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春夏秋冬养生方法各不相同,其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之说。那么,这种说法缘何而来?又有何道理呢?
中医很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这是最佳的养生方法之一。具体地说就是,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养生方法,不单单是饮食的进补,还应顺时而动。
冬季养生要敛阴护阳
古老的医药典籍之一《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万物闭藏,水冰地冻,无扰乎阳 ,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意思是,冬季气候寒冷,世间万物都处于闭藏状态,水结成了冰,甚至北方的土地也处于冰冻的状态,很多动、植物都进入了冬眠。因此人也要尽量避免阳气的耗损,注意防寒保暖,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临床中也发现,冬季中风、脑出血、心梗等疾病,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就连病死率也呈上升趋势,可见冬季防寒保暖之重要性。
护肾,冬季养生之要务
肾脏主阳气收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寒冬来临之时,人体需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能量来抵御外界的寒冷。倘若肾功能虚弱,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甚至出现头晕、心慌、气短、腰膝疲软、乏力、小便失禁等症状。
另一方面,人体的水液代谢,主要是靠肾的气化作用。在正常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输布,通过三焦,将其液之清者输布全身,浊者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维持水液代谢的相对平衡。若肾的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就会发生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久坐寒石为何伤肾?
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及传导性,在冬季十分寒凉,属阴邪,对人体有侵害,所以冬天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伤及肾脏,从而致使新陈代谢失调,出现前列腺炎、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等病症,尤其是老年人,坐久了可能会出现尿频,就是因为肾气收不住。而且由于冬季寒气太盛,久坐石凳还是导致坐骨神经痛、腿痛、膝盖痛等肢体疼痛症状。
因此,天寒地冻的季节,晨练之后,就算汗流浃背,也不要一屁股坐到石头或石凳上休息。即使有了垫子,也阻挡不了石头的寒气。
木椅潮湿易困脾
小暑之后,立秋之前的这一段时节叫“长夏”,此时的天气特征是炎热而多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重浊向下,容易伤害脾胃功能,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所以长夏的一个养生要点就是防止湿邪之气倾入人体。
而那些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的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起来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人在上面坐久了,“湿邪困脾”,就容易导致腹泻、消化不良。不仅如此,阴邪侵入体内后还会造成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诱发痔疮。此外,还容易诱发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因此,建议夏日在户外晨练或乘凉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尽量不要坐在露天的木椅上,尤其是雨后。随身带个薄垫子垫着坐,可以暂时隔开湿气,但也不要坐的时间过长。
Tips并非专指“冬夏”
“夏不坐木冬不坐石”这句话所蕴涵的养生思想,并不是限定性的专指,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虽然夏天的石凳比木椅干燥,湿气也相对弱一些,但也不要直接坐,可以垫一个垫子。同样的,冬天木椅没有石凳那么寒凉,偶尔坐一坐可以,但也不能太久,尤其是在晨练出汗后。
指导专家
杨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
本文为头条号签约作者药疗君原创稿件,版权归属药疗君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ziwoyaol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