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着“重寒凉药,轻温热药”的片面认识,以清热解毒为首要之法者甚众尤其对晚期肿瘤,常常是集诸多清热解毒药堆砌其上,大队杂投。
而临床疗效并不满意,且不少患者还反映服药后极不舒适,甚则难以下口恶性肿瘤一旦形成,其病性属寒者多还是热者多?值得临床研究,因为辨证是遣方用药的前提。
中医认为,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正气包括阳气和阴精两个方面,而以阳气为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
则折寿而不彰”,“阳精所降其人夭”,“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橇陷脉为屡,留连肉膝,俞气化薄,传为善畏,乃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由此可知,对人体来说,阳气总是积极的,起主导作用的。阳气在外具有固表抗邪的能力,在内具有维持气血脏腑活动的重要作用。若阳气亏虚,则可导致机体卫外不固,或气血脏腑功能活动失常,易致肿瘤发生自《内经》以降。
历代医家皆把阳虚、寒积看作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灵枢。五变篇》说:“肠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灵枢。水胀篇》:“肠覃何如?
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疽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诸病源候论》指出:“荣卫俱虚,其气血不足,停水积饮在胃肮则脏冷,脏冷则脾不磨,脾不磨,宿食不化,其气逆而成胃反也”,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更指出:“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沏清冷,症瘾颓病,坚痞腹满,急痛下痢清白……皆属于寒”。
而今人孙秉严氏通过观察1000例肿瘤病人后总结分析指出:“不论长江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也不论是沿海还是内地,寒型和偏寒证候者最多,约占83.7%。他还发现“寒型体质多患痰食积滞或症瘾积聚”,“质属寒的人得肿瘤者居多”。可见,对于阳虚、寒积致肿瘤,古今许多医家是有深刻认识的。
不仅如此,从历代医家制定和喜用的治瘤方药亦可窥知他们对肿瘤阳虚、寒积致病的认知。如《重订严氏济生方》中温阳益气、涩肠止血,善治肠道肿瘤的断红丸,即用鹿茸、附子、黄芪、阿胶、当归、侧柏叶、续断、白矾。
《世医得效方》中养脾消积治胃部肿瘤的千金养脾丸,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木香、丁香、白扁豆、砂仁、薏苡仁、益智仁、藿香、红豆肉豆范、干姜、高良姜、小茵香、三棱、苍术、神曲、麦芽、陈皮、积壳、桔梗。
《临证指南医案。积聚》亦说:“著而不移,是为阴邪聚络,大旨以辛温入血络治,盖阴主静,不移主静之根,所以为阴也,可容不移之阴邪者,自必无阳……必藉体阴用阳之品,方能入阴出阳,以施其辛散温通之力也”。
“夫症者,征也血食凝阻,有形可征,一定而不移……治之之法,即从诸经,再究气血之偏性,气虚则补中以行气,气滞则开郁以宣通,血衰则养营以通络,血癖则入络以攻痹,以治症瘾之大略古方甚多,而葱白丸、乌鸡煎方,尤为神效……”。
《医宗必读》在中医治癌方面贡献之大,远为其他著作所不及李中梓治疗肿瘤亦最擅长用温药。
首创“阴阳攻积丸”治疗各种肿瘤,自谓不论阴阳皆效药用吴茱萸、干姜、肉桂、川乌、黄连、半夏、橘红、获菩、槟榔、厚朴、积实、石富蒲、延胡索、人参、沉香、琥珀、桔梗、巴豆霜、皂角,融理气、温散、化痰、散结、通下为一炉,配伍精湛,为后世所常用。
今人喻全渝氏总结了70例肺癌中用温法之50例,有效率百分之六十二,高于非温化组的百分之三十五。因此,扶阳法是古今医家治疗肿瘤的基本治法之一。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变过程中,阳虚既是发病的内在条件,又是疾病过程的一种病理表现,贯穿于恶性肿瘤病变的始终,所谓“因虚致病,因病致虚”。而癖滞痰浊则是恶性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其与癌毒互为因果,共同致底肿瘤是邪毒淤结于内,寒凝毒结者多见,易伤人阳气。
故治当注重扶阳益气热毒只是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表现,即使有应用清热解毒法的指征,也应考虑到温振阳气这一法则。
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言:“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毒邪或毒证不仅只有清热解毒一法论治,性属阴、寒、虚者,当振奋或扶助阳气以升阳解毒胃肠肿瘤患者求治于中医者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发现肿瘤已届晚期,已失去手术指征的患者;
(2)肿瘤已经手术切除,气血大伤者;
(3)边进行化疗、放疗,边服中药,以协同完成疗程者;
(4)因不能忍受化疗、放疗的反应而终止治疗卷当此之时,无形之元气函宜扶助,扶阳法尤不可偏废,李中梓曰:温为脾胃所喜。
阳气是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皆有阳气,但阳气主要来源于肾,充养于脾阳虚是一种继发性致病因素,又是脏腑功能衰退病理表现的概抵阳虚之证。
按其临床特点可概括为两类:其一为“不振奋”气虚主症为少气懒言、声低语怯,副症为饮食不振、乏力、舌淡苔少、脉虚无力等;其二为“内寒”。主症为肢冷怯寒,副症为口淡不渴、面白舌淡、尿清便搪等气虚、阳虚、亡阳分别表示了脏腑功能衰败轻、中、重3种不同程度。
扶阳法是扶助补益人体阳气,治疗因体内阳气虚弱或阴寒所致病证的大法扶阳法肇始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寒者热之”,奠基于仲景《伤寒杂病论》“扶阳气”。
经晋唐至金元的探索及明清医家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发,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恳扶阳法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主要可起到以下作用:
(1)用辛温辛热或大辛大热之品温扶阳气以祛寒通阳、散结消癖;
(2)扶阳益气,补虚托邪,用甘温之人参、黄茂、白术、肉桂等,佐以升麻、柴胡等扶助脾气,升发清阳;
(3)补虚扶阳,阴阳双调。所谓“扶阳不忘补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现代研究表明,温中疗法具有以下作用:
(1)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
(2)改善胃肠自身的营养状态,加固胃载膜的防御能力;
(3)刺激胃腺,加强胃肠消化能力;
(4)使胃气的流动活跃,促进胃肠载膜的修复;
(5)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6)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机能状态。
胃肠道肿瘤扶阳治疗之根本在脾,“阳虚三夺统于脾”,虽有夺精、夺火、夺气之不一,但脾阳充旺,健运有权,则“三阳自泰”,后天有继也肾阳者,真阳也,乃一身阳气之根本,能温煦全身各脏器之阳,故阳虚之治。
本在脾肾《景岳全书热略》有:“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夫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卷此皆外来之寒,去所从来,则其治也,是皆人所易知卷至于本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人之病此者最多,人之知此者最少。……
以致阳气不足者,多见寒从中生,而阳衰之病无所不至”“然用热之法,尚有其要:以散兼温者,散寒邪也;以行兼温者,行寒滞也;以补兼温者,补虚寒也。
温阳药物众多,临床多选用干姜、肉桂、附子、吴茱英补骨脂、姜黄等干姜能温中,亦能解表,“破血消痰均可服,瘾瘾积胀悉皆除”。呕吐、无汗者宜之,取其祛寒散练附子辛甘大热,为纯阳之品。
善入气分,通行十二经其性走而不守,善补命门之真火,启动下焦气化,为百药之长,攻兼通礼可破症坚、积聚血瘾温补阳气,有利于气血复原;散寒通阳,可促使气血通畅,尚能燥湿张元素谓“附子温脾胃,除脾湿”,用之振奋脾阳。
以求“离照当空,阴霆自散”之效同时,附子具有引阳入阴之妙,热证亦不避附予临床常用的参附注射液中,附子即为主药吴茱英性热,味辛而苦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
具暖肝温胃、升清降浊、燥湿、疏肝下气、止呕、止泻之琉吴茱英既能入气,又能入血,是活血化痣软坚散结、阳中之阴药桂枝,辛甘温《本经疏证》概括桂枝功效为“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癖、补中……。”
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表证、寒证、痛证以及气滞痰阻血痣瘾瘾等病证皆可用之。
《伤寒论》桂枝获菩丸是其代表性用法之成姜黄辛苦温,具活血化癖、通经止痛之琉《日华子本草》谓其“治瘾瘾血块,痈肿,……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新修本草》谓其“主心腹结积,症杆,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效烈于郁金”临床用于寒凉遏阻阳气、火郁于内之证。
扶阳法虽然临床常用,疗效较佳,但亦应谨守阳虚阴盛的辨证要点。清代名医郑寿全这方面的论述尤中肯肇,可为临证准绳《医理真传钦安用药金针》谓:“无论一切上中下诸病,不问男女老幼,但见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
既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外观大热,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临床上因阴虚、寒积而致肿瘤生成或肿瘤病程中出现阳虚阴盛的情况十分常见。
而扶阳法的使用却不多见究其原因,一则是中西医学理法的简单混解,以“火热邪毒”释“炎症”,以“清热解毒”抗“感染”,且与目前研究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肿瘤作用,中药西用之风盛行有羌二则对辛热温中药物疗效掌握不透,恐药毒为害,’惧用之。
案例:徐某,女,43岁,2003年12月29日初该患者3个月前因腹痛、排便困难、解脓血便而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当时肛门指检发现,距肛门7厘米处探及一质硬菜花状肿块,基底广泛。
活动度差病理活检示:直肠腺癌2003年9月29日在该院行剖腹探查加直肠术后病理示:直肠溃疡型菜花状腺癌,中抵分化,累及全层,上下切端(一),1/3淋巴结见转移癌及融合癌结节1枚术后口服化疗药物治痕2003年11月28日复查全腹CT示:肝内见转移灶。
左侧盆壁及骼总动脉血管旁肿大淋巴结部分较前增大因腹泻久治不愈来该诊见:精神萎靡,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畏寒怕冻大便泄泻不止,日行数次,质稀,呈绿色,伴有肮腹冷痛,肠鸣,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纽证属术伤气血,中阳不振治拟温中暖脾,涩肠止泻。
用药如下:炒党参10炒白术白芍各10猪苓茯苓各lOg炒防风10偎葛根12炮姜炭8吴茱英3泽泻lO偎肉豆蔻8炒慧该仁15厚朴10制附子5半枝莲15焦山碴、神曲各12乌药6红枣7枚服药14剂,泄泻明显减少,肮腹冷痛减轻。
本案为直肠癌术后,又口服药物化疗而生畏寒腹痛、腹泻诸痣四诊合参,知此为术伤气血,中阳不振,肠腑传导失司所致癌瘤为患,本虚标实,手术损伤,药毒攻伐,更易耗伤阳气阳气为人体生命的根源。
阳旺则生健,阳衰则病死而土湿为百病之源,火复土燥则人易安和,水胜土败则人易危刘沈林教授认为,阳虚土湿是此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以扶阳抑阴、补火泄水为宜方中以附子理中丸吴茱英肉豆范温中暖脾、温阳益气,泽泻、薏苡仁、厚朴、乌药、半枝莲行气化湿泻浊肠道不单单属于中医的腑“肠”。
而且有部分功能属中医的“脾代脾的特点之一是主升清气,主运化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正气虚弱表现,且以脾虚清气不升多见,故选防风葛根祛风胜湿、升阳止泻,焦山楂、神曲消导助运如此,扶阳燥湿,温脾涩肠,中气轮转,清浊复位,诸症渐除。
本文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