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成了父母对孩子实施强加教育的理由,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希望孩子早点成才,这股风气。家长不但没有意识到会给孩子带来危害,反而越演越烈,甚至有的家长作为一种炫耀孩子教育的资本,我搞不懂你的孩子在那么小为啥一定要去学钢琴,为啥一定要去学舞蹈,为啥在假期就一定要补习,这些活动,有几个孩子是真正愿意做的,大多是要么家长自作主张的跟孩子报班,要么家长被一些教育机构蛊惑,被一句“为了孩子好”忽悠以后,甘愿把孩子给那些以商业为目的的教育机构,要么孩子跟风羡慕要求家长帮他报班,可是家长从来就没有根据实际出发,以为对孩子的爱就是满足他。可能有人会说,那是为了提高他的情商和智商,试问,情商的提高是用教条的方式来完成的吗?
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让人们端正态度去面对生活
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大家已经习惯了做任何事都喜欢讲效率,所以才有那么多“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所以才出现两种比较缺乏人性的教育现象,一种是孩子被超前教育,很小就被吸纳一些高深的知识,弄得孩子对人生充满很多恐惧和后怕,感觉生活非常的繁琐复杂。另一种就是在计划性的条款中接受教育,不管你懂不懂,一节课要讲多,一年你要学多少,三年级要学哪几本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硬性指标,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只要任务完成就OK,更不可能去引导性的让学生们如何明白,他们所学的知识对当下生活和未来有什么作用,大家都只注重分数,从家长到孩子,再从老师到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都是以分数为尺度,所以,才有许多学生在生活中不知道过夜的剩菜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汽车为什么会跑,感觉那是一个很高深的问题,连洗了澡身上为什么会变冷都不一定知道,试问,我们学那么多知识有什么意义,只为了填充试卷吗?因此,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不是带着一些方法技巧让学生们变着花样的去解题,而是带着书中的理论与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端正态度去面对生活,去追求美、懂得美、珍惜美。
教育不要一味的讲效率。更需要时间去等待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一个邻居家的小孩,才6岁,他爸爸就教他一些正数和负数这些,孩子就不断的在人前人后炫耀,意思是我这么小就能懂初中的知识了,当时这个孩子的成绩也很不错,但是班上也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导致他不能独尊第一,结果他父母着急了,更加努力的向他灌输一些超前的知识,意思就是你小学不能独尊第一,那么我把初中的知识让你先熟透,当你到了初中肯定就天下无敌了,后来这个小孩在六年级的时候跳河自杀了,这就是一个家长的无知,也是一个时代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方式的野蛮就是产生悲剧的原因,所以,我觉得教育是需要等待的,他是一个人长期不断接受的过程,是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所坚持的结果,因为人的成长也是依靠发育的,在他智力还没有全面的开发的时候,也就是功率很小的时候,不要超负荷的让他运作,我记得我们参加中考或者高考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带着神经衰弱在参加考试,为了缓解头痛还不断的吃安神补脑液之类的补药,其实这些都是一种教育缺乏人性的表现。
结束语,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要懂得学习的目的就得有学习兴趣和爱好,而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是让他们能看到生活和未来的美好,而这些所谓的美好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带路的,只有他们感觉到这些美好,他们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然后也明白该学什么,这就是唤醒学生学习的内力,而我们往往努力的往孩子身上施加外力,反而把这种外力作为一种主导,还不断的让内力和外力形成冲突,这样反而失去了一定的人性作为,也失去了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