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司的“专家”为给44个汉字整容研究了八年,八年怀胎,一朝分娩,在一个惊艳的上午,整容方案横空出世了!教育部希望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拍手称快,不料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挞伐,实实在在制造了一个颇具轰动效应的“燕子门”(艳字门)。何谓“艳字门”,这四十四个汉字的整容据说采纳了书法家们的建议,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汉字写出来更漂亮,更有利益识字和书写。
不尽然。网络上的各种观点众人皆晓,不再赘述。小可从汉字教学的角度来发表一点看法。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这四个字是近亲,“徵”是远亲,这一家族被整容,他们肯定是不高兴的。记得儿时读书,教师提问,“琴”怎么写,我是这样回答的:上面两个“王”,下面一个“今”,不要写成“令”。这样一说,全班同学就都记住了。这样简单的识字教学在汉字被整容后变得就有点复杂了。同样的案例,教师提问,“琴”怎么写,若换成今天就应该这样答:上面两个“王”,一个是“提字王”,一个是“横字王”,下面一个“今”,不要写成“令”。看来这一家族的汉字整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难度。此改善莫大焉。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变形后,这个家族的字被学生认识就有点困难了。按原先的教法很简单。“魅”就是一个“鬼”,鬼怪的鬼;一个“未”,未来的未。被整容后就只能这样教:“魅”就是一个“鬼”,一个“未”,鬼怪的鬼,不是未来的未。“籴”就是一个“入”,一个“米”,入门的“入”,不是小米的“米”——是啥米?“汆”上面一个“入”,下面一个“水”,上面是入门的“入”,下面不是河水的“水”——是啥水?“褰”让我教我只会这样教:塞北的“塞”没有“土”(可能水土流失),要换成“衣”(塞北冷啊),一定不要忘记提醒不是衣服的“衣”——是啥衣?看来这一家族字的整容可以同样起到不容易识记的目的。
③“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按以前的教法很简单,上面两个“巳”(一定强调好是全堵口,不是不堵口变成“己”,也不是半堵口变成“已”,这是小孩子最容易混的地方),下面是公共的“共”。被整容后,上部的讲解就变得绕口复杂了。看来终身学习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④“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竖钩变竖纯粹是脱裤子放屁没有必要。“于”和“干”对于小孩子来说识字的难度是一样的,改不改无所谓,问题是习惯了原来写法的人从此就不习惯了。看来,这次整容不仅影响到小孩子,也绝对影响到不下十亿的大孩子们。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搅和举措。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这一举措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的是上面第四条动的是人,这一条动的是汉字。好,咱就改。改他个天翻地覆落花流水。再要改,甫要改,内要改,鬲要改,冉要改,甩要改,向要改,周要改,司要改,肉要改,不列举了,这类字多了去了,全改了罢。这样语言司和那些专家们就有事干了,拿纳税人的钱就心安理得了。也许有人说:“恿”、“瞥”、“弊”、“憋”,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只是限于很少的几个,你举的这些都是独体字,不一回事。混账!不知道这几个“恿”“瞥” “弊” “憋”和他的庞大家族们“再”“内”“肉”“周”们是怎样与语言司和那些专家们结下了梁子,拿这个庞大的家族开刀?有意识的制造不统一?有意识的制造少数民族(汉字)政策?由统一的部件向多样化部件演化符合世界潮流,可谓是语言司与世界接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有的是上中下结构)。很好,这个创意好。那一长长的“竖撇”,像个长袍马褂,袖子委实太长,还是短袖衬衫凉快,赶紧截去半截吧。把半包围结构变成上下结构,是形式上的重大创新。很充分,也很必要,是充分必要条件。这次汉字整容可谓是形式逻辑学在汉字领域的重大突破。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我原以为“毂”与军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左下角是个“军”字。通过这一整容,我犹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在“车”字上面加一短横,绝对必要。试想,是车不得有保险杠吗?这一短横就相当于结结实实加了一道保险杠。有了这一道保险杠我们就不愁这车轱辘的安全系数,安全有保障了,我们就不愁博大精深的汉字横冲直撞所向披靡,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了!这是多么具有世界眼光的重大举措!可惜的是,这个保险杠使它变成了另一个字。
汉字专家们,感谢你们。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