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风光(一)----引用 泰山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为中国十大名山之首。
泰山海拔1532米,在中国的群山中并不高,五岳中比西岳华山低近1000米,地位所以如此崇高,是地理和历史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从地理上看,首先说明泰山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次,古人的神秘崇拜。从历史上看,由于先人活动范围和泰山在这个区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现祭天崇拜,这种崇拜并没有随生产力和知识的进步消失,反而因为中国古代帝王为加强自己的统治,不约而同的宣传“神权天授”的理论,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动,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续,封建统治者的这种行为让泰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山地位进一步强化,随后成为每代帝王一生必须的大事之一。
泰山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绝妙的结合体,帝王登泰山者始于秦始皇,相继有汉武帝、光武帝、光武帝,唐代的高宗,玄宗,武则天,宋代的真宗,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帝,都到泰山巡游,留下了不少文物古迹。同时,泰山又是佛、道两教盛行之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布全山,泰山自然风景和人文原因,也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漫游泰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从另一角度看,帝王来泰山封禅,以政治为目的,百姓来泰山,是祈求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保佑,佛道来泰山,是借泰山的名气弘扬自己的理论,文人墨客来泰山,却大多以游历山水为目的。所以,他们应当是现代旅游的先驱者,1987年泰山被确认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他们功不可没。
泰山的文化组成,集聚了中国的古代的文化精华,是值得每个中国人亲临体验的。那么,这种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应该就是融合统一、吃苦耐劳、努力前进。 融合统一,泰山对佛、道、儒等各种文化的完美融合,是这种融合统一的具体体现。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石用的就是泰山石,不仅仅因为泰山石的品质,还有它寓意的这种融合统一精神;吃苦耐劳, 自强不息。泰山挑夫是这种精神的最佳代表,当你亲眼目睹他们步伐时,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一一个脚印; 努力前进,每一个亲自登过泰山的人,都会深刻的体会到。
登泰山,不仅看它的雄伟壮丽,更深的是体会认识泰山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并从中受到洗礼。
孔子登临处
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文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明嘉靖
三十九年(1560年)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
为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
红门
泰山中路的登山起点,从红门开始6600级石阶直上岱顶。红门宫前三重石坊,形如阶梯。前为一天门,
两侧有“天下奇观”、“盘路起工处”大字碑,中有“孔子登临处”坊。后为天阶坊。 从红门到南天
门以中等速度登山,大概需要4个小时。
千年和平钟
在万仙楼三义柏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写铭文,。该钟高约4米,由8块重约30吨
的泰山花岗岩砌成,状似一扇敞开的门,在门的前后两面镶嵌有两块80×100厘米的石英钟,在钟
周围的地面上置有21块供游人观赏休息的天然石头,代表人类进入21世纪。
万仙楼
位于红门宫北,为跨道阁楼式建筑,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始建,旧称“望仙楼”。原祀王
母,配以列仙,后改祀碧霞元君。北向门洞额题“谢恩处”,相传旧时帝王登泰山,地方官员送
驾于此,帝令回府,群官谢恩。又传朝山香客返回至此,叩谢泰山老母保佑平安。楼四周镶有明
清善男信女朝山的题名碑63块,楼东南侧有“隐真洞”。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万仙楼北部的盘路东侧,为纪念1946年夏季第一次解放泰安时被敌机轰炸牺牲的新四军
烈士而建。方锥体碑首,南面贴金题额“革命烈士纪念碑”,绕碑环刻新四军一纵三旅转战
祖国各地的壮烈事迹和708名烈士名单。石栏环绕,古柏掩映,庄严肃穆。
斗母宫
位于岱阳登山盘道东侧,烈士纪念碑之北,为泰山古道观。宫东临龙泉峰,又有龙泉水自西北山峡
绕宫东注中溪,故又名龙泉观。宫筑于盘道旁深壑绝壁之上,深秀幽雅。宫创建无考。
卧龙槐
位于斗母宫山门的对面,为明代遗植。古槐巨枝卧地,根又生干,树形奇异,葱郁茁壮,似卧龙翘首,
故名“卧龙槐”。树龄已600多年,如今仍生机盎然,遮天蔽日,为登山路上的一大奇观。此树现已
列为泰山古树名木之一。
经石峪
在斗母宫东北中溪支流的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
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誉为“大字鼻
祖”、“榜书之宗”,是泰山佛教文化和石刻艺术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
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泰山四槐景点:千年唐槐
壶天阁
位于斗母宫北,是一座跨路阁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拓建后更今名,盖因道家称仙境为“壶天”而得名。清嘉庆间泰安知府
廷璐于阁上题联:“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门洞上双柏横生,
盘结向上,奇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