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是德国黑森林,法国在我右边,意大利就在我前面!”
在瑞士这个被阿尔卑斯山脉横穿的欧洲中部小国,几乎从任何一座阿尔卑斯山峰的观景台上,都能听到这样的惊叹。
世间美景形式多种多样,让人心旷神怡的同时,也塑造了人类的性格。山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尽显自然的雄浑之美。没有人能否认“高度”对人类的吸引力,自然“向上”也就成了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的“向性运动”。
我从小生长在大理苍山脚下,拉开窗帘就能看见白雪覆盖的马龙峰。面对那个圣洁的所在,好奇与向往油然而生。我开始幻想山颠的景象,想象从山颠眺望苍洱大地的感觉。可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窗外风景如故,想象不断更新,我却始终没有机会一登马龙峰应验我的想象。山,好像在着意吸引我,但又始终保持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这个距离最终还是被打破——在瑞士,人与山的距离被重新定义,对于绝大多数非专业登山者来说,在山间徒步并非遥不可及的事。阿尔卑斯山脉地处高纬度、低海拔的欧洲大陆,虽绝对高度不算高,但显著的相对高度成就了它“世间最绮丽风景”的美名。
哪怕只有一天时间,也可以完成一次短程徒步,亲身感受这无比震撼的阿尔卑斯风景。

拉沃葡萄田漫游
▼
临近城镇:洛桑(Lausanne)(447米)
线路起、终点:Lutry(373米)— St. Saphorin(400米)
全程用时:1.5-3 小时
难度:容易
适宜季节:5-10月
虽然重复的美景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但我却以各种方式流连拉沃上百次。
每逢天朗气清之日,我都会或临窗或驻足,静静地欣赏拉沃葡萄梯田、莱芒湖,以及周边连绵的山脉。
2007年,拉沃葡萄园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而其历史可追溯到11世纪。她沿日内瓦湖北岸绵亘约30公里,跨越十多个中世纪村镇,在山腰斜坡间展开一幅令人目不暇接的山水长卷。在不同季节,从不同角度,呈不同景观。当然,拉沃带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相似的,那就是壮观与惬意。
夏秋是游览拉沃的最佳季节,这时气候宜人,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田浓绿养眼,一串串的葡萄引得人垂涎欲滴,散落在田间的酒庄也开门迎客。盛夏时节常有好天气,我便出门走走这条惬意无比的线路,当然也不会忘了到酒庄露台喝上一杯冰爽的Chasselas白葡萄酒。如果幸运,赶上每年6月中旬的开窖节或9月下旬的丰收节,热情的瑞士法语区人民一定会带给你最地道的品酒体验。
拉沃的精华徒步线路西起洛桑东郊的湖畔小镇Lutry,东到沃韦(Vevey)以西的傍山小镇St. Saphorin,总长11公里,海拔起伏平缓,多为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面,所以也能经常看到山地自行车爱好者疾驰而过。不同于一般固定的徒步路线,拉沃葡萄田的路线自由度极高,通过查看路上的黄色指示牌,途经的各个小镇均可作为徒步起始或终止点,其中Cully、Rivaz等小镇都是绝佳的休闲胜地。记不清有多少个下午,我都“迷失”在这片最美的葡萄田而忘了前行的方向。
走进少女峰的“画”里
▼
临近城镇:因特拉肯(Interlaken)(564米)/翁根(Wengen)(1275米)
线路起、终点:曼丽申(Mnnlichen)(2239米)—小谢德格(Kleine Scheidegg)(2061米)
全程用时:1.5小时
难度:容易
适宜季节:6-10月
“今天上少女峰?”
“已经来了两周了,这次我们就在因特拉肯度蜜月。”
这是2012年我第一次去少女峰地区时,在火车上与一对中国年轻夫妇的对话。听过他们的回答,我不免有些惊诧:虽然说因特拉肯浓缩了瑞士最美丽的风景,但对于这个小镇,大多数游客包括我自己,都只是匆匆路过泛泛一瞥,而这对夫妇却放缓步伐,将大把时间留给了因特拉肯。
两年过去了,这已是我第20次来到这里。虽然此前每一次的徒步线路及所见之景都不尽相同,但出发前我还是有些犹豫:同一个地方,熟悉的景色,难免让人疲乏。
在翁根下了火车,转乘缆车向曼丽申山爬升。远远望去,山崖上的翁根小镇极为精致地镶嵌在山谷中央,身后环绕着白雪皑皑的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脉。如此的美景出现在眼前,消散了我此前对于“厌倦”的所有担忧。我健步迈下缆车,试图用相机定格眼前的景致,不经意的一个转头间却又被左边的画面牢牢牵引了视线——翠绿的曼丽申峰夹在远处洁白的艾格峰(Eiger)和僧侣峰(Mnch)正中,开阔的视野及错落的景致交织成一幅令人惊叹的风景画。我放下相机,一步步走朝着“画”中走去。
越靠近曼丽申峰,绿白两色的对比就越是强烈,走到山边,天空的蓝色几近消失。这条全景线路虽然没有较大的海拔起伏,却别有一味——“画”中有一家老小在合影,有情侣在木椅上悠然享用三明治,远处还有独行者在俯瞰山谷那边的格林德瓦小镇……
少女峰三峰出现在眼前的一刻,便意味着这一个半小时美妙的旅程即将画上句号。要说我有多迷恋这条短小而精致的线路,10天之后再走一遍算是最好的证明。
“最美梳妆镜”之路
▼
临近城镇:因特拉肯(Interlaken)(564米)/格林德瓦(Grindelwald)(1067米)
线路起、终点:First(2167米)— Bussalp(1798米)
* Faulhornweg的Bachalpsee部分
全程用时:2.5-4小时
难度:中等—较难
适宜季节:6-9月
大自然在创造险峻卓绝的高山同时,也孕育了秀丽无比的湖泊。整个阿尔卑斯山脉便是这鬼斧神工的最佳印证。百万年来,冰川雪水融化在山腰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湛蓝明亮,宛如一面面碧玉精制的梳妆镜,将阿尔卑斯的雄奇秀丽映在静谧的湖面上。
2013年初,我和好友原本计划利用复活节假期,前去探访“最美梳妆镜”之路。在整个少女峰地区,最吸引我们的当属格林德瓦镇附近的Bachalpsee湖。可是这个海拔接近2300米的高山湖要到五月初才能解冻,无奈,我们只好推迟行期。
终于盼到了夏天。但由于气候反常,阴雨连绵,我们一直无缘亲近Bachalpsee湖。眼看深秋就要来临,这一年似乎注定要与这面“最美梳妆镜”失之交臂,正当我们已经不抱希望之际,终于逮着了一个好天气。一大早,我们便跳上火车来到格林德瓦,接着转乘缆车攀上了海拔约2100米的费尔斯特(First)。从这里步行到Bachalpsee湖,轻松而惬意,大约只用了45分钟。
虽然宣传画已经将Bachalpsee湖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亲临其中的全景式体验还是让我们兴奋异常。环绕湖边,各种角度下展现着别样美景,令人陶醉其间。湖边碧草如茵的缓坡是绝佳的野餐地点,不少以家庭为单位的旅行者会在此饱餐之后,还会尽情肆意地躺在湖边晒着太阳。天伦之乐与绝佳美景相得益彰,即使身为旁观者都能感受到这份美好。
Bachalpsee湖让人流连,但我们还得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风景。徒步翻越海拔接近2700米的Faulhorn山之后,整个伯尔尼阿尔卑斯山脉会扑面而来。尽管路线颇具挑战,但此刻的畅快感足以打消你所有的疲倦。一路上,壮观的秋景如影随形,直至终点Bussalp。
四季皆宜的“户外天堂”
▼
临近城镇:采尔马特(Zermatt)(1620米)
线路起、终点:戈尔内格拉特(Gornergrat)(3089米)— 采尔马特(Zermatt)
全程用时:1.5-3小时
难度:中等
适宜季节:全年,冬春季节部分开放
“采尔马特”、“马特洪峰”,仅仅听到名字就让人心潮澎湃。
作为户外运动天堂,这里的徒步线路数不胜数,其中戈尔内格拉特铁路沿线的戈尔内格拉特至采尔马特路线最受欢迎。从采尔马特镇乘火车不到40分钟,就能到达终点戈尔内格拉特——这是欧洲海拔第二高的火车站,四周环绕着29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
火车站上方的观景台是我最钟爱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远眺马特洪峰,更能最近距离地欣赏瑞士最高点罗莎峰及周围冰川全景。我曾三次以此为起点开始徒步之旅,每一次都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收获了不同的景色。
夏秋季节,花三个小时就能从戈尔内格拉特走回采尔马特。一路上听鸟语牛铃,望遍野鲜花,如朝圣般地走向马特洪峰。沿途,不管是波光粼粼的Riffelsee湖,还是Riffelberg坡地,均属绝佳的观景和拍照地点。
而冬春时,这里又完全变成一座童话般的冰雪王国。不过不用担心,Rotenboden到Riffelberg的徒步线路依旧开放,只要穿上高帮户外靴,就能体验雪地徒步,与白色世界来一回最亲密的接触。若是碰上晴朗的日子,你甚至都不用担心保暖问题,穿着短袖都能在雪地中运动。
高山之上的壮景——瓦伦小径
▼
临近城镇:琉森(Lucerne)(436米)/ 英格堡(Engelberg)(1002米)
线路起、终点:瓦伦小径(Walenpfad):Bannalp(1713米)— 英格堡(Engelberg)
全程用时:4-5小时
难度:较难
适宜季节:6-10月
人们常说在瑞士,南部阿尔卑斯高耸险峻,伯尔尼阿尔卑斯雄伟俊秀,相比之下似乎以铁力士山(Mt. Titlis)为代表的中部阿尔卑斯山脉就显得平庸逊色很多。由于这先入为主的认识,哪怕我经常借琉森音乐节之缘拜访瑞士中部,也一直没有关注过其周边山脉。
2015年夏天,整个欧洲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天气,为了避暑,我只得天天往阿尔卑斯这个天然大冰箱里跑。几天下来,足迹已遍布东西南北各个地区,这终于催生了我探索中部阿尔卑斯的想法。抱着尝试的态度,我选择了其中最经典的徒步线路:瓦伦小径。
从琉森乘坐琉森至英格堡快线,在Wolfenschiessen镇转乘大巴到达Bannalp山脚下的Oberrickenbach。夏秋时节,有上山的缆车开放,很方便就能到达徒步线路的起点。从踏出缆车站的那一刻起,我就确信眼前的世界定是世外桃源。
要说瓦伦小径和其他徒步线路最大不同,可算是山路蜿蜒起伏,途中要经过Bannalp山下的畜牧场,野花和牛群相映成趣,分外可爱。绕过Bannalpsee湖,一个转角后中部阿尔卑斯全景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之后沿着Brunni方向下坡,便一路向着天使小镇英格堡进发。在炎热的夏日,行走于高山小径间,才更能体味在丛林里纳凉的那缕舒适。一路上翻山越岭,常带给人“花明柳暗”的惊喜,但海拔落差对徒步者的体力也有较高要求。
正如瓦伦这个可爱的名字一样,这条线路也充满了一切悦人的要素。走一趟下来,让人心旷神怡,念念不忘。
得益于瑞士阿尔卑斯地区成熟的勘测和开发条件,在瑞士的两年里,我以远足健行的方式,几乎毫不费力地走到了瑞士阿尔卑斯的每一个角落,与向往已久的高山进行了全方位的亲密接触。
瑞士,见证了我对于高山从好奇到迷恋的整个过程。徒步,则是感受这份高山之美的最佳途径。每一个脚步都承载了我对于美景的向往,也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出发。
站在那些至高的观景台上,视觉空间被无限放大,高度赐予了最了不起的风景,不断刷新着我对“美”的定义。我也常常惋惜:肉眼甚至望远镜的局限妨碍人类看得更远,性能再优越的相机也无法重现这无与伦比的风景。
因此,在瑞士的每次徒步,都会令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才是最美的瑞士。”
作者介绍:杨野
90后,生于云南大理,先后生活于德国慕尼黑、瑞士洛桑和英国伦敦。“乐痴”,曾任清华大学古典爱乐社社长,时常出没于全球各大演出场所;“漫游者”,足迹遍布近20个国家,上百个城市或地区;“情怀者”,做过设计顾问,醉心于过去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听音乐之余,偶尔也户外、摄影、配乐、写作、做菜。
- END -
图/文 杨野 编辑/张慧
版权信息
本文授权穷游网发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回复“目录+以下关键词”,如:【目录 美国】,收看往期内容。
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泰国|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美国 |加拿大|海岛|户外|自驾|火车邮轮|购物|美食|酒店|摄影|签证|技巧|旅人|盘点|谈资|大家帮大家
以自己的视角和方式体验世界
Q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