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运动领袖 民国妇女节花边旧闻:“女权领袖”背地痛殴女同胞

  民国的妇女节,有时花边趣闻反倒比庆祝活动更抢眼。

  当时的妇女节,也是在“三八”这天。民国时,女权初起,当时的妇女节,又有争取女子权益和男女平等的内容。

  很多高校,也因女权运动的影响,成立了女学生团体。而团体的领袖,用当时的头衔来称呼,就是“主席”。1931年,在上海就发生了这么一则趣事。

  这则趣事,见于一位女同学的日记中。

  事情是这样的。照往年的惯例,在当天的庆祝大会上,各个高校的女子团体领头人,都会轮流上台发表演讲。但轮到那位女同学的高校时,该校女学生主席一上台,台下的人就发现了猫腻。

  原来,这位女主席的演讲,和去年一模一样。可想而知,该主席是在欠缺准备的情况下,干脆把去年的演讲稿拿出来又念了一遍。

  这令这位写日记的女同学,还有众多去年也参加过大会的同学,颇有些不齿。在记录下这一事的最后,这位女同学还不忘酸主席一把,说好像所有妇女同胞的解放,让这位主席这么登高一呼,就立刻完成,高枕无忧了。

  但戏剧性的转变,却发生在后半天。

  散会后,众人都各自回校。可吃完晚饭,还没坐下多久,这位女同学就听到楼上发生了“暴动”。上去一看,早就围满了好事者。而这出戏的主角,正是白天照着去年演讲稿依样画葫芦的女主席。该主席是“女一号”,而另一位同舍好友,则是“女二号”。

  原来,该主席回到宿舍后,与同舍的好友,不知道因什么原因,起了纷争。该主席平日在台上,开口闭口都是团结女同胞,可现实中一碰到冲突,却二话不说就用拳头解决。女主席果然厉害,凶猛异常,几下就把对手打得落荒而逃。但该主席击退“敌人”后,没有痛打落水狗,而是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伏在床上痛哭失声,争取舆论的支持。众人熟知该主席的为人,并未被其迷惑,而是当看了场好戏。

  口中信誓旦旦,说要维护女子权益的人,竟然是动手痛殴女同胞的凶狠角色!而且,把对方打得流血,自己还不忘秀一把演技,这大概是当年妇女节最夺人眼球的新闻了。

女权运动领袖 民国妇女节花边旧闻:“女权领袖”背地痛殴女同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5551/726162620154.html

更多阅读

《末路狂花》中的女权主义 中国女权主义者

《末路狂花》雷德利·斯科特(RidleyScott)1991年上映的一部关于女权主义的影片,这部影片的出现立即引起了社会对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的反思和议论。这部关于女权主义影片的出现也影响了之后的公路片,公路题材随即发展到同性恋、男女杀

女权主义的发展 女权主义的意义

我们通常提到妇女地位,总是容易联想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源自西方,女权主义是一个定义,旨在建立和维护妇女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收集运动。此外,女权主义,指建立妇女在教育和就业的平等机会。一个女权主义者,是“妇女的权

才思之美:民国十大校花

校花是伴随着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在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性大多数“养在深闺人未识”。女性进入学堂,是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的一个结果。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由英国女传教士奥特绥小姐于1844年投资兴办的宁波女塾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者 田园女权主义者

搜索了一下,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

转载 民权运动纪念碑 黑人民权运动 影响

原文地址:民权运动纪念碑作者:联合动力景观规划院一九八九年,“民权运动纪念碑”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南方贫困者法律中心”正式揭幕落成。这座由美国华裔青年建筑师林璎(MayaLin)设计建造的纪念碑,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一

声明:《女权运动领袖 民国妇女节花边旧闻:“女权领袖”背地痛殴女同胞》为网友醉落夕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