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因素(25%):
如中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应用六氯对二甲苯比较广泛,中毒性神经病和神经症发生率也较高,用药时间长,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
2、遗传因素(30%):
是某些药物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缺乏患者在应用奎宁类抗疟药时发生的溶血性贫血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G6PD缺陷者分布很广,西南和沿海省市阳性率较高。慢乙醯化患者长期使用异烟约有23%的病人患多发性外周神经炎。欧洲白种人慢乙醯化者占60%,中国约占20%。假胆碱酯缺陷的病人,用同样剂量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后,延长呼气与吸气之间的间隙时间,严重者造成窒息死亡。酒精体内代谢主要靠乙醛脱氢,乙醛脱氢缺乏者易产生酒精中毒。欧洲人几乎不缺乏,亚洲人缺乏乙醛脱氢者多于欧洲人,中国人约为35%。
3、性别和年龄的差异(30%):
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3倍。儿童用药更应注意,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如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患儿可能在症状出现后数小时死亡。儿童肾排泄链霉素缓慢,长期应用可造成耳聋。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相同剂量的地高辛,血浆半衰期延长,洋地黄中毒发生率高。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肌注青霉素后血浆浓度较青年人高13倍。老年人应用巴比妥类催眠药的剂量要调整,因为老年人肝脏药代谢活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