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习惯了“斗争哲学”

  那天晚上看《美国偶像》。边看边感慨,现在娱乐节目的娱人方式何其相似:选手闯关,观众嘘声,成名梦想,煽情故事,以及评委的“毒舌”。也有残酷的淘汰,也有泪水涟涟的告别、彼此宽慰的拥抱,或者心高气盛的争斗。我们早已在“先进”美国的中国“克隆版”中熟悉了这一切。

  无需太多专业知识就能看出,“真人秀”既是一部套数老旧的小说,也是一部快节奏的电视连续剧。这个名称如此恰切地揭示了它矛盾的实质:既是“真人”,又是演出。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情节和节奏,其实都不出我们的意料:浓缩的小人物的成名史。或者,名利场里要上位的明暗较量。只是,“真人”取代了“英雄”,更方便了我们观看时自我投射,也更喧嚣地展现出我们无需理由的支持与反对。

如果习惯了“斗争哲学”

  也还是有不同。每个演出的舞台都是既定的场景,场景的背后已经潜伏着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那晚一个落败的“美国偶像”女生无意中让我遇到了这一点。

爱华阅读配图

 

  当她被宣布淘汰,似乎已经哭着离开舞台,但之后,旋即又折返回来。面对评委她说,“我想要一个说法”。按照被国内“达人”们培养起的口味,我,很可能也是大家,暗暗思忖:好戏开场了。“好戏”该是故事的卖点,一场与评委充满火药味的唇枪舌剑吧?

  出乎意料。评委说的很简短,而她听完后居然说了声谢谢就下去了。接着是后台采访,她说,虽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但很高兴得到了她想要的“说法”。

  就算是经过了剪辑吧,朦朦胧胧中也有一种不同扑面而来——有关“讨说法”。反思我的意外之感,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讨说法”的人一定是遇到了不公,他/她一定要拼死地声辩或抗争,就算不是声泪俱下的话。然而这位女生却让我看到,原来“讨说法”也可以是一种要求别人更清晰地阐述其理由的做法,也可以是落脚于对不利结局的更好接受,而不是打倒它、掀翻它,实现彻底的翻盘。

  我不会傻到说面对任何结果我们只能接受,只是这位女生让我看到了自己对“讨说法”的理解,原来如此偏执、单调。不知道它究竟来源于何处,但这位女生触动了我:如果习惯了“斗争哲学”,对不利的结果从来只归咎于外在的不公,那是否是一种更大的loser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1471/238738618.html

更多阅读

也许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却对孤独有着轻微的恐惧。的确,一个人的生活有它的好处,也同时存在着不好的方面。好的在于自己可以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自己,每月开销少了,烦恼也少了。不好的却有时感觉孤独和寂寞,身

如果失恋了怎么办? 失恋怎么办

例一:如果失恋了怎么办?网友回复:1、失恋就像感冒就算不治疗几天也就好了啊!2、无法挽回的,就放下好了,以后路还很长!3、你好,请再恋吧!4、当她不再爱你的时候,请不要失去自己的自信。因为爱一个人,并非她的美丽,而只是一种感觉。她让你有这

格力老总董明珠 “格力一姐”董明珠的“斗争哲学

 董明珠的“斗争哲学”:和谐是斗争出来的,女性领导绝非“亲和力”话事   “董明珠一过,寸草不生。”这是业内对这位格力女将霸气的注脚。董明珠自己亦表示,“工作中没有任何柔情可言,不可能即能把工作做好,又不苛刻、咄咄逼人。和谐是

声明:《如果习惯了“斗争哲学”》为网友梦萦几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