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文化的致命缺陷——奴性文化与谋略文化,各人拜各人的神》一文中,读者评论里不乏智慧之言;同时也有读者质疑此文有部分内容是在宣传封建迷信,有此疑问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不知什么是宗教,不清楚宗教的起源以及宗教是如何产生的,在此简单聊一聊。
上古先民时并没有宗教,也没有文化,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极其低下,在生活中遭遇到各种自然现象,或天灾或人祸,从而产生对天、地、水、火、风、雷、电、太阳、月亮、星辰等的敬畏,才出现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现象,这种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宗教因素,但它仍只是一种宗教现象,而不是宗教。
最初出现的原始宗教现象,认为某些行动可影响某些现象或事物,如法术、巫术、针刺木刻人形、佩戴玉石等。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的野兽图像遍布被利器刺伤的痕迹,多认为是行法术以增加狩猎命中率。而尼安德特人、山顶洞人等的墓葬中,均有发现尸骨上撒满红粉及砂石,可能是以血色物行法术,以求死者死后安稳或再生。
比如取一块玉石,给玉石施法术注入法力,所谓开光,保佑持玉者能招财进宝、升官发财等等,这不是宗教,而是巫术;又比如对箭施法术以求增加狩猎命中率,这也不是宗教,而是巫术。巫师相对于部落族人,是神,负责解释世界的族人领袖。
巫师解释世界的「观念」,加上族人的「体验」,两者相互进行印证,但巫师「观念」有时对、有时错,而族人为求更准确地解释世界,会推翻巫师「观念」,只有持续推翻巫师「观念」,才有可能诞生「规范」。此后,不再以巫师为主,否则每次狩猎如果完全听命于巫师,次次丧命岂不冤枉。以此经由实践慢慢印证,逐渐积累,从而诞生了族人「规范」,凡「观念」与「规范」相符合的人,族人将其提拔成为合格巫师,该时期才具备了组成宗教的三大元素:「教义、教仪、教团」。「族人规范」诞生才有机会出现「合格巫师」,最后成就「教团组织」,从而产生宗教。
由此可知,宗教是试图解释世界的人类文化,在行为规范确立后,逐步成为宗教。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族群、群体的生活形式,是一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总结,它是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即各种有形无形的「规范」,可见文化是最初「族人规范」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人类文化来自于宗教,宗教与迷信并不是一回事,迷信不是宗教,把宗教和神明划上等号是十分荒谬的。先有宗教,其后产生文化之果,宗教信仰决定文化发展,比如,当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信仰是金钱至上时,即决定了该国必然会结出拜金文化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