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书法欣赏3000字 王献之书法欣赏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 王献之书法欣赏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作品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做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等官职,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故人称“大令”。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最终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他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成为历来赞美稽山镜水的名句。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书法精通众体,尤以行草著名。王羲之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七个儿子都擅长书法,其中,王献之最为突出。

王献之书法精通各种字体,特别擅长行草。他师承张芝、王羲之,所书写的《洛神赋》既有点父亲王羲之的风格,也勇于创新,不拘于其父。早年即劝其父“改体”,认为古法“局而执”,“事贵变通”。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了“破体”,形成了“行楷”、“行草”等新体。他还创造了草书的“一笔书”,即在一幅作品里,所有的字要气脉相通,似一笔写成。

注:《中秋帖》草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为晋王献之书 手卷,纵27cm,横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稀”,乾隆遂以“三希堂”为御书房名。该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中,后由清宫流入香港,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

有关部门以重金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字势连绵不断,极备法度,誉称“一笔书”,是学习“二王”的珍贵资料。

洛神赋拓本 首都博物馆

《洛神赋》 是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字里行间, 气韵生动, 给人一种超尘脱俗、闲雅清朗的气象。

注:王献之行草《鸭头丸帖》,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也是王献之书法作品中唯一的传世真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共有两行15字。《鸭头丸帖》用墨枯润有致,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全帖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用笔开拓跌宕,情驰神纵,流美清秀,无一点尘俗之气。吴其贞《书画记》称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仔细端详这幅作品,只见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如“鸭”、“当”两字起笔处是顺着笔锋直接入笔,“故”字起笔是侧锋,“头”、“不”等字与上一字相连,所以是逆锋起笔,但也有以顿笔和藏锋起笔的,如“明、君”等字。字与字之

间气脉贯通,连中有断,如第一行“明当必”,第二行的“集当与”笔画连绵,而“佳、明”,“与、君”等字之间重新起笔,调整笔锋,但暗中还是有呼应,断连结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灵活。帖中的10多个字曲直结合:横竖较直,有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曲笔,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草书精品。

王献之书法欣赏3000字 王献之书法欣赏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 王献之书法欣赏

晋王献之书。纵26厘米×横11厘米,硬黄纸本

《廿九日帖》帖为行书,但有的字近楷书,如“日”、“白”、“昨”“中”等,有的字是草书,如“何如”、“献之再拜”,楷、行、草共处一纸,自然、协调,毫无牵强之感。书写自由,不拘体式《廿九日帖》结体端正严整,并在方正的均势中加入欹侧、高低、长短的变化,增强了字的动感。行笔劲健有力,洗炼沉稳,笔画间提按转折比较明显。其中楷体字“日”、“白”、“中”等转折处多用方笔,很接近后来的北碑。《廿九日帖》为王献之早期行书作品,师承来路十分清晰。

字形偏于扁方形,横向取势,且掠画多为隶法,用笔含蓄深沉,点画厚朴,近似于王羲之早期书风。

王献之的书法极富个性, 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王献之的楷书是学习其父亲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书风, 以笔画特别是捺笔见长而增其美俏。结体疏朗, 给人以轻松快意、骏利放逸、妩媚秀丽之感。同时王献之的行草书, 气势贯通, 飞扬纵肆。在运笔中既连中有断, 气脉贯通,注重曲直结合, 纵逸自然,又注意虚实相生, 因而每幅作品显得潇散疏朗, 不沾风尘, 给人一种仪态万千的印象和肃然起敬的感觉。

历来人们总是把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并提, 称为“ 二王”。虽然父子二人在开一代书风上, 对中国书法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两人毕竟各有所长, 风格亦不甚相同。王羲之遭行书、楷书, 其字虽妍媚流畅, 但还是偏向中正平和;而王献之擅草书、行书、楷书, 其字神爽气清, 颇有仙风道骨。

王献之承其父法家范,从《七月二日帖》等可睹其章草风采。此帖章草笔法古雅,然俯仰跳荡,大小错杂,也显示自由不拘的个性。王羲之逝世后到南朝梁初,约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王献之书因其媚趣研润、逸气洒脱的“写意”书风得到了当时书法家们的推祟, 以至他竟成了他们心中的偶像。

王羲之学张芝草书,从形势上突破章草的分割孤立,加以钩连,但一般不作多字联绵,仅二至三字一笔出之。他用张草的使转,发展为内向的、敛蓄的今草。王献之既学其父,也学张芝,突破王羲之联

绵模式,成为更多字的贯通,为“一笔书”;由内向而转为外侈,由敛蓄而化为奔逸。

王羲之书艺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中和,在多种对立因素之中

调和统一。王献之也是有意识地改变其父的创作思想,他将“中和”转为“失衡”,走向以“奇”、以“险”争胜的新境界。王献之追求潇洒高逸的精神境界,在形式和书法风格上都寻求创新和突破前人,不拘于其父,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创新风格。

总之,王羲之、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座丰碑,贡献巨大, 影响深远。由于他们博精诸体, 成就斐然,以其极高的艺术品位使人们为之折服。千百年来人们把二王的书法作为范本, 临摹仿效, 中国历代书法家, 几乎无一不从他们的书法艺术中汲取营养。可以说二王为推动发展中国书法艺术起了巨大的作用,也对积累和传播中国文化知识, 推动社会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纪.1995.《王献之书法精选/历代名家书法荟萃》. 当代中国出版社 。

【2】何炳武 尹建新 .2002.《王献之的书法创作思想及艺术特色》.华夏文化。 【3】廖铁.2006. 《魏晋书风》.湖南出版社。

【4】单国强.2007.《中国书法鉴赏图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47851/569101170472.html

更多阅读

所罗门之书 所罗门王的指环

今天去看的《女巫季节》里提到的那本驱赶魔鬼的《所罗门之书》,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呢?在犹太人的传说中,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由于得到了天使书写的《罗洁爱尔之书》,获得了自由召唤和操纵恶魔精灵的能力,著作《所罗门之书》。这本书记载了召唤

王羲之书法欣赏 王羲之书法欣赏视频

王羲之书法欣赏無極简评:今日股市无事,遂在网上搜寻一些名家书画慢慢品赏,偶入孙中博客,看到此篇王羲之书法集锦,顿时感慨良多。忆往昔,我年方五岁,尚未入学,便在家父影响之下迷上了书法字画,先从欧阳询正楷入门,后学柳公权和颜真卿,并在初中

成亲王书法欣赏点击图片放大 成亲王书法价格

成亲王书法欣赏(图片来源于网络)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满州人。清代书家。号少厂,镜泉,诒晋斋主人。清高宗弘历十一子。乾隆间封成亲王,嘉庆间在军机处行走,谥哲。精于书法。曾书《裕陵圣德神功碑》。嘉庆九年上谕称“朕兄成亲王,自

王羲之题扇翻译 王羲之书六角扇阅读答案

 王羲之书六角扇阅读答案:  【阅读题】  1、 解释:(1)姥: ;(2)愠: ;(3)因: ;(4)但: ;(5)以: ;(6)他日:  2、 翻译:(1)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2)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3、从“羲之笑而不答”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

声明:《王献之书法欣赏3000字 王献之书法欣赏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鉴赏 王献之书法欣赏》为网友啵钣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