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孰优孰劣?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孰优孰劣? 2011-06-26 17:47

 本期健康百家谈嘉宾:徐罡博士,美国波士顿教育和专业发展中心总裁、首席咨询师。 浙江金华古方出生,中学就读衢州一中,为金庸大侠同门师弟;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学士,美国爱荷华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及讲师,耶鲁大学研究员及研究助理教授,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卫生学院医学影像研究生毕业;波士顿教育和专业发展中心创始人、总裁。

 

美国虎妈闹得沸沸扬扬,我也搭了一趟顺风车,讨论下中美教育的不同。

虎妈现象,引发了《人民日报》的评论,对中国教育进行反思比较。这篇评论的一个亮点,是提出了一个中国式的表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但在目前的中国教育系统,“人”与“才”是割裂的,只看到知识(才)而忽略了做人(人);而在美国,做人和知识同样是教育的目的:既要教知识,也要教学生怎么做人。

这个评论抓到了核心,但对中国教育失败的深层原因,却没有明确表述。

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阶段,“做人”的教育,核心就是一个词:Citizenship,即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涵义,除了尊重法律程序等大的方面,日常生活,核心就是两点:对别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责任感。

我的看法是,中国教育的失败,原因不在学校;中国教育的失败,源于家长和社会。

谁都清楚,学校只是教育的一个载体,学校只能服从甚至屈从家长和社会的预期和压力。将中国教育的失败怪罪于学校,很不公平。

表面上,没有比中国家长更关心子女教育的,没有比中国社会更尊重教育的。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国家长,很多只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而不是教育的参与者;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和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而目前的中国社会,并没有一个正面引导学生建立健康人格的奖惩机制。

 

不妨讲点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很多中国家长想送子女到美国读中学,而以波士顿为中心的麻州及其周围地区好学校很多,往往是学生和家长的首选。作为留学服务业者,我要和不同的家长打交道,每隔一段时间,总会遇到一位家长,要我保证小孩进入某某名校。

按照小孩的综合素质,谈话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但有这么一次,我问:“你们打算给学校捐多少钱?”

捐款,从来没想过!不是私立学校吗,我交学费,不就让它赚钱了?

呵呵!不少好的私立中学,每年摊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花费,比学生家长缴付的学费要多得多。多出的钱,来自校友、学生家庭、及社会捐赠的基金。有的学生家长,积极担任学校的义工。

中国家长既不想捐钱,又不愿出力,学生自己也不能给学校带来荣誉,人家私立中学为什么要送钱给你?

美国的私立中学,美国家长和学校之间,往往有很好的默契和沟通,相互尊重和欣赏,家长参与学校对子女的教育,做出正面的表率。但我知道有几所美国私立寄宿中学,现在却因为中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被搞得有点尴尬;有一所中学,在美国人里的形象很好,招的美国学生和日韩学生也很不错,但前几年没有把好关,招了过多的中国学生,一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表现很中国特色。结果,这所在美国的学校,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好学校,现在在中国人圈子里,口碑却不佳,实在令人感慨。

谈到社会的作用,也有很多例子。

最近,我们公司,因为要发展国内的业务,开始物色国内的合作者和代理人,一位颇有声望的教育专家推荐了一位大学毕业生。该大学毕业生随后给我发了个电邮,但我看到他的电邮信箱,非常震惊:这位大学毕业生取的信箱名字,竟然是“裸体张(nakedzhang@...)”

做教育服务,形象正面是个最起码的要求,我很难想象,学生家长看到这样的电邮信箱名字,会如何反应。该大学毕业生显然还觉得这样的名字很有个性,只能说,中国社会失去了一般教育意义上的规范力量,人已经没有是非观念。

在美国,不要说这样的电子邮箱名字,绝对不可以用于公务,就是一些免费电子邮箱,正规的公司都尽可能避免使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专业人士做事必须有专业形象与专业规范,这点,美国中学生都很清楚。

对这位“裸体张”,我采取了冷处理。直到前几天,看在教育专家的面上,给他回了封电邮,客客气气地请他向教育专家转达我的新年问候,并附我写的关于教育的一些评论文章。

美国是个“外松内紧”的社会,对青少年的行为,尤其在公德及礼貌方面,管得很严,大棒高举;同时,美国社会,积极参与到青少年的教育,给学生创造了很多有助于他们人格健康发展的机会。

国内过年,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个习俗,对儿童的人格发育,很有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有些小孩,就是从要压岁钱,学会了忽悠攀比和刁蛮耍无赖。在美国,逢年过节,家长当然要给小孩买礼物,小孩到了一定年龄,也会给予适当的零花钱。但如果小孩需要额外的花费,大人往往会鼓励小孩自己去“挣钱” ,而美国社会,向小孩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

美国一个比较著名的少儿项目就是“女童子军饼干”项目。女孩子组成团队,销售“女童子军饼干”,赚了钱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或参加夏令营。除了在超市门外、教堂和车站叫卖外,女孩往往也会到父母工作的单位做销售;父母的同事看到小孩,都会买点,好像有点形式化,但这个过程,小孩得向叔叔阿姨问候,得介绍不同饼干的特点,得管钱算盈利。如果小孩缺乏教养,说话没有礼貌,叔叔阿姨可能只会象征性地买一点,父母也会在同事之间很没有面子。

对美国的男孩,卖报纸和送报纸往往是他们赚钱的第一份工作。报社在快餐店设个摊位,周末选个中学生守着摊位出售报纸。现在的报纸,大多上网了,报纸实在卖不出几份。对报社,设个摊位雇个人,其实是亏本生意,但很多报社坚持这个做法:这是给小孩的机会!

这种给学生的机会,何尝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学生接触社会,学会了尊重别人、尊重劳动、承担责任和后果。学生的这些经历,对以后申请大学或再找工作,都有正面影响,这就是社会的奖惩力量了。

美国的教育,鼓励促使学生融入社会,成为以后社会的成员或公民;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有个暧昧的预期:达则脱离百姓做“人上人”,不劳而获;穷则离尘脱世做“隐士”,怨天忧人。这种心态,也在一些社会舆论中经常显露。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就被当着一个负面社会新闻大为报道。如果在美国,哈佛毕业生卖猪肉谋生,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在爱荷华大学的老校长,后来到康奈尔大学当校长的Hunter Rawlings,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建筑工地当小工。

当国内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打牌玩闹挥霍青春时,他们在美国的高中同学却在读书;当国内的大学生在抱怨“毕业即失业”、指望父母为他们疏通关节找份工作时,他们在美国的高中同学却在校内打工校外做义工、积累以后找工作的人脉和经历;当国内的大学生把野蛮霸道当酷时,他们在美国的高中同学、那些家庭背景至少不逊于他们的同学,却学会了谦恭和温和;当国内的大学生很多毕业时还不能分辨是非时,他们在美国的高中同学到美国一年后就能自信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美国名牌大学偏爱理科优秀的中国文科生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她初中时理科优秀,高中是文科生。

2010年,有报道, 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一位文科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他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高中时参加过昆虫的生态学研究,并成为国际论文的作者。

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申请美国11所顶尖名校,全军覆没,一时舆论哗然。

更早的时候,在一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面试中,一位中国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

毋须更多的事例,这些个案表明:美国名牌大学偏爱理科优秀的中国文科生,或者说,美国名牌大学,喜欢人文功底厚实,文理平衡发展的学生。

这和美国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有关。美国的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其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历史,一门外语和一门科学课程;其它的课程,如社会学和艺术,也占用了学生的相当时间。美国高中的数理化课程,内容比中国的浅。对美国的中学教育做简单概括,就是以文为主,文理平衡。

通过大量的人文课程,美国中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人文情怀、公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美国文理平衡的素质教育,一直延伸到大学本科,这反映在文理学院的繁荣上;在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文理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很多中国高中生想到美国读商科,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的是:商科传统上是研究生职业教育,美国最顶尖的大学,虽有实力强大的商学院,但大多数并不提供本科商科教育。2011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排名前二十的综合性大学,仅六所设有本科商科;8所常春藤大学里,仅一所设有本科商科:

美国名牌大学偏爱理科优秀的中国文科生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女孩被哈佛大学录取,她初中时理科优秀,高中是文科生。

2010年,有报道, 成都外国语学校的一位文科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他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高中时参加过昆虫的生态学研究,并成为国际论文的作者。

2010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申请美国11所顶尖名校,全军覆没,一时舆论哗然。

更早的时候,在一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招生面试中,一位中国奥数获奖选手惨遭淘汰…

毋须更多的事例,这些个案表明:美国名牌大学偏爱理科优秀的中国文科生,或者说,美国名牌大学,喜欢人文功底厚实,文理平衡发展的学生。

这和美国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有关。美国的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其核心课程,包括英语、数学、历史,一门外语和一门科学课程;其它的课程,如社会学和艺术,也占用了学生的相当时间。美国高中的数理化课程,内容比中国的浅。对美国的中学教育做简单概括,就是以文为主,文理平衡。

通过大量的人文课程,美国中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人文情怀、公民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美国文理平衡的素质教育,一直延伸到大学本科,这反映在文理学院的繁荣上;在最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的核心也是文理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很多中国高中生想到美国读商科,但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的是:商科传统上是研究生职业教育,美国最顶尖的大学,虽有实力强大的商学院,但大多数并不提供本科商科教育。2011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排名前二十的综合性大学,仅六所设有本科商科;8所常春藤大学里,仅一所设有本科商科:

排名      大学                             本科商科

1       哈佛Harvard                          无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孰优孰劣?

2       普林斯顿Princeton                无

3       耶鲁Yale                                 无

4         哥伦比亚Columbia               无

5       斯坦福Stanford                        无

5       宾夕法尼亚U Penn                  有

7       加州理工CIT                            无

7       麻省理工MIT                            有

9       达特茅斯Dartmouth                 无

9       杜克Duke                                   无

9       芝加哥Chicago                          无

12     西北Northwestern                      无

13     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     无

13     华盛顿Wash U--St. Louis                有

15     布朗Brown                                       无

15     康奈尔Cornell                                 有

17     莱斯Rice                                         无

17     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                    无

19     圣母Notre Dame                             有

20     埃默里Emory                                   有


 

美国文理平衡的素质教育,培养了众多具备杰出领袖才能的社会精英。1989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Harold Eliot Varmus博士可以说是代表人物。Harold Eliot Varmus博士应美国总统奥巴马之邀,目前担任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所长,之前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院长。他是1961年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的英语专业学士,1962年哈佛大学的英语专业硕士,1966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博士。    

郁郁乎文哉,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素质教育异曲同工

以文为主、文理平衡的教育理念,也隐藏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实践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以文取士,引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在文学、历史、伦理、典制,修辞等方面有较高修养的社会精英,他们成为维持国家运作的中坚力量。

不少人将科举考试的“以文取士”,误解成以“文学”取士。其实,科举考试制度鼓励的,是文经史哲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表达,即“文以载道”;而对考试文体和格式的限制,有逻辑修辞的成分,有“理”的成分。事实上,一些文情纵肆但逻辑欠缺的纯“文科生”,往往为科举考试所淘汰。

科举制度选拔的人才,不少具备很强的科学思辨能力。

苏轼是代表人物。

我曾撰写过一篇评论文章,《惠崇春江晚景: 一篇优秀的科学论文》,对苏轼的诗作《惠崇春江晚景》做了分析,推崇其蕴含的现代科学演绎方法。苏轼的另一首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是立体几何和透视学的文学表述。而苏轼和王安石PK的轶闻,无论真假,反映了科举出身的士人,具备对自然科学的求真态度。

传说,有一天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看见王安石的一首诗《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没有见过菊花凋落,认为王安石错了,就在王安石的诗句下面,题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家后见到苏轼的题句,不以为然,并引用《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坚持自己的观察

这段传说,旁证了当时学士之间存在着切磋求真,尊重常识和自然规律的风气。

苏轼和王安石都是文坛领袖,他们的作品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文。苏轼当过考官,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科举制度、倡导文经史哲的综合素质和经世致用的理念。有他们做榜样和“高考”指挥棒,当时中国的教育实践,主流会如何?

明朝开创的八股文,更将以文为主,文理平衡的教育实践,发挥到了极致。八股文的格式规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周密的逻辑及数学概念、以及蔚然大气的修辞表达能力;而八股文的代圣人立言,也考核了价值观和人文情怀。有趣的是,八股文的出题方式和美国申请大学的标准化考试SAT的作文出题方式如出一辙:

八股文的考试题目示例: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洪武乙丑暨1385年,题目出自《论语·季氏》)。

美国的申请大学考试SAT的作文题目示例: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教育家)说:“时间有一个最后审判日的本子,它的上面不停记录着一些杰出的名字。但是,就像经常会有一个新名字被记下,老的名字会经常消失。只有几个名字,作为照明灯下的人物,永远不会被擦掉”。有些英雄会被永远记住吗,或者,所有的英雄都注定会在某一天被遗忘吗?请就此写一篇作文,解释你的看法。

美国的SAT作文题目,引用的是名言,常识和智慧,而八股文的题目,摘自代表儒家智慧和理念的《四书》《五经》,两者相通。在作文的写作技巧上,都要求旁征博引但又精炼严密。

比较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两者都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有要求,并且建立了一套考核机制。中国科举制度初选胜出的优秀者,要过殿试一关,这和哈佛等顶尖名校在作出最后录取决定时,要面试学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平时的修养和价值观的表现,在科举制度里,也受到重视。

著名例子就是柳永。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词人,因为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宋仁宗批评:“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从此在科场被打入冷宫。

柳永风流颓废,藐视制度,放在今天,如果他申请哈佛大学本科,也必然会被拒绝。

 

站在大洋西岸,居美国二十年,蓦然回首,我看到现代美国和传统中国,更多的是相通。

 

高中文理分班教育,该终止了!

吴昌硕是谁?一位上海籍的大一学生一脸茫然。

但不少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美国人却知道他是谁。波士顿美术馆进入中国展厅的楼道上方,一直悬挂着他送给波士顿美术馆的题匾“与古为徒”:他代表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一个巅峰。

去年,和几家上海朋友一起约好在饭店吃饭,最后到达的是一位朋友的女儿,刚从学校考完试回来。高二的学生,身体单薄,一脸憔悴,哪像花季少女?她家的经济条件很不错,拐弯抹角问她,回答说学校功课很重,周末还要上几个班,累得很。

一方面,中国学生忙得很,另一方面,中国学生的知识结构却非常单薄,中国学生的人格发育有很多问题。国内的升学制度和与此相应的文理科分班制度,值得反省。

在现今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或最重要标准的应试教育里,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陷入了一种病态的情结:十年寒窗, 就为了应对最后几天的考场检验。学生为了能在高考中出人头地,学校为了保证其升学记录或“教学质量”,大家一起形成了一种默契,只学高考要考的内容,反复练习,争取在高考中有最佳表现!

高中文理分班制度以及它的强化,迎合了这种情结。

应该说,文理分班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近代,在科学方面落后于世界。在国家底子薄的情况下,按照学生的天赋和师资力量,对学生分门别类,有利于多快好省的培养人才,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但这种初衷,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学生只是社会流水线上指定的一个螺丝钉,只需要学会一技之长,国家负责接收教育产品,保证使用。

发展到今天,这个前提已经丧失。国内人才培养的模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

君不见,一些被刻意培养的理科神童,到了社会,水土不服,诸事不顺。

君不见,一些国内最著名中学的理科生,申请美国名校,一个接一个被拒。

君不见,国内很多大学生,毕业意味着失业,为什么他们不被国内企业认可?

文理分班制度的实质是重理轻文,但在市场经济里,几乎所有的工作,要做得好,都需要和人打交道,都需要人文修养。

国内高中的理科生,天资都不差,很多人小时候也都兴趣广泛。但不少学生进入理科班后,陷入了和同学在数理化上较劲的气氛,对人文学科的学习,不再主动,不再重视,而缺乏人文熏陶的后果,就是缺少大气,上不了台面,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苍白贫血的病人。名牌中学有的数理化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偏差,极端自我,缺乏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他们往往自我感觉很好,也被学校的老师呵护着,但看在别人眼里,却是歪瓜裂枣一个。

其实,中学生应该有时间增强人文修养的。现在有的名牌高中理科,第一年就把教学大纲的三年学习内容全部教完了,剩下的两年,就是复习炒陈饭,如果加上初中考高中的一年复习时间,6年里,有的学生有三年不是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概念,只是机械重复地学习解题技巧!

匀一些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多读一些好的小说,多读一些历史;匀一些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学一点摄影而不是只会用手机简单拍照;匀一些时间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完成一些人文小课题的研究。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祝愿国内的学生文理平衡发展,郁郁乎文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5851/22286504535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从娃娃抓起的通识教育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从娃娃抓起的通识教育★郭松民做为美国最深谋远虑的的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曾经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我们是谁:对美国国家认同的挑战》的著作,他在书中充满忧患地指出:随着非欧裔移民,主要是拉丁裔、亚裔

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 改造应试教育

     我在上篇文章《突破应试教育的历史关头》中谈到,本来“留学指挥棒”和“高考指挥棒”的全面拼斗,为突破中国那套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然而现实却是应试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美国考试”的特点 

郗慧林:中国网络教育第一人

 14岁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教师,21岁独闯华尔街并让自己的资本迅速增加到1000万美元,27岁创办国内首家大型网络教育机构,30岁掌控6000万美元企业资产。郗慧林的成功,是天才加勇气和勤奋的结果。   长安街和银街的交织点―――东方广场

声明:《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 中国教育VS美国教育,孰优孰劣?》为网友灼眼不灼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