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三伏天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也就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古代开始,人们对于三伏天的饮食养生保健就有很多习俗,下面就来看看三伏天的饮食习俗究竟都有哪些吧!

    习俗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导语:到了伏天儿,人们又开始惦记 “三伏天”吃什么的事情了。老北京就是讲究多,按老规矩,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到日子就该开吃了。7月7日是小暑,听说各大超市的速冻饺子销售火爆,就等着14日的头伏节了。

    头伏吃饺子开胃解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为什么热天里吃热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烙饼卷鸡蛋能补充营养

    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犒劳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

    为什么要犒劳自己呢?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光吃西瓜,吃冰棍,并不能把这些营养素全部补齐。和大米相比,白面粉中的蛋白质更高一些,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也比精白大米约高出一倍,所以相比而言,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

    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饺子和面条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一部分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溶出的营养成分比受热损失的营养成分数量更大。故而,老人们常常提醒儿孙们,吃饺子的时候,不要忘记把饺子汤喝掉。如果面汤不太咸的话,最好是 “原汤化原食”。这样就能做到 “肥水不落外人田”,营养素都收进肚子里,捎带着还补充了水分。

    不过,这些饮食习俗,主要是起源于营养不足的贫困时代。那时候,老百姓平日都是粗粮,甚至食不果腹,能吃上一顿白面肉馅饺子,吃一次白面烙饼卷鸡蛋,是相当幸福的事情。如今时代变了,自然做法上也要与时俱进。

    习俗二: 伏天吃藕滋阴凉血

    导语:节令进入伏天,今年的新藕也开始上市,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据悉,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又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除开这些附会寓意不说,藕本身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食疗功效,三伏天多吃些藕,对健康好处多多。

    1、清热凉血: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2、通便止泻、健脾开胃: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3、益血生肌: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4、止血散瘀: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藕作为一种养生食物,健康人群均可食用,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尤宜,特别适宜高热病人、吐血者、高血压、肝病、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可多食用。因藕性偏凉,产妇不宜过多食用;藕性寒,生吃清脆爽口,但碍脾胃,脾胃消化功能低下、大便稀溏者不宜生吃。藕煎汤内服顺气宽中,炒炭可止血散瘀,用于各种出血症。孕妇产后1-2周吃藕,对止血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效。买藕的时候,很多人分不清是红花藕还是白花藕,经常问卖藕的人:是粉藕还是脆藕?一般来讲红花藕外皮为褐黄色,体形又短有粗,生藕吃起来味道苦涩;白花藕则外皮光滑,呈银白色,体形长而细,生藕吃起来甜。通常炖排骨藕汤用红花藕,清炒藕片用白花藕。选藕以藕身肥大,肉质脆嫩,水分多而甜,带有清香的为佳。

    习俗三:小暑黄鳝赛人参

    导语:民间有“夏令黄鳝赛人参”一说。这既是指三伏天里食用黄鳝对人体有滋补的作用,也同时在讲炎热的伏天是黄鳝最肥美的季节。

    一句话,现在吃黄鳝正是时候。

    它有冬病夏治的食疗效果

    从中医上讲,黄鳝性温,经过春季的觅食,到了夏天就会变得特别圆肥丰满,不仅口感好,而且滋补功能渐趋完备。“三伏天里,人应当注意养阳”,而此时的黄鳝正是阳气最足的时候,吃了它有不错的温阳效果,尤其是对寒性疾病患者来说。

    小暑后的黄鳝圆肥丰满,不仅肉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加上暑天中湿气较重,对寒性、虚性、湿性的人尤为不利。此时吃补气的黄鳝,与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达到改善不良体质、“冬病夏治”的效果。小暑前后1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不仅可以预防夏日食品不用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据统计,天下鳝肴不下于百余种,各地都有“拿手”品种。

    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三伏天正是吃黄鳝的时候——黄鳝的两种经典吃法

    俗语中有中常有“鱼生火、肉生痰”的说法,那么鱼和肉这些容易“上火”的食物,夏天自然应该少吃。不过,黄鳝却是个例外。黄鳝肉嫩鲜美,营养丰富,滋补作用强,所以在我国民间享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美誉!

    小暑后的黄鳝圆肥丰满,不仅肉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滋补作用最强。加上暑天中湿气较重,对寒性、虚性、湿性的人尤为不利。此时吃补气的黄鳝,与传统医学“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达到改善不良体质、“冬病夏治”的效果。小暑前后1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不仅可以预防夏日食品不用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这两款比较经典的吃法!绝对值得推荐。

    经典烧法一:大蒜头烧黄鳝段

    原料:黄鳝 大蒜 姜丝 白糖 料酒 酱油 鸡精

    做法:

    1. 先把黄鳝洗干净,清理好内脏,用开水烫一下,这样切成段比较容易。

    2. 把大蒜头事先要蒸熟的啊,要不然是很难烧熟的。

    3. 把老姜切成姜丝。

    4. 开始热锅,放入色拉油。

    5. 放入姜丝煸炒出香味。

    6. 放入黄鳝段。

    7. 放少量的料酒。

    8. 加入点酱油。

    9. 放入已经蒸熟的大蒜头。

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三伏天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

    10. 加水,大火继续烧。

    经典烧法二:美味的葱爆鳝丝

    原料:洋葱 鳝丝 姜丝 白糖 料酒 白胡椒粉 鸡精

    做法:

    1. 把鳝鱼切成丝,这是很专业的做法。不过到菜市场里交给卖黄鳝的来做比较方便。

    2. 热锅。然后倒入色拉油。

    3. 放入姜丝煸炒出香味。

    4. 放入鳝丝煸炒一下后先从锅里拿出。(特别提醒,炒太久,鳝丝变老了就不好吃了)

    5. 锅中放入洋葱煸炒。

    6. 在洋葱里放入料酒和酱油。

    7.加适量的的水把洋葱稍微煮一会。

    8.这时再把鳝丝重新倒回锅里,翻炒。

    9.加入适量白糖。

    10. 最后不要忘了加白胡椒粉和鸡精!

   做好这两道菜的秘诀:

    1. 一定要大火爆炒,鳝段要比鳝丝烧的时间久一点。

    2. 炒鳝段的大蒜头一定要事先蒸熟,用不着拨皮,因为虽然影响菜的美观,还吃还是最重要的。

    3. 放入少量的白糖味道会更鲜美,但不能放太多

    4. 鳝丝里放白胡椒粉会更好吃。

    三类人别吃黄鳝

    不过黄鳝虽好,也非人人皆宜。因为它不易消化。而且雌雄同体的黄鳝一生要经历从雌性到雄性的性逆转,与其他可食用的动物和水产类相比,体内的激素分泌量要高得多,三类人应少吃、最好是别吃黄鳝。

    家里若是有高血压、卒中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感冒发热、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炎症患者都要敬而远之。平时容易“上火”的朋友,也不宜吃黄鳝,以免“火上浇油”。

一、肿瘤病人、口腔溃疡患者;

二、更年期妇女,本身内分泌正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三、孕妇和未发育的儿童。孕妇食用,有可能造成流产,而儿童食用过量,容易造成早熟。

   习俗四:酷暑吃伏羊冬病夏治

    导语:三伏天里吃羊肉喝烧酒、品火锅尝烧烤?随着近年来“反季节饮食”的流行,喜欢尝新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这种特殊养生行列。其实,对于经常身处空调间的白领来说,三伏天里适当吃些羊肉,出一身热汗,反而能帮助身体排毒。再加上一杯预防上火的王老吉凉茶,可谓绝妙搭配。

    伏天吃伏羊,热食也养生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上海郊区当地人将“羊肉烧酒”当作一种夏季养生之法,许多人至今保留着三伏天天天吃羊肉、喝烧酒的习惯。

    事实上,上海不少郊区伏天吃羊肉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按当地人的说法,越是天热就越要多吃羊肉,所以越是伏天羊肉越是火。当地还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养身之谈。羊肉性温,三伏天吃羊肉,再喝上一杯烧酒,吃后全身大汗淋漓,据说可“驱散五脏积热,释放体内毒素”。

   三伏天吃羊肉养阳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三伏天里吃羊肉,有一定的养生依据。春夏吃羊肉养阳,等到冬天,手脚不易冰冷。有些人伏天时内有积热,食用羊肉汤后,全身大汗淋漓,可驱走五脏积热。不过,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伏天吃羊肉并非多多易善,也并非人人都适合这样的养生方法,尤其是一些热性体质的人,切莫随意尝试。

    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称“伏羊”,历史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的人们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长久以来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汤,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但对于这些地方三伏天饕餮羊肉的做法,也有人提出质疑:夏季吃羊肉好像与通常的冬日进补相矛盾,这么做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炎炎夏日再喝上碗又膻又烫的羊肉汤会不会加剧暑热?人人都适合喝羊肉汤吗?

    冬病夏治喝羊汤

    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谷凌云说:“中医有‘冬病夏治’传统,‘冬病’是指一些与阳气不足有关的病。所谓阳气不足,导致寒从内生,即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及胃虚、阳痿等阳虚症。据《本草从新》记载:‘羊肉能补虚劳,益气力,壮阳道,开胃健力。’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湿度最高的季节,此季节人体阳气也最为充足,加之自然界也是一派火热,喝羊汤可以形成‘内外夹击’,使体内寒气驱逐体外,能起到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因而夏季是‘冬病’最佳的治疗时机。”

    “用补益方法,增强身体抵抗力,可以减少慢性病的冬季发作。”谷凌云介绍,《黄帝内经》有记载:“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可见对于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来说,适时多吃羊肉可以祛湿气、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护胃肠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过,年老时体弱多病,是因为少壮时太贪凉。因此,在夏天适当的吃点热性食物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从中医营养学的角度看,羊肉味甘性温,可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历来被视为补阳佳品。

    喝羊汤需分体质

    对于夏天进补,有些人会有疑虑,认为夏天出汗,进补后都会随汗流出,补了也是枉然。其实不然,人的躯体犹如一口井,夏天外面气温虽然很热,但对身体虚寒的人,如果能受补,那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代医学家曾有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盛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谷凌云强调:“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适当合理的‘三伏进补’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关键问题是要分清虚实、对症补益。”

    还有一些观念需要更正,谷凌云说,“所谓‘三伏进补’并非仅指服用多少营养或滋补药品,而是指对身体机能进行全面的康复和调理。我国历代养生学家主张,人欲安度炎夏,必须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本人的生活习惯,将神补、药补、食补三者有机配合,灵活运用,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虽然羊肉汤对抑制一些易冬季发作的慢性病有益,但也不能毫无节制地食用。应遵循‘虚’则补之和‘需’则补之的原则。”谷凌云指出,伏羊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羊肉药性为味甘、性热、归脾、胃、肾经;功效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因此,对于中焦虚寒、气血虚弱及肾阳不足者较为适宜。热性体质的人不但夏季不适宜喝羊汤,即使冬季进食羊肉也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对于实热、阳亢及内火胜者不宜食用。

    谷凌云告诫说:“羊肉属大热之品,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等上火症状的人均不宜食用。肝炎病人过多食用羊肉,可加重肝脏负担,导致发病。”

      三伏天饮食养生四大原则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

    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结束语

    夏天除了冰镇啤酒和美味海鲜,人们可能对其他食物已经失去了好感,好像只有冰镇和麻辣才能过瘾。殊不知,夏天其实比其他季节更应该养生。因为中医讲夏天要养阳,而喝过多的冰镇冷饮或吃过多的凉性食物反而伤了自己的阳气。当然,人们最怕的莫过于“桑拿天”,希望能在伏天来的时候凉快一点。其实,注重自己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重口味不改,凉爽离你一点也不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5451/125263119532.html

更多阅读

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春天宝宝吃什么更健康

春天是孩子生长最快的季节。生长越快,所需要的营养也越多,这对脾胃虚弱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调理脾胃。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此时宝宝生长发育最快,活动量大,需要营养多,同时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进

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哈士奇吃什么更健康

哈士奇喂养     一般好的家庭里来说哈士奇吃得好,那不算得上什么,那些疼爱自己哈士奇的主人对待自己的哈士奇相当在乎,不管在吃上还是在住上,都很是挑剔。    哈士奇的一般食物就是家里的剩菜剩饭

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春天拉拉筋舒展身体更健康

   《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所以春天除了养肝,还需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爱华阅读配图  拉筋的直接疗效是祛痛、排毒、增强身体机能等。其原理何在?  首先,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

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女性春季吃什么更健康

步入春季,乍暖还寒,万物生机勃发,若能顺应节气,调养身心,必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那么春天吃什么好呢?小编为你推荐六类有助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快看看吧。春天气候乍暖还寒,在早春寒意仍强时,应注意热量、蛋白质的充裕补充,增

过年什么时候吃饺子 过年吃饺子搭配什么更健康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味道鲜美、馅料丰富的饺子一直是人们的心中的美味佳肴,尤其是逢年过节,饺子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包饺子、吃饺子,一种中国人独有的幸福油然而生,节日的气氛更是烘托的

声明:《春天吃什么更健康 三伏天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为网友相爱已经灭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