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韬奋杯校对答案 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 (一)(编辑人员专用)

一、多项选择题(30分)

每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不合题意。错选任何一项,该小题不得分;少选且所选选项均正确,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请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指定的括号中。在选项上画“√”或“×”无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有( )。

A.竟然 竟自 竟至

B.粘接 粘贴 粘膜

C.戊申 戍守 戊戌变法

D.既然 既定 一触既发

E.关怀备至 艰苦备尝 备受欢迎

2.下列各组词语中,对“象、像、相”的使用完全正确的 有( )。

A.音象 相像 本相

B.景象 雕像 洋相

C.气象 偶像 扮相

D.假象 画像 面相

E.好象 迹像 相片

3.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有( )。

A.各行其事 淹没无闻

B.不省人事 投笔从戎

C.明日黄花 浑水摸鱼

D.如法泡制 举旗不定

E.斐然可观 仗义执言

4.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是贬义的有(  )。

A.隐私 兔死狐悲 若即若离

B.漏网 死灰复燃 文过饰非

C.图谋 呼天抢地 软硬兼施

D.软弱 心惊肉跳 呼朋引类

E.效尤 夸夸其谈 变本加厉

5.下列短语中,有歧义的是( )。

A.反对的是少数人

B.分析研究一下材料

C.咬死猎人的狗

D.他还欠款一万元

E.他原来是人民大学的教授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全部正确的有( )。

A.为人师表(表:榜样,模范)

肆无忌惮(惮:畏惧,怕)

B.恩泽(泽:恩惠)

责无旁贷(贷:推卸)

C.休戚(戚:忧愁,悲哀)

秀外慧中(秀:清秀)

D.久违(违:违背)

良莠不齐(莠:狗尾草)

E.睿智(睿:看得深远)

一诺千金(诺:答应,许诺)

7.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才好。

B.这是一件生死筱关的大事。

C.人的秉赋不同,才能各异。

D.这可能是膺品,小心上当。

E.那些津津乐道于粘花惹草、床第私情的所谓纪实文学,简直是文化鸦片。

8.下列语句中,词语使用正确的有( )。

A.你这篇文章已很完善了,我要是再作补充,就是狗尾续貂了。

B.张教授说话总是直截了当。

C.众多的莘莘学子,顺利完成了学业。

D.他写文章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E.这个案件情况复杂,有待明察暗访、深入调查。

9.下列语句中,有错误的是( )。

A.他把功课还没有复习好,怎能考出好成绩?

B.尽管你的计划定得多好,不切合实际有什么用?

C.有人主张接受,也有人主张不接受,他同意这种主张。

D.利用各种条件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我公司的当务之急。

E.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排 查整改。

10.下列语句中,计量单位使用有错误的是( )。

A.在繁华市区,室外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5分贝。

B.这种植物一般长到25公分,最高的能长到60公分。

C.我国煤炭消耗量已经达到1000万t/天。

D.在休假的这段时间,我的体重增加了 3KG。

E.这辆车的宽度有足足6英尺。

11.下列各组语句中,意思表达一致的有( )。

A.① 这次火灾,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② 我差点儿在这次火灾中丧命。

B.① 我差点儿没考上南京大学。

② 我没有考上南京大学。

C.① 谁能不被她的事迹所感动!

② 没有人不被她的事迹所感动!

D.① 他可能知道发生泄密这件事了。

② 他不可能不知道发生泄密这件事。

E.① 坑害农民不能不说是一个品德问题。

② 坑害农民难道不是一个品德问题吗?

12.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

A.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得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他连这些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

C.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总之,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D.你是小王的哥哥?还是弟弟?

E.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我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

13.下列语句中,有错误的是( )。

A.在同学的帮助下,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B.编辑职业资格考试的考场是设在教学大楼五楼 举行的。

C.有错误,当然应该及时地文过饰非,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D.写文章要精练,把不必要的啰唆话通通删去。

E.她获得这个奖项,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14.下列语句中,有错误的是( )。

A.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天坛等古迹。

B.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 天一夜。

C.科学家的任务,第一是要揭开自然之谜,第二是要发现自然之谜。

D.赵州桥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E.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15.下列语句中,有错误的是( )。

A.他竞选总经理时,我既没投赞成票,也没投反对票。

B.我喜欢读古典小说名著,像老舍的《骆驼祥子》我就很喜欢。

C.他从未去过新疆,只有一次去后第二天就返回了。

D.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E.中国古代,长城是军事防御的天然屏障。

二、填空(10分)

根据给定的内容或提示,在括号中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1.改正下列人名和地名中的错别字:貂婵(  )、海参威( )。

2.标注词语的汉语拼音:长幼(    )、卡壳(    )。

3.标注词语的汉语拼音:屠呦呦(    )、青蒿素(   )。

4.图书版本记录页应放在(    )。

5.除正文以外,学术著作一般还应包括引文、注释、参考文献和(    )。

6.民国二十六年是公元(    )。

7.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物中,钓鱼岛不得称为尖阁列岛,台湾不得称为 (    )。如需转述,一定要加引号。

8.2015年9月公布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 提出,从业人员应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品位,不使用(    ) 的语言、文字和图像。

9.“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

1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 树立并切实贯彻(    )、协调、(    )、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

三、判断正误(5分)

在下列正确表述前的括号中画“√”,在错误表述前的括号中画“×”。

( ) 1.按国家标准规定,量的符号必须用斜体印刷。

( ) 2.另页起排指后续内容从新的单数页码开始排版。

( ) 3.汉字按照笔画笔形顺序排列时,笔形的先后顺序 一般是横、竖、撇、点、折。

( ) 4.根据2004年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计算 编校差错时,知识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 ) 5.汉字的基本印刷字体有宋体、黑体、细圆、隶书 四种。

( ) 6.书稿中,表格左右两侧的边框线必须删除,以方便 排版。

( ) 7.为了节省工作时间,如果全稿需要做大量重复的内 容修改,只需在发稿说明中向排版人员交代清楚即 可,不必在文稿中逐一修改。

( ) 8.图书正文版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版面的艺术美 感。

( ) 9.翻译著作中的索引,填写索引词对应的正文页码很 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宜将索引转化成主题词表, 这样就不需要填写索引页码了。

( ) 10.常用的数字出版文档格式包括PDF、ePub、XML 和各种多媒体文档格式等。

四、修改语句或文稿片段(30分)

改正下列语句或文稿片段中可能存在的差错或欠妥之处。如发现差错,但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无法改正,可指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修改思路。

改不误为误,倒扣分。

1.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消费者的不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

2.宁静的晚上,繁星满天,高大的梧桐树像哨兵似的栽种在街道的两旁。

3.相比之前的黄金周里随处可见的抱怨与批评,今年相对安静了许多,甚至连让景区工作人员头疼的旅游副产物—垃圾—也有改善迹象。

第五届韬奋杯校对答案 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 (一)(编辑人员专用)

4.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发现,显著降低了疟疾的致死率。

5.我们出版社有优秀的有30年工龄的两位老编辑。他们俩个过去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最近却摩擦不断。

6.八达岭长城距北京大约60千米。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

7.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应该发挥年轻知识分子的充分作用。

8.我们的图书、报纸、杂志、电视等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编辑有疑难问题可查字典、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9.请大家注意安全,严禁携带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品,尽量防止不发生事故。

10.经过深入讨论,他们最终一致了意见,同意在市区修建立交桥,既方便交通,又节约土地,还能增进市容环境。

11.他责编了许多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译本)等。他的信念是无时无刻都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12.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了。过目后,深感对我有很大帮助,定当惠存。

13.根据病人体重,这种药按照2毫克/千克/天计算用量,每日三餐后各服用一次。

14.自2012年1月以来,中国累计从瑞士进口了700万吨黄金。

15. 参考文献

[1]许泽厚、赵其国.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研究[M].科学出 版社,1999:32-36.

16.从去年初开始,他带领10几个人的团队进行攻关,改进 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的三、四十项工艺条件。现在,这条 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优质品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95%, 达到世界1流水平;不合格品率由6%下降到3%,减少了 一倍。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测算,预计 全年可增加利润8千500万元。上星期四,公司召开技术 总结和表彰会,给团队每人奖励了10万元。

五、审稿(20分)

审改下列文稿中可能存在的差错或欠妥之处。如发现差错,但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无法改正,可指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修改思路。

改不误为误,倒扣分。

语言与修辞

常听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动就意味着变化,语言生活中,无论词汇还是语法,都在发生着变化。

二十几年前,某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试题:“凌晨两点,山门开了,寺院里走出一个胖和尚。”试题要求指出句子中的语病。答案是“凌晨”和“两点”不搭配。出题者的依据是大部分词典都把凌晨解释为“天快亮的时候”。《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也补了“零时起到天快亮的时候”。凌乃迫近之意,凌晨就是迫近早晨,所以凌晨不能和几点挂钩。凌晨能不能和几点挂钩?我查了《北大语料库》,凌晨几点的用法占了绝对优势。今天“凌晨”的含义和古时发生了变化。

“烟花”在大多数词典里一般都只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春天艳丽的景物,二是旧时指妓女。可是生活中群众常常把它和爆竹联系在一起,使用的频率大大超过了焰火。《现代汉语词典》也不得不收了这个义项。由此可见,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语言总是首先出现在词典里,而不是大众的口语里。实际上,很多词语日常使用中都在变化。有些成语也已经被群众赋予了新的含义,如“空穴来风”早已不是原来的意思,“美轮美奂”形容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这是一本教科书里作为病句所举的例子。书中给出的理由是“最”不能和“之一”搭配。什么是“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那么,“最”是否一定是“第一”?不一定。“苏小姐脸红,骂她:‘你这个人最坏!’”(季羡林《围城》)被骂的唐小姐不见得就是排名第一的坏人,这是客观性表述。“最”是否一定是“唯一”?也不一定。“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最高学府不止北京大学一家。“中国现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那是一批人,有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称“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

汉语作为全世界使用地区最广的语言,历史悠久,一直在吸收外来的文化。有人批评使用字母词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这种意见是对的。可是像Wi-Fi,全国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早在2007年就已经公布为“有线保真”,但是大家都不用,所以字母词还是有使用的必要性的。

有的媒体的“幽默”实际是低级趣味,如在山上植树说成给山戴上“绿帽子”,把小夫妻喜得贵子说成在他俩之间添了个“第三者”。这些都偏离了语言的“河道”。

我们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是运动的。要承认语言的发展变化,树立与时俱进的语言发展观。当然还有一层意思:语言既然是条河,它就应该沿着河道流动,否则就会泛滥成灾,造成交际障碍。这个“河道”就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按表达规律使用汉语,不然,就达不到正确使用语言的目的。

六、编辑加工(45分,含2篇短文)

根据编辑加工的要求处理下列文稿。如发现差错,但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无法改正,可指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修改思路。

改不误为误,倒扣分。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西北边疆。那里有茫茫戈壁,皑皑雪山,也有清山绿水,蓝天白云。那里我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养育了我二十多年的地方。那里生活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等百余个中国少数民族,各民族风情迥异。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离我家乡小城不远。我从外出求学至今,离开家乡已有十年时间。期间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楼高了,路宽了,天地仿佛变小了。

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像一个百花园,被誉为“塞外江南”。春天里,雨水丰沛,到处开满了鲜花—迎春花,苹果花,菊花争奇斗艳。家乡最美的是丁香花。丁香既不以娇艳媚俗;也不以孤高自矜,更不以华贵骄人。它优雅美丽,舒展自然,落落大方,神韵别具。

到了夏天,到处果实累累,葡萄、苹果、海棠,还有各种干果、杏干、核桃,令人应接不暇……。

西部大开发带动了家乡的文化发展。电视、网络早已普及。一批传统民俗、民歌、舞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维族歌舞赛乃姆,哈萨克族的赛马、叼羊,锡箔族的贝伦舞,俄罗斯族的踢踏舞,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为家乡小城增添了无穷魅力。

上个月,在我的家乡举办了一次图书展览会,全国许多出版社都蜂涌而至。我也有幸随单位参加了活动。展览会在博览中心举办。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000多人。展厅的出口处,专门为前来参观的读者辟有一间留言室。一批热心读者排队留言“愿出版界再接再厉”“做人不应好高骛远,出书应该好高鹜远”……

我默默地诅嚼着,心中暗暗为这些留言喝彩。怎样才能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呢?

办公桌上放了厚厚一沓订单需要处理,我赶紧与客户沟通,整整忙了两天才把发货单全部送往库房。

昨天,我上网发了一份mail,告诉父母我对工作的新想法,也报告他们我的第一篇处女作《边疆童年趣事》发表了。我想,当他们收到我的快递邮件时,不会不为我取得的成绩感到不高兴的。


努力形成适应媒体的观念和认识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新兴媒体发展的始作俑者。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形成了思想文化的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我们要提高认识、深刻领会、认真学习,切实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媒体融合是一个全新的媒体生态系统,除了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需要一体化,还要在互联网思维下重新构建一个融合媒体产业的生态系统。媒体融合,既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加上新兴媒体,也不是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嫁接。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传统媒体,也不是传统媒体+互联网。要通过二者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的立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前景广阔。数字技术使传播快速便捷,成本低廉,这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要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认识。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总的来说,我们对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置后认识和观念偏差。有的满足现状、患得患失,担心打破原有的格局,认为融合发展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不搞融合发展也还能活。有的存在畏难情绪和隋性心理,对融合发展缺乏信心,不愿试、不愿闯,坐等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有的存在惯性思维,用办传统媒体的方法来对待融合发展,拿出的方案、提出的措施往往不对路。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更新观念,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本位和思维。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形成适应融合发展的新观念、新认识。当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树立一体化观念。一体化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采用各种信息技术,所有内容都以数字形式呈现。如果数字技术只用于传播的某些业务环节,并不能算作媒体的融合发展。现在,传统媒体已经开始邯郸学步,或者办了新闻网站,或者开了法人微博,或者建了客户端、实现了互动传播。但总体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业务还是并行的,是两股道儿,整体优势没有發揮出来。要树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观念,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同推进。

第二,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不是技术思维,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很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网络时代信息的流动越来越不对称。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树立用户观念,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注重用户的体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要适应新兴媒体及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要适应新兴媒体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特点,树立全球视野,强化市场观念,提高市场营销和产品推介能力,做大做强自身品牌。

三是增强借力发展意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自主建设,提高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的今天,融合发展所需要的技术都靠自己研发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的观念,能用社会的、别人的技术要尽量用。不能关起门来搞融合,什么都自己来建。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别人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手段等借力推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四是发扬攻坚克难精神。媒体融合发展是全方位的革新,也是艰苦创业的征程。它不同于以往媒体的改版、扩版和栏目调整等,也不是在原有框架下修修补补,如果不思进取、怕这怕那,工作就难以推进。要以欲火重生的胆识、你行我更行的气度,勇于挑起担子,把责任扛在肩上,解难题,啃骨头,往前走。要站在新兴媒体发展前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睿意创新。我们一定要不孚众望,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赶超,争创一流。 ■

七、 审改校样(10分)

改正以下校样中可能存在的差错或欠妥之处。如发现差错,但根据文中给出的信息无法改正,可指出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修改思路。

改不误为误,倒扣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151/39904543610.html

更多阅读

邹韬奋 邹韬奋的宝塔式读书法

  现代著名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读书时总是先测览一遍,对其中特别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记号,再看第二遍,尤其喜欢的再看第三遍。最最喜欢的便一有时间就看。这样,他读过的书籍就形成了一座宝塔,基础最大,是广泛浏览的,然后越往上数

声明:《第五届韬奋杯校对答案 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 (一)(编辑人员专用)》为网友为你戎马今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