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实体,而且还是一个天地相通的枢钮,一个人与天地对话的中介物。因此我国传统民居的布局,绝大多数采用庭院空间的布局形式。在庭院空间中,人们不仅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的无限气息,而且还能通过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对话,感悟“天人合一”的美妙。
也正是这个原因,传统民居不追求外观的显赫与华丽,而注重内部庭院空间的丰富多变,开敞流畅。 在我国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中,人们将自然元素引入庭院中,并对其进行合理布置,创造了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庭院空间,而且满足了人们接近自然的本性及传统思想中 “天人合一”
的境界,这些自然要素给人工的建筑环境带来了几分
自然气息,为庭院空间增添了自然情趣,获得清幽、淡泊、隐逸、高雅等生活氛围。
不同的民居大小,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经济水平,人们自我实现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一般农民多在唯一的庭院中设置豆棚瓜架,或在墙下养几畦蔬菜,花叶可观,瓜果可
食,欣赏与食用结合。城镇的土地宝贵,一般民居亦是在庭院内安排休闲内容。
庭院内种植一两棵树冠大的树木,易于遮阳;稍大的庭院可布置花架,种植葡萄、藤本等,作为休闲纳凉之处。大多数民居以布置石案、石凳,摆设盆花或砌置花台、栽植花木为主;京沪苏杭等地文化层次较高的地区,喜欢用盆景装点庭院。庭院花木装点多集中在院落一角或一边,便于观赏与养护,另外,如蔷薇、长春藤、金银花、凌霄、爬墙虎等攀缘植物亦是装饰围墙的重要手法,它可遮掩墙壁的缺陷,增加庭院的生气。
在一些面积过小的空间如角院及后檐天井等处,往往孤植一二株花木,充分发挥其色、香及姿态的特点,如芭蕉、海棠、茶花、天竹等。徽州民居的人口之处多有外护院,也是绿化、美化的重点地段。 稍具规模的民居多辟有园林化的专门小院。这些院落不是轴线上的主要庭院,如书房前、厅堂侧的一些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