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日本虽然一衣带水,为邻为伴,却相爱相杀,注定成为千年的仇敌。我们不曾忘记唐代时,日本派遣遣唐使的欣欣向荣,也忘不了37烽火后的世仇不绝,只是在近乎几千年之中中日之间实际上是互不干扰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政治进程。唯一的两种交流方式就是战争和贸易。
韩国人曾经说,全世界也找不出中日韩这样的三个国家,外表看上去互有联系,实际上却毫不相同,这一点无疑是对的。尤其是日本与中国。作为大陆文明与岛屿文明,两种文明之间似乎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日本人崇拜强者是出了名的,但是想让日本崇拜并不容易,历史上日本只崇拜一种强者: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击败他们的人。
包括中日唐代的交流,也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而让日本人开启‘唐化’进程的,便是白江口战役。
邻居——朝鲜半岛从来不安宁
如果要说中日之间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那就是朝鲜,作为半岛,朝鲜一直是中日文明交流的平台,每一次中日战争都要从朝鲜半岛开始,白江口战役也是一样,而故事要从唐太宗末年的辽东之战说起。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 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427年,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5世纪末,长寿王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攻辽西,引发第一次高句丽与隋的战争。当隋文帝准备兴全中原之兵问罪时,高句丽王勿忙上表谢罪,于是得到赦免。612年,隋的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高句丽,一路破城四五十余座,后来由于隋军前线将领的指挥不当,造成渡过辽河进攻的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613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的反叛,造成此次战役取消。614年隋炀帝再次亲征高句丽,因为高句丽连年战事造成国内弊端甚多,而且兵力严重不足,高元闻隋大军已突破重重防线,高元大惧,乃遣使请降谢罪,并交还叛逃的隋将斛斯政,隋炀帝许之,遂班师回朝。615年隋炀帝又打算攻高句丽。但由于隋内乱加剧,攻高句丽的计划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