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五岁的君宝特别有老人缘儿,跟爷爷奶奶也特别亲近,妈妈为这事有点儿纠结。
孩子跟老人玩儿时,妈妈担心老人家会不会容易传染些疾病给孩子啊?
2
如果阻止孩子跟老人玩儿,会不会将来等自己老了孩子都嫌弃呢?
是不是有一些爸爸妈妈们也有这样的顾虑呢?
在孩子和老人“亲近玩耍”这件事上,如果家长顾虑自己的做法和态度,将来带给孩子不OK的影响,是一个很好的觉察。
1
我们可能会很关注事情给我们带来的不利的一面,现在可以先戴上一副OK的眼镜,看到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积极的一面是什么?
2
意识到自己有哪些能力,和需要负的责任是什么?
3
关注我们如何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带给孩子正面影响?
4
思考如何既能够让孩子快乐的玩耍,从老人那里获得爱和人生智慧;老人也能尽享天伦之乐,同时又保证孩子的健康?
5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能照顾到老人和孩子的感受?
很显然,担心和顾虑本身,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它们的意义在于为我们传递了重要的情报——那些感到焦虑的事情,都在提醒我们有一个需要被满足的愿望,可以探究一下它背后潜藏的内在需求是什么?
也许我们希望能够有一种恰当的方式来协调自己心里的纠结,保证安全健康快乐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学会如何与老人相处,而不是一种嫌弃的态度。
嫌弃的态度,也是我们的心理地位的一种反应——觉得自己“好还是不好”(我OK和我不OK),觉得别人“好还是不好”(你OK和你不OK),这种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地位,不仅影响着我们自己与老人的互动,也确实会影响孩子与老人的互动态度和行为。
伟大的心理学家伯恩曾经问:“如果一位母亲生了11个孩子,然后她抱怨后面5个孩子根本就不该出生。请问这位母亲的大女儿结婚后,会生几个孩子?”有意思的一个问题,答案是这个大女儿不会只生产7个以内的孩子,而是会像她母亲一样生养11个孩子,然后像母亲一样抱怨,不该生下后面那5个孩子。
在养育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有意无意间接受来自父母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习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待人待己,也包括怎么对待老人。并把这些内容写进自己的人生脚本里,这是一个孩子在童年早期,关于自己未来做出的生命计划,影响着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和成就,也影响一生的生命品质。
一个人的生命那么长,
但是人生脚本,
每个人在童年就已经写好了,
这是人类的一个局限,
也是我们鼓励父母尽早学习,
如何正向影响孩子的价值所在。
影响人生脚本的三个因素
基因
Gene
基因是宇宙写给每个人的独特密码。每个孩子的基因与生俱来各不相同,天赋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 。 有的孩子天生与人亲近,还有语言天分,见到老人就微笑打招呼,小嘴特别甜。有的孩子不善言语,但心灵手巧,可能默默地折几个千纸鹤放到爷爷的桌子上。有的孩子天生好动,喜欢追跑,喜欢被逗笑,有的孩子喜欢安静独处,对着天空发呆。
父母养育模式
Parenting
孩子成人后要么复制父母的行为模式,认同父母,父一辈子一辈的传承延续;要么试图摆脱父母的模式,过一种与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等我长大了,绝对不像你们一样……”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高度的认同。
如果父母和老人互动的心理地位是我好你好的脚本,孩子也会学习到用友善地的方式和老人愉快相处。如果父母是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地位,孩子也可能会复制这样的互动模式;又或者同时也接受了来自公众媒体(电视新闻,电影电视,图书绘本等),或者重要他人(幼儿园老师,亲戚等)的影响,想我长大了,绝对不像你们那样对待老人。
外部环境
External Environment
社会、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教育信息供孩子筛选、判断。孩子会随着自主意识的增强,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建立是非观念,树立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挥自己不被束缚的那部分创造力,不断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