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再一次用实际行动登上了国际艺术的头条。不过这一次,绝大多数的声音,都是质疑和批评。
艾未未模仿溺水男童的照片
艾未未模仿溺水儿童的照片由《今日印度》摄影师Rohit Chawla拍摄,目前在印度艺术博览会展出,主题是“艺术家”(The Artists)。
展览公开后,网上的声音大多是这样的:
“这位艺术家试图去利用男童令人心碎的命运,实在是没有品味。”
“懒惰、廉价、粗鲁,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他前几周要在莱斯博斯拍摄照片...就是为了准备这次‘表演’吧。”
是艾未未走远了,还是当代艺术走远了?
至少20多年前,艾未未自己拿相机的时候还是“纯粹”的:
艾未未镜头里的朋友圈
▼
冯小刚:“艾未未让我充满野性,没有他的纽约非常平庸!”
1992 冯小刚 《北京人在纽约》拍摄中
艾未未:“这些照片,是我在纽约的1983年至回到北京的1994年拍摄的,前后十年的时间。那时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总是闲着,随手拍了一些遇见的事,去过的地方,熟悉的人,我的周围的住地、街道和城市,打发每天的闲散时间。”
1986 艾未未 汤普金公园外
彼时的陈凯歌还留着一把大胡子,顾长卫从来就是那么瘦骨嶙峋,彼时的谭盾意气风发地在纽约街头拉着小提琴,还有,瘦瘦的何多苓与翟永明,露着大肚子的姜文......
冯小刚
1993 冯小刚
1993 冯小刚在一辆租来的出租车上,时代广场
以下文字是摘自:冯小刚《我把青春献给你》
我当时开的是一辆租来的出租车,车门上还印有每公里的单价,不明真相的路人常常伸手截车,有时看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姑娘从酒吧出来,兴致所至,我们也会载她们一程,因为是免费的,所以分手时,我们和姑娘们都会有些依依不舍。我不懂英语,刚开始时也不认路,所以老得问坐在旁边的艾未未,他有时烦了就不好好指路,该拐弯时也不说话,我就一直往前开,开到哪儿算哪儿。
陈凯歌
1986 陈凯歌,下东城区
1986 陈凯歌,金字塔俱乐部
陈凯歌 1988
有一次,我赌气一直开到海边,对他说:你要还不说拐弯,我就开到海里去。他闭着眼睛躺在车座上 说:把玻璃摇上,等车完全被水淹没了,再逃生。我脑袋一热,差点就一脚油门轰到海里去。在岸边我刹住车以后,他认真地对我说:我特别想体会一头扎进海里去的感觉。平常开车,他也老说:撞一次吧,求求你,快点再开快点。久而久之,弄得我心里也跟着了火似的,老觉得自己开的是装甲车。
顾长卫
顾长卫 1989
1989 顾长卫在唐人街的公寓
1989顾长卫画的梦露
终于有一次在长岛,喝了几口酒,在停车场附近,试着以20公里的时速行进,不踩刹车撞向一个小土坡,其产生的冲力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由此可想而知,如果是100多公里的时速撞车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
谭盾
1986 谭盾
1986 胡咏言与谭盾
1986 王颖和谭盾,东三街公寓
1987 周龙、熊晓歌、谭盾和依富国
那一段时间,艾未未的出现使我的心里充满了野性,对秩序的破坏欲与日俱增,要不是我天生怯懦,又对未来充满憧憬,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后来看到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子》,一下就理解了那些混蛋的所作所为。
陈丹青
陈丹青 1992
艾未未是郑小龙请来为剧组帮忙的朋友,也是北京人,曾是“星星画会”的主要干将,于1978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同期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国电影 “第五代”。
姜文
姜文 1986
大学读了不到两年,烦了,觉得没劲了,毅然决然放弃学业来到纽约。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纽约呆了12年。他是一个前卫艺术家,住在曼哈顿 第一大道和第二大道之间的第七街上,那一带集中了很多像他那样不着调的艺术家,也有光头党和爆走卒,同时那一带也是纽约贩卖来路不明商品的黑市。
白灵
1989 白灵的一部独立电影的演出,东七街地下室
艾未未和那一带的黑人兄弟亲如一家,彼此见面,不是FUCK这个,就是FUCK那个。他喜欢恶作剧,善于随心所欲地把两种不相干的事物嫁接到一起,使它们产生一种新的含义。比如说:他会把一个篮球装进一只编织袋中,从楼顶上抛下,看着一只编织袋在街道上弹跳,令许多不知其中奥秘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百思不得其解。
何多苓与翟永明
1992 画家何多苓与诗人翟永明
1991 何多苓和翟永明,东七街地下室
再比如:他从黑人手里买到一张文革时中国出版的塑料唱片,内容是,中央台播音员字正腔圆朗读的毛泽东著作《老三篇》。艾未未找来老式唱机,接上喇叭,开足 音量,让毛泽东思想嘹亮地响彻在纽约的第七街上。
吴天明
导演 吴天明 1992
艾未未为人仗义,朋友也是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九二年的圣诞节前夜,我在他的地下 室留宿,遇见一个韩国人来串门,刚坐下,就被艾未未从后面用塑料袋把他的脑袋套上,一边拧紧塑料袋憋得韩国人满脸通红,一边对我说:这小子是个贼,好好搜 搜他,身上一定有好东西。韩国贼拼命挣脱,从怀里掏出一个纸袋子,说了一串韩国式的英语,把纸袋包着的一瓶酒郑重地送给了艾未未。
韩国贼诚恳地说:我今天没偷东西,这瓶酒是我自己花钱买的,送给你作为圣诞节的礼物。
北岛、金斯堡、弗兰克
1988 北岛
美国诗人金斯堡与诗人北岛 1987
美国摄影家弗兰克与金斯堡 1988
事后艾未未对我说:我来纽约12年,有两件事让我体会到人间尚有真情在。一个是每年过生日,我自己有时都忘了,但大西洋赌城从来也没有疏忽过,一准寄来生日贺卡。再有就是这个圣诞节,收到贼的礼物。他强调说:一个贼,能自己花钱买礼物送人,可见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真挚。
刘小东
刘小东 1992
说到艾未未和贼的感情,让我想起一件事。一天我们在他的地下室拍戏,负责外联的李争争突然跑进来,对我们说,他车上的一个价值200美元的音响被人敲碎 玻璃盗走了。未未听到后,出去转了一圈,只花10美元,就从一个黑人手里买回来了一个音响,送给了李争争。李争争看见之后惊呼:这就是我丢的那个。
袁运生
画家袁运生 1986
那时我们两人经常开着车在长岛上盲目地东游西逛,他常常指着一座座花园洋房对我说:这些都是垃圾,应该炸掉。看到我露出不胜向往的贪婪目光时,他也会一脸坏笑地补充说:可以给你留下一幢。
王姬
王姬 1992
那时他就反对建筑和装修有任何抒情的倾向,喜欢冷酷、喜欢简单,就是现在常说的“简约”。12年前,他曾对我说:你回 到北京以后买一块地,我给你设计一个房子,保证花钱不多,又非常牛逼。我现在还隐约记得他的方案,他说:你买四截加长的集装箱货柜,彼此衔接组成一个 “口”字形的建筑,从外面看不到一扇窗户,甚至也找不到门,就像一个金属方块,所有房间的采光都是从里面的天井获得。
徐惟聆
1987 徐惟聆与“挂起来的人”
我当时听了,热血沸腾,满处打听买一截最长的集装箱得花多少钱。回国后,离开了艾未未的影响和灌输,审美观再次堕落到了庸俗的轨道上来。12年后,艾未未终于在中国找到了一位勇敢的实践者, 此人就是北京房地产界另类,潘石屹先生。
魏文达
1983 魏文达,布鲁克林
潘石屹被艾未未蛊惑,在长城脚下,投巨资造了十几幢巨冷酷的房子,令人看上去不寒而栗。前往参观者生怕自己不识 货,异口同声说“牛逼!”。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潘总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也把他的资金牢牢地冻结在八达岭的寒风里。这些冷酷的房子,如同一件打湿了的棉袄,穿在潘石屹的身上,脱下来冷,穿着更冷。
郭卫、胡咏言、周临
1986 郭卫、胡咏言、周临,东三街公寓
现在冷酷和简约已经在北京蔚然成风,每次看见那种裸露着水泥墙、水泥地面,大铁罩子吊灯,黑房顶的装修方案,我就马上会想起艾未未。我老想告诉那些自认为很酷的人,你们太落后了,要知道,12年前的艾未未就已经很冷酷,很简约、非常水泥了。
艾丹与艾未未
1987 艾丹和艾未未,自助洗衣店
1987 镜子
说到艾未未一不小心打了这么大的一个岔,没办法,只要是提到纽约的事,就不能不说他,有他在纽约,那里就是一个充满刺激和活力的城市。许多年后,我再次回到纽约,那时他已经回到北京,我发现缺少了他的纽约,城市竟变得非常平庸。(完)
赵非、阿来夫和张宝琦
1993 赵非、阿来夫和张宝琦在CBGB摇滚俱乐部
2009年,艾未未这些无聊时期的摄影作品,意外获得广东美术馆和中山大学共同设立的沙飞摄影奖青睐,成为了当年的摄影创作奖得主。
“为什么是艾未未?”不少人质疑。
评委之一的顾铮反问:“为什么不是艾未未?”
艾未未
1988在下东城区的餐馆中
艾未未 自拍
1987 在杜尚作品前, 纽约现代美术馆
作为一位重要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艾未未以雕塑、装置和建筑而闻名,三影堂的灰色建筑设计便是出自艾未未之手。但摄影在他的艺术创作实践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对摄影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曾经用摄影来创作艺术作品。
1983 葵花籽与杜尚头像,布鲁克林洛里莫大街公寓
关于这些照片,艾未未是这么说的:
一晃20年过去,纽约已经不是当年的纽约,下东城的东村的面貌全变,照片中的很多人已经不在世,当年常在一起的人,也早已面貌全非,不再亲近往来,不再是朋友,各奔东西。这里所涉及的人,大多并不知道有这些照片存在。今天,平淡地面对过去,它们都不再真实。既确定而又不真实,毕竟任何的现实都是变化中的事实,是漫长的时间中不确定的片刻,现在总是覆盖着过去,未来也不将理会今天。
1987 下东区街景
我陆续整理出一些照片,不是为了记忆,它不重要,那段走过来的路,不必是那一条,也可能走向另外一方。那些曾认识的人,也大可不必认识,人性本身孤独,一起时或许快乐温暖,之后想起来难免可疑。我整理它们,是因为这些图像本身始终是一个真实的物质存在,那些游离在相纸上的化学物质固定一处,不再游离,在黑暗中形成了秩序。它们在我这里,它所涉及的人和事件,包括我的过去,早已不重要了。
1987 下东区废弃建筑
生活在过去的50年中,很像是一片落叶,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但最终还是会落在某个角落。图片出现的方式和秩序也会是如此,杂乱无章的,有些思路好像只有混乱时才可以清晰。
1988 公园抗议活动中的警察
今天我依然手不离相机,习惯性地按下快门。应该说明的是,我既无兴趣于摄影,也不太在意所拍之物,它始终是与我的存在并行的另一个现实,每当再看到这些照片,总是发现陌生感大于熟悉感。
1988 流血的抗议者,汤普金斯广场公园暴乱
1989 艾滋病游行
1989 勿街的中国新年
1992 比尔·克林顿竞选的最后时刻,纽约
1992 约翰·马吉的南京大屠杀影片档案新闻发布
新青年摄影聚集地 MEPAI.ME
未成年人请在父母陪同下订阅
微信ID:mepaime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