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 景颇族的节日 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节日

东乡族节日—粮食节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4日11:49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 繁 大 中 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东乡族的传统宗教节日,即伊斯兰教的阿术拉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我国回、东乡等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均过此节。节日活动各异。西北和云南地区的回放在节日当天,每家送信粮食,交清真寺熬成杂豆粥,供众人喝,请阿訇育经赞圣;或各户用各种豆子,有的加入红枣、核桃仁等煮成豆粥,供自己或请人食用,有些妇女在这一天聚会,捐钱凑粮,熬一锅杂豆粥。东乡族阿术拉节是妇女和儿童的节日,届时,各家主妇轮流主持。按照古规,男人们只举行一个简单的祈祷仪式后即走开。节日里吃一种东乡语叫“罗波弱”的肉粥,寓有对当年五谷丰登的祝愿。

纳西族节日—祭三朵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4日19:07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 繁 大 中 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纳西语称作“祭三朵”,这也是纳西族祭祀本民族保护神或战神“三朵”的传统节日。北岳庙,因南诏时曾封玉龙山为北岳,三朵庙建在玉龙山麓而得名。相传,古时有一猎人,在玉龙山上发现一块奇异的雪石,背回家去,走到现今的庙址时,雪石异常沉重,就歇下休息。再想背起赶路,雪石重不可移,人们认为这是神的化身,就地建庙祭供,从此,人们常常见到一位身着白甲,戴白盔,执白矛,跨白马的天神,经常显灵,保护这里的土地和人民。纳西人认为三朵就是本民族最大最有权威的神、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属羊日,要用全羊隆重祭奠。庙会期间,正是茶花初开时节,届时,人山人海.烟火缭绕,花开四野,人们四散野餐,信徒烧香磕头。此庙会之隆重与气氛,冠丽江所有庙会和节日之首。

景颇族节日—能仙节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4日11:57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 繁 大 中 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景颇族节日—能仙节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4日11:57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 繁 大 中 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能仙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柯尔克孜族节日—马奶节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4日15:14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 繁 大 中 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柯尔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区,从事牧业生产,他们养马、爱马,并喜欢喝马奶,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饮马奶的节日。

柯尔克孜族把马奶节称为“克木孜穆伦多克”。规定在每年入夏双子星在天空第一次出现的第二天,柯尔克孜阳历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历的5月22日这天举行。这时候草原上牧草大面积返青,母马已开始产驹,具备了过马奶节的条件。从这天开始,牧民们便开始挤马奶和食用马奶。

节日这天,草原上非常热闹。清晨,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兴高彩烈地来到拴马的地方举行一种仪式。开始时,由长者抓住马鬃进行祈祷,希望安拉保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家家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接着,妇女中的长辈开始挤马奶,并将挤出的第一碗马奶喂给家中最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茁壮成长,将来得到幸福。这种仪式结束后,人们便开始宰羊煮肉,把发酵好的马奶和各种乳制品及油炸食品摆出来招待客人。午后,草原上的牧民骑上马成群结队相互祝贺,并品尝入夏以来的第一碗马奶。接着,还要吃羊肉和各种食品,这时人们会弹起琴唱起歌,歌唱草原上的新生活,祈祷人畜两旺,企盼又一个丰收的年份。

柯尔克孜族 景颇族的节日 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节日
有的地方还举行赛马和叼羊等娱乐活动。节日一般过三天才结束,使人们有更充沛的精力抓好夏季牧业生产,争取来年获得更大的牧业丰收。

—安昭纳顿节节日活动

中华五千年 2007年12月04日13:56 (来源:中华五千年)

【简 繁 大 中 小】【收藏此页】【打印此页】【关闭】

纳顿自农历七月十二日开始,可由一村单独举行,亦有两村联合举行,直至农历九月十五止,由东向西,最后回到中心地区而结束,最为常见的是两村联合,一村充当“主人”,而另一村为客,两村男性排成长列,扛着各色彩旗,敲锣打鼓,高呼“大好!”在主方村外麦场上会合,是最热烈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几十面大鼓被擂得震天响,伴随着沉稳有力的鼓声,会手们闪腾跳跃,在粗犷的高呼声衬托下,表现出健与美的雄姿。队伍一到麦场,拉开了纳顿的序幕。会手舞首先开始了,这是由四五十人参加的大型舞蹈。老幼按顺序排列,舞在最前面的是身着长衫、手执扇子的老人,他们往往是纳顿的组织者和纳顿舞蹈的传人。别看他们年过花甲,银须垂胸,可跳起舞来,却还是那么从容自如,步履强健。手持各色彩旗的年轻人和拿着柳条的孩子们依次跟在后面,他们摆动身子,左腾右挪,绕场而舞。舞蹈的动作虽然不太复杂,但整齐的舞步、协调的跃动,伴随着有节奏的鼓锣声,显得十分优美。在舞蹈的同时,主方不停地用大海碗给会手们敬酒,以此助兴,人们在舞蹈中陶醉了,喜庆和欢乐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各村外的麦场上,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丰收后的欢乐景象。

纳顿活动以舞蹈和戏剧表演为主。“会手舞”为开场节目,是由数十至数百人参加的群众性集体舞,参加者按长幼次序排列。伴随着锣鼓的节奏,大家一齐踏动、摆身、左腾右挪、绕场而舞,舞姿优美,气氛热烈,场面恢宏壮观。

会手舞之后表演的是戴着面具的哑舞剧《庄稼其》,以舞蹈形式表现父亲向儿子传授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形,表演生动、细腻,滑稽逗人。接着往往表演三国故事《三将》和《五将》等,最后为表现土族祖先从事畜牧业生产时期的生产生活、再现土族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精神的面具舞——《杀虎将》。

热闹的纳顿自然也成为访亲拜友的好时机。一大早即可见男女老少,打扮一新,车载驴骑,浩浩荡荡行进在乡间的路上,对于青年男女而言,纳顿则提供了一个浪漫聚会的时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5351/750194010963.html

更多阅读

柯尔克孜族 有关柯尔克孜族手抄报

“柯尔克孜”,突厥语,系本民族自称,意为“四十个姑娘”,也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但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伊犁

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

  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      柯尔克孜族的家庭为一夫一妻制。过去,受宗教影响,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权很大,老年人威信最高,妇女受歧视。旧式婚姻带有封建买卖性质,一般由父母包办。订婚有指腹婚、幼年订婚、成

柯尔克孜族历史 柯尔克孜族民间都有哪些历史传说

  柯尔克孜族的民间传说很多,从内容上讲,由自然、地理、历史、人类起源、民族形成,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山、水、动植物的产生、形成等,无所不有。传说还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大至宇宙天体、日月星辰,小至一山一水、一草

声明:《柯尔克孜族 景颇族的节日 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节日》为网友花不见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