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晚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有人算过一笔账,慈禧一天的生活费是纹银4万两。当时晚清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国难当头,然而慈禧依旧固执自私地享受着“一顿饭够百姓穿十年衣”的奢华生活。就连临死时,她也没有对她腐朽的思想进行过反思,反而恨不得把整个紫禁城都带进她的地宫。
据李莲英口述的《爱月轩笔记》披露,慈禧棺椁内的珍宝价值5000万两白银,堪称世界之最。重建陵寝陵寝建成后,慈禧并不满意。原因是工程完工后,她和慈安二人的陵寝花费不等,也就是说在她的陵寝上花的钱少了,她感到不公平。可是,慈安是大清门抬进来的正宫娘娘,在理论上慈禧的身份肯定要比慈安低很多,因此花在她的陵寝上的银子比慈安少了近40万两。慈安陵用银266万两,慈禧陵用银227万两,两座陵合计用银近500多万两,这已经堪称清代帝后陵寝花费之最了。
那么,两个陵寝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原来慈安陵所用的木料大部分是国产楠木,价格较高。另外,慈安陵还比慈禧陵多了一段神道,用意就是要和咸丰的定陵连接,说白了就是要体现出他们俩是正牌夫妻。所以慈禧就没有资格建神道,以至于她认为自己最终还是输给了慈安。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东陵守护大臣呈上一份奏折,内容描述了慈禧陵寝的现状,说其出现了渗漏、风化、瓦爆釉、彩画脱落等问题。按理说,得知自己的陵寝出现这些现象,慈禧应该伤心才对,相反,她心里却乐开了花。为什么呢?因为本来慈禧就对自己的陵墓有所不满,这回她已经手握权力,并且还有了一个送上门的借口,此时不重修陵寝,更待何时?
于是她马上派奕劻、荣禄这两个心腹大臣去东陵。这两个人是有名的马屁精,他们很会揣摩慈禧的心思。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方法,他们的决定绝对是出人意料的——他们打算拆除陵寝,重新修建。
根据档案记载,当时的承修大臣荣禄等,曾给慈禧上一篇奏折,里面说到了慈禧陵寝的大殿隆恩殿的用料问题。在奏折中,荣禄谏言改用黄花梨木。其实,这是非常僭越的一种想法,还从来没有人敢于在建大殿时使用这种木料。因为这种黄花梨木是明清时期皇家做高档家具用的,民间绝少能够见到。所以对于在建造房子、大殿时用黄花梨木这样的想法,荣禄等人虽明知是非常大胆的僭越之举,但他们认为这个折子呈上去之后,慈禧看到一定会格外高兴、异常满意,并且对他们大加赞扬。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慈禧满意归满意,却并不满足。她说既然大殿使用了黄花梨木,那么东西配殿也应该与之统一规格,使用黄花梨木。这让荣禄等人大为吃惊,本来大殿使用这种高档木料已经是十分大胆的僭越行为了,没想到慈禧要求把两个配殿也一并用其来进行改造。整个陵寝重修耗费掉的银子是150万两。当时距离竣工还有9年的时间,虽然后来又用了多少银两,档案没有记载,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完全可以想象,这绝不会是一般的数目。
慈禧陵寝的这些石雕不仅显示出晚清女主当政的鲜明时代特征,其雕刻工艺也是堪称一绝。隆恩殿殿前的御路石,玲珑剔透,当之无愧为石雕中的精品。它仍然使用了凤在上、龙在下的布局,而且雕刻工艺还采用了更为高超的高浮雕加透雕的手法。在龙的腿、尾、须部和凤的嘴、冠、角部有10处透雕,立体感超强,形象更为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慈禧如此在陵寝处处炫耀自己生前的辉煌,无疑是亲手为自己的陵寝被盗埋下了祸根。在生前,她就享受了荣华富贵以及各种奇特经历,而在死后,她的遗体先后三次殓入同一口棺内,遗体至今仍保存完整。
第一次入殓:1908年,慈禧逝世,当天她的尸体就被抬入棺内。据悉,在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光是在慈禧棺内的珍宝,价值就在5000万两白银,堪称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