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气温渐暖,一种名叫鼠曲草的植物渐渐遍布在乡间的稻田里,而由他为原料制成的“鼠曲粿”也逐渐登上我们的饭桌。临近清明,是鼠曲草最嫩的时候,前人常常用其祭祀祖先,因此鼠曲粿也被称之为“清明粿”。
“时节做时粿”、“时令防时病”是对鼠曲粿的营养价值的肯定,不但具有鼠曲草特有的甘香味,还具备了鼠曲草的药效:性甘、平,能清肺除尘,祛痰止咳,养胃去火,降血压,祛风湿,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蚕豆病等,并继承了白粿的软化香甜,甚至更甚之,深受人们喜爱,渐渐的成为了时令美食,所以也被一些地方称之为“走下神坛的美食”。
在天灰蒙蒙亮的六点,前岐的加工店就开始准备制作鼠曲粿,门前的两个大木桶浸泡着一袋一袋备用的大米,一筐筐鼠曲草放置在门口,散发着特有的清香。浸泡清洗后的大米碾压成粉末状,与鼠曲草均匀搅拌在一起,勾兑合适的比例,一起被送往蒸笼。
蒸熟的米团经过不停的碾压,变得粘稠柔软,而鼠曲草翠绿的汁液渗透进大米团中,咋一看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原石,再经过压模切割,热气腾腾的鼠曲粿便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被整整齐齐的摆在竹匾上,一块一块,像是刚被精雕细琢出来并拥有独特花纹的碧玉。
雾气夹杂着新鲜出炉鼠曲粿的香气,吸引着方圆十里的人们,不少顾客自带大米及鼠曲草,让店里加工。也有不少外地顾客驱车前来购买,其中不乏来自浙江的消费者。
鼠曲粿可以根据喜好调出不同的口味:
有白糖炒鼠曲粿,裹着晶莹剔透白糖的鼠曲粿甜而不腻,滑而不油;
也有红糖炒鼠曲粿,微甜的红糖浆加上红糖与鼠曲草本身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喜爱甜食女性的喜欢。
当然,还能加入椒盐,专为不爱甜食的人准备。
周作人还写过一篇散文《故乡的糍粬草》,记述了他故乡的童谣:“黄花麦粿韧结结,关的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而过了清明,鼠曲草的茎开始变得瘦长而硬,盛开金黄的花,然后结果,每粒果实上都戴着一顶黄白色的小“滑翔伞”,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阵风吹来,便独寻一处生根发芽,为了来年的清明节。
文/图 郑镇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