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东郊,马王堆汉墓,一处诱惑之所。
“一眠千年”辛追白叟,以其不老的传奇震动世界。同时出土的环球瑰宝——马王堆帛书、竹简,更以其博大玄奥的内涵,吸引国内外浩瀚学者流连忘返,著述无数。
这里,珍藏有我国已发明的最古老医书、天文书;这里,记载有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彗星图,记载有我国古老的摄生方、房中术;这里出土的相关资料,为《史记》勘误……
历经35年研究,帛书、竹简内容现已周全揭密。湖南省博物馆将与相关机构合作,出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让这部“大百科全书”首次周全展现在世人面前。
2200年前的时间,唾手可得;2200年前的秘密,近在咫尺。
今天,本报提前揭密天书,带你感触感染那个时代的魅力,洞悉泱泱中华文化的诱惑。
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长沙报道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
考苦学家打开马王堆三号墓。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利苍儿子的泉台,竟然有一个“壮观的藏书楼”——一个漆盒里,整洁的排列着28种、共20余万字的帛书、竹简。
这个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文化宝藏,一经面世,就在国际学术领域引起轰动。时至今日,35年以前,围绕个中内容,学术界共揭橥著作264部、论文近4000篇。
拿着简帛的照片拼接
“简帛出土后,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批示,急速将简帛运往故宫博物院进行抢救性揭裱整理。”
回忆起整理简帛的旧事,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傅举有记忆尤深。简帛运抵北京后不久,1974年3月,国家文物局组织成立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因为竹简内容相对较少,是以该小组名为“帛书整理小组”)。
整理小组声威宏大,专家学者多达数十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及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全国有关科研机构。
整理帛书、竹简,是件异常艰辛的事。
因为,这些瑰宝出土时,已无法按原样打开,只能一片一片揭取碎片,“我们必须先将这些碎片按原文的先后顺序,复原成原来的样子。”傅举有说。
因为这些瑰宝相当名贵,帛书、竹简的拼接不能在裱好的帛片、简片上直接进行,只能拿照片拼接。当时拼接的对象,是一把剪刀,一个放大镜,一瓶胶水或浆糊。
“拼接是项异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因为帛书过于残破,虽然原来揭取帛书残片时,都已编上序号,但在拼接时照样不可。有时为了在一大堆残片中寻找所要的那块帛书,就像大海捞针,几个小时也找不到。”傅举有说,这样反反复复,搞得人头昏目眩。
拼接,只是帛书、竹简整理的基本。对于这些天书,更重要的是释文、解读。
这时,虽然简帛已拼接好,但很难看到原物,只能按拼接好的照片释文。假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要看原物,须经国家文物局局长赞成,才能去故宫看一看。
去看简帛什物有很多禁忌,不准触摸,不准用强光照明,不准在没戴口罩的情况下面朝简帛措辞。“总之,你得小心翼翼,慎之又慎。”傅举有介绍。
“待印了书,给我一本”
帛书整理小组成立后不到半年,毛泽东到长沙,住在省委招待所蓉园1号别墅。
傅举有介绍,8月19日下昼,毛泽东仰靠在沙发上,听工作人员读报纸,当读到有关帛书的内容时,脸上露出高兴之色,问“还有古书?什么古书?快念下去听听。”
毛泽东得知出土的帛书、简牍、帛画等名贵文物,已由国家严格保护,正在组织专业工作者整理修复、释文研究时,便迫在眉睫地说:“不知道这些器械什么时刻才能整理出来?”工作人员说:“据说这个墓是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同志主持挖的,何不让他给您来讲一讲?”
毛泽东让工作人员找来的李振军,具体懂得了马王堆汉墓的情况,并问:“不知道这批帛书什么时刻能整理出来?印不印书?”“肯定会印的,只是日夕问题,这个我可以跟国家文物局联系一下。”“待印了书,也给我一本看看。”
大部分内容释读完毕
跟着简帛整理工作慢慢完成,1981年,简帛开始慢慢了债湖南省博物馆,到1985年9月,所有简帛,包括其残片已全部了债湖南省博物馆保管。
“到现在为止,大部分内容均已释读完毕,剩下的只是小部分残片。”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喻燕姣说,跟着《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撰项目的开始,残剩简帛的释读工作将提上日程,其释读内容也将被纳入到该书,与所有的竹简、帛书、帛画集中整理,并于2012年全部出版,不少资料将是首次公开面世。
喻燕姣说,为方便阅读,《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将图版与文字分开编册,第一至四册为湖南省博物馆供给的简帛全套、高清晰彩照图版,第五册至第八册为汇聚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的释文与注释,每册均为8开本精装。
该书不仅是对马王堆汉墓简帛中所载内容的“集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