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真实故事 长征 最真实 最真实的长征(下)

那么,这部书中提到的这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究竟是真是假?长征中红军指战员是如何苦中作乐的?这本书的出版为何异常艰难?由于战火频仍在国内几乎遗失殆尽的这本书,为何会出现在60多年后的美国?新中国成立后这本书虽然得以出版,却为何有多篇文章被删掉?本期档案揭秘特别节目《信念》,李涵为您讲述:最真实的长征(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记》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各级指战员踊跃发来了自己在长征中的亲身经历,汇成了一部悲壮而生动的英雄史诗。这部书不仅细节生动,而且具有重要的人文及史料价值。

谢觉哉的《卓克基土司宫》,生动描述了藏族官寨的建筑特色,惊奇在荒凉地区能建起这样坚实壮观的碉楼。藏族土司的佛堂里虔诚地供奉着金碧辉煌的菩萨,在书房中却摆着汉文的《三国演义》,既有藏族传统宗教信仰,也反映出汉族文化传播的情况。由于红军的经过和谢觉哉的记述,土司宫今天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旅游者。

尤其值得地理学家重视的是,该书中有关红军长征的“里程表”,其中多数地名都是首次记录,当年的地图并无记载。今天经过考证才知道,有些地名并不准确,是行军时向当地人询问,听口音记录的。一些藏区地名如“打鼓”“芦花”等,都是藏语发音,与汉文的字意无关。如同地理大发现一样,正是因为红军走过,这些偏远地区的名称才被记载下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红军长征记》附录《乌江战斗中的英雄》《安顺场战斗中的英雄》,另附有《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详细记录了行军月日、出发地点、经过地点、宿营地点、里程;《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表》,详细记录了月日、省份、名山、著水、封锁线及关口、要隘、草地、备考。《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表》统计表明,红一军团在长征中历时13个月、371天,其中经历汉族地区246天,占66.3%;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红军第一军团长征所处环境一览表》中详载,一军团在371天的长征途中,白天行军 238天,占64.1%;夜间行军18天,占4.8%;作战15天,占4.0%;休息100天,占26.9%。

由于将士们撰写这些文章时,没有任何条条框框,不受外在因素影响;长征途中的种种战斗经历仍历历在目,是最真实的长征记忆,因而具有无可替代的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为研究军史、长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红军长征记》最初的名字是《二万五千里》,当初由徐特立最后排定目录和审定,并由因伤锯掉双腿的宣传部长徐梦秋等十多人誊抄后,毛泽东和党中央就考虑在延安以外出版的问题。

此书曾通过党内交通员将誊清稿本带到上海,交给了在上海的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冯雪峰拿到《红军长征记》稿本后,原打算尽快在上海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在这种情况下,冯雪峰等人通过选登期刊和出版摘编本等方式,尽量将书中的内容传播开去。于是在上海刊物《逸经》上出现了董健吾的《两万五千里西引记》连载。一本署名赵文华的《从江西到陕北》的书,内容也是从誊抄稿本摘录的。由于在上海完整出版未果,冯雪峰曾将此书誊抄本原件,交由为党做过不少工作的党外人士谢澹如保管。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这部书稿才在延安正式地少量内部印行。当年11月20日,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在“出版的话”中指出:

《红军长征记》一书,从1937年2月22日编好直到现在,已经五年半以上了,其间因编辑的同志离开延安,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又使我们忙于其他的工作,无暇校正,以致久未付印,这是始终使我们放不下心的一件憾事。现在趁印刷厂工作较空的机会,把它印出来,为的是供给一些同志作研究我军历史的参考,以及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资料。本书的写作,系在一九三六年,编成于一九三七年二月,当许多作者在回忆这些历史事实时,仍处于国内战争的前线,因此,在写作时所用的语句,在今天看来自然有些不妥。这次付印,目的在供作参考及保存史料,故仍依本来面目,一字未改。希接到本书的同志,须妥为保存,不得转让他人,不准再行翻印。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执笔者多半是不大懂得如何写好文章,以及在枪林弹雨中学会作文字的人们,他们的文字功力一般都在水平线以下,但他们能以粗糙质朴写出他们的伟大生活,伟大现实和世界之谜的神话,这里粗糙质朴不但是可爱,而且必然是可贵。

据谢觉哉日记记载,毛泽东认为“长征记”还缺少一篇对长征的总记述,并说“最好由我执笔写”,但由于工作繁忙和时局变化,毛泽东撰写总序的愿望未能实现,成了读者的莫大遗憾。作为撰稿人之一,谢觉哉当时重读该书,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曾赋诗三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重读《长征记》两函,雪山草地旧曾谙。索桥抢渡悬崖扑,多少英雄血未干。”

谢觉哉

在艰难曲折中诞生的这部书自然极其珍贵,成了高级干部的必读;然而由于战火频仍几乎遗失殆尽,国内已难见其踪。但一本由朱德亲笔签名的《红军长征记》,60多年后在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被发现。据该图书馆主任沈津考证,这本1942年出版的《红军长征记》,是朱德总司令当年赠给斯诺留作纪念的。此书32开本,竖排,共412页,收有回忆文章100篇,上册42篇,下册58篇,附歌曲10首、路线图等各种资料。封面有“党内参考材料”“总政治部宣传部印”等字样。这部书是记述红军“远征神话”最原始和完整的史料,通过重新出版才使我们得以研究和窥见长征的全貌。而其他的大都为节选本。

1947年11月,冀南书店出版了一个选本《二万五千里》,32开本,草纸竖行印刷,封面有镰刀、铁锤图案,书名下加了副题“长征英雄集体执笔”。在《编辑者的话》中称:“现在我军正胜利出击,全力准备大反攻……本书可以当作部队讲话材料,学校补充教材和干部读物。它会提高我们在胜利前进时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选本共收入38篇作品,较原书少62篇。并增加了毛泽东咏长征的两首诗词《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及《红军长征记要》(附长征图)等。

1954年,中宣部党史资料室将此书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分三期发表,共收录96篇。这一次的刊印,最重要的变化是删除了何涤宙的《遵义日记》《绝食的一天》,李月波的《我失联络》,徐梦秋的《一天》等4篇。1955年,人民出版社又重新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仅收录52篇,也没有收入何涤宙等人的文章。

被删去的主要原因,按当时的思维逻辑,是发现长征干部的某些记载与已成典范的叙述程式有“不吻合之处”。在人们的认知印象中,参加长征的同志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食不果腹,被迫吃草根、啃树皮,可是时任红军大学教务部主任何涤宙的《遵义日记》,描写了进入遵义城后十天里所经历的活动,这些活动显得与长征格调有些“不大吻合”。而以今天的眼光看,却反映了长征生活丰富多彩的另一面:

这十天中没有行军的事,没有打仗的事,而是享受着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是一年零一个月的长征生活中一段特殊经历。

第一天,进遵义……

第二天,进街上馆子:早起无事,就约同肖、苏、冯三同志去逛街,大家不约而同地找东西吃……到川黔饭店,因为过早未开张,同掌柜商量,掌柜很客气,让我们上楼到雅座,代我们点了他们的拿手菜辣子鸡丁、醋熘鱼、血花汤等六七个菜,一边同我们谈着王家烈的苛捐杂税,弄得商人没法做生意,我们也告诉他红军的主张。不一时菜来了,一盆辣子鸡丁,堆得满出来,味道确不坏,大家都很满意,吃完算账,三元多,大家凑钱结账,伙计看了很诧异……

第三天,在土豪家:今天团部分配两家土豪家的用具为我们用……我们去的那家,已经过没收委员会初步的没收和检查……我们将不需要的,多余的分给群众。大人们要鸦片烟的心比要其他东西的还要切,搜出来的三罐鸦片,分了两罐,一支烟枪,转眼就不见了。在贵州,鸦片烟比现洋还通用,这是有使用价值的货币,军阀们抽,不种鸦片税比抽种鸦片捐还重,老百姓不能不种。在贵州吸大烟比上海吸纸烟还要普遍方便,这样不要说是禁烟,连子子孙孙都预定了是个大烟鬼。

今天我们搬到一个蒋师长的蒋公馆去住,在遵义算得数一数二的漂亮洋房子。“红军之友社”满街贴了标语,欢迎朱毛,街上很热闹……我住在楼上,可以瞭望整个遵义,算是蒋公馆里最好的房间。晚间坐在洋房子里,烧着白炭,靠在摇椅上,看着土豪家拿来的画报,我是布尔乔亚了。

第四天,欢迎朱毛:早起街上闹哄哄的,挤满着人,知道是欢迎朱毛的。丁字路上人挤不动了,都是想看朱毛是怎样三头六臂的群众……十一点多钟,队伍都来了,都是风尘仆仆的,一列一列过着,“朱毛来了没有?”群众问着,谁知我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正在前面经过,只怪我们的毛主席、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坐四人轿,不穿哔叽军衣,使群众当面错过。

第五天:又到川黔饭馆去吃辣子鸡丁,竟有一半是白菜,未免欺人,向伙计理论,他说明天一定做好……

第六天,群众大会篮球比赛:今天开群众大会,成立遵义革命委员会……又去吃辣子鸡丁,不但没有起色,反而发现有猪肉冒充,欺人太甚!我们问伙计是猪肉丁还是炒鸡丁,伙计着了忙,再三赔不是,只要不当我们是“土包子”就好,辣子肉丁也还可以吃。

大会场在中学校的操场,人挤满了偌大的一个足球场。委员会产生了,一个红军里的遵义小同志也当了选,接着是朱毛的演说,群众今天才真正看见朱毛的庐山真面,“毛泽东原来是个白面书生。”有的群众说,原来他以为朱毛一定是国民党所画的那样青面獠牙的……

长征的真实故事 长征 最真实 最真实的长征(下)

大会结束,台上宣布遵义学生与红军比赛篮球,并传知要我出席参加比赛……篮球场已挤满看客,穿着高领细袖裹身长衫的遵义学生队已一条一条如鱼一般地在场上往来练球。自然双方都是一时之选,初次比赛,谁也不肯示弱,我们还是以前在中央苏区打熟的一队,球艺彼此知道,传球连络,素称不差,银笛一响,双方随开始正式比赛。红军打仗是百战百胜,只打得学生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W的远射更使遵义队无法应付,W·T矫捷,更使丈二和尚摸不到头绪,两场终结,十二与三十之比,红军胜利了。大概是W·T在场上英文说得太多了,当我们出球场时,听得学生们纷纷地私议说:“他们都是大学生呀!”

第七天:上午讲了两堂课,下午同S·T去裁缝铺取大衣,小得不能穿,问他为什么不照量的尺码裁,裁缝说皮子不够,真是岂有此理!一件长袍子,改做大衣,袖子没有皮,长只到膝盖,岂有不够的道理,至少赚了一件背心的皮子去。貂皮的一件背心也抵得很多钱,但是未免太过分了呀!剥削得我大衣穿不成,同他争论,又无证据,只得在胁下两条加做棉的,裁缝愿意赔布……回来又同S·T到川黔饭店吃辣子鸡丁,太不成话,少得连盘子底都铺不满,并且大部分是猪肉,大概认为“红军先生”可欺,同S·T决定以后不来吃了,伙计看我们有点儿像发脾气,又来赔不是……

第八天,同乐晚会女学生跳舞:今天大家都兴高采烈,因为我们晚上开同乐晚会,并且又有女学生跳舞。学生们忙于布置会场,我们的政治教员Y同志特别起劲,进进出出,指挥着学生布置。五点钟,晚会开始。照例的魔术双簧过去以后,最精彩的女学生跳舞出台了,穿着红绿舞衣的女学生,从幕后走出来,一阵鼓掌,(随着舞曲)“可怜的秋香”就开始了……跳不像跳,舞不像舞,比起我们中央苏区的S家姊妹,差得太远了。我们还是热烈地鼓掌,因为听说这两位,还是遵义有名的舞星。我们大家要求肖队长来一手……莫斯科带来的高加索舞,虽然个子大些,但是舞起来竟非常轻巧,这才是艺术的跳舞,女学生算是今天开了洋晕。

第九天,准备行动:……直到临睡,还未见出动的命令,依旧在这漂亮的洋房子里过了一夜。

第十天,别矣遵义:半夜来的命令,拂晓就出动,天没有亮,就起来收拾行装,土豪家搬来的东西,完全送给了群众,依旧是十天前进遵义时的装束,穿上遵义的纪念品“大衣”,在八点钟走上去桐梓的马路,又开始我们的长途了。

遵义会议

日记真实记录了指战员们放松后的心情,朱、毛与群众活动的热烈场面,以及成立遵义革命委员会、撤出时间等重要史实。但其中的“享受”就与人们通常对于长征的“艰苦”印象不符,于长征精神的教育格格不入。于是这类文章成为被删除的对象。事实上,当年的红军将士绝大多数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充满活力与情趣。过贵州,畅饮茅台酒;进云南,大啖宣威火腿,时时有胜利的喜悦。为了给遵义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总书记张闻天特别要求红军干部战士在进城前要穿上鞋子,不得赤脚。日记也没有涉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为大多数红军干部,在当时完全不知中央上层的分歧和斗争,要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还得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文史精华》于继增






Hi~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李涵,来了您就甭走了~听听历史,话话趣闻~觉得文章不错的话记得打赏一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6451/873134777611.html

更多阅读

10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中国最感人的爱情故事

【一】烛光晚餐桌两边,坐了男人和女人。"我喜欢你。"女人一边摆弄着手里的酒杯,一边淡淡的说着。"我有老婆。"男人摸着自己的手上的戒指。"我不在乎,我只想知道,你的感觉。你,喜欢我嘛?"意料中的答案。男人抬起头,打量着对面的女人。24岁,年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的不屈不饶的励志故事! 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1年前,他

欢天喜地七仙女,最美的爱情故事_anmly 最美的爱情

大公主红儿(红纤阁)  高贵典雅,温厚贤良,成熟力量之源泉;人们常说“长姐如母”,的确如此,红儿颇有其母之风,始终是姐妹们的榜样。食神曾暗恋她几千年,但因天规二人从未表露心迹,当七仙女被贬下凡后,她游历人间,和食神在重重考验下走到一起,他们

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孩子最喜欢的寓言故事

在一些孩子最喜欢的寓言故事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孩子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孩子最喜欢的寓言故事篇一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

声明:《长征的真实故事 长征 最真实 最真实的长征(下)》为网友海蓝无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