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说道:不拘一格,因人施养——《黄帝内经》养生原则(一),今天小编继续写《黄帝内经》养生原则(二)。
第二:按照体质不同采用不同的保健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有“阴阳匀平……命曰天人”。《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但是机体的精气阴阳在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种类型。正是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所以养生也必须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其体质之偏,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阴阳平和质的人,其特征表现为:身体强壮,胖瘦适度;面色与肤色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不易感受外邪,很少生病。只要各种养生方法调养得宜,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不受暴力外伤,其体质不易改变,容易获得长寿。
偏阴质人的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唇舌偏白偏淡,脉多迟缓;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精力偏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对寒、湿之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不发热或发热不高,并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冬天易生冻疮;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淤血等病症。由于本类体质者阳气偏弱,长期发展,易致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从而形成临床常见的阳虚、痰湿、痰饮等病理性体质。所以此类体质的人在精神调养上,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动则生阳”,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注意“避寒就温”,培补阳气。可多食羊肉、狗肉等壮阳之品,或选用鹿茸、蛤蚧、冬虫夏草等补阳祛寒、温养肝肾的药品调养。
偏阳质人的体质特征为: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健旺,大便易于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唇、舌偏红,苔薄易黄,脉多滑数;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具有这种体质特征的人,对风、暑、热邪的易感性较强,受邪发病后之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疖疮;内伤杂病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易发生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及出血等病症。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多动少静,故日久必有耗阴之势。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思虑不节,纵欲失精,嗜食烟酒、辛辣,则必将加速阴伤,发展演化为临床常见的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所以此类体质的人在精神调养上,一定要遵循《黄帝内经》里所说的“恬恢虚无”、“精神内守”养生之道,平日要有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自觉地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饮食起居方面,应注意避暑,保持居室环境安静,饮食宜清淡,多食西瓜、苦瓜等清凉之品,忌食辣椒、姜、葱等辛辣燥烈食物,少食羊肉、牛肉等温阳食物。此外,要积极参加锻炼,比如跑步、游泳等,以散发多余阳气。
关于根据年龄养生与体质养生,在后面小编将会以篇的形式分享给大家,这里就不一一描述了。