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尾龙拜山”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流传很广,说的是一个妇女救了一条小蛇,并将它养大,小蛇默默报答妇女的养育之恩。二者关系情同母子,小蛇后来化身巨龙,以隆重方式安葬了母亲,孝感动天。相传小蛇的尾巴在一次意外中断掉,老妇给小蛇起了壮语名字“特掘”,意思是秃尾巴的孩子,“秃尾龙”之名由此得来。
这个故事就是龙母文化的起源,而广西大明山也成了原生态龙母文化的发祥地,这一点为环大明山区域的乡民们津津乐道。2017年元月1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携手广西商客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明山月月歌圩隆重举办,作为2017年的第一天,本次歌圩对崇信龙母文化的壮族人们有特殊的意义。既延续上历场月歌圩以来的山歌对唱,才艺表演等活动,更借助大气威武的舞狮、精彩纷呈的游园活动、刺激热闹的山歌接龙,将歌圩打造成龙母文化子民的隆重盛典。
新创意、新玩法一直是大明山月歌圩的显著特征和坚持原则。歌圩文化、龙母文化均是传统的壮族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但在流行文化、网络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文化逐渐被排斥于年轻人的视野和兴趣之外。重塑壮族文化魅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作为歌圩文化重要发祥地及壮族文化聚集地的大明山义不容辞的使命。
本次月歌圩山歌对唱形式翻新,在创意上,摈弃了过去山歌手们内容杂乱、无的放矢、千篇一律的模式,要求山歌手们规定主题下发挥,而对唱主题,也正是人们,尤其是农村人极为关心的问题。如“男人该不该喝酒?”,两队歌手各执一观点,用歌唱的形式陈述论点论据,互为反驳争辩,加强了对唱表演的观赏性及思想性,寓思于乐,使人印象深刻。
大明山月歌圩的“新”还体现在贴近时代,趣艺结合。活动当天瑶族知名歌手宋元带来经改编后的民歌《走出大瑶山》,摇滚味十足,将原生态的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听得现场观众意犹未尽,喝彩连连。而趣味性的打造,也是大明山歌圩战略规划的重点,旨在激发群众艺术情怀及凝聚力,燃起他们对文化传承的信心和激情。
大明山景区门口位于武鸣两江镇村郊,大明山月歌圩人气及影响力与日俱增,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来,只为一睹每月一日的歌圩盛典。壮族人们对龙母故事耳熟能详,元旦当天,主持人让观众上台讲述“特掘拜山”的相关传说,观众争相上台,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重演了感动人心的故事。
歌圩现场,主持人回顾了2016年6月1日以来的历场歌圩,对各地赶来的山歌手以及现场观众表示了感谢,坦言因为有群众的支持,大明山月歌圩这个活动才能坚持举办下去。龙母传说讲的是感恩的事,和大明山与壮族儿女之间的关系一脉相通,希望大家坚守传统美德,弘扬壮族优秀文化,只要有大家的支持,大明山以及壮族歌圩文化走向更辉煌、更灿烂、更精彩,为人们创造更多福利。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