跤
和赤裸上身的男生比赛
这在印度教社会里非常大逆不道,两个女孩遭到了村里人的嘲笑。不过她们没有被人再欺负了,因为很快,男生根本打不过她们了。
印度农村的女孩穿传统服饰,不穿T恤和短裤,这些衣服都是堂哥的衣服改的
电影中这儿有一段歌曲,唱的是爸爸独裁统治,两个女孩要革命什么的。明白人都听得出这是小朋友在撒娇,就像“我去炸学校”一样。
有人评价说,这是为男权和父权张目的,折磨女儿满足自己的私欲,太粗野了。
说这话的都是伪女权和小清新二合一,估计都没正经去过乡下。
阿米尔·汗演的就是印度摔跤界的衡水中学。
马哈维亚自己做了改变阶层的努力,从一个农民成为全国摔跤冠军,但是很遗憾,他没赶上好时候,摔跤挣不出钱来。
每个家庭的柜子里都藏着一个忧伤的故事,也就是父辈的梦想
他训练女儿的时候逐渐发现,女儿可能通过摔跤改变自己成为家庭妇女的命运。
女儿们也通过一个童婚伙伴(14岁)的倾诉,明白了摔跤是一条可以躲避童婚和成为家庭妇女的道路。
电影里的童婚小女孩。印度的童婚率在47%左右
马哈维亚不富有,他去买鸡肉,游说肉贩子:“火了之后让女儿给你的肉做代言。”这样要了二五折的低价。
他还说服他的妻子:你给我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里,不要让女儿做家务了。
他拼着家里的财富损失,让女儿得到一个改变的机会。
骄傲的少女摔跤手,拉风死了
跤妞跳龙门
我们中国的媒体经常描绘印度女性地位之低下有多恐怖,但很少解释这种恐怖,比如为什么女性要给男性家庭昂贵的嫁妆。
印度教有种姓制度,人们倾向于把女儿嫁给高种姓的人,免得以后被歧视。
大概800年前,阿富汗来的统治者征服了印度,许多低种姓的人改信伊斯兰教。
新的统治者希望和印度教的上层联姻,印度教家族要对抗这种同化,会尽早安排女儿童婚(早早嫁了,免得你惦记)。早婚也会带来更多的人口,人多力量大。
但8~9岁的小新娘没有生育能力。这样就要有一笔嫁妆(其实是抚养费)交给男方。
在中国,童养媳的地位也是所有媳妇里最低的。养童养媳的家庭一般比较穷,把女儿送出去做童养媳的家庭更穷。
在印度,孩子的种姓随父亲,如果想女儿嫁入高种姓家庭,就要准备更多彩礼。而那些高级种姓家庭会趁机选择更富有的女方,勒索更多财物。
中国人嫁女儿也差不多,纯要彩礼的都是穷人,而且多半没受过教育;体面的家庭一般会给女儿一笔钱陪嫁。穷女儿会在婆家毫无地位。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京剧《锁麟囊》,没有嫁妆的女人出嫁途中是如何嚎啕痛哭的。
如今也没有太多变化,如果女孩家庭条件不好,还想要男方有房有地位有北京上海户口,嫁过去很可能会受气。
在《摔跤吧爸爸》当中,大女儿吉塔获得全国冠军之后,彻底跳出了农门,进了国家体育学院,日子也过得好多了。
大女儿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说起来,吉塔可能还要感谢一下中国奥委会。
印度奥委会一个访问团曾在2005年访问中国,研究为什么人口差不多,印度却成绩平平(印度上次得金牌是1980年的曲棍球奥运冠军)。
结论是:他们每年投入的经费才合1000万美元,是中国的几十分之一。印度官员回去就打报告花钱去了。
2008年,印度一名富二代射击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得了冠军。
所以电影里印度基层运动员预算、基层体育局工作一团糟是事实,摔跤爸爸跟官员申请经费被拒绝一点也不奇怪——那年他们还没受中国人的刺激呢。
那个官员的看法愚蠢至极:“我们的经费是这么多,摔跤是这么多,女子摔跤就这么一丁点……你为这么一点钱……”
举国体制长于田忌赛马式的筹划能力。金牌榜和奖牌榜,说到底都是比数字,男足金牌、100米跑含金量高,但努力100年都不见得有戏,女子举重、女子摔跤、女子中长跑,这些很难职业化和商业变现的项目,就是适合举国体制发力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重回奥运会后的金牌数,女运动员功勋卓著。
所以阿米尔·汗说“就是有你这样的人,印度才没法获得奖牌”,是有道理的,印度官员花钱没花对地方。
不过印度给国家队提供的条件还不错。大家看到吉塔在城市中忙于约会和吃吃喝喝,学着打扮,学着吸引男人的眼光。她的堂哥进入伯蒂亚拉的体育学院之后称赞:“这地方真不错。”
两姐妹的堂哥是个滑稽角色,根本不是职业运动员,也是整个电影里被摔次数最多的人
这些好条件来之不易:
1.印度长期的经济增长之后,有钱可以花
2.印度政府开始追求金牌数量
3.爸爸眼光独到,女子摔跤纳入了奥运会项目(2004年,雅典)
有工资补贴和国家队编制(好吧借用一下这个概念)的新娘不会被烧死,不用穿传统服饰,也不用担心嫁妆。
从筹划女儿的未来方面来说,爸爸已经成功了。
军师爸爸
成年后的吉塔,有人说像谭咏麟
大女儿吉塔接受了国家队教练的训练后一直在首轮被淘汰,她迷信教练,忽视了父亲的经验。
一开头摔跤爸爸就跟大家说,摔跤不仅是比力量,还是比脑子。
爸爸脑子确实很好用:
吉塔进入国家队之后,马哈维亚起初想继续训练女儿,先是小心接触教练,试图和对方沟通。
教练是个眼往天上看的货,尽管马哈维亚是前全国冠军(要知道全国每年都有十几个全国冠军,不同重量级的),根本没给他面子,反而当面呵斥他的女儿。
被教练羞辱之后的爸爸一肚子气,又被女儿说技术过时,还被摔倒在地,很长时间都没有理女儿。
这儿有个泪点。二女儿对姐姐说:“根本不是爸爸的技术过时了,而是他的身体不行了。”吉塔摔倒爸爸后,围观群众都害怕得说不出话了
但是当女儿比赛失利,求助于他的时候,他毫无怨言,立刻接手,偷偷对女儿进行训练。
被教练发现和为难的时候,爸爸立即对学院领导哭泣、煽情、告饶,让女儿留在了国家队。随后暗度陈仓,用视频和电话偷偷指导。
这个男人好强大,他做事不要面子,有情绪也能很快克制,想赢就明一套暗一套,他只追求结果。
对,这就是横冲直撞的男人,为了爱的人,他只要赢。
他不会像教练那样,说“输得好看一些”这样的屁话。
很多男人,年轻时可以是骄傲的、讲求荣誉、信用的勇士,但是当爹之后就变得特别滑头。尤其是只有女儿的爹,只有女儿,就需要爸爸更加强大。
有横冲直撞的爸爸,就有同样狂飙取胜的女儿。
虎父无犬女。
“没人记得第二名”
被人指责为独裁者的爸爸在决赛前教了女儿一招:
想办法让人记住你。
只能得金牌。
得了银牌,大家很快就会把你忘记。
马哈维亚没得说错。电影里,大女儿的戏是主线,在小演员时代同样出彩的二女儿变成了次要角色——虽然她也是一个全国冠军。
如果你当了亚军,在电影里都会成配角。
我写《关系攻略》很久了,逐渐发现,很多大家早就该掌握的规则,进了职场还不知道。
有的人是父母不识字,见识不高,没法讲解各种人际关系。还有的父母总是坚持,应该让子女只看真善美,美其名曰要把孩子保护得很好。
这就叫耽误事儿,不早早让他们认识一些重要的真相,到职场上就会可劲儿被骗,吃很多苦头。
比如“第二名没人记得”,就是这样残忍的真相。而说出真相,本身就是一种横冲直撞。
真正令人惊喜的,是爸爸接下来的话:
如果你赢了,就是印度这些锅碗瓢盆边早早嫁人的女孩的胜利。
横冲直撞的小爱背后,藏着巨大的慈悲。我大声告诉你你要赢,小声提醒你,你赢了,会拯救许多人。
个别细节处理得特别好,比如阿米尔·汗被女儿摔赢之后第一次接到女儿的电话。
他有一丝不乐意,但更多的是吃惊,一秒之后就呈现出了欢喜,赶着去接电话,生怕女儿跑了。
50岁往上,做了父亲的演员才会懂得如何处理连责备带惊喜。
横冲直撞、无坚不摧的父亲一秒钟就原谅了女儿。
现实中的功勋爸爸马哈维亚和他的女儿们
提醒一句,如果你是女儿,不要带爸爸去看这部电影,你会哭,爸爸也会。
再提醒一句,如果你带着女朋友去看这部电影,在女儿决定参加55公斤级比赛时不要对女朋友说:“哎,你可以参加这个级别。”你会被当场凌空摔。
摔跤手的体重控制非常关键。为了演这部戏,阿米尔·汗先增肥成大胖子扮演老年爸爸,又练出一身摔跤手一样的肌肉,演年轻时的摔跤手
如果你自己去看这部电影,估计从电影院出来之后会打个电话给自己爸爸,跟他说声想他吧(我知道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说爱)。
我也很想打一个。
可惜五年前就没人接了。
父爱就是直男向的,今天是,明天是,永远都会是。
如果你因为喜欢这部直男向电影而被人批评挖苦,那就一句话怼回去:
“废话,你爸不直,哪来的你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