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交流、秘笈-
当妈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欢迎关注妈妈笈
文|袁蕾蕾
“婴儿在哭的时候不能每次都去哄,他/她其实是在操纵父母,哄多了会惯坏了的。”
这句话似乎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总能听到老一辈会对着小年轻妈妈做如此教育。听来不明觉厉,然而并非如此。儿童心理学家Dr. Lee Salk曾提到“回应小孩的哭可以帮助孩童习得信任感和安全感,但如果对孩童的哭置之不管会导致自我孤立感的产生,小孩会把这种感觉内化并认为外界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对外界不信任的感觉由此而生。”依恋理论研究表明婴儿用感官和肢体语言向父母传递关于他们需求的信息,哭则是传递婴儿需求不满的很重要的信号。
长期忽视婴儿的需求会导致建立不安全的依恋风格的建立,影响幼儿自尊,对待他人的期待,和成人后建立稳定人际关系的能力(Main, 1990)。那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依恋关系?以及在早期如何帮助父母与幼儿建立安全的依恋风格?
理解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一词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学家John Bowlby提出,用来描述婴儿在一到三岁这个时段所发展的和主要照顾者的关系。依恋关系的形式取决于父母(抑或主要照顾者)如何与孩子互动。更确切的说,依恋关系是婴儿对于照顾者关于身体的(照顾者是否在我身边),情绪的(照顾者能不能理解我的感受)和意识的(照顾者能感受到我的存在)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关系 (Pearce, 2009)。
根据Dr. Bowlby的依恋理论,婴儿的依恋反应始于六个月,在12到24个月达到高峰,并且在36个月大概学前幼儿园的时候依恋强度会大幅度降低,自此之后孩童能够忍受无痛苦感的几个小时的短暂分离。
依恋关系的风格
母亲或者主要照顾者如何回应孩子的行为和需求对依恋风格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 依恋风格主要有安全型依恋以及非安全型依恋两个大类别。在1970年,心理学家Mary Ainsworth基于Dr. Bowlby的依恋理论基础根据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实验归纳了现在普遍为世人所熟知的三种依恋风格。之后Dr. Ainsworth的学生Mary Main通过研究加入了第四种混乱型依恋风格:
· 安全型依恋-这种依恋方式的特点是婴儿能够与照顾者发展一种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把照顾者当为他们的避风港湾。主要表现在婴儿能积极的与主要照顾者互动,知道并且信任照顾者能够回应他们的需求(例如当照顾者离开时会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照顾者回来时能够立即主动寻求接触),主动的探索周围的环境,并且在压力环境下能主动寻求照顾者的帮助并且对照顾者的回应充满信任。安全依恋型婴儿的照顾者一般能敏感并且准确的回应婴儿的需求,积极和婴儿进行亲密互动以及鼓励孩子去探索。
以下的三种依恋风格均为不安型依恋:
· 焦虑矛盾型依恋-这种依恋方式的典型特征是婴儿会很焦虑的去寻求照顾者的注意,在每次分开的时候大叫,但是当照顾者回来时他们又会很矛盾的反抗和照顾者接触。此类型婴儿的照顾者对婴儿的照顾行为往往不一致,而且会经常带有情绪的误解婴儿的需求。
· 回避型依恋-在这种依恋风格中的婴儿往往意识不到照顾者的存在,对照顾者的亲密互动行为很少有肢体或者情绪上的回应,并且也会选择忽视照顾者对他们的回应,也很少有强烈的情感爆发。在此类型下的照顾者会对婴儿的需求做出反应,但是往往回应比较迟钝或者不一致。因此婴儿没有和照顾者形成亲密的链接。
· 混乱型依恋-在这种依恋类型中婴儿的行为往往无法预知,并且在压力环境下难以安抚,他们对照顾者的行为充满恐惧与疑问,因为混乱依恋型婴儿的照顾者充满未知并且多会用冷漠,虐待或者惊吓的方式提供照顾。
为何依恋理论如此重要?
成人人际关系是与儿童时期持续不断的和母亲或者主要照顾者互动关系的一种衍生和结果。这些早期与母亲的的互动关系会让心智还未发展健全的孩童发展出一种对周围重要他人的情感预期,比如外部是不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抑或对外部世界的期待,例如是不是随时自己的需求都能被他人满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孩会在和主要照顾者这互动个过程依据照顾者的反馈和情感沟通中形成独立的自我的概念。作为成年人,我们会把这些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和照顾者的互动关系和依恋风格带入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创造和他人感情互动的模式。
幼年依恋经历帮助父母提高自我意识,更好的理解自己以及自己对他人的期待。在当下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总会讨厌他人的的一些特定的行为,也会不理解为何这样的行为周围其他人都能接受就自己无法容忍。其实你讨厌的并不是行为本身,而是这个行为触发了你的一些屯在你潜意识的,从小就一直忍受的情绪爆发点。举例子来说,偶尔的迟到或者撒谎或许对于别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对于一个从小需求无法被父母满足,父母总是找借口推脱孩子的各种需求的人的眼中却是无法容忍的。Ta无法容忍的并不是别人撒谎的这个事实,而是撒谎这件事情所触发童年经历给Ta所带来的总被妥协,不受重视,愤怒,冷漠等等的负面情绪。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了解小时候在亲密关系中的互动风格对成人人际关系的影响很重要。
认识依恋理论可以避免非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代际遗传。研究表明非安全型依恋的最大成因在于非安全关系的代际遗传。(Main, 1995; Main & Solomon, 1986; Mitchell, 2000; Siegel & Hartzell, 2003)。一般父母具有很好的安全依恋形式,子女的发展也会更稳定。反之,不安全的依恋形式会像一个形成于襁褓的幽灵一般伴随小孩成长的整个过程损害他的心理健康和与周围社会系统建立关系的能力,正如Dr. Bowlby曾提到过“家庭代际继承对精神疾病的影响比基因遗传更重要。“the inheritance of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ill health through the medium of family microculture… may well be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is their inheritance through the medium of genes” (Bowlby, 1973, pp. 322-323).
如何建立安全依恋风格?
足够好的母亲 (good enough mother)是英国儿童精神分析师Donald Winnicott 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足够好的母亲能够牺牲自我的需求,给孩子足够的关注,敏感及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且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当她失败的时候能够积极的再次尝试,探寻宝宝的需求。“足够好的母亲”对于儿童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因为她会帮助宝宝建立最初的信任关心,让宝宝有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去探索外界的环境。一些由“足够好的母亲”概念启发得到的育儿经验包括:
· 照顾行为须有预见性。当孩子哭,叫或者需要的时候,要对他们的需求作出及时回应。要培养孩子把照顾行为视为理所当然,只要TA有需求,照顾者就会过来安抚。
· 敏感的同理孩子的需求。尝试换回思考“孩子现在在想什么?”“TA想要什么?”不要轻易的忽视或者孩子的情绪。慢慢的观察一些肢体语言去体会孩子的需求。
· 给予孩子正常的情绪反馈。这个可以通过眼神接触和面部表情实现。当和TA互动和玩的时候你有微笑,当TA在哭的时候用冷静,温暖的表情看着TA并且和TA交流,能够让TA感到安全和信任。
· 不要把孩子行为个人化。很多父母会常常以为宝宝一直哭,拒绝拥抱,推开父母会是在和自己作对。这些并不是拒绝,而是他们恐惧,愤怒或者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的表现形式。孩子在这个阶段情绪表达的语言能力还未发展。
· 与孩子有良好的肢体接触。注意哪一种力度的亲拍和拥抱宝宝能够最愉悦舒服,轻柔的拍拍或者有爱的拥抱是和孩子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方式之一。
· 孩子吃饭,换尿片和需要睡觉的时候是与TA建立依恋的好时机。生理的需求是孩子原生的最基础需求,确保生理需求能够及时满足可以促进信任关系的建立
· 不要太苛求做一个完美的父母。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人无完人,父母也不需要去苛求自己做一个完美的父母。有时真的无法判断宝宝的需求也别太担心,因为建立安全依恋的核心在于照顾者能够及时的感觉到孩子的需求和互动的质量,以及照顾者有能够尝试去修补对孩子信号误解,提供正确照顾的意愿。
虽然安全的依恋方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对于家长是非常苛刻的,因为社会的演变,家庭结构的核心化, 生活工作的压力和快速的社会结构使得家长很难平衡孩子的需求和多方面的压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在有孩子之前做好周全照顾计划,寻求外界的支持,做好家长自己的自我照顾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