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感官理论时,康德确定触觉、视觉和听觉是高级和客观的,而嗅觉和味觉是低级和主观的。鼻子和上颚是不具高贵性的功能器官,因为“它们引发的心理表征来自愉悦,甚于来自对外部物体的知识”。通过嗅觉和味觉产生的知识不是普世的,而与主体尤其相关,因此发生了感知扭曲。味觉“在于舌头、喉咙和上颚跟外在物体的接触”。或许吧。但在滋味和产生味觉的复杂过程里,康德忽略了想象、记忆和知性,没有用知性获取的整体和个别感知,也许谈不上品尝。而这些,康德是知道的。
他明确说,嗅觉的社会性不如“促进餐桌社交”的味觉。当然,嗅觉预告即将到来的味觉。康德说的是“摄入食物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嗅觉也算一种孤独的逻辑。闻,是闻所有人在同一时间闻到的同样东西。嗅觉是一种必然性,“强迫他人分享气味,不管他人愿不愿意,所以背离自由”,而味觉可以有更大的享受,因为能挑选、推崇和考虑喜好,“在各种菜肴和酒之间,客人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而且他人也一样没有品尝的限制同上。”。这样,人的自主性得到保护,宴席气氛也得到称赞:因为是孤独的逻辑,所以味觉是共同生活的意义。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