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高兰介绍岩高兰 (Empetrum nigrum L.var.japonicum K.Koch)科属:
岩高兰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小灌木,茎匍匐或斜生,高20-50(-100)厘米;分枝较多,枝红褐色,幼枝具黄色腺点及白色短卷毛;芽卵圆形,黄绿色。叶互生,有时交互对生或近轮生,线形至线状长圆形,革质,长3-5毫米,宽1-1.5毫米,幼时有疏腺毛,上面中脉凹陷,基部有关节,近无柄。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异株或同株,腋生,形小;雄花具短梗,小苞片4,鳞片状;萼片3,卵形或椭圆形,长1毫米,黄绿色;花瓣3,紫红色,倒卵形,长约2毫米,上部边缘内卷,具齿,雄蕊3,花丝线形,长4-6毫米,花药椭圆形,子房退化;雌花几天梗,小苞片4,萼片3,圆形,长约1.5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2毫米,具齿,雄蕊退化,子房上位,6-9室,花柱短,柱头辐射状6-9裂。浆果状核果球形,直径5-8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具6-9核,每核具1粒种子。
分布与习性: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即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额尔古纳左旗,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及黑龙江省呼玛、漠河、塔河等县,生于海拔775-1650米的山顶。吉林省长白山海拔2000米处有极少的分布。日本,朝鲜、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在我国,岩高兰生于我国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的大兴安岭高山顶部,气候寒冷,极端最低温达-40--50℃,冬季严寒季节长,夏凉,生长期短,风大,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土壤瘠薄,岩石裸露的恶劣生境。它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喜光及抗风等特性。常生于树木稀少的偃松Pinuspumila(Pall.)Regel丛旁或小片生于落叶松Larixgmelini(Rupr.)Rupr.疏林下。花期6-7月,果期7-8月。
繁殖与栽培:
我国尚无栽培经验,建议在大兴安岭岩高兰生长地或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进行播种和扦插试验。
应用:
稀有种。岩高兰科在我国仅岩高兰1变种,为珍稀植物,对于研究植物区系、植物地理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图片: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岩高兰"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